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毛利率是多少_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率
1.Q3业绩大比拼:蔚来不缺钱、小鹏研发最狠、理想毛利直逼特斯拉
2.三花集团是家族企业吗
3.毛利率告负?零跑汽车 是否还能再次“领跑”?
4.谁会死,谁能活?供应商揭开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底
5.汽车人从产销到利润,汽车业需要“良性循环”
行业将迎来大规模整合
”
作者|楚门
“我们对销量实现翻倍的目标非常有信心。”
“明年实现收支平衡也有信心。”
“降价说明中国现在有太多的汽车制造商。”
“我们没有去收购任何人。”
蔚来首席财务官CFO奉玮昨天贡献了不少热搜。
有信心,非常有信心
奉玮在接受彭博电视节目访时表示,对于今年蔚来销量实现翻番的目标“非常有信心”。
然后,昨天蔚来在港股大涨,早上开盘跳涨8.6%,在过去两天的涨幅达到了约18%。
去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22,486辆,虽然同比增长34%,但并没有达到年初定下的15万辆以上的目标。
来源:蔚来
而今年,作为CFO的奉玮直接表示“非常有信心在2023年实现销售目标”,即在2022年基础上翻倍至25万辆。
今年开年,蔚来前两个月分别交付新车8,505辆和12,157辆,共计20,662辆,同比增长30.9%。
同时蔚来在财报中给出了第一季度的交付指引:31,000—33,000辆,这样算下来,三月蔚来还要交付10,338-12,338辆。
来源:蔚来
问题来了,蔚来要怎么实现全年销量翻倍的目标?
奉玮在访中表示,蔚来将通过推出新车型、扩大充电和换电的补能网络,以及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来实现销量增长。
除了对实现销量翻倍有信心,作为首席财务官(CFO)的奉玮也表示,蔚来对明年在集团层面实现收支平衡也“有信心”。
来源:蔚来
并认为:“强劲的收入增长,加上紧缩的开支,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
简单来说就是开源节流。
不过彭博在报道中写道,尽管这周蔚来的股价有所增长,但在港股和美股,蔚来的市值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暴跌50%以上。
2021年初,享誉全球的老牌车企福特,市值达到近1,000亿美元的峰值时,蔚来的股价几乎是福特的两倍,但一年过去,现在蔚来汽车的估值还不到福特的三分之一。
中国车企太多了
显而易见,如果今年蔚来可以实现25万辆的销售目标,不论是对蔚来,还是对同批的其他新势力来说,都将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但还是要说,在眼下的中国车市里,有点难。
众所周知,3月开始,国内的汽车市场就是一个字:混乱。
降价、保价、卷销量、卷份额……可以说,几乎在中国的车企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特斯拉在去年年末和年初开启的两次降价,像一条鲶鱼一样席卷中国车市。
之后小鹏、问界等一纵新势力纷纷效仿,再之后随着比亚迪和大众、福特等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跟进,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已然开打。
那降价意味着什么?
蔚来首席财务官奉玮说,降价说明中国的车企太多了!
网友:那少你一个也不少呗(不是)?
在访时奉玮称,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国内汽车行业将会进行一次大规模整合,“中国现在有太多的汽车制造商,这几乎是共识,但我们没有收购任何人。”
网友:那你是想被收购了哦?
奉玮是谁?
那么作为蔚来汽车首席财务官(CFO)的奉玮到底是谁?
来源:蔚来
在蔚来的管理团队里是这样介绍的:奉玮从2019年11月加入蔚来,一直担任蔚来的首席财务官。
在此之前,奉玮的从业经历并不少,既在埃孚任过职,也做行业分析师,还做过汽车和零部件行业的首席分析师。
奉玮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后又获得了德国亚琛大学和清华的汽车系统工程联合硕士学位。
奉玮曾在埃孚集团供职五年以上,2010年到2013年,奉玮入职光大证券有限公司,担任行业分析师 。
2014年至2019年期间,奉玮在中金公司担任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汽车和零部件行业首席分析师等职。
来源:蔚来
直到2019年11月加入蔚来,接替当时以个人原因辞职的前CFO谢东萤,到现在,奉玮加盟蔚来已近四年。
事实上,奉玮加入的时候正好是蔚来”生死攸关“的2019年。
当时李斌表示,对奉玮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称“他在汽车相关领域的金融和运营经验,以及在行业领域的杰出成就,成为领导蔚来财务团队的绝佳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奉玮加入蔚来时已有近15年的汽车行业金融及运营经验。那么作为CFO的奉玮给蔚来带来了什么?
