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出一块更好的屏幕有多难

2.有些车,真是除了喇叭不响,其他到处都响

3.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类型

4.汽车种类有哪些?

汽车零部件有几种类型针对每一种类型举出两个例子_汽车零部件总共分为

在实践中将生产机械根据负载转矩特性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恒转矩负载:恒转矩负载中,负载转矩TL与转速n无关,任何转速下TL总保持恒定或基本恒定,负载功率则随着负载速度的增高而线性地增加。多数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具有恒转矩特性,但在转速精度及动态性能等方面一般要求不高,例如挤压机、搅拌机、传送带、厂内运输电车、吊车的平移机构、吊车的提升机构和提升机等。选型时可选U/f控制方式的变频器,但是最好用具有恒转矩控制功能的变频器。起重机类负载的特点是启动时冲击很大,因此要求选择的变频器有一定余量。同时,在重物下放时,会有能量回馈,因此要配套使用制动单元或用共用母线方式。

变频器拖动恒转矩性质的负载时,低速时的输出转矩要足够大,并且要有足够的过载能力。而对不均性负载(其特性是负载有时轻,有时重)应按照重负载的情况来选择变频器容量,例如轧钢机机械、粉碎机械、搅拌机等。

对于大惯性负载,如离心机、冲床、水泥厂的旋转窑等,负载惯性很大,因此启动时可能会振荡,电动机减速时有能量回馈。应该用容量稍大的变频器来加快系统的启动以避免振荡,并要配套制动单元消除电动机减速时的再生能量。

电动机长期低速转动的系统,由于电动机发热量较高,风扇冷却能力降低,因此必须用加大减速比的方式或改用6级电动机,使电动机运转在较高频率附近。对于低速运行时要求有较硬的机械特性和一定的调速精度,若对动态性能方面无较高要求时,可选用具有转矩控制功能的高功能型变频器,以实现恒转矩负载的调速运行。另外,对于恒转矩负载下的驱动电动机,如果用通用型标准电动机,应考虑低速下电动机的强迫通风冷却,以避免电动机在低速运行时发热。

(2)恒功率负载:恒功率负载的特点是需求转矩TL与转速n成反比,转矩TL与转速n的乘积即功率近似保持不变。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和轧机、造纸机、薄膜生产线中的卷取机、开卷机等,都属于恒功率负载。

恒功率性质的负载是针对一定的速度变化范围而言的,当速度很低时,受机械强度的限制,TL不可能无限增大,在低速下转动则变为恒转矩性质。负载的恒功率区和恒转矩区对传动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电动机在恒磁通调速时,其最大允许输出的转矩不变,属于恒转矩调速;而在弱磁调速时,最大允许输出转矩与速度成反比,属于恒功率调速。若电动机的恒转矩和恒功率调速的范围与负载的恒转矩和恒功率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电动机的容量和变频器的容量均为最小。

(3)流体类负载:在各种风机、水泵、油泵类负载运行时,随叶轮的转动空气或液体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所产生的阻力大致与速度n的2次方成正比。随着转速的减小,转矩按转速的2次方减小。这种负载所需的功率与速度的3次方成正比。各种风机、水泵和油泵都属于典型的流体类负载。由于流体类负载在高速时功率增长需求快,即与负载转速的3次方成正比,所以这类负载不能超工频运行。

流体类负载在过载能力方面要求较低,由于负载转矩与速度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低速运行时负载较轻(罗茨风机除外)。又因为这类负载对转速精度要求不高,在变频器选型时通常以价格为主要原则,应选择普通功能型变频器.只要变频器容量等于电动机容量即可(空压机、深水泵、泥沙泵、快速变化的音乐喷泉需加大容量)。目前,部分变频器制造商也为此类负载研制开发了专用变频器可供选用。

由变频器构成的调速系统选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即可得到不同性能特点的调速特性。在选用变频器时除了考虑技术性和可靠性外还应考虑经济性,一般不要留有太大功率余量。变频器与电动机两者若实现功率匹配,不但经济,而且输出波型更好。

造出一块更好的屏幕有多难

内容的分类方法有哪三种

分类方法

定义: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把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属于一个不确定集合的逻辑方法。

分类方法,就是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一种工具。分类,把世界条理化,它使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世界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分类,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人为的分类,它是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为了方便,人们把各种商品分门别类,陈列在不同的柜台里,在不同的商店出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称之为外部分类法。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体型象鱼,但是,它不属于鱼类,它胎生、哺乳,身上没有鳞片、不用鳃而用肺呼吸,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把鲸鱼划为哺乳类,这就是一种本质的分类。称之为本质分类法。

科学研究内容的分类方法有哪三种

科学研究可以用多种方式分类,主要有三种分法: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1] 容分类,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1] 是一种所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的,并为日后更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使用这种类型的情况是: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论根据,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细的研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及浪费时间、经费与人力。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查阅文献、分析个案等,常为小规模的研究活动。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描述性研究[1] 又称为叙述性研究,指为研究结果为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和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重点不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分布状况,而是描述(叙述)分布情况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在于它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样本规模大。一般是有、有目的、有方向,有较详细提纲的研究,收集资料主要用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并用统计方法处理资料数据,得出以数字为主的各种结果,并把它们推论到总体,既用研究的样本资料说明总体的情况。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适于叙述性研究。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调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

解释性研究也称为因果性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主要探索某种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现象的为什么是这样。解释性研究是指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为什么的科学研究类型。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某一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多种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方面的因果关系大都属于后者。它通常是从理论设出发,涉及实验或深入到实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检验设,最后达到对事物或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实验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为严谨和具有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实验的与非实验的两种。实验研究还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或称自然)实验研究。

常见的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分类方法有哪三种

常见的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分类方法有:按学科分类、按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分类、按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

汽车nvh问题有哪几种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方法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分为测试和仿真,

