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线|小米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2.特斯拉进军国产的一年,小鹏蔚来等自主品牌的竞争机会在哪?

3.没去过“汽配天堂”陈田,便不算是真车迷?

汽车零部件龙头浮现的原因_汽车零部件龙头浮现

当前,激光雷达已经被行业认为是应用于高阶智能驾驶以及自动驾驶逻辑上的“飞跃”。上周,小鹏 汽车 旗下全球首款量产激光雷达智能 汽车 ——小鹏P5下线,即将在本月底开启首批车主交付。

相比于几年前奥迪搭载法雷奥激光雷达不同, 小鹏P5有可能是首个将激光雷达真正应用于可以上路的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

为什么是有可能?

因为按照小鹏 汽车 官方说明,相应增强版功能预计在2022年第二季度通过OTA实现,也就是城市NGP功能(自动导航驾驶)。

此外,城市NGP功能需要逐一城市进行大量里程的标定、测试和验证 ,以提高可靠性,我们会从一线城市(北京除外)开始进行标定测试,逐步推广到其它城市,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并且城市NGP功能依赖于各城市的高级驾驶地图的行政审批通过 (某些行政管辖区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该功能推送时不能覆盖所有城市,将依据各城市审批情况逐步开放。

而按照其他车企的,接下来长城摩卡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将于年底前上市。明年,蔚来ET7、沃尔沃XC90、智己L7等车型也将陆续上市。

显然,对于激光雷达上车并且真正应用于量产系统,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激光雷达“硬件”上车,因为软件可以OTA更新。

一、

一直以来,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主要传感器选项之一,成本一直是大规模上车的最大障碍之一。 尽管L4级自动驾驶几乎都有搭载不同类型的激光雷达,但即便是Waymo,车队数量也仅仅不过千辆级别。

而对面向私人用户的乘用车市场,成本敏感度更高。1000元以下,被认为是大规模量产导入的基准线。

目前,大部分激光雷达供应商仍在处于从1000美元到500美元的降本“斗争中”。 对于300美元甚至100美元的目标,部分供应商选择了“降性能”的策略。

现实是什么?

当你看到由激光雷达生成的大量点云的图像时,可以看到很多细节。比如,行人、车、停车标志甚至是车辆上的图像,但这不是点云的“真实”效果,因为通过点云处理会丢弃大部分数据,这一点类似于传统的毫米波雷达。

同时,真实的点云对象也是“模糊的”,即使是像建筑或标识这样的平面,也会有一个个小的凹凸(并非一个真正的平面),这意味着返回的点会在表面纹理的细化上反弹,或者因为用于去除车辆自我运动的算法会产生小错误。

即使是静止的物体,其位置也会发生轻微的变化。因为激光雷达返回的,只是物体表面的一系列点,同时必须对返回值进行卡尔曼滤波等算法来过滤掉抖动。

但对于算法处理来说,这是把双刃剑。

因为如果过滤太多,感知系统可能会“错过”实际运动的对象;但是如果过滤不够,系统可能会计算出一个物体刚刚在毫秒内移动了一个可感知的距离,这对接下来的路径规划可能会产生错判。

当有企业声称他们的激光雷达“看到”200米或250米时,他们真正的意思是,传感器足够敏感,可以探测到从某个距离物体上的某个部分返回的脉冲,但这对系统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这意味着,点云密度至关重要。

因为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意味着点返回的密度与传感器距离的函数线性下降,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视场。点云密度低,就会严重影响对象分割和分类,确定对象类型变得困难,甚至是几乎不可能。

比如,大疆Livox的非重复扫描模式,独特的花状扫描模式,随着融合时间的增加,点云的场覆盖将持续增加,直至场覆盖接近100%。而传统机械式扫描下,当线不够密集时,就有丢失物体的可能。

此前,Livox的Horizon系列的探测范围达260米,水平视野达81.7度,可覆盖4条车道10米的范围。不过,在中高速场景下,这种方式存在障碍物精准识别的延迟问题。

而在给小鹏 汽车 提供的Livox HAP车规级定制版本上,Livox增加了对ROI区域的两次扫描,从而增强对行人和骑行人的安全感知。

对于远距离探测(300米以上),Livox还推出了一种名为Avia的全新解决方案,它可以在不同的扫描模式、范围和不同的场景之间切换。其中,重复扫描模式用来应对高精度和特定区域密集点云的应用需求。

这种改进方式,目的很明确,就是提升部分区域的点云密度。

从技术维度来说,激光雷达的测距、每秒点数(PPS)以及给定视场内的角度分辨率(以及对应的视场角)是三个主要规格,其中,第三个参数用于确定目标检测和分类的能力差异。

在相同的图像刷新率下,较高的PPS倍数意味着在同一距离(R)上给定目标上的点数量显著增加,这直接提升了目标检测和分类的更高精度。

在 Innovusion自动驾驶销售市场副总裁梁鸿燚看来,为什么强调激光雷达要看的远,并不是说要看到250米距离的车辆,而是要看到100-150米距离的小物体,对系统来说才能够有一个安全的预警时间和距离。