财报数据
本月初蔚来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和去年全年财报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蔚来总营收492.7亿元,同比增长36.3%。
来源:蔚来
虽然营收在不断增长,但亏损同时也在扩大,2022年度净亏损高达14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59.4%。
一直以来,蔚来的单价都高出大部分新势力,但从毛利率和单车利润率来看,2022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2年全年毛利率为10.4%,而2021年是18.9%。2022年的车辆利润率为13.7%,而2021年为20.1%。
来源:蔚来
作为蔚来的首席财务官奉玮在财报中表示,“2022年是蔚来果断投资和加速进入全球市场的一年。2023年,将专注于提高执行效率,并以敏捷和高效的模式工作。从长远来看,拥抱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截止午间休盘,蔚来港股每股报72.35元,市值1209亿。
来源:Yahoo Finance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电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Q3业绩大比拼:蔚来不缺钱、小鹏研发最狠、理想毛利直逼特斯拉
[汽车之家?新闻]?2019年走向尾声的时候,车企们叫苦不迭纷纷说自己“太南了”,但到了2020年它们就会知道,更艰苦的日子还在后头。行至9月初,主流车企基本都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而15家上市乘用车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北汽集团尚未披露),66%的企业盈利水平不及去年同期水平,7家车企陷入亏损泥潭,众泰、力帆、海马三家企业还因大幅下跌的业绩等“披星戴帽”。那么在受疫情波及且车市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又有谁赚到钱了呢?本期文章让我们先行走近排名Top?5的企业一探真相。
■上汽/华晨/东风等国企确实很赚钱,但……
张爱玲在《天才梦》里这样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的本意是我们在享受美好的人生时不得不忍受各种各样的烦恼;但对于各家车企来说,净利润也是一个华丽的袍子,掩盖了各家不同的烦恼与不如意。上汽:谁说赚了钱就一定很快乐?
我们先来看看净利润Top?1的上汽集团。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净利润83.9亿元,是截至目前赚钱最多的企业,但让其惆怅的烦恼是真不少。首先,上汽集团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相比去年同期净利润蒸发了53.7亿元; 其次,合资板块依然是上汽集团的“利润奶牛”,从联营和合营企业处获得的收益为48.2亿元。但细看之下就会发现,上汽旗下的合资板块已出现分化,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仍贡献高利润,上汽通用五菱却由盈转亏。 最后,最令上汽集团头大的莫过于自主板块仍未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共获投资收益72.8亿元,非经常性损益12.2亿元(两笔较大的非经常性损益有补贴11亿元、处置非流动资产4亿元),上述收益都计入净利润。而上述收益共计85亿元,高于上汽集团最终呈现的净利润,可见,自主板块离盈利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上汽集团一直未放弃对自主板块投入和努力,如荣威为实现品牌战略升级推出了新“狮标”和全新“R标”双标战略,正努力打造“新国潮”的品牌新形象;名爵则发布了“mission?100”战略,以“数智科技”为核心理念,启动品牌战略新一轮提速。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上汽集团在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了资金缩减,但研发费用依然保持与去年同期差异不大的58亿元。可见,上汽集团也在为应对股比提升和车市下行做努力。华晨:除了华晨宝马都在亏……
上汽集团还有时间暗暗努力以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华晨却已然是火烧眉毛了。今年上半年,在其他车企净利率无一家超过10%的情况下,华晨中国的净利率达到了惊人的278.%。 然而,华晨中国的利润全部来自华晨宝马的贡献,数据显示,华晨中国上半年营收14.5亿元,同比下滑23.85%;净利润却达40.45亿元,同比提升25.24%。其中华晨宝马为其贡献利润43.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贡献8.3亿元。『华晨宝马上半年各车型销量』
看到这你就能理解为啥宝马要将股比提升至75%,因为华晨宝马太能赚钱了。一方面,华晨宝马的利润逐年走高,数据显示,2015-2019年,华晨宝马给华晨中国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38.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5亿元和76.26亿元;另一方面,华晨宝马的单车利润提升明显。今年1-6月,华晨宝马销售新车26.2万辆,同比微降0.8%,但利润却上涨23.4%,可见,宝马单车利润正进一步走高。 华晨宝马的业绩表现虽然耀眼夺目,华晨中国可高兴不起来,因为宝马集团将在2022年完成股比增持,这意味着华晨中国躺着数钱的日子不多了。而反观本部业务,华晨中国可谓一个头两个大,华晨华颂上半年以不足千辆的成绩收官,中华品牌销量仅0.3万辆,汽车则售0.8万辆。这还不是最危险的,乘联会数据显示,华颂和中华7月销量归零了……如何提振自主板块的业务已成华晨中国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华晨中国还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资金流动性危机,旗下股债“18华汽01”“18华汽03”和“19华汽01”近日价格异动频繁,引发评级机构将华晨中国加入观察名单;该公司港股股价也自7月以来持续走低,截至9月9日报收6.72港元/股。 