仿真包括车身,动力总成,底盘。

仿真主要应用软件hyperworks,LMS virtual lab,nastran,vaone等。

测试主要软件LMS test lab,朗德

nvh内容太丰富了,建议多看看书,找个厉害的师傅带,多和不同的人一起测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综合到一起就有新收获。而且测试和仿真的结合中能帮助你提升理论,主要还是看你有没有一个发现的心。

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

有无细胞壁 区分动物和植物

是否胎生区分 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

绘画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按材料:油画,版画,水墨画,水彩画,粉画,沙画,综合材料。。。。

按画面内容:人物,山水,静物,抽象,。。。。。

按风格:表现主义,古典,达达主义,后现代,波普,印象派,巴比松派。。。

当然,不同的分类中也有分类,分类下面又有分类,比如,国画里又分写意,工笔,而这两个类别下面又分花鸟,山水,人物,等等。还有像印象派里又有外光派和灯光派之分。。。。

总之艺术这东西有的时候界限不是特别清楚的,所以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分类。完全看个人的理解。

酒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葡萄酒的分类方法

根据酒的色泽,可分为白、桃红和红葡萄酒三种。

根据酒的加工方法或含二氧化碳气分为:

平静酒:不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

汽酒或起泡酒: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天然汽酒(如香槟酒),二氧化碳是由发酵产生的,包括瓶内发酵法或称传统发酵法和罐式发酵法。第二类是人工汽酒,二氧化碳是用人工方法添加到酒里去的。

根据酒含糖量,可分为干、半干、半甜、甜葡萄酒等

干葡萄酒:含糖量小于4克/升的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大于干葡萄酒,最高为12.0克/升的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含糖大于半干葡萄酒,最高为45克/升的葡萄酒。

甜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5.0克/升的葡萄酒。

按酿造方法分类:

天然葡萄酒:完全用葡萄汁发酵,不加酒精或糖分的葡萄酒。

加强葡萄酒:用人工添加白兰地或酒精,提高酒精度的称为加强干葡萄酒。除了提高酒精度之外同时提高含糖量的称为加强甜葡萄酒。

加香葡萄酒:用葡萄酒做酒基,用芳香物质浸泡而制成如(如味美思酒、丁香葡萄酒、桂花陈酒)等。

葡萄酒从生产日期上可分为:

有年份和无年份:有年份标注的葡萄酒:所标注年份是指葡萄摘年份,其中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因各年的光照、雨水、气候不同,其酿出的葡萄酒有档次之分,所以价格也不同。无年份标注的葡萄酒是指酒瓶上不写明葡萄收获的年份。

各种酒类的生产工艺不同,但一般可以分为蒸馏酒和酿造酒两大类。蒸馏酒是在酿造过程中,用蒸馏的方法浓缩酒精,提高酒度的酒种,酒精含量常在40%(常记为40)以上,所以又称之为烈酒。在介绍外国烈酒之前,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酒度的表示方法。目前,国际上酒度表示法有三种:第一种:标准酒度(Alcohol% by volume)。标准酒度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aka)发明的。它是指在20℃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这种表示法比较容易理解,因而使用较为广泛。标准酒度又称为盖?吕萨克酒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此法,或用缩写GL表示;第二种;英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VK)。英制酒度是18世纪由英国人克拉克(Clark)创造的一种酒度计算方法;第三种:美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US)。美制酒度用酒精纯度(Proof)表示,一个酒精纯度相当于0.5%的酒精含量。

若以生产原料对酒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谷物酒、香料草药酒、水果酒、奶蛋酒、植物浆液酒、蜂蜜酒和混合酒七大类;

若以饮用时机来进行酒类的划分,又有餐前酒(开胃酒)、佐餐酒、餐后酒和特饮酒的不同;若以酒精含量的不同进行分类,又有低度酒、中度酒、高度酒之分;

若以酒的性质来加以划分,可以将它们归结为三大类:(1)发酵酒类,包括葡萄酒、啤酒、米酒和果酒等。(2)蒸馏酒类,包括法国的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3)精炼和综合再制酒类,包括英国金酒、利口酒、味美思酒(苦艾酒)、苦味酒(Bitter)、药酒等。

在餐厅酒吧和销售部门,通常习惯把烈酒分为五大类:即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金酒(Gin)、伏特加(Vodka)、朗姆酒(Rum)

主板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主板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主板芯片分类,例如INTEL:Socket386、Socket486、Socket586、Socket686、Socket370(810主板、815主板)、Socket478(845主板、865主板)、LGA 775(915主板、945主板、965主板、G31主板、P31主板、G41主板、P41主板、P43主板)、LGA 1156(H55主板、H57主板、P55主板、P57主板、Q57主板)、LGA 1155分为6系、7系两个系列(6系主板有:H61主板、H67主板、P67主板、Z68主板。7系主板有:B75、Z75、Z77、H77。)、LGA 1366(X58主板)、LGA 2011(X79主板)。

主板类型分类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

EISA(Extension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标准体系结构总线。

MCA(Micro Channel)微通道总线。此外,为了解决CPU与高速外设之间传输速度慢的"瓶颈"问题,出现了两种局部总线,它们是: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电子标准协会局部总线,简称VL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部件互连局部总线,简称PCI总线。486级的主板多用VL总线,而奔腾主板多用PCI总线。继PCI之后又开发了更的接口总线,它们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IEEE1394(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标准)俗称"火线(Fire Ware)。

主板芯片组分类一般主板根据芯片组类型可以分为几个大的类型。一是intel芯片组,只能针对intel的cpu使用;二是amd的芯片组,只能用于amd的cpu;三是via的芯片组,有针对intel的和amd的不通芯片组;四是nf的芯片组,主要针对amd的cpu的;此外还有sis等等的芯片组,应用不是很广泛。