这就需要点云密度,尤其是低反射率物体。

比如,100个光子打出去,只有10个光子返回。只有在250米可以看到反射率10%的车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看到150米的路边低反的轮胎,20 20cm的纸箱,才有可能看到更近距离的100米左右的黑色(更低反射率)小物体。

这背后,还得益于Innovusion激光雷达的远距离探测以及分辨率,在120米外的行人可以获得20多个点或者400米左右的车辆上可以获得20多个点,这对于后续的感知识别算法,至关重要。

此外,Innovusion激光雷达还具有动态聚焦功能,通过局部像素加密,对感兴趣区域关键目标和细小物体进行“凝视”,能获取更加精确的三维信息。

二、

目前,激光雷达的降本策略之一,就是组合不同性能规格的激光雷达。 但,问题是,系统可能需要更多的激光雷达来提供全视场覆盖,或者通过其他传感器来补充。这意味着,更多的数据处理、传感器融合、高数据传输以及高算力要求等。

以Ibeo的方案为例,ibeoNEXT的性能参数是在11.2度水平视场角实现260米目标物探测,32度视场角仍在开发中。这意味着,需要两颗补盲激光雷达,才能形成对前向道路的广覆盖环境感知。

比如,大陆集团在已经自研量产短距FLASH激光雷达基础上,去年通过参股激光雷达公司AEye,从2024年起投产远距离激光雷达。

而一径 科技 则是推出了长距+中短距+盲区的全套MEMS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包括面向短距应用的大视场角MEMS激光雷达,以及基于1550nm光纤激光器的前向长距MEMS激光雷达。

不可否认,激光雷达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显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寿命,并且需要突破更高的探测距离(超过250m,甚至是300-400m)、超高扫描线束等技术瓶颈。

1550nm是主流选择之一,不管是一径 科技 、AEye还是luminar,都用了该方案设计长距离探测激光雷达。 使用1550nm的激光器不仅可以在人眼安全范围内提升几个数量级的出光功率,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开阳光噪声区域,从而降低背景光噪声。

从一径 科技 推出的1550nm+MEMS方案激光雷达ML-Xs也可以看出,各项参数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比如视场角达到120 25 ,角分辨率达到0.15 ,线束达到200线,背景光噪声(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降低了70%。

此外,1550nm的发射器要比905nm的更安全,可加大激光器的功率、提高信噪比、减小脉冲宽度,并且对人眼安全性更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激光雷达的有效距离。

不过,1550nm方案目前最大的障碍,还是成本。对于核心供应链体系的垂直整合也是未来降低成本、保障上游供应的关键一环。

Luminar是收购了InGaAs芯片公司OptoGration Inc.、芯片设计公司Black Forest Engineering,主要布局1550nm InGaAs光电探测器芯片以及专用数据处理芯片,理想状态下,规模化量产成本可以降至数美元范围。

一径 科技 同样选择底层芯片和元器件等自主研发和创新设计,目前其自研的的LiDAR专有芯片和核心算法已经成型,从而进一步降低1550nm激光雷达的成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激光雷达的核心电子元器件正在向专用集成电路集成,后者具有密度更高、成本更低和可靠性更高等优点。这种趋势大致遵循集成电路的摩尔定律,意味着激光雷达体积、重量和成本大幅减少成为可能。”

而AEye公司推出的1550nm方案,则更强调了可以放置在挡风玻璃后,类似传统的前向摄像头。这对未来的车型设计来说至关重要,不会影响外型美观以及减少外置可能带来的对风阻系数的约束。

不过,从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来说,905nm目前仍然具备特定优势,尽管这种波长带来了对眼睛安全的担忧(比如加大功率),同时限制了探测范围。

此外,从研发到制造(产品良率,间接影响成本)、供应能力和售后支持,激光雷达供应商还需要向市场证明,持续高效大批量生产已经准备就绪。

在这之前,这个市场还有不少变量因素。

三、

而在众多变量因素中,还有一项非常关键,那就是标准。

众所周知,在 汽车 前装市场,除了车规级、功能安全等一系列行业达成的默认认证之外,不同地区及市场还有相关的性能要求及测试标准,对于全新的 汽车 电子件,激光雷达也不例外。

按照高工智能 汽车 研究院数据预测,随着2022-2023年国内新车搭载L2级比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高阶智能驾驶搭载激光雷达进入第一轮增长周期,预计到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激光雷达规模将超过150万颗。

这意味着,接下来技术路线如何发展,市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一点已经非常明确: 激光雷达的前装规模化量产已经开始。而整个行业也迫切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为大规模前装量产提供参考基准。

10月12日,全国 汽车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成立会 ,初步确立了车载激光雷达的标准体系构成和标准研制工作的与分工。

