202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_202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排行榜
1.关于汽车零部件梳理
2.资讯|现代摩比斯宣布扩大纯电动汽车零部件产能,年底达15万辆
3.同济大学余卓平:汽车变革时代有众多关键零部件技术急需突破
4.汽车零部件的现状与发展是怎么样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伴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发展壮大,从世界格局来看,我国零部件行业无论是横向规模发展还是纵向技术升级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本土零部件产业格局呈弱、小、散的状态,虽然产业规模较大,但是缺乏规模效应,且关键零部件领域几乎全被外资占据,行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廉价劳动力及成本。在汽车零部件全球购的背景下,具有技术和研发优势及规模优势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显示,中国零部件产业产值已经超过1.2万亿,产业规模大,但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有2万多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仅为0.6亿元左右,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以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博世为例,2010年销售收入近50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销售收入仅为33亿美元。核心部件研发能力弱,本土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及消耗型产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廉价劳动力成本及成本,不掌握高端产品技术且缺乏研发能力。2009年汽车工程学会对零部件行业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跨国公司5%的平均水平。
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弱是阻碍该行业发展的软肋,目前自动变速箱、ABS、安全气囊等产品仍然是国内空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垂直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低端,少数高技术含量产品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是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仍无法进行商业应用。
关于汽车零部件梳理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九十。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速,且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越来越高,国产零部件涵盖车辆的电池,整车冲压磨具,车身钣件,内饰,电子设备等。2021年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加,特斯拉充分受益中国包括锂电、电驱系统在内的三电供应链,以及车身,内饰,底盘领域等重资产领域的配套供应商。
资讯|现代摩比斯宣布扩大纯电动汽车零部件产能,年底达15万辆
关于汽配爆发的节点和此前的不同
1、锂电池和新能源 汽车 发展炒作逻辑的梳理,以及推断 汽车 零部件是下一个最大的机会方向: 最开始是 特斯拉 电动车受欢迎,供不应求,而电动车数量很少,所以电动车有定价权,造车新势力开始上涨。电动车红利后,电动车需要电池,从而传导到电池的红利,但之前电池的数量还不多,因此上游此时还未爆发。后面电池的数量到了一个量级引发了质变,上游开始爆发,猛烈涨价,推升了一波电解液等的产能扩张上涨之路。再到后面的锂矿稀缺上涨之路,这些都是电池到了一个数量级引发的改变,价格猛烈上涨。有时候就是如此,供需关系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开始很平缓,后面很陡峭的曲线。而电池上游疯狂的扩产又反过来支持生产更多的电池,电池又支持生产更多的 汽车 , 汽车 的需求渗透率也不断上升。工信部数据2021年10月 新能源车 销售38.3万辆,市场渗透率16.4%。 中金公司 预测2022 年全球主流市场的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突破10%临界点,将进入S型增长曲线的陡峭阶段。中国新能源车2025/30/50年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0%/61%/90%。欧洲渗透率更高。欧洲 汽车 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了第三季度的市场运行状况,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欧盟的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已经接近了20%,而如果算上传统混合动力车型,那欧洲的新车电气化渗透率则是已经达到39.6%。 从上面的逻辑推理,电动车数量级的量变会刺激 汽车 零部件的猛烈改变,这个改变就类似锂电池带动锂电池的上游,并且这个 汽车 量变带来的改变才开始。