按逻辑控制芯片组分类这些芯片组中集成了对CPU、CAHE、I/0和总线的控制。586以上的主板对芯片组的作用尤为重视。Intel公司出品的用于586主板的芯片组有:LX 早期的用于Pentium 60和66MHz CPU的芯片组。

燃料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生物作用

《诗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有些车,真是除了喇叭不响,其他到处都响

文丨张家豪

编辑丨程曼祺

这样一项技术,索尼从高校实验室里发现了它,并做出了最早的样品,韩国三星对它持续投入,但进展不算迅速;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中国公司也在近 5 年跟进,据公开资料,2019 年以来中国大陆上下游企业对它的投资超过 700 亿元人民币。在上周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令人称奇的巨大冰瀑布是这种技术的一个更简单实现版本——现代电子行业的一个规律是,做大、做奇特、做得独一无二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做小、做平平无奇,并复制千万上亿遍。

这项技术是 MLED,它是 Micro LED 及其过渡形态 Mini LED 的统称,被认为是下一代,甚至是终极的屏幕方案。

手机的、平板的、电脑的、电视的、广告牌上的、**院里的,未来还有 AR 眼镜上的……屏幕这东西如此无处不在、随手可及,以至于人们常常意识不到,造出一块屏幕需要多么精深的技术和工艺。自上世纪 30 年代,民用电子显示屏伴随电视机一起诞生以来,造出屏幕的方法就一直在变化。每一次技术更替,都会带来分工改变、权力转移,有人落伍,有人上前,产业链随之重整。

演化到今天,世界上能制造屏幕的厂商几乎全部集中在 3 个地区:韩国、中国大陆和。这些少数地区的公司支撑着全球 200 多个国家、数十亿人口对看到更大世界、看得更清楚的渴望。

中国人口多、市场大,但并不理所当然能从屏幕制造,这个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环节分一杯羹。用了数十年,投入超万亿元,中国大陆才在 2017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屏幕产地,并诞生了京东方、华星光电(由 TCL 科技 控股)等龙头企业。

准确地说,这些公司造的是 “面板”,即可供手机、电视等终端厂商使用的显示模组,它看起来薄薄的,但包含了液晶、薄膜晶体管、背光源等复杂零件。京东方做的事就是把这些零件拼成屏幕,这虽是一个集成环节,但和同属集成环节的 汽车 动力电池行业类似,有很高的技术和工艺门槛。2020 年,全球产出了超过 3 亿平方米液晶屏幕,中国大陆公司贡献了其中的一半。

但 “强比大重要” 的逻辑,也正是中国显示行业现在值得被注意的原因:正在发生的新一次技术更替给了中国大陆显示公司从大到强的机会。

MLED 是这次技术更迭的主角,它能实现全平显示之后的下一个显著体验升级:让黑色黑得彻底。目前应用最广的液晶屏幕在呈现黑色时会泛灰。MLED 能解决这一问题,且相比效果类似的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寿命更长、更稳定。

让黑变黑,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亲眼看过 “黑就是黑” 的效果,大部分人不会想再回到灰扑扑的、色彩对比不足的世界。

若能在 MLED 上,完成从成熟技术跟随者到新一代新技术定义者的转变,一批中国公司的商业价值将被改写。

从没有人守擂成功

MLED 之前,已有近百年 历史 的显示行业先后经历了三代技术,但尚未有哪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能连续成功两次。上一代技术的引领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随着新技术到来被颠覆。制造一块屏幕的 历史 ,充分体现了高技术、高工艺、重投入、长周期的先进制造业的残酷一面。

最初是 19 世纪末,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科学家完成了对 CRT(Cathode Ray Tube,下称显像管)的原理发现和技术发明,但成功量产了显像管的是美国人。

1929 年到 1939 年,美国公司 RCA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美国无线电公司)用了整整十年发明了电视,完成了显像管这项实验室技术的产业化。产业化的意思是,找到一种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方式,大批量、大规模地制造销售某种标准品,把前沿技术变成普通人可以负担的商品,这个过程也会催生一些新的行业和公司类型,塑造一套上下游公司的分工方式。

和后来的两次显示技术变革相比,RCA 等美国公司参与的第一轮屏幕创新是开天辟地的。那会儿消费电子行业还没有成型,更谈不上行业分工,RCA 不仅发明并制造显像管,同时也定义和制造电视终端,甚至要推动建立电视广播系统——参与创立 RCA 的大卫·沙诺夫同时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BC 的创始人。最初 RCA 认为把电视变成大众商品只需要花 500 万美元,实际上 10 年里它们投入了 5000 万美元,这在上世纪 30 年代是一笔巨款。

但 RCA 的优势没能延续到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时代。这一次,美国成了欧洲,它提供了最初的发明,但实现液晶产业化的是日本。

液晶相对于显像管的一个大好处是,它能实现平面显示。在液晶之前,用显像管的电视和电脑屏幕无法做到全平,且背后有一个大大的鼓包。那个年代的苹果电脑显示器也得老老实实背个大包。

图:苹果在 1998 年推出的 iMac G3 显示器中仍在使用显像管屏幕(左);到 2002 年推出 iMac G4 时,改用了液晶屏幕(右)。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RCA、西屋电气等美国显示先驱就开始推动液晶产业化;但到 70 年代前后,各公司发现高画质的彩色液晶显示很难实现,液晶被打入冷宫。

此时全球消费电子业已逐步形成分工,并发生了产业转移。设计和制造分离,终端企业不再一手包,屏幕、外壳、芯片、内存等组件由不同地区的不同公司生产。

基于战后的美日同盟、较好的工业底子和支持,日本承接了美国成熟的显像管技术转移,搭建了本土显示供应链,为开发下一代技术积累了资金、人才、工艺和技术经验。到 70 年代,精工、夏普等日本企业以卓越的技术判断力,在液晶几乎被美国公司放弃时获得了相关技术授权,并在 80 年代取得一系列工艺、技术突破,实现了液晶产业化。从那时到 2000 年,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液晶屏幕产地,90 年代中期的顶峰时,日本生产了全球超 9 成的液晶屏,夏普、NEC(日本电气)和东芝分列前三。