其中,在国家标准方面,禾赛作为牵头单位,百度作为联合牵头单位,共同负责国标GB/T《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制定。 此外,禾赛还参与牵头制定多项激光雷达行业标准。

就在今年9月,禾赛的Pandar128激光雷达拿到了SGS颁发的全球首张激光雷达ISO 26262 ASIL 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而ISO 26262作为全球公认的 汽车 功能安全标准,是目前智能驾驶领域核心零部件前装的主要准入门槛之一。

而对于主机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国标GB/T《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起草,意味着,未来可以在一致的标准下对比市场上的各种产品,降低OEM的选型门槛和额外隐性成本。

从此次汽标委的标准起草会议纪要函中,对于标准完善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意见」,在基本框架上增加了自检、故障报警、启动时间、唤醒功能等更加实用的功能,结合实际场景进一步区分了高速物体运动状态和高动态场景的点云性能要求等。

对于激光雷达的测试条件也做了进一步规范建议,例如试验室的光源,测试板的反射率;对于具体的测试布置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对于人眼安全给出了莱茵提供的IEC标准参考;对车规环境测试也给出了全面的要求。

同时,在全球市场,IEEE也在去年启动了激光雷达性能测试方法的标准制定工作,聚焦于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距离精度/精度/分辨率、最大/最小距离、探测概率、角精度/分辨率、反射率等。

目前,激光雷达功能范围要求的模糊性,已经明确了相关标准测试方法的紧迫性,这意味着无论是激光雷达供应商还是 汽车 制造商都没有办法横向“比较”产品,行业缺乏透明度。

今年3月,Luminar与沃尔沃 汽车 旗下软件子公司Zenseact达成的协议,将激光雷达硬件和感知软件进行融合,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因为,对主机厂来说,在为车型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激光雷达硬件后,还需要解决如何为硬件开发算法,怎么对系统的感知能力测试验证等问题,以确保达到量产要求。在激光雷达量产项目中,软件和硬件同等重要。

比如,激光雷达的感知算法 ,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分类、速度判断、可行驶区域的判断甚至路径规划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具体功能的开发。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激光雷达输出的原始点云数据也存在Corner Case。

这意味着,激光雷达感知算法与自动驾驶系统算法一样,同样需要大量场景数据的喂养,通过丰富的各类场景验证测试来实现算法的迭代,以保证激光雷达系统安全可靠、检测率和准确度。

此前,基于几年的激光雷达软件“开发+测试验证”闭环落地量产经验,亮道智能推出了面向整车量产的激光雷达系统解决方案 ,支持客户完成量产前激光雷达性能定义、产品硬件选型,感知算法开发与测试验证,以及系统集成到整车的量产目标。

“基于场景进行开发和测试验证成为行业趋势。 汽车 行业急需引入智能传感器软件算法开发,高质量数据集和高效处理等技术,来应对智能化变革。”亮道智能CEO剧学铭表示。

一线|小米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2022社保基金QFII调仓路线是怎样的?

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社保基金相对看好生物医药板块,QFII青睐高端制造领域。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基金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社保基金增持生物医药板块

截至8月2日,有14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在上半年,不少公司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在已经发布半年报的公司中,有33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其中,爱旭股份、世纪天鸿、农发种业、京泉华4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00%。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社保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调仓换股动向逐渐浮现。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2日,在已经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组合进入23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华工科技被2个社保基金组合持有,其他公司均被1个社保基金组合持有。

截至目前,社保基金组合持有市值规模最大的公司是万华化学。全国社保基金103组合持有万华化学市值15.5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艾德生物和信维通信,社保基金组合的持仓市值分别为5.72亿元和4.55亿元。

持股变动方面,二季度社保基金组合增持股份最多的公司是艾德生物,增持794.06万股。另外,万泽股份、上海钢联在二季度均获社保基金组合增持超过100万股。江河集团、航民股份、健民集团、宁波韵升、容知日新5家公司成为二季度社保基金组合新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公司。

从行业来看,二季度生物医药领域的公司获社保基金组合增持较多,除了艾德生物和万泽股份,恩华药业、华特达因等公司也得到了社保基金组合的增持。此外,社保基金组合还增持了软件、计算机、材料等行业的公司,减持较多的是化学等行业。

QFII偏爱高端制造

QFII的持股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在已经发布半年报的公司中,3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QFII的身影。

从持有市值方面来看,QFII在爱旭股份、妙可蓝多、北摩高科等个股上的持股市值较高,QFII持有上述3家公司的市值分别达到12.79亿元、8.05亿元、5.31亿元。爱旭股份和北摩高科均有3家QFII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爱旭股份被融管理局、韩国银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持有,北摩高科被挪威中央银行、瑞典第二国家养老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投资管理公司持有。

从持股变动情况来看,爱旭股份、艾德生物、中谷物流、华融化学等8家公司在二季度获QFII增持。其中,QFII在二季度持股数量增加最多的是爱旭股份,QFII二季度增持爱旭股份2544.68万股。南山智尚、亚翔集成、北矿科技、新城市等12家公司成为二季度QFII新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公司。