据知情人透露,由于百亿债券风险恶化,华晨汽车债权银行已组成债委会。华晨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债券持有者存在跟风现象,影响公司的债券价格;该发言人认为,华晨集团作为辽宁省的国有企业,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且公司目前一切运转正常,财务状况较为稳健。 财务状况是否稳健,财报可一目了然地看清公司实力。值得一提的是,压力之下,华晨中国已然启动自救,方式包括向辽宁省寻求帮助、调整集团架构和业务方向、入局出行业务等。此外,合作伙伴宝马也没有对华晨中国的处境袖手旁观,继7月为华晨送来500亿元零部件购订单后,又在8月从德国抽调了20名宝马专家入驻华晨中国,以帮助提升该公司的业务水平。外界帮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华晨中国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并独自走好接下来的路。靠合资盈利?东风:谁不是呢
虽然老话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奶瓶在的时候经常会让人忘记危机。净利润排名第三的东风集团,其利润也主要由合资板块贡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资板块为东风集团贡献收益40.7亿元;另外处置合资及联营公司的收益及补贴共计6.2亿元,以上收益计入净利润,总计46.9亿元。 但东风集团上半年最终呈现的净利润为30.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利润被拦腰砍断,同比下滑64.89%。可见,包括中国品牌在内的主营业务受疫情打击较大,恢复速度较慢,本部业务总亏损额约为16.7亿元。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短短的几个月,尤其东风集团地处疫情中心,承受着停工停产等多重压力,但在疫情期间,东风集团除捐款和物资达4100万元外,还为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这些虽不计入财报,但这些一力承担社会责任的举动依然让我们感动,同时我们也希望富有责任心的企业接下来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长安:合资不给力,但自主板块扛大旗
曾经合资板块也是长安汽车的利润奶牛,但要注意是曾经。在2020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整体业绩继续被合资板块拖累,其中长安福特上半年净亏损11.4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7.8亿元相比,亏损进一步扩大。 相比去年来说,长安汽车在合资板块的亏损在逐步缩窄,原因在于其把亏损资产甩出去了一部分,比如将长安标致雪铁龙50%股权转给了宝能集团等。且受益于长安PSA、重庆长安新能源等股权出售,长安获得收益35.5亿元,加上持有宁德时代等股票获得投资收益17.5亿元等,长安汽车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共计52.2亿元,这直接弥补了长安汽车合资等板块的亏损,净利润大增216.17%至26.02亿元。『长安汽车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上汽、广汽、东风及华晨中国等企业,长安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正逐步倚靠自主板块提升自己,去年还实现了盈利。不过今年受疫情影响,长安自主板块呈现亏损状态,但其毛利率实现了增长,全年有望再次实现盈利。 表面来看,长安汽车的财务数据并不亮眼,但其在长安乘用车、长安欧尚、长安凯程等自主板块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如果说国企中有谁不怕乘用车股比放开,长安汽车一定有姓名。我们也希望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国企向长安汽车学习,真的在合资过程中学到了海外品牌的管理经验和产品技术等实现自我提升。广汽:合资板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广汽集团体系里面,自主板块一直是其短板,其也不回避这一问题,在解释营收下滑时,坦言称主要受疫情影响,旗下传祺品牌销量下降。不过除了销量下滑外,广汽集团主营业务还面临毛利润下滑的情况,其中整车制造业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73%至1.09%,零部件制造业毛利率同比降9.87%至4.09%;仅“金融及其他”实现了毛利率增长,且毛利率为42.48%。 不过在今年上半年拖后腿的显然不止于自主板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合资板块也是拖油瓶,二者共计亏损16.4亿元。也有小伙伴注意到,广汽丰田是唯一一个实现盈利同比上升的企业,上半年为广汽集团贡献利润56.4亿元。 此外,广汽丰田也是集团旗下唯一一个实现产销量、营收及净利润均增长的企业。财报数据显示,广汽丰田上半年实现产销30.95万辆、32.09万辆,同比增长7.1%和3.1%;实现营业收入466.36亿元,同比增长3.9%。另外,就排名前五企业的合资板块看,广汽丰田的净利润仅次于上汽大众之后排第二(上汽大众上半年销售58万辆),可以预见,一汽-大众及一汽丰田在手的一汽集团,今年的盈利表现会很惊艳。 除合资板块外,广汽集团也正在努力扶持旗下中国品牌,在今年车市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研发支出不仅没有缩减,还提升了6.6%至23亿元。 总结全文:不可否认,在疫情和车市下行压力下,每家车企的盈利之路都走得比往常艰难,各家净利润主调以跌为主。就本期的5家国资车企看,它们虽然赚到钱了,但盈利结构不够健康,合资板块是利润大头甚至是唯一源头,这在股比放开的大背景下风险不可谓不大。我们着重笔墨拆开来看各企业的利润来源,是希望各车企意识到这些问题,接下来能够像长安汽车一样在自主板块有所作为,唯有此未来才能在市场上长久地拥有立足之地。下期财报我们将解析吉利、长城、比亚迪三大民企及北汽、江铃等企业的财报,它们的盈利结构健康码?谁是盈利主力?下期我们将揭秘上述问题,请持续关注汽车之家的财报解析。(文/汽车之家?宋爱菊)三花集团是家族企业吗
每个季度发财报的日子,就是业绩大比拼的时候。尤其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Top3来说,经营情况怎么样,帐要算的明明白白。