错失了液晶时代的 RCA 则在 16 年被钟表公司天美时(Timex)收购,这家开创了一个时代的 科技 公司渐不再为人所知。

接着是第三次技术变化——萌芽于 2000 年之后的 OLED。和之前的剧情类似:日本先锋公司是 OLED 产业化的最早尝试者,但中途放弃;后来把 OLED 做成的,是在液晶时代通过引入成熟技术做大规模、积累实力的韩国三星。

随着苹果在 2017 年于 iPhone X 上首次使用三星提供的 OLED 屏幕,OLED 在手机市场立足。三星享受了超额收益,在苹果 iPhone X 的物料成本中,OLED 屏幕高达 80 美元 / 台,位于所有零件之首。

迄今为止,在显示行业的三次技术升级中,从没有哪个国家的显示产业 “守擂成功”,上代技术的开创者都沦为了下代技术的路人,美国 RCA,日本夏普、松下皆是如此。(如果三星能在 Micro LED 上继续领先,它就打破了这个 “魔咒”。)

守擂难,是因为从显像管到液晶再到 OLED,生产技术和工艺不完全是延续的,而是跳跃的。比如液晶制造相比于显像管增加了很多半导体工艺,未来的 Micro LED 的半导体成分还将更高。仅靠行业里的既有人才和过往经验,很难做成需要跨领域知识和产业链重整才能做成的新产品。那些陷于自己过去成就、学习速度不够快的公司,就会被扫进故纸堆。

中国公司尚未体会过这种 “创新者的窘境”。上世纪 70 年代在民用领域引入显像管技术至今,中国公司主要在学习和跟随,即引入已有产线和技术,生产现成能用上的产品。它们缺乏余裕和能力做下一代技术投入。

跟随的性价比看起来不低,京东方、华星光电这样的龙头面板公司业绩非常好。京东方去年全年利润同比增长 4 倍,华星光电同比增长超 3 倍。京东方也反超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面板企业。

但止步于此是危险的。首先,京东方们的惊人增长与面板价格的周期波动有关,不可持续。上一轮液晶涨价周期已在去年夏天结束。

跟随的更大问题是会陷入追赶的循环:每当一代新技术到来,跟随者先是会遭遇技术封锁;做出来后又面临价格打压;终于熬过了价格战,份额开始提升,钱没赚几天,更新的技术又来了,好不容易建立的产能面临淘汰。

淘汰之惨烈,有时会导致一批公司全灭。随着 2007 年液晶电视销量超过显像管电视,此前花 30 多年陆续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八大彩色显像管厂商陆续停产、欠薪、裁员、倒闭。

这就好像一个人刚刚跋涉数年,停下来吃口饱饭还没几天,马上又得重新赶路。做不出来,熬不过价格战,熬过了但利润一般……追赶循环中的每一关,都可能使公司倒闭、巨额投资付之东流。

新技术变革的速度正越来越快,从显像管被产业化的 1930 年代到液晶产业化取得突破的 1980 年代是 50 年,从那时到 OLED 是 20 多年。这意味着追赶者的喘息空间越来越少,刚赶上上一代技术,下一代新方案就已有应用苗头。

打破这种追赶循环的方法是自己参与定义下一代技术。它需要一个公司和它所处的产业链能在众多不成熟、不确定的技术路线里作出抉择,然后把实验室技术变成可重复生产亿万次,且成本合理的商品。做抉择要赌性,做抉择后的技术攻坚要肯拼且善于合作。

美国、日本和韩国先后在显像管、液晶和 OLED 上经历了这个过程。这三代技术萌芽时,中国公司尚没有实力参与技术定义、 游戏 规则和分工方式设计。但正在发展的 MLED 给了中国公司试一次的可能性。

四地竞合,两种选择

MLED 被提上日程,是因为目前最主流的液晶显示和已在高端手机市场立足的 OLED 都有缺陷。

液晶自己不发光,所以需要在背后有光照亮它,即 “背光”。即使显示黑色时,液晶的背光也会被点亮,这就像用强光照射半透明的黑色物体,黑色会显灰,色彩失真。OLED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用有机发光材料绘制单个像素点,让像素实现 “自发光”,这就省去了背光。但由于成本高、有机发光材料会衰减、不稳定,OLED 寿命相对短,使用场景受限,在平板、电脑、电视上的渗透率并不高。

MLED 技术中,于 2010 年前后被业界发掘的 Micro LED 与 OLED 思路相似,也是通过自发光省去背光解决黑色显灰的问题。但发光的不是 OLED 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而是一颗颗细小的 LED,即发光二极管。每颗 LED 都能被单独控制,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图像。LED 的稳定性优于 OLED 中绘制像素的有机发光材料,它同时避免了 OLED 的缺陷。

由于尺寸足够小,Micro LED 也可以和光波导技术配合,用在 AR (增强现实)眼镜上,其实现过程是把 Micro LED 微显示模组放到镜腿里,再让光波导组件把微显示器里的图像传导到眼镜的透明镜片上。

色彩保真、寿命长、稳定性好,Micro LED 被视为下一代乃至终极的显示方案,在大屏商显、可穿戴设备、车载屏幕、**院屏幕和 AR 眼镜上都可应用。

但和过去液晶、OLED 技术刚萌芽时类似,现在生产 Micro LED 难度大、成本高,需要设计和突破一系列工艺,发明新的自动化设备。行业一般认为,Micro LED 未来五到十年都很难大规模落地,更近的机会是 2015 年前后被提出的中间方案 Mini LED。它实际上就是大一号的 Micro LED。Micro LED 的尺寸小于 50 微米,直径小于人的发丝;Mini LED 的尺寸则在 50-200 微米,二者被统称为 MLED。