因此强烈看好未来的最大机会在 汽车 零部件以及与 汽车 相关的配套设施。2、这次的汽配与之前的不同之处: 锂电池产能扩张支持新能源 汽车 爆发,到某个量级后会带来汽配的爆发。 汽车 零部件第一次机会来源是只要有 汽车 就行, 汽车 的第一次需求带来的, 三花智控 、 拓普集团 这些涨了一波。
后面量多了,需要细分高端,类似tws、指纹模组、折叠屏等,功能带来的细分增量, 恒帅股份 、上声电子、 欣锐 科技 等等都是如此。再是追求智能化自动化, 德赛西威 、 华阳集团 等等。 这些细分的需求也有个阶段:
1.先是只要有产品就可以满足需求;
2.然后后面会集成多种需求,比如自动清洗系统,后面可不可以和智能系统集成做成智能自动清洗系统呢,镜子玻璃脏了智能的去清理;
3.最后还会根据此需求积攒下的能力和去扩张产品,因为很多产品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差不多的,第三个扩展期可能难以理解,举个例子,做电机的企业,电机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那就可以从电机扩展到除尘机,还可以扩展到别的家用电器。
这也是3次红利发展期,现在第一层红利发展期都才刚刚开始,所以这其中有多大的机会和多长的持续性就很明确了。 千万不要觉得小小的细分出不了大牛股,想当时手机指纹模组的 汇顶 科技 ,仅指纹模组就造就了曾经千亿的大公司。 比如 恒帅股份 就是微电机起家,后面将用于电动化、再智能化、再多功能集成等等。这其中单价的提升是10倍级别的,还随着 新能源车 数量、渗透率的提升,就形成了妥妥的量价提升。这个过程中不仅细分功能需求端受益,基础端也将受益,比如 沪光股份 ,未来需要更多的线束。这将会有一个很大的需求升级带来的产业升级。而在这个高端、电动、智能、功能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几十亿到几百亿的,功能可能会带来完全的增量,比如某个功能加在 汽车 上了,销量很好。比如电吸门、自动清洗系统等等。这个就类似于手机加了指纹解锁等带来的完全增量。类似的会有很多很多。 3、总结: 开始是总量总体, 三花智控 、 拓普集团 ,是基础的, 汽车 多了,总量大了,细分就会有大的体量,可以支持出现很多细分龙头。量变到一个程度就会引起完全的改变。往更大的方向来说,不仅是这次的汽配,所有的行业都一样。当 社会 上某个基础配套已经逐步完善更新换代了,但市面上的企业还没把此相关业务纳入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中来的时候就是创业的红利期。配套就是新能源车的体量起来了,红利就是细分汽配,很明确,汽配的红利期刚到。 所以断定未来高端、电动、智能的细分汽配龙头将迎来从无到有或从单价极低到极高的巨大增量,超级大牛股将频出。
未来先是硬件上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再是软件上的智能化,软件上的体量和空间应该更大,当然实现的也会更晚。
就类似手机我们从电阻式按压屏到电容式触摸屏、解锁增加指纹解锁、面部解锁,这些是手机硬件上的智能化升级,各种的软件就是手机软件的智能化。
汽车 也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明白了接下来的发展路径,也就可以布局投资路径了。
同济大学余卓平:汽车变革时代有众多关键零部件技术急需突破
扩建工厂方面,据韩媒报道,该生产基地将在韩国平泽投建,基地占地面积为1.67万平方米,将于九月开始建设。现代摩比斯表示, 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生产电动 汽车 零部件, 包括电机、逆变器和电子模块。
为了满足对电动 汽车 零部件快速增长的需求, 摩比斯2021年达到15万辆的生产能力,并逐步扩大产能至2026年达到30万辆。
此前,现代摩比斯平泽工厂将主要为起亚 汽车 提供传统 汽车 零部件产品。起亚拥有现代摩比斯17.24%的股份。平泽工厂距离起亚位于京畿道的华城工厂仅13公里。
现代摩比斯表示,扩建后的平泽工厂将是其第三家专门生产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的工厂。第一家工厂位于韩国忠州市,自2013年以来一直生产氢燃料电池 汽车 和纯电动 汽车 的零部件。第二家位于蔚山的工厂仍在建设中,该工厂也将专注于电动 汽车 零部件的供应,但主要用于现代 汽车 的车型。
韩国尤金投资证券分析师指出:“与一级供应商巨头相比,现代摩比斯从传统燃油车 汽车 零部件转型方面表现得很慢。我们期望现代摩比斯2021年在细分领域成为一线‘球员’。”
除此之外,现代摩比斯也将向现代集团之外的的主机厂开放零部件供应。现代摩比斯公司电动动力总成业务高级副总裁安炳基说:“此前我们无法向其他公司供应产品,因为我们忙于跟上现代 汽车 的发展。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如果我们增加外部销售,产品整体价格也将会下降。这将使所有合作伙伴和现代 汽车 受益。”