01
蔚来总营收45亿、理想小鹏次之
从总营收来看,蔚来依然是最强存在。
蔚来于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蔚来三季度总营收45.26亿元,同比上涨146.4%。净亏损10.47亿元,同比下降58.5%。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1.88亿元,同比下降53.5%。汽车销售毛利率14.5%,综合毛利率12.9%。单车销售及综合管理费用同比下降68.2%。
当季录得毛利润5.86亿元,较第二季度环比增加2.73亿元,而2019年第三季度曾录得毛亏损2.22亿元。
李斌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2.6亿至64.4亿元之间,高于分析师预期的54.2亿元,预计四季度交付16500至17000辆电动车,并将实现全年经营现金流转正。
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营收25.11亿元,汽车销售收入达24.65亿元;汽车销售毛利率19.8%,较第二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9.30亿元,环比大幅增长105.8%;自由现金流为7.50亿元,环比大幅增长149.3%;现金储备丰厚,达189.16亿元。
毛利方面,理想汽车三季度毛利为4.亿元,较第二季度的2.60亿元增长91.3%,整体毛利率为19.8%,较第二季度的13.3%提高6.5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理想汽车净亏损为1.04亿元,已较二季度进一步收窄。
需要强调的是,美股上市后,这是小鹏汽车的首份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9.90亿元(2.93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4.50亿元增长342.5%,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5.91亿元增长236.9%。
第三季度净亏损为11.488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净亏损7.763亿元相比,同比有所扩大。财报显示,亏损主要来源于研发及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上的支出。
02
三家手握611亿现金流
理想毛利率直逼特斯拉要比较的东西自然很多,不过我们说四个最关键的。
首先是三家现金流表现亮眼。简单计算,蔚来、小鹏、理想合计拥有611亿元的现金流储备,短期内不会受到资金困扰,这对于三家都在重资本的智能驾驶研发,有百利而无一害。
其次,毛利率提升,这是一家企业运营情况的重要标志,尤其是理想汽车毛利率最高,直逼特斯拉;
研发投入上小鹏下手最狠,原本蔚来汽车一直是三家中研发投入最高,但显然小鹏汽车想要打造的智能标签,需要更大的资本投入。
对于研发投入同比下滑,蔚来汽车表示,研发投入下降主要因为2019年第三季度EC6和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的全新ES8的设计和开发成本增加,同时,研发部门的整体成本节约效果和运营效率的提高也减少了部分研发投入。
尤其是蔚来NT2.0架构和正在传闻中的蔚来要自研芯片,若为真,这将是非常大的研发费用投入,不缺钱才能搞研发。因此,毛利率的提升,现金流充足,对于三家造车新势力,意义重大。
理想汽车也是重金挖来原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王凯任CTO,可以预计,后续研发投入会逐步加大。李想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随着平台、自动驾驶的研发推进、团队规模的扩大,理想研发投入会成倍数增长。
1、毛利率
蔚来综合毛利率从二季度的8.4%大幅跃升至12.9%,2019年三季度曾为负12.1%。理想ONE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最亮眼的数字可能就是毛利率,较第二季度的13.7%环比提升6.5%,达到惊人的19.8%。小鹏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6%,去年同期及2020年第二季度分别为-10.1%和-2.7%。
理想汽车表示:毛利率的提升则主要得益于部分零部件购价格的下降,以及产量提升带来的单车制造成本的下降,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哦,对了,特斯拉是23.5%的毛利率,在汽车行业一骑绝尘。
2、现金流
从当初蔚来的命悬一线,到如今不缺钱,人生啊,真是大起大落。截止今年三季度,蔚来所持现金储备222亿元,较二季度末所持的112亿元几乎翻倍,短期内没有融资。
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达189.16亿元,相比2019年底的37.09亿元大幅提升。小鹏汽车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人民币199.98亿元(29.45亿美元)。
3、研发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研发费用5.9亿元,占支出38.5%;理想汽车研发投入3.3亿元,环比增长66.1%;小鹏汽车支出约6.35亿,上季度支出约3.19亿元,去年同期支出约4.35亿元。
4、交付
在新车交付方面,蔚来三季度总交付量为12206辆,其中ES8交付3530辆,占比28.9%;ES6交付8660辆,占比70.9%;2020年1月至10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1852辆。理想汽车在财报中预计,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新车交付量在1.1-1.2万辆之间。
小鹏汽车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总交付量达8,578台,较2019年同期的2,345台同比增长265.8%,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3,228台增长165.7%。
总结
盈利尚早,造车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毛利率告负?零跑汽车 是否还能再次“领跑”?