从行业分布来看,高端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获QFII增持较多。比如,爱旭股份主营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研发,北摩高科则是军工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另外,QFII减持了部分纺织、食品等行业公司的股份。

围绕半年报展开布局

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除了机构调仓换股动向,上市公司业绩也是投资者近期关注的焦点。金鹰基金表示,目前正值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窗口期,投资者对公司盈利的预期差更为敏感,优秀的上市公司财报、基本面逐步改善的可能性、困境反转型企业未来盈利大幅改善的潜力等,都将成为投资者认可的逻辑主线。金鹰基金建议中短期布局围绕半年报展开。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富荣基金认为,虽然市场短期波动性加大,但无需过度恐慌,短期的调整更多是对市场环境预期、企业业绩预期进行修正。经济持续复苏、流动性宽松的格局并未改变。在具体投资上,富荣基金预计市场短期偏震荡,建议关注业绩主线,结构上偏均衡配置,可重点关注成长赛道,如军工、光伏、半导体等板块;经济复苏预期下受益的行业,如汽车零部件以及医药、消费板块。

广发基金表示,行业配置层面建议从产业趋势和政策支持角度进行筛选,可以关注有政策支持、成本端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行业,如光伏、风电、电动车、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端制造方向。

特斯拉进军国产的一年,小鹏蔚来等自主品牌的竞争机会在哪?

此外,小米 汽车 的经营范围包括: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销售 汽车 、应用软件服务等。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230"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78a37c9cc50185e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登记地址为小米集团北京亦庄产业园区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459"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e49cb45572ea761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459"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8c6cbd10188ac86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小米 汽车 为何落户北京亦庄?

业务方面, 8月25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以约7737万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 科技 )。完成交易后,深动 科技 将成为小米的全资子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动 科技 专注于提供高级驾驶系统的感知、定位、规划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全套软体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所在地同样位于北京市。

政策方面, 《北京市智能网联 汽车 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明确指出,2022年,形成满足高级自动驾驶(L4级别)要求的智能网联 汽车 完整技术体系;全市智能网联 汽车 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具体到亦庄,今年3月,《中国 ( 北京 ) 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明确提出“打造新能源及高端 汽车 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的目标,并针对不同条件设定了最低3000 万元、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政策。

其中,“鼓励国内外新能源智能 汽车 整车厂商落户开发区。对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可给予龙头企业最高1亿元创新资金支持;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达到L4级别以上有条件规模化生产。对完成首批成果转化的企业,根据成果转化效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最高3000万元。”

上述政策均提及L4级智能驾驶,而就在今年7月底,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其微博发布招聘海报,并表示:首批招募500位自动驾驶技术精英,自研行业领先的L4级智能驾驶能力。

此外,今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 汽车 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显示,将包括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设为政策先行区。

人才培育方面, 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均位于北京市,且不少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管理层均出自上述高校。

地理位置方面, 高德地图显示,小米 汽车 北京亦庄总部距离北汽新能源蓝谷研发中心仅2.9公里;同时,奔驰研发中心、富士康精密组件以及多家物流公司也位于亦庄。

如若上述消息属实,意味着小米原有部门及周边产业在造车方面或可形成一定区位协同优势。

此外,2020年7月,占地161亩的国汽智联研发中心项目在亦庄开工,围绕自研项目实验开发、服务市场研发实验开发、公共检测认证服务规划建设。

小米造车:17位成员合影、已入职300人

9月1日,雷军在其微博官宣“小米 汽车 正式注册”,并公布了一张共有17人的合影,这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小米 汽车 的核心成员”。

汽车总部落地:造车之路为何从北京亦庄开始?" img_height="408" img_width="612" data-src="//imgq7.q578/ef/0904/85436c0b5fc4bc0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有媒体报道称,合影人员包括:在供应链与电池方面经验颇丰的小米集团副总裁、参谋长、小米集团购委员会张峰、前宝马iX的外观主设计师李田原等。总体来看,17位合影人员主要涉及生态链、软件、销售等业务。

此外,根据小米官方消息,小米 汽车 已收到超2万分简历,但仅有约300人完成入职。据悉,小米 汽车 团队目前还处于扩张阶段,预计相关人才招聘将持续至年底。

当前,小米 汽车 版图已逐渐浮现。

其中,除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 科技 外, 在自动驾驶方面, 小米投资了ADS(自动驾驶系统)、ADAS(高级驾驶系统)技术与产品供应商纵目 科技 、国内激光雷达初创企业禾赛 科技 、可为车企提供L2-L4级自动驾驶“融合感知+智能决策”软硬件集成系统的上海几何伙伴。

此外,今年7月,智能出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海之博电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独家投资。

动力电池方面, 小米投资了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商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上游材料商赣锋锂电。