汽车零部件的现状与发展是怎么样的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 “高端对话:构筑安全稳定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发表了题为“汽车变革时代急需产业化突破的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的演讲。
在演讲中余卓平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要获得长足发展,仍需在动力系统,尤其是分布式驱动、增程式、燃料电池和车路协同。
在余卓平看来,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增程式是解决里程焦虑的最佳方式;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至于车路协同,单车智能并不可靠,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泰达论坛有机会谈一谈大变革时代,我个人围绕急需产业化突破的几个关键技术,大变革时代就不展开了,前面会长报告专门把大变革讲了一下,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未来。
大变革带来产业链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一直讲弯道超车,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确实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机会,大家可以看到电动汽车领域一半的产量在中国,一半的市场在中国,而且这个链条带出来的电池产业、电驱动产业都在国际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刚才董会长讲往高端走,在新能源里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但是我们讲电动化,下一步还要突破的技术在哪里?
第一我会把思维重新从电池里面跳跃到驱动,我一直认为实际上动力系统一直是汽车的核心,我们以前电动汽车是电池受到制约,现在电池应该跨过这一步了,下一步电池仍然会继续发展,但是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动力系统上来。我个人认为分布式驱动是电动产业值得大家关注的,第二个我个人一直认为,电动汽车多备电池不是未来的方向,所以插电增程混动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怎么搞一个增程器要关注。
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实际上我们讲智能化里面操作控制是核心,而分布式驱动的操作控制可能是最完美的。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将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前沿关键技术,从现在电动轮的发展来看,大家可以看到在不断的突破,目前我们的密度已经能够达到每公斤两个多千瓦,并且在不断进步。当然这还不够,还需要大家进一步关注。从它的好处上来讲,首先第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智能汽车都在说我要管制环境、雷达、摄像头等等,但是实质上我们开车除了眼睛感知环境,我们的所谓手感、路感也是开车很关键的东西。
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并推动智能汽车发展,我认为他们对智能汽车是理解不深,汽车行业应该看到未来的感知是什么呢,我们要感知路面,汽车跑在什么路上,会不会打滑,会不会出现极限工况是最关键的。电动轮知道电机的力矩,输出是什么,就是转送。什么是未知的呢?我在什么路上是未知的,用这样理论估计在什么样的路上。我们讲分布式驱动一大好处就是能够精确感知路面。第二汽车运动状态能够很准确感知,包括我们讲动力学的关键的东西,实际上通过这些力已知、运动已知做一个很准确的估计。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大家可以看到汽车行驶动力学通过分布式驱动,将得到全面的改善。第一跟传统的防滑技术相比,未来分布式驱动有可能做到根本就不会滑,就是知道什么样的路面,我力矩又可以控制,不会把力矩超出路面。甚至将来的防滑和防爆都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稳定性控制也是一样,现在我们的实验表明,分布式驱动全面压倒用液压制动控制行驶动力学,在防滑还有操作稳定性方面的控制。还有一个操作性的控制,现在的动力学控制里面,频繁的打方向盘,这是一个在特定工况下面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四个轮子都能够控制力矩,实际上相当于转向控制能够明显改善方向盘的调整,确实一系列的优势使得分布式驱动需要大家高度关注,突破电动轮技术是电动化明显的改善和突破。