市值风云APP
三花智控:下游爆发,财务稳健,分红良心 | 专注主业公司系列
2021-02-08
阅读 28034
自2015年以来,公司从未间断现金分红,累计分红33.亿元,占累计净利润的38.89%。
作者 | 小羽儿流程编辑 | 小白
三花智控(002050.SZ)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中日合资公司三花不二工机有限公司。
2001年整体变更为三花股份,并于2005年于深交所上市,2016年更名为三花智控。
公司为家族企业,实控人为张道才、张亚波和张少波父子三人。
截至2020年三季报,三花控股集团、三花绿能和张亚波分别持有公司29.78%、20.68%和1.45%的股份,为一致行动人。
一、全球制冷元器件龙头
三花智控的主要产品为制冷空调冰箱、汽车空调及新能源车热管理和咖啡机洗碗机洗衣机的元器件及部件。
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
公司制冷空调智控零部件业务主要产品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Omega泵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截止阀、车用热力膨胀阀、储液器市场份额居全球前列。
“三花”牌制冷智控元器件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客户包括江森自控、大金、开利、格力、美的、海尔等空调制冷电器厂家,以及特斯拉、法雷奥、马勒、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丰田、通用、吉利、比亚迪、上汽等车企。
2005年至2019年,公司的营收从4.94亿增长为112.亿,CR为25%。公司客户覆盖国内外,境外营收和境内营收比例为1:1左右。
公司最初以空调冰箱的制冷元器件业务起家,之后主要通过收购和集团的业务重组,形成制冷业务、汽零业务、微通道业务以及亚威科业务四大部分,各业务之间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2013年收购德国亚威科集团,切入咖啡机、洗碗机和洗衣机元器件及部件业务,拓展了公司在家电系统和零部件领域的市场空间。
2015年发行股份购买三花控股集团的三花微通道热换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制冷系统的热换器部件。
2017年发行股份购买三花绿能的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三花汽零),将公司的制冷系统扩展至燃油车及新能源车的热管理系统领域。
2018年公司的制冷业务、汽零业务、微通道业务、亚威科业务及其他营收占别为55.01%、13.22%、11.22%、10.09%和10.46%。
2019年公司按照成熟性业务和战略性业务,将业务分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占别为85.37%和14.63%。
公司的净利润从2005年的0.45亿增长至2019年的14.34亿,CR为28%。
从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变动情况来看,2017年起并表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对公司贡献最大,2017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和45%。
而且,汽车零部件业务相对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增长较快,2017年至2019年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分别为12.10亿、14.32亿和16.51亿,CR为16%。
而同期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营收分别为83.71亿、94.04亿和96.04亿,CR仅为7%。
上市公司盾安环境(002011.SZ)的业务包括制冷配件产品、制冷设备产品和节能产业,2017年至2019年盾安环境营收分别为82.79亿、94.01亿和91.04亿,与三花智控营收属于一个档位。
盾安环境制冷配件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四通阀、截止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管路集成组件、储液器、换热器等产品,与三花智控“制冷业务+微通道业务”产品相似度较高,而且制冷配件业务营收占比较高,在60%以上。
因此选取盾安环境作为公司的可比公司。
2015年至2019年,三花智控的研发投入金额由2.26亿增长至5.32亿,均高于盾安环境,且CR为24%,高于盾安环境的16%。
而且,同期研发投入金额领先的情况下,三花智控的研发费用率也持续高于盾安环境,2019年两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和4.2%。
截至2019年底,三花智控已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195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18项。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使公司拥有技术先发优势和过硬产品质量,从而才能做到多个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或领先的优势局面。
(一)制冷业务
从2013年起,公司陆续并入亚威科业务、微通道业务,截至2019年,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的营收已接近翻倍,由49.30亿增长为96.37亿。
其中对营收起绝对贡献的还是制冷业务,制冷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分体式空调的截止阀、应用于冷暖空调的四通换向阀以及变频空调关键部件的电子膨胀阀等,全球市场份额均较为领先,市场领导地位稳固。
同时,公司的产品系列不断从家用空调、冰箱部件领域向商用空调、商业制冷领域拓展,并向变频控制技术方向和系统集成升级方向延伸发展。
2013年至2018年,公司制冷业务营收由42.64亿增长为70.95亿,CR为11%。
公司制冷业务营收增速主要取决于空调终端需求,2020年7月1日起,空调能效新标准开始实施,原一级变频变为二级能效,原定频和变频能效产品将被淘汰。
而且新能效规定一、二级空调上必须使用电子膨胀阀元件,未来电子膨胀阀销量和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三花智控作为电子膨胀阀产品绝对龙头,将最先受益。
据产业在线数据,2019年空调电子膨胀阀内销约6016万只,电子膨胀阀渗透率由2012年的15%上升到2019年的39%。