芯片方面, 今年8月,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聚芯微电子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华业天成、恒信华业等联合领投。

智慧停车方面, 今年8月,“城市级智慧停车、静动态交通”领域企业智慧互通(爱泊车)宣布获得小米集团的战略投资。

该专家进一步解释道:“当前,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的逐渐成熟与底层平台的开放,让造车的难度与成本进一步降低。随着软件定义 汽车 的趋势愈发明晰, 汽车 行业的商业模式逐渐由一次性硬件收费转换为‘硬件作为流量入口、软件持续收费’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软件在其中的占比进一步加大。而本就以软件为主营业务的 科技 公司,其技术与生态优势则是切入赛道的最佳武器。”

没去过“汽配天堂”陈田,便不算是真车迷?

作者: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和汽车电子工程师,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工作,10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从业经验。

特斯拉进军国产,于去年?1?月7?日在上海正式动工,建设超级工厂,到现在已时隔一年的时间。

对于广大消费者期待的国产Model?3,在价格上也着实吊了一把消费者的胃口。从去年5月底预售价为32.8万、到11月的正式起售价35.58?万元,再到马上要正式交付前把价格再度拉底,又计入2020年的补贴后,价格降低到29.905万元,对于众多电动汽车爱好者,尤其是特斯拉的粉丝们可谓是利好消息。

图1?特斯拉对于国产版Model?3的调价

从整体配置来看,包含了基础版驾驶功能,续航里程参数460公里和百公里加速5.6秒的性能,把充电桩作为选配、车漆颜色默认为黑色等。特斯拉中国这一次调整价格的目的,是最大范围内先圈住一线城市的一波消费者,然后根据订单和产能的情况对价格做进一步的调整。

国产Model?3的定价策略变化

对于特斯拉来说,价格方面的调整主要是试探不同价格下,在线和体验店的反馈情况。我们可以从策略上来看一下以下的变化:

2019年5月的32.8万:主要是依据之前的进口版的订单量,考虑当时的进口版价格,定一个略低的价格,类似于早期Model?3的“尝试价格”。

2019年11月的35.58万:由于当时在免税和进补贴目录的刺激下,特斯拉可能想根据最终到手价,把价格定高一些,而该价格宣布以后,根据订单情况来看,价格偏高。

2020年1月的32.38万,补贴后的29.905万:这个价格的策略主要是考虑订单和产能的关系,根据后续的发布来看,价格降低3万元以后,订单的增速很快,这个价格窗口也是基于2020年补贴政策不变的情况。

事实上,根据此前的相关媒体爆料,Model?3国产化以后这个基本配置是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足以看出,特斯拉对于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期望,而特斯拉的定价策略都是希望把中国市场的潜力挖掘出来,希望在大城市通过路权、牌照这些吊打原有豪华品牌的产品,转化大量新增的消费者。

目前,特斯拉在美国的Model?3销量的季度交付已经达到了瓶颈,通过Model?Y可以提振一定的销量,但是受制于超级工厂的电池产能,整体的增量可能比较有限。而在中国的目标销量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特斯拉在中国落地速度非常快。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从去年1月7日在上海正式动工,到2020年1月7日正式交付,工厂投建只耗费了8个月,从开工到正式交付正好一整年。上海工厂一期工程项目分两阶段实施,A阶段完成整车四大车间: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及配套工程的建设,B?阶段完成座椅生产区域、动力车间、电机车间的建设。可以看出,如果在这里单班双班切换生产,想要在2020年达到25万台的一期满产产能是非常有可能的。

特斯拉中国的销售策略

图2?特斯拉国产化进程非常迅速

为了支撑整个销售,特斯拉需要从目前的体系下——从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布局中进一步衍生。

2017、2018和2019年,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分别为1.78万台、1,4万台和4万台,而一旦2020年的目标拉到了20万以上,一年就超过了特斯拉在国内的历史存量。之前特斯拉ModelS/X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省(深圳和广州)、北京和浙江省(杭州)等区域,到了Model?3会有一定的下沉,比如在四川、江苏、重庆等城市也打开了一定的市场。

图4?特斯拉现有的各个城市销售体验店和服务中心数量?

随着Model?3的价格下降,在原有的消费区域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客户,但是想要更进一步发展,需要扩展到更广的销售区域。在体验店和服务中心,这些线下直接能接触到客户提高购买率的措施,可能会在2020年随着国产Model?3第一波订单的交付而逐步涌现出来,才能有效的促成潜在客户的直接意向,进一步达成购买和交付。我们预估在特斯拉在进一步降低价格以后,对销售集中地区的超级充电站和服务中心需求会比较强烈。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3的毛利率,随着产能的提升,海外Q2至Q3的毛利率大幅提升,2019年第三季度Model?3的毛利率均超过20%。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先期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为30%,6个月以后年中将达到70%,而到年底,能实现本土化代替的材料和部件将实现几乎100%本土化率。而且上海工厂Model?3生产线的生产成本也比美国低很多,加上双班生产的人工成本差异,国产的毛利率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对产业的两大积极影响