第二个要谈谈增程器,从400到600,现在要超过1000。作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这个口号隐含的东西是汽车工程师长期想克服的缺点,轻量化。轻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现在为了所谓的续航里程,大家都没有轻量化的概念了。当年轻量化要轻十公斤非常困难,现在一重就是几百公斤,这个是不是方向。现在90%出行一天在五六十公里以下,如果说一百公里那可以说95%的出行在一百公里以下。为了一百公里以下,所谓的续航里程,你为什么要背两个那么大的包袱呢,那就是有里程担忧,我认为增程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背一个小娃娃在身上,解决长续航里程。我的建议配20度电,保证每天基本就是纯电动,一旦有长续航增程,增程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以配充电宝,我跟东风提出过,他们也试探过,十几度的充电宝跑上一段里程到下一段里程可以继续跑下去。第二就是小的增程器,你现在如果能够优化出一个专用的发动机出来做增程器,那是我们发动机行业急需干的事。三十千瓦左右的增程器,现在还没有这么好的增程器,现在非常迫切的需要,甚至燃料电池发展好,燃料电池也是一个增程器,这不就通用了。
现在大家不要把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对立起来,在这个点上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和谐的在一起。所以从成本来讲,大家可以看到,背一百度电和增程器价钱存在很大一块空间差异,至少在四万左右的成本空间。从新标杆来讲,实际上我说混合动力返璞归真。日产推出的E-power,这个就是非常简单的混合动力技术,比丰田结构简单的多,效果差不多,价格也就便宜的多。所以日产这个E-power在日本卖的非常好,我们东风要把这个技术作为新能源主流技术推,我们不是纯混合动力,我们建议把电池放大一点,让大家90%的工况就是纯电动,就是解决国家新能源的问题了,所以这个是新的标杆,技术指标不打开讲。我们在技术上探讨,如何把增程插电技术往新的方向推进,我们开发出来的一系列指标也非常好。所以第二个就是增程器希望咱们这个行业要高度的关注,未来没有国家补贴以后,不受影响,我们注意到市场能够接受好的技术,我认为这个增程器将来一定是市场能够接受的好的技术。
第三个我要谈谈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大家不断的探讨,我们跳出企业来看一看,可能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看的更清楚。今天第一个报告,现在来看碳中和这个目标形成共识,但是要实现这个碳中和,大家都知道人员一定要转型,人员转型是往哪个方向转,低碳能源、无碳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动离不开氢气,现在可再生能源最难点实际上上不了电网,现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是给不了路条,国家电网说,因为电不可存储,来源不稳定不能这样拼命发出来。所以未来发展就开始将目光集中到氢能源,如果把氢作为中间介质,上的了网的电上网,上不了的可以制氢储存,现在氢成为下一轮能源革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焦点。在这个前提下,回过头来如果氢发展,就像石油发展以后有了汽油,有了柴油,内燃机就发展起来了。如果氢能一旦发展起来,燃料电池一定会发展起来。从这一点上燃料电池可以看到这几年随着氢能共识越来越聚焦,大家可以看到加氢站的建设也稳步的在发展。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我们国家最近刚刚做了一个估计,到2060年大概氢的产量达到1.3亿吨,其中1亿吨来自可再生能源。大概4000万吨可能在交通业里面,所以氢能工业交通不是大头,真正还是在工业界,工业界合成氨、甲醇都是用高碳氢气制造出来,未来一定会转换成绿色氢气做化工业产品,化工业将来占三分之二,四千万吨在我们交通领域,然后从脱碳可以看到,四千万吨在交通,大概八千万吨在我们的工业领域。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有没有这么多的,让我们算了一下,可再生能源如果拿出5%-10%以来,一亿吨的制备,足够,一点问题没有。成本大家担心,实际上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电,最近关注过国际上的发展,国际上发展大概一度电在光伏的产业招标里面,大概是一毛钱一度电,我们现在只要是两毛钱一度电以下,未来氢气价格基本上可以做到现在煤制氢价格圈子,所以从成本上来讲,未来发展也是可以接受的。国家在一系列政策里面,现在正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从使用场景来讲,一定是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我们这一轮的示范城市重点放在商用车推广上,我们现在向丰田最好的技术看齐,大概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整个燃料电池自主率来看,除去个别的材料领域的关键点以外,我们基本讲自主率非常高。如果乘用车领域是网约车,现在城市公园是绿肺,如果两千辆车相当于一个大绿肺,燃料电池未来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现在科技部司长介绍“十四五”重点推动燃料电池发展。当然一系列卡脖子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可靠性、耐久性系统,还有车载储氢系统,等等这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突破,还需要把价格成本降下来,这是我们在燃料电池领域的观点。