目前参与 MLED 技术变革的主要是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四地的企业。它们之间有竞争,有合作,各有优势,但还没有哪个地区的哪家公司取得了超越他人的重大突破。中国大陆公司第一次和全球主要玩家站到了相似的起跑线。

各家的 “跑步姿势” 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两派。一是走 “渐进路线”,投入主要精力开发 Mini LED ,这是一个踮脚就能够到的技术升级。

目前对 Mini LED 最主要的应用,是把它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以优化液晶效果。这是最稳、最保守的路。

液晶背光本身经历了从荧光灯管到 LED 的进化。相比灯管,LED 组成的背光可以被分区控制、分别开关,分区越小,控制就越精准。目前主流的分区背光电视用的是约 1 毫米即 1000 微米的 LED。而 Mini LED 只有 50-200 微米。这个尺寸下,屏幕在显示非常小面积的黑色时,相应画面后的背光也能被针对性关掉,黑色得以回归彻底的黑。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新清告诉《晚点 LatePost》,现在有一种误区,看到韩国巨头退出了液晶产能,就认为液晶落后;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液晶缺陷、延长它的商业周期,以 Mini LED 做液晶的背光就是重要方法之一。这条路适合本身拥有庞大液晶产能的公司,如中国大陆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它们过去数年在液晶上投入了数千亿元才获得现在的地位,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

京东方在 2016 年开始研发 Mini LED 产品,在 2020 年底设立了注册资本 9.5 亿元的全资子公司京东方晶芯 科技 ,以研发制造 Mini/Micro LED 显示和解决方案。晶芯 科技 总经理陈明曾在去年的一次行业活动上称,京东方已量产了玻璃基 Mini LED 产品,并成立了单独的 “MLED 事业部”。

华星光电的 Mini LED 项目启动于 2018 年。华星处于 TCL 体系中,TCL 集团有电视、电脑终端业务。华星光电的努力方向是把 Mini LED 用到高端电视上。2019 年,华星光电支持 TCL 推出了第一台 Mini LED 电视。

华星光电 COO 赵军告诉《晚点 LatePost》,他预计未来 5 年内 Mini LED 背光电视应能占到整个电视市场的 5-10%,即每年 1000 万-2000 万台。

目前 Mini LED 电视的渗透率还很低,据研究机构 Omdia 数据,2021 年 Mini LED 电视出货在 200 万台左右,只占去年电视总销量 2.15 亿台的 1%。

2019 年以来,苹果陆续在高端显示器、 iPad Pro、Macbook Pro 等产品上使用了 MiniLED 背光屏幕,打开了这一应用路线的市场空间。

苹果的 Mini LED 屏幕此前由一众台湾上游企业提供零件,由韩国 LGD (LG 显示)组装制造,中国大陆公司不在供应商之列。但天风国际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预测,京东方有望在今年为新版 MacBook Air 提供 Mini LED 屏幕。

为发展 Mini LED ,大陆面板企业不惜重金招人。据从业者称,大陆厂商近两年从台湾挖人时,能给出两到三倍的工资。台湾为防止人才流失已取了防守举措,比如台湾招聘网站不再能公开发布大陆厂商对技术人员的招聘启事。

相对稳健的 Mini LED 背光之外,对 MLED 的另一种投入方式是直接做终极形态 Micro LED。

选择这一路线的公司共性是本身在液晶产能上不占优势,所以 Mini LED 与液晶的结合,不是它们的投入重点;这包括已经退出液晶产能的索尼等日本公司;主打高端市场,主动不再投资液晶产能的三星等韩国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做 OLED,并未投入液晶的维信诺,以及此前不做大屏液晶显示的深天马和利亚德等。

索尼在 2012 年的 CES (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全球第一款 Micro LED 显示器 Cystal LED,但三星现在已赶超索尼。2018 年到 2021 年,三星连续四年在 CES 上展示 Micro LED 显示屏 “The Wall”,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已在量产、销售 Micro LED 电视的公司。

但 Micro LED 电视离普及还有不小的距离。146 寸的 The Wall 推出时售价 32 万美元,真有一位美国消费者买了这台电视,光安装就花了 3 天。贵而麻烦,The Wall 尚不是成熟商品。

三星正努力降低 Micro LED 的成本,据韩国媒体 The Elec 报道,三星今年生产的 101 寸 The Wall 将降价 40% 至 1 亿韩元,约合 53.1 万人民币。

在推进 Micro LED 时,三星与上游的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均有合作。三星电子向中国大陆的三安光电和台湾企业錼创购 LED 芯片,向台湾友达和三星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三星显示购电路板,在越南建立了 Micro LED 电视产线,三星电子自己负责整合模组,测试等过程。这个链条里,屏幕制造原本的核心环节,面板环节被弱化了,三星正在主导一套新的上下游合作方式。显示行业研究机构 LEDInside 分析师王飞告诉《晚点 LatePost》,Micro LED 的产生改变了产业链分工,不再有传统意义的 “面板公司”。

三星电子和台湾錼创合作密切。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是一系列垂直整合、换股、产业投资的成果,多家台湾老牌显示厂商参与其中,它寄托了台湾显示产业的 “翻身” 期望。

目前三星是錼创最大的股东,持股超过两成;第二大股东为台湾 LED 芯片龙头企业晶元光电,持股 20%;铼宝、友达等台湾企业也对錼创注资。作为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 Micro LED 初创企业,錼创在今年上市。

一名从业者告诉《晚点 LatePost》,錼创的工艺目前领先于大陆企业。以巨量转移——这一 Micro LED 制程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举例,4K 分辨率的 Micro LED 面板,需要 2488 万颗 LED,巨量转移就是把微小且数量庞大的 LED 批量转移到基板上。