特斯拉的进入,给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从相关的一些报道中表示出特斯拉有“威胁论”的成分。但如果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特斯拉的进入主要有以下两项比较积极的影响:

一个是对于国产供应链和开发的影响。既然有国产化率提升需求,那就使得国内的零部件商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供应链本土化给中国供应链带来了明确增量,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中控系统、内饰和外饰等十个部分,涉及直接、间接供应商一百余家。

在特斯拉的子零件中,涉及内部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可能替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子零件的壳体材料、加工和其他辅料都会进入国产化清单。目前,锂电池电芯供应商为日本松下,但随着LG化学(LG?Chem,韩国电芯企业)在南京的工厂进入相关配套设置,LG化学配套的国产供应链(隔膜、正极材料等)就成为特斯拉国产化最大子供应链。可以预见的是,在锂电体系方面能够让中国本土的厂家获得很多的材料需求。

Model?3国产版本价格仅包括单一车道基础L2级自动驾驶能力,但想使用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自动泊车、自动变道、自动导航驾驶,以及自动召唤、城市自动驾驶需选装FSD,用户仍需支付额外的5.6万元。

随着Model?3销售量的上涨,如果消费者也需要对应5.6万体验的项目,这就要求这些相关的产业链需要在中国能有更好的适应性。比如有本土的Autopilot软件测试和开发的需求、能带动国内的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和对特斯拉某项功能的体验提升、有相对快速反应的反应机制。此处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涉及到原有特斯拉集地图和道路信息是否能顺利的传回美国,相关法律层面还有一层隔离,相关的工程软件中心和数据中心还需建立。

特斯拉现有的年销售在4万台左右的水平,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中国的电动汽车推广和补贴了很多年,而能否打消之前对电动汽车在私人市场相对悲观的论调,建立一个积极的二手电动汽车市场循环体系,我们还需要一些产品能够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看法。

从另一方面来看,特斯拉如果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豪华车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先机,这使得合资企业(特别是豪华车企)必须较早投入更多的,在中国市场来进行相对快速的布局,而不是等着双积分的逐步兑现。这对于整体的电动汽车的市场建立,从上往下来建立消费者的信心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影响和冲击

特斯拉的引进,对国内的本土企业必然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从引进的时机来看,2019年7月,随着地补的取消和国补的大幅调整,整个新能源车市场整体的产量是下降的。之前政策一直在鼓励高能量密度和加大续航里程,然而在突然把补贴这部分的资金支持拿掉以后,电池成本在整车里面所占的比重太大。

电动汽车的价格提升,用户都不接受。特别是特斯拉Model?3原先没有补贴转而现在有了补贴后,消费者看到了价格下降,那么本土车企维持本来的价格状态,在经营层面纯电动车辆边际贡献趋于负面。想要维持正常的经营,整体成本需要进一步下降,电池的成本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下降20%-30%。

而对于中国电动汽车本土企业来说,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中国确立了新能源汽车是强国之路之后,加上特斯拉的示范效应,使得一大批新进入电动汽车的企业浮现出来。然而随着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扩张到一定程度,花了一年多便把中国工厂建立起来开始打擂比赛。然而对国内造车新势力企业来说,还像一场没有准备好的竞争。

价格的下跌,其实遏制了新造车企业跟随特斯拉的,一步步融资和新车型的试错空间,整个市场上能拿到资金持续尝试的企业不会多于5家,最终,在这场竞争里真正能独立成长起来的企业可能只会有1-2家。

对于本土原有玩家来说,以比亚迪为首的在电动汽车领先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布局。但是想要打开私人消费市场并不容易。从终端数据来看,2019年的前11个月里面,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非营运的单位用户、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分别约为25.9万辆、10.6万辆和19.7万辆,私人用户在终端市场其实只有一半不到。

表1?特斯拉和2019年前11月销售前五车型对比?

(时间截止到2019年11月)

如果我们把特斯拉和2019年销量前五位的新能源乘用车,特别是在私人使用领域去对比,会发现前五位品牌集中在15万以内价格的车型中,其实在私人消费者领域尚且没有建立起特别好的忠诚度。所以当特斯拉的主力车型价格下降之后,会使得国产自主品牌的潜在私人客户有一定的流失。

当特斯拉国产Model?3的价格下降(含补贴进入30万区间时)?,国产品牌在12-15万的车型其实在B端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定价在20-25万的车型就会有突破的压力,这也会影响到之前的PHEV(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价。

可以说,对于国内本土品牌来说,更多的机会可能在于能够使用不同定义的车型来填补消费者对于除了三电部分的需求,来提升智能化的路径,以及跟随L2以上的智能化功能的付费尝试。

总而言之,Model?3的国产化是对本土车企的短期伤害大一些,但是打开一定的市场空间以后,也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目前的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轮升级和淘汰的过程中,特斯拉在国内的扩张和刺激,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往市场化走向第二阶段的发展和升级。

文?|朱玉龙?