(数据来源:产业在线、华金证券研究院)
(数据来源:产业在线、华金证券研究院)
为应对行业需求,公司将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30亿,已于2021年1月5日获批,主要用于年产6500万套商用制冷空调智能控制元器件建设项目和年产5050万套高效节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技术改造项目。
年产6500万套商用制冷空调智能控制元器件建设项目已于2019年开工。
(二)微通道业务
三花微通道热换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一直从事制冷空调系统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制造与销售,产品包括微通道冷凝器、微通道蒸发器、微通道热泵换热器、微通道水箱换热器等多类产品。
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空调微通道行业的领先企业,微通道换热器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
2015年至2018年,公司微通道业务分别实现营收8.99亿、10.76亿、12.52亿和12.16亿,CR为11%。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花微通道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1.15亿、1.53亿和1.96亿,完成了三花控股集团的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4.55%、108.51%和112%。
相对于盾安环境的制冷配件产品,三花智控“制冷业务+微通道业务”产能较大,2018年三花智控“制冷业务+微通道业务”营收为83.11亿,是盾安环境58.79亿的1.41倍。
较大的产能规模给三花智控带来原材料购成本优势,2018年三花智控制冷业务和微通道业务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别为77%和70%,而盾安环境制冷配件产品数据为82%。
规模效应加上高研发铸造的产品技术和质量优势,使三花智控毛利率较高,且与盾安环境差距越来越大,2018年三花智控制冷业务和微通道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6%和30.4%,比盾安环境的10.4%高出20个百分点左右。
(三)亚威科业务
2013年三花智控收购的亚威科集团,已有超过50年的经营历史,在洗碗机、洗衣机和咖啡机的水加热器领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长期被家电客户视为洗碗机系统部件开发的第一供应商。
亚威科集团的经营模式是与主要客户共同合作开发,主要客户包括BSH、米勒、惠而浦、飞利浦、伊莱克斯、Helbling等知名厂商,其中前10大客户约占亚威科集团销售的90%。
被收购前,亚威科集团主要在德国、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上海等地开展业务。
三花智控收购后对其业务进行重组,将德国工厂关闭并将其业务转移至波兰生产基地,并进一步将奥地利的部分业务向波兰和中国上海的生产基地转移,将上海工厂搬迁到了芜湖,目前波兰和芜湖是亚威科业务的重要生产基地。
2013年至2017年,亚威科业务营收由6.66亿增长为12.05亿,2018年下滑至10.93亿,但由于目前业务重心在欧洲,原材料等生产成本较高,加上业务调整带来的影响,毛利率水平较低,均在20%以下,2018年仅14.85%。
而且2013年收购至今,亚威科业务净利润一直在盈亏点徘徊,盈利能力较差。
也就是说,贡献公司营收10%以上的亚威科业务对公司的净利润却没有贡献,拉低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洗碗机市场渗透率为50%-70%,而国内仅1.3%左右,发展潜力较大,随着国内洗碗机渗透率提升以及芜湖工厂产能释放,亚威科业务有望好转。
(来源:前瞻产业、华金证券研究院)
(来源:前瞻产业、华金证券研究院)
(四)汽车零部件业务
三花汽零成立于2004年,初期产品主要为传统燃油汽车核心零部件热力膨胀阀和储液器等,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列。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公司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空调和热管理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电池冷却器和水冷板等。
相对于可比公司,三花汽零产品种类较为齐全,覆盖了阀、泵、热交换等三大类部件,因此逐渐从零部件向组件和子系统的集成化产品发展。
目前公司新能源领域产品已获得了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的认可,先后拿到了戴姆勒、沃尔沃、宝马、大众、通用等新能源平台的订单,国内客户主要为吉利、蔚来和比亚迪等,而且三花汽零是比亚迪、通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独家供应商。
除此之外,根据三花智控发行股份购买三花汽零的报告书显示,2016年起三花汽零已成为特斯拉的重要供应商,并为特斯拉model3提供热管理领域零部件。
目前,由于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保密协议,不再披露与特斯拉合作相关事宜。
(来源:全景网)
(来源:全景网)
作为汽车空调和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三花汽零的产品开发在客户开发项目前期即与客户形成前期协同开发、高度参与的模式,给客户设计合适的零部件解决方案,前期的研发参与确保了产品的订单获取具有持续性。
传统燃油车的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汽车空调和发动机冷却系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由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形成。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为复杂,新能源车的热管理系统约占整车价值的8%-10%,是传统汽车的3倍左右。
随着主要客户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客户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公司的汽零业务迎来了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