錼创在 2020 年披露的转移速度是 20 秒转移 100 万颗 Micro LED,转移良率可达 99.5%。速度尚可,在披露了类似指标的厂商中是最快的;但良率不够。量产的要求是转移每百万颗 LED,坏点不能超过一个,99.5% 的良率是每百万颗中坏点有 5000 个。

本来没有液晶产能的大陆 OLED 厂商维信诺、LED 显示龙头利亚德,也选择了跳过 Mini LED,直接布局 Micro LED。

维信诺在 2020 年与成都国资投资平台共同建立了研发制造 MicroLED 的新主体成都辰显,项目总投资约 12 亿元。同年 11 月,维信诺作价 3 亿,将 500 余项 Micro LED 相关专利转让给了辰显。

维信诺去年已建好了试制产线,它也是大陆厂商中少数公布了巨量转移良率的公司,去年的水平是 99.5%,与錼创相当,离量产要求仍有较大距离。

唯一一家已在 Micro LED 上实现大规模营收的公司是主要面向商业显示市场的利亚德。商业显示指面向 B 端客户的屏幕产品,比如超大型广告牌,活动、晚会显示屏等。2021 年半年报显示,利亚德 Micro LED 商业显示产品已在去年上半年给公司带来 1.03 亿元营收。尽管在 36 亿的总营收中占比中不高,但它是极少数已有 Micro LED 实质收入的公司。

在商业显示市场推广 Micro LED 的优势是,标杆性项目,比如一些地标建筑的外墙显示屏和大型活动显示屏单价很高,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

Micro LED 内部的另一条路线是做用于 AR 眼镜的 Micro LED 微显示,这是一个与原来的面板制造行业跨度颇大的领域,因而在 2010 年后涌现了一批创业公司。主要玩家有中国大陆的 JBD(显耀)、镭昱、斯坦 科技 ,的錼创,美国的 LuxVue (已在 2014 年被苹果收购)。JBD、镭昱等公司在最近两年拿到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同创伟业、三星创投、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

Micro LED 微显示的量产进度可能会快于大屏 Micro LED 直显。2021 年, 小米、OPPO、雷鸟等品牌陆续展示了 AR 智能眼镜,均使用了 Micro LED 微显示模组。这些眼镜在形态上已接近传统眼镜,体积小、镜片透明,不影响日常佩戴。

据《晚点 LatePost》了解,这几款新品的 Micro LED 显示模组均来自 JBD,均为单色模组。镭昱则在去年对外公布,它们已实现了全彩单片显示。

彩色显示之外,Micro LED 微显示应用的另一挑战是成本。综合从业者的说法,目前微显示模组的单价可达数千元至 1 万元。OPPO、小米的 AR 产品只做了发布,但并未公布价格,也未开售。

一位 AR/VR 领域投资人称,未来 AR 设备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是不超过 3000 元人民币,倒推回来,一个 Micro LED 模组成本要控制在约 100 元。镭昱联合创始人孙婧萌告诉《晚点 LatePost》,镭昱希望在 AR 眼镜大规模量产时把显示模组做到 15 美元左右。

台湾錼创也在做 AR 方向的投入,它们在去年与台湾工研院合作推出了 Micro LED 微显示模组。錼创 CEO 李允立曾在接受台湾地区媒体访时称,他们已获得了 5-6 家潜在客户。

面板大厂暂时没有在 Micro LED 微显示上投入太多。多位行业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京东方目前有一个做 Micro LED 微显示的团队;但三星、华星光电等厂商暂时没有相关投入。

前述投资人认为,面板大厂不会像创业公司那样,在 AR 需求还不明确,市场规模还不清晰时大举投资。如果未来需求真起来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公司可以凭借体量优势,通过收购创业公司入局。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抓住更确定的 Mini LED,亦或是瞄准未来形态直接做 MicroLED,不同公司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得来不易,凶险无比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难以判断正在发生的 MLED 显示技术革新中,谁会笑到最后。

InsideLED 分析师王飞认为液晶产能领先的中国大陆产业链,有机会在与液晶配合的 Mini LED 背光上继续领先。这是一个收益已相对确定的方向:随着苹果在 iPad 和显示器产品上使用 Mini LED 背光显示屏,更多终端厂商也将跟进,Mini LED 背光的使用范围也将逐渐从高端产品下探到中端产品。

而在 Micro LED 上,无论是微显示还是大屏直显,目前是韩国三星和与它紧密合作的錼创等台湾公司更有优势;在用于 AR 眼镜的 Micro LED 微显示应用上,中国、美国创业公司进展不分伯仲。日本企业在屏幕制造上游的材料、设备上有深厚积累,在巨量转移、修补检测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上进度领先。

在各公司的差距没有拉开时,中国的屏幕制造公司面临的一大变数不在自身,而是下游的终端厂商。中国的消费电子业公司规模大,但利润薄,从终端到上游皆如此,它们往往不是新技术和产品趋势的引领者。

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苹果的设计加上被它选中的全球供应商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苹果赚取了其中的大部分利润;那些能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公司诚然实力不弱,但它们还是被选择的一方,命运可能因苹果的变化而翻转,此前因苹果转投 OLED 而陷入颓势的液晶屏幕供应商日本 JDI 就是典型例子。华为本来有希望成长为能定义新产品和技术的中国终端厂商,但自被美国制裁后,华为消费电子业务遭受重创。

缺乏与下游终端厂商的互相成就,仅靠上游、中游环节的公司很难扛过九死一生的新技术定义和开发。

这一过程岔路繁多,选择艰难。在屏幕制造技术从显像管转向液晶的上世纪末,当时出版的《显示技术手册》列出了多达 6 种实现平面显示的技术方向,除了最终胜出的液晶之外,还有 LED 显示(现在 MLED 又重回了这种思路)、等离子显示等。这些技术路线亦有公司投入,日本松下就曾花重金开发等离子显示,但并未成功,它后来整个放弃了显示业务。