编辑|陆?屿

图?|朱玉龙?网络及相关截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有个段子:一个人拿着一颗螺丝跑到传说中的“汽配天堂”陈田,一位店家接过螺丝看了看后扔出一句话:“两天后过来提车”。喜欢车的人,多少都会对位于广州白云大道北的陈田村有所耳闻,这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汽配市场。

广州城有数不清的城中村,但如果你亲身莅临陈田,你会发现,放眼全广州,这里绝对算得上最脏乱差的那一撮。然而混沌催生传说,传说滋养情怀。就是这样一块地方,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逐渐变成了一个车迷眼中的圣地。这不,最近陈田拆迁了,一些主打情怀人设的KOL又借势煽情了一把。真正去过陈田的人少之又少,加之这样的风评导向,让不少人对这片即将被抹去的地方产生一种宛若为英雄迟暮的慨叹。

那么这片神奇的城中村真如传说中那般有趣么?在上周,陈田拆迁前的最后时刻,我们到这里逛了一圈,实地感受了下所谓“汽配天堂”的气息。

先说说陈田是怎么声名鹊起的吧。实际上这块地方的 历史 ,从国内汽配行业的角度来看确实堪称悠久。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拂过珠三角的时候,就有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把国外的事故车或报废车以切割车的方式运入广州,随后进行拼装销售。是的,你当然已经猜到了,那些废旧车辆的落脚点,便是陈田村。

打一开始,陈田就建立了“无所不能”、“为所欲为”这样的设定。然而说实话,陈田真正在网上名声大噪,其实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2014年,世界漂移系列赛事的中国站在广州举办,美国著名车手Ross Petty在比赛中失手撞坏了自己Silvia S15赛车的转向节臂和头灯等部件。中国没有S15,从官方渠道购买零件完全不可能。又由于正值赛事,从美国订购零件也来不及了,Ross Petty经多方打听得知陈田这么个地方,于是决定去碰碰运气。Ross的朋友、世界著名 汽车 文化网站SpeedHunters的时任编辑Larry Chen陪同他一起去陈田找零件,事后又写了篇游记发到了SH网站上,陈田的名头,自此走上了世界舞台。

另外一件惊动外国人的事,是2015年,大名鼎鼎的德国 汽车 杂志《AutoBild》手中的一辆宝马320d GT长测车导航车机莫名被盗。德国人通过车机内的GPS模块定位查找到了它的下落——那台车机辗转71天,被从德国一路折腾到了陈田,之后又被卖到了陕西。这件不光彩的事,侧面揭示了陈田商家所兜售的零部件的一种来路。

神秘的供货渠道一直是陈田的制胜法宝,也是其留给公众的主要印象之一。有一种评论说,陈田自始至终最主要的货源都是香港的锦田——传说那里曾是国内所有拆车件渠道的“上游”。同时,也有人称陈田的配件来路都如上文提到的320d GT车机那样“不干净”。甚至在差不多五六年前,网上还偶尔有盗抢车辆在陈田销赃的传闻。个人印象较深的一件是,某广东玩家收藏了一辆品相良好的蓝色本田NSX,那是款在珠三角这样老车奇车层出不穷的地方都堪称罕有的车型,几年前那辆车突然遭窃,车主追查多日后,在陈田找到了自己的爱车,然而彼时它已经被切割成零部件碎块。

所有人都知道这里的水很深。尤其当你真正置身于陈田,那股赛博朋克**中末世贫民窟一般的氛围更是加剧了这一感觉。陈田的大部分店面都会用某款车的前脸来装点案台门面,各个店家所选择的车型重合度很低,一如这一点,这里的店面虽多,并且看起来很雷同,但据说每一家都在特定的范围内经营,互相之间尽量减少干涉。集群效应,在这里被应用得淋漓尽致。

明面上看,各种保险杠、引擎盖,以及宝马和路虎的空气避震是这里最常见的商品。陈田卖的配件,大多都是所谓豪车身上的。平常如奔驰宝马奥迪,猎奇如路特斯、法拉利,甚至劳斯莱斯,在这里都能觅得踪影。除去豪华车,日系品牌在这里算主要组成部分,也有一些商家在经营官方渠道正品件,但很少。如果你想找些自主品牌车,或者合资品牌(尤其欧美系)便宜的车型,很抱歉,完全找不到。网上鼓吹的小众性能车、文化车那些东西,比如拆车本田红头、丰田JZ、日产RB什么的,同样也没有。

除了拆车件,陈田店家基本不怎么经营其他类型的产品,至少在明面上没有,之前网上流传的改装件什么的,转了个遍也没找到。每家店在店面里摆出来的东西形式都差不多,观光体验很差劲,同时也能感觉到,商家们手里真正有什么东西,不是来这里溜达一圈就能了解个大概的,与一个个斑驳褪色的粤式老牌匾相匹配的是这里的购物方式——想要什么,你主要得靠问和聊,很oldschool。