2017年至2019年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分别为12.10亿、14.32亿和16.51亿,CR为16%。
同期,三花汽零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1.78亿、2.56亿和2.77亿,完成了三花绿能的业绩承诺,整体完成率为114%。
2017年-2019年,三花汽零的毛利率分别为30.83%、29.38%和30.64%,高于可比公司中鼎股份(000887.SZ)和银轮股份(002126.SZ)相似业务。
三花智控2017年发行股份购买三花汽零时,募集了13.22亿配套资金用于年产1150万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建设项目、新增年产730万套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组件技术改造项目和新增年产1270万套汽车空调控制部件技术改造项目。
截至2020年半年报,这三个项目进度分别为64%、49%和80%,转入固定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0%、23%和80%,随着募投项目逐渐投产,公司产能释放,将支持营收快速增长。
二、盈利能力改善
2013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由24.91%上升至27.8%,其中2017年达到最高,为31.23%。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司不同业务之间毛利率水平有所差异,制冷业务和微通道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在30%以上,汽车零部件业务稍低一点,与整体毛利率基本一致。
而亚威科业务毛利利率较低,拉低了整体毛利率,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与营收占比最大的制冷业务毛利率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低于制冷业务毛利率。
2013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较为稳定,均维持在5%和10%左右,财务费用率持续下降,近三期均为负值。
随着毛利率的上升和财务费用率的下降,公司净利率呈上升趋势,由2013年的6.13%增长为2020年上半年的12.05%,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三、现金流情况改善
自2005年上市至今,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呈逐渐增长趋势,但有一定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有所波动造成的。
同期,公司的收现比稳定在1左右,而净现比波动较大,其波动趋势与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基本一致。
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差额,主要是由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存货变动以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决定的。
公司营收的增长有赖于产能的增长,因此公司的资本开支金额一直较大,2011年至2013年,公司存在着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无法覆盖资本支出的情况,导致自由现金流为负。
但2014年以来,虽然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但随着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自由现金流持续为正且金额较大,现金流情况明显改善。
持续的资本支出反映在资产端,即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金额的持续增长。
由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基本覆盖资本开支,因此公司的有息负债金额较低,2019年之前均保持在20亿以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较为稳定,在35%-50%之间,利息覆盖倍数波动较大,2019年处于较高水平,为32倍。
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有息负债余额为26亿,较2019年同比增长36%,资产负债率上涨3个百分点至40%,利息覆盖倍数下降至28倍,仍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加上公司低资金成本的30亿可转债已获批,说明公司整体偿债风险较低。
自2015年以来,公司从未间断现金分红,累计分红33.亿元,占累计净利润的38.89%,占累计自由现金流的92.54%,占累计募投资金83.27亿的40.8%,分红力度值得肯定。
结语
三花智控作为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公司,通过收购或集团重组逐渐形成制冷业务、微通道业务、亚威科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四大部分。
目前除了收购的德国亚威科业务还没有为公司创造利润,其他三块业务表现均非常优秀,多种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或领先。
公司的空调冰箱及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主要取决于下游需求,面对目前空调新能效标准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的巨大需求,三花智控积极扩张产能,业绩持续性较强。
高研发投入和规模优势,使公司毛利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好,而且公司现金流情况持续改善,偿债风险较低,财务较为稳健。
且上市以来分红良心,称得上是一家好公司。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邮箱:mvlegend@163 /微信:yangfeng562933
关注作者,阅读全文
还有50%的精彩内容,作者设置为仅对粉丝可见
评论 6
不惑之力
2021-02-09 07:39:39
龙头
我的昵称是曹十二
2021-02-08 20:52:52
已建仓
bnk0902b
2021-02-08 18:01:01
绍兴市新昌县有三家好公司,三花智控、新和成、捷昌驱动
查看更多
谁会死,谁能活?供应商揭开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底