实际上,造出一块屏幕,或是制造其它标准品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是吃力不讨好的生意,它没有 IP、品牌、文化和 情感 投射构成的护城河。这一类公司的下游客户理性且苛刻,就看性能、良率、成本。在一代技术上的成功,不能保证一家公司的持续成功,还往往使其在新浪潮中故步自封。

避免衰退和被颠覆的方式是获得不断创新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未来技术提前布局。掌握这种能力的条件是至少要实践一次。

还在产业化早期阶段的 MLED 提供了这样一次实践机会:把一种实验技术变成可大规模生产、销售的商品,中国公司现在可以试着从头到尾参与这个历程。

这机会来之不易,从上世纪 70 年代初算起,铺垫了半个世纪。这机会也无比凶险,它还未产生太多收益,但已吸引了一众公司的数百亿投资,让一群从业者倾注了时间、精力;它现在只是一种未实现的可能。

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类型

要问汽车的哪种毛病最让人头疼,必定是异响问题,不管是百万豪车,还是拉货的微面,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相关的投诉案例。

异响问题解决起来也特别麻烦,不但成因复杂,根源也很难找,车修完以后,问题还不一定能解决。如果4S店、厂家、修车师傅在这过程中对车主的安抚、解释、问题解决等工作没做好,就会产生各种纠纷,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面对异响,车主有必要引起重视,但异响本身并不可怕,因为不是所有的异响都是故障的征兆。

异响一定是质量问题吗?

遇到异响,心最烦的一定是车主,他们会担心车发生故障,即使不是故障,被“病症”缠绕的感觉也并不好受。因此,很多碰到异响的车主,特别是刚买新车的车主,他们第一反应就认为这是质量问题,并走上维权之路。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说,这是很自然形成的想法,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异响几乎等同于故障,新车就出现异响,肯定难以接受。

可是,站在车企、4S店的角度来看,他们不认同异响等于故障的说法,一些异响其实不算大问题,还不至于影响到行驶安全的地步,比如内饰异响、风噪异响、车窗异响、雨刮异响等,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充其量是使用体验不佳而已。

所以,异响是否能界定为质量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因此在各种质量投诉案例当中,异响问题往往很容易产生纠纷。这就像医患关系一样,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双方各自持不同立场,相互无法取得信任,最终成了死结。

那么,异响一定是质量问题吗?快车哥认为,异响只是一种症状,只有寻找出异响的源头和成因,才能判断是否属于质量问题。就像头痛一样,成因也有很多种,甚至还有可能是正常现象,在没查清什么原因之前,不应该随便认定得病而吃药。

而且,使用年份越老的车,越容易出现异响问题,这是汽车正常的老化过程,只要有异响,该修的修,该换的换。

对于异响问题,作为提品的车企以及提供售后服务的4S店也不应该摆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哪怕这些异响的确属于正常现象,都要给出一个消费者能够信服的说法,打官腔式的解释,只会激化矛盾。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态度,能够直接体现品牌形象,这是大手笔做广告宣传都无法换来的东西。

哪来的异响?

异响其实是一种统称,就类似于抖动一类的症状,都比较笼统。汽车上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异响的来源和产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即使是经验老到的修车师傅,也说不准问题出在哪里。所以,要判断异响从哪里来,要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需要逐一排查才能找到答案。

不过,异响的本质就是声音,它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如果通过异响的特点,其实也可以粗略推断异响产生的原因。

敲击异响

这种异响像敲击物体声音,通常是由于零件没有固紧,或者缓冲材质老化、磨损导致零件松旷而产生。这一类异响,最常发生在底盘系统当中,比如衬套老化、转向球头磨损等情况,当车经过颠簸路面时就会出现敲击一样的异响。

敲击异响也有可能从发动机上产生,当发动机在加速过程中发生爆震的时候,同样会出现类似敲击物体的声音。这种问题通常是因为使用油品质量不好,或低标号燃油造成,当然,发动机积碳过多、发动机温度过高等情况下,都有可能产生爆震。如果这些因素都排除掉,建议还是去检查一下发动机。

摩擦异响

这种异响类似物件摩擦的声音,产生的原因通常是一些需要长期承受摩擦的零件发生磨损而造成。由于每个零件的工作方式不一样,产生的异响也会有不一样的声音。

比如刹车片严重损耗、新换刹车片还没磨合好、刹车片材质过硬等情况,都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当发动机皮带老化或皮带张紧机构磨损的时候,发动机也会偶然发出尖锐的啸叫声,

如果摩擦异响是从内饰传出来,这就比较难判断,这种异响有可能是内饰件与车身之间发生摩擦发出的声音,也有可能是内饰件与内饰件之间发生摩擦发出的声音。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异响,这就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比如设计缺陷、零件装配工艺不佳、车主后期加装一些设备时内饰件安装不好等等。总之,内饰异响是最难排查的问题之一。

共振异响

这种异响通常伴随着某些振动而产生,比如发动机机脚胶老化,由于减震失效,发动机的抖动会变得更严重,因此也有可能产生共振异响。

当然,共振异响有可能是在车辆开发时的缺陷造成,比如沃尔沃近年比较普遍的低频共振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经过一些专业工程师测试推测,这些低频共振的源头来自于排气管,这有可能在车辆开发时被忽视的细节。

气流异响

气流异响通常出现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声音像漏风一样。这种异响有可能是车窗密封性不足而产生,但更大的可能性来自于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问题。

以上的这些异响类型仅仅是快车哥所举出的部分例子,一辆车所能产生的异响还远远不止这一些。

异响都能修好吗?