最后谈谈对于智能化需要突破的技术观点,我现在个人认为,这个技术光从车上也是解决不了的,就像燃料电池从车上看不清楚,必须看到氢能产业的发展,现在智能化如果跳开整个大交通系统来看,只看车的智能化,我觉得会走入误区。汽车发展是一个机械产品,进入电子化以后是机电产品,现在是新能源产品,再下一代实际上就是智能网联产品。智能网联产品的目的要万物相联,就不能光在车上面,现在汽车的定义环境感知、还有控制操作系统,为什么现在新势力这么多,因为只有最后的车辆控制系统,这是我们汽车本行一直干的,这个环境感知人工智能原来都不是汽车界干的,所以新势力在这两块很强,自然而然也可以去做汽车了。
现在应该来讲,现在的定义是这样的,从车的角度我们定义5级的智能度,这个未来都应该要改变,因为这是从车来定义的,不是从系统来定义的。现在提出了很多的时间的实现表,现在私下很多人也在讲,如果光从车角度去看,真正无人驾驶还是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现在有些车厂都推出他们所谓的量产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大家也看到,由于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到那种程度,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有些新势力,都面临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讲面临的挑战就是因为主流的方案是盯着单车智能,单车智能现在问题在哪?第一我们讲短期覆盖不了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现在要覆盖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不大可能,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第二环境感知,感知不到那么多你看不见的东西,感知也是有局限性,车路一体的感知可能更丰富。再一个就是深度学习,现在实际上理论由于要跑车,要多积累数据,多积累数据能够积累到深度学习形成,这是一个误区,如果按照这样去算,说你积累这些数据,将来要四百年,四百年才能够解决场景的问题,所以这个深度学习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再一个我个人的观点,这里面讲现在交通系统里面每一辆车都有指挥大脑,那指挥者太多效率是很难提高的,所以是需要指挥官。有警察的时候大家觉得交通体系顺畅,但是没有那么多警察。现在单车决策很难提高整体交通效力,未来要解决方案,实际上需要车路云一体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面我们讲整个系统上来讲,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交通部在去年发布一个国家的交通战略,起了一个名字不叫智能网联,是叫做数字交通。未来交通系统,是数字车、数字路、数字云这样构成智能交通系统,怎么能够车路云一体,是在数字上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讲这个架构是构筑未来,这里关键技术、通讯技术,现在大家很多人试探5G现在用不用无所谓,但是真的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起来,5G通讯数据是必须的。
路现在很多汽车公司在做高精地图,我个人持不同观点,因为我认为未来的路只有一条,不可能这个汽车厂高精地图是一张,那个汽车厂做的又是另外一张,这个不大可能。将来所有车必须走在一张图,一条路,所以将来要集中。
另外云端要有远程操控车的能力,整个交通体系的交通流顺畅,还有数字孪生仿真技术,不能说优化这条路,那条路就交叉堵死这个不行,所以整个交通流仿真是很重要的,整个交通系统管控都在云端实现。我们现在也在试这样的案例,车路云一体,我们正在搞一套公交系统,但是我会使得这条路上跑的智能汽车,可能跑的比地铁还快,地铁的概念就是停站不停红绿灯,所以未来希望智能化的技术大家要关注的是车路云一体的关键技术。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发展趋势:精益化精益生产、准时供货、零库存、及时服务的要求,使得零部件供应厂商要承担起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部责任,需要零部件企业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实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各环节都要精益化,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整车企业合作更密切国内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当从发展战略角度认真审视自己,抓住战略发展机遇,主动靠前,同整车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作为整车企业,更应该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积极调整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