配件的价格并不怎么透明。比如我们进到一家专营雷克萨斯外饰件的小店,店内摆放着最新一代ES的前后杠和灯组,它们看上去像是二手零件,但询问后,老板娘竟然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改装件,给凯美瑞用的。回想起之前网上曾流传过的凯美瑞移植雷车前脸的,鬼知道那些是不是用原厂拆车件修改了卡扣什么的。当然,也不排除老板娘在忽悠我们,因为当我们问价时,大概是看出了眼前这伙不是真正来买东西的人,她一直支支吾吾不肯说。

有些东西确实非常便宜。另一家车灯专营小店的老板,大方地给我们报了价:奥迪A3尾灯、雷克萨斯ES尾灯,都只要几百块钱。“都是原厂件,你要更便宜的也有”——他随后又加了一句。这话自然引人怀疑,毕竟豪华车的灯随便都是大几千起步,只是真实度也无从考证了。另外也有些东西价钱贵得离谱,回忆起几年前曾托朋友在陈田打听八代Civic Type-R的原装轮毂,得到的报价是正常市价的两倍有余。

个人猜测,稀有车型零部件,陈田商家恐怕也没有,并且也不应该有很好的、直接的渠道,他们能依靠人脉把配件弄来,只是价格已经被包了里三层外三层。所以说想来这里寻找所谓JDM情怀的车迷朋友,还是算了,喜欢那玩意的请直接导航至100公里外的广东国际赛车场。

当然也有些东西相当不靠谱。最典型的是专营刹车的店家,各种翻新大卡钳挂在店里羊头狗肉,老板套路你几句便开始各种忽悠:这个XXX卡钳是全新的(其实极明显是翻新的)、那个XXX刹车(著名大牌)只要市价的一半不到,还包配盘片桥码。也确实有人来这里购买这种刹车来改装,不过个人奉劝一句,真的别买,反正我自己曾经就是受害者。

陈田很大,还算热闹。这里大部分流动人口,一类是前来进货的下级商家,一类是快递小哥。听说因为陈田,其周边的配套物流也发展得十分完善。电商,可能已经是这样的集散市场如今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了。还有一些人在这里做着“黄牛”生意,他们在大门口揽客,并骑着电动车替来客在村子里快速找零件。自己到这里来找零件、买零件的人目测极少,几乎没有。零售,显然不是陈田主要的商务方式。至于观光客,除了我们一群闲人之外没见过其他的,商家们对像我们这样瞎打听的人,态度也很警觉。

说实话,如果你不是资深职业老炮,来这里买东西恐怕大概率被坑。这与你是否喜欢车、是否懂车没什么关系,拆车件本身就是个单独的行业,你得懂这行,才能在这儿规避雷区。从陈田卖出去的配件用在什么样的车上也耐人寻味,如今的用车环境早已不像陈田这样的地方最光辉的那些日子,大部分私家车主其实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从这儿买配件,并且他们恐怕也很难信任这里。陈田这样的地方,与下游的汽修行业、二手车行业的关联,是个值得探讨的深度话题。

关于陈田拆迁的消息从去年便开始浮现于网络。截止发稿时,陈田村的拆迁工作已经开始动工了。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去的那天,距离正式的搬迁日期还有一周,当时,这里几乎没有什么要集体搬迁的迹象,店家们都在聊天喝茶忙生意。很多店老板看似对拆迁的事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个别店家告诉我们:“7月1日前搬走就行”。

日后,陈田商家将搬迁至包括广州白云区太和镇在内的多个地区,曾经的大集群将被分散开来。生意还会继续,故事能否接着演绎,不好说,毕竟吹陈田故事的人数是去过陈田的人数的10086倍,换了个地方,键盘斗士们还会不会吹,是个问题。理性看待陈田,其实没人否认这个神奇的城中村在中国 汽车 发展史当中占据的地位,那些配件金贵的年头,那些老车、奇车维修无门的人,他们都曾经在这里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但理性看待舆论,网文擅用的那些抬头:“圆无数人豪车梦”、“车迷的天堂”、“玩车人的理想圣地”什么的,人们习惯了用这些句子形容陈田,但细想想,这些话用在陈田头上其实真的挺可笑的。豪车拆车件怎么圆豪车梦?又有几个所谓玩车人到这里解决问题?他们玩的是啥车呢?凑件修车也叫玩车么?无非看看热闹罢了。

真的,谈生意,别谈文化,个人觉得这是对陈田、对真正的车迷最好的尊重。只愿某天,我们这个3000万销量的世界第一大 汽车 市场,不必再以一个经营“野路子”汽配、“洋垃圾”二手件著称的汽配市场作为自己 汽车 文化中引以为豪的部分,尽管这所谓文化,根本还没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