异响确实很扰人,但要解决异响问题,确是让修车师傅最伤脑筋的问题,毕竟排查异响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有时候单靠耳朵去听还不一定能找到问题,需要依靠异响听诊器之类的工具逐一排查,有时候还不一定找到原

即使找到异响的成因,其实也不一定能完全排除异响。像一些内饰的异响,哪怕把内饰件拆得七零八落再重新装上去,异响恐怕也不能解决。这么一拆一装下来,很多用于固定内饰的塑料卡扣可能就会出现松动,说不定还会产生更多的异响。

所以,很多车主经过这种维修以后,对修车师傅也不太信任,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多赚工时而把车弄得更糟。其实,修车师傅也是满肚子的无奈。

当然,有些异响其实并不是大问题。快车哥曾经开过一款试驾车,当时听到有金属抖动的声音,后来仔细查看发现,原来这种异响的来源只不过是门板储物槽里的易拉罐在行驶时抖动造成。另外,车上的安全带卡扣有时候也会发生磕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发出一些特别的异响。

最后

对于异响,谁也不希望它在自己的车上出现。但既然异响出现了,就要像哄你不知道为何发脾气的女朋友一样,找出原因,当你找到以后,你对车就会有更多的了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种类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类型

我们都知道,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已经有很大的一部分市场被新能源汽车所占据。那么中国目前汽车市场上有哪些新能源汽车?全球来说各个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有什么区别?是如何去区别的?

目前中国市面上所拥有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都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而针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所划分的类型,还有燃料电池汽车,燃气汽车,生物乙醇汽车,氢动能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分析了解,看看各个类型新能源汽车有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

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说车辆驱动系统有两个或者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汽车。

目前市面上所能见到的一般都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说他们用柴油机或者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有什么优缺点呢?

优点:在城市里可以关停内燃机,只用电池单独驱动,这样就可以实现零排放。在汽车制动,下坡或者怠速运转时,可以回收能量给电池充电。

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时基本不能省油。

纯电动汽车也就是用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汽车。这里的电池有铅酸电池,镍铬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

为什么目前市场中纯电动汽车倍受大家信赖,我们看看它的优缺点。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而且噪声小没有污染。

我们可以发现,不仅城市各个小区以及各个加油站开始有新能源充电站的崛起,而且在高速上行驶很多服务区也开始有了充电桩,所以纯电动汽车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缺点:目前市面上的纯电动汽车,它的电池容量都相对较小,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也比较高,价格贵而且更换成本高,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电池电动机和电控的三个核心技术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只用在城市,而高速行驶很少见到。

燃料电池汽车就是以氢气和甲醇等为燃料的汽车。他们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动机驱动的汽车。这种汽车是氢气和氧气化学作用产生电流工作,而不是进行燃烧来产生电能的。而且这种燃料汽车的能量转换率要比普通内燃机高2~3倍。

这种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外的一些城市都运用在公交车上,为什么国家会选择大批量生产?它有什么优缺点呢?

优点:零排放,污染低,燃油经济性高,而且运行平稳,没有噪声。

缺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中还存在很多技术性的挑战,电池组的一体化,燃料处理器部件等成本还是很高。

燃气汽车其实很常见,利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这些作为燃料的汽车就是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在我们中国的市面上使用的还是比较多。比如很多城市中的公交车,包括一些大型的半挂等,都是燃气汽车。

像燃气汽车的优缺点,就显而易见

优点:能够彻底燃烧,污染小,运行成本低,而且技术成熟,在新能源汽车中算是非常安全可靠了。

缺点:加气站的数量不够,燃气的价格上涨。

因为现在天然气基本上在中国都使用在家用燃气灶壁挂炉等一些地方。而看目前的趋势也是将天然气以家用为主。

而且价格高,不同的地域,天然气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在北方价格基本上都在三块多,而如果往四川贵州这些地方走的话,天然气的价格会越来越高。

乙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酒精,用生物燃料乙醇代替石油,其实这在历史上已经很长时间了。有人肯定知道,很多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都有自己的特色,而目前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都在应用乙醇汽车,而且有的国家已经达到了较大规模的推广。

为什么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我们国家不去使用呢?一起看看它的优缺点

优点:乙醇使用在汽车上可以更好的和氧气混合。燃烧更加充分,而且有效的降低了尾气有害物排放。

缺点:就是生物乙醇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我们中国虽然是产粮大国,但是因为人数众多,所以粮食这块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方面。这可能也是导致我们不用乙醇技术的原因。

新动能汽车就是以氢气作为燃料的汽车,而氢气是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的,正因为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认为氢气是一种新能源。当然也是因为氢气经过燃烧之后,排放物是水没有污染。

都知道氢气的储存量丰富,排放物是水没有污染,那么它的缺点有什么?

缺点就是氢燃料电池的成本很高,而且氢燃料的储存和运输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太阳能汽车就是通过贴在车身上的太阳能电池吸收太阳能,然后通过光电的转化,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里,作为汽车行驶的能源。

太阳能汽车有许多优点,没有污染,零排放而且驾驶方便,没有噪声,节能安全经济和能源补充广等等。那为什么这种车型又不被推广的?

因为它的缺点就是太阳能的辐射强度较弱,每个地区它的辐射强度不一样,而且光伏电池板的造价非常昂贵,蓄电池容量和天气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太阳能的驱动只能是存在部分区域无法大面积推广。

汽车按用途一般可分为六类:

①轿车,又称小客车,座位一般不超过9个(包括驾驶员座位)。

②客车,座位为9个以上(驾驶员座位在内),包括城市公共汽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车等。

③载货汽车,俗称卡车,主要用于运输货物。

④牵引车,专门用于牵引挂车或半挂车。

⑤专用运输车,按运输货物的特殊要求设计,有专用车厢并装有相应附属设备的运输车,如自卸汽车、液罐汽车、冷藏汽车、散装水泥汽车、集装箱汽车等。

⑥特种车,主要用于完成其他任务的汽车,如救护车、消防车、垃圾车、洒水车以及各种工程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