3月21日,零跑汽车发布了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零跑汽车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加295.4%;净亏损51.0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28.46亿元,同比扩大79.52%。
净亏损51亿元,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是十分震惊的,若是蔚来、小鹏这样的亏损大户,倒也正常,但是零跑作为一家新兴势力,亏损额也如此巨大。此外,在毛利率上,零跑汽车2022年毛利率为-15.4%,2021年为-44.3%,相比之下毛利率有所增长,但是,与蔚来、小鹏、理想三家相比,“蔚小理”在2022年就已经实现了毛利率转正,而零跑汽车,仍然处在负毛利率中。
压力巨大
2022年,零跑汽车多个月份挤进了新势力销量榜前三的位置,2022年,零跑汽车全年销量超11万辆,与蔚小理相比,销量相近。
自零跑汽车成立以来,也在经历着其他汽车公司存在的难题——亏损。2019-2021年,零跑汽车分别亏损9亿、11亿、28.5亿,设从2015开始计算,零跑汽车至今总亏损已经接近上百亿元,可谓是压力巨大。
但是有坏也有好,2022年9月,零跑汽车成功登陆A股上市,即使上市后股价下跌,但是也融到了大量资金,在现金流上不会再短缺。
成也T03 败也T03
目前,零跑汽车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车型上过度依赖零跑T03这款车型,同时,零跑T03的车型价格是非常低的,对于零跑汽车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甚至会导致经营亏损,这对一家车企是十分不利的局面。
2015年,零跑汽车正式成立,成立后发布的第一款车型为两门电动跑车S01,但是零跑S01出师不利,首站遭挫,随后,零跑汽车总结经验,推出了零跑T03。
零跑T03一经发布,变达成了“上市即爆款”。迅速占据零跑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为零跑汽车的崛起,助了一波力。而时至今日,零跑T03依旧还是一款主力车型,销量占比长期第一。
通过T03的售价,也可以看出零跑汽车初创时期,对自身定位十分清晰,首先是要抢占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后,再发布高端车型。而零跑T03价格亲民、续航长、智能科技配置足,对于资金不富裕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性价比之王。正因为这样特殊的地位,零跑T03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拥有了一席之地。同时带领零跑汽车稳站第二梯队的位置。
然而,零跑汽车对于T03的成功过于执着,而这也导致了问题的发生,“成也T03、败也T03”。设没有其他产品代替的情况下,T03的销量出现问题,那么零跑汽车也将陷入困境。不幸的是,当下零跑汽车就在面临这个问题。T03的高销量,已经成为零跑汽车的依赖,也成为了零跑汽车亏损的关键。
零跑要怎么做?才能继续“领跑”?
目前对于零跑汽车来说,如何加快中高端车型的销量转化,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2023年3月初,零跑汽车一口气推出了多款车型,C11增程版 C11纯电版、2023款C01,新款T03等。 同时,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市场降价,零跑汽车也在3月1日开启了全系大降价,最高降幅接近6万元。而这也会导致毛利率进一步被压缩。
此外,按照零跑汽车董事长、创始人朱江明的思路,零跑要“以成本定价、不是以品牌定价,打掉虚高的品牌溢价,带给用户最具诚意的产品”从而“做用户的代工厂”。
朱江明认为,零跑以成本价、性价比抢占市场的底气来自于“全域自研”:“像零跑C11、C01,哪怕是10万的成本,其中也有7万块钱的零部件是自制的。如果外观有10%的毛利空间,那么零跑就比别人有7000元的竞争力”。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朱江明表示,目前C11增程版和C01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了T03,C系列产品占据80%的比例。
此外,零跑全新B平台首款车型也将在9月亮相慕尼黑车展,同时,从B系列开始,C、B产品线的每一款产品都将同步发布增程版和纯电版本车型,实现同时发布、同时交付。
目前,除了现有的C01、C11之外,接下来的B系列车型,也将或进一步成为零跑品牌向上的主力军,双产品线布局,C系列走量,保证市场份额;B系列向上,扭转品牌形象,可谓是相得益彰。但是,目前市场主流的打价格战,3月份也即将结束,相信价格战也会告一段落,紧接而来的是上海车展,价格是会继续内卷,还是回归冷静期,这点我们很难预知。
汽车网评:目前来说,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零跑以价换量扩大规模的难度,也与日俱增。此外,通过自建产业链、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的前提,也跟规模效应挂钩。设零跑“以成本定价”的策略不被认可,那么就会陷入亏本经营的泥潭、越陷越深。
正如理想汽车CEO李想此前所说的那番话:“20个点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最低毛利率。特斯拉亏损了十几年,但是从Model S、X甚至从Roadster开始,毛利率开始稳定在20%以上”。设我们以这个标准来衡量,零跑汽车距离健康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继续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网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人从产销到利润,汽车业需要“良性循环”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他们迎来两种命运:一边正在崛起,蔚来、小鹏、威马、理想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从6%提升至15%;一边深陷泥潭,赛麟、博郡、拜腾相继“暴雷”,已经进入濒死边缘。
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根本没有交付、量产能力”、“钱烧完了企业也就趴下了”,业内众说纷纭。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人才管理、产品规划、融资情况、资金链、生产资质、交付时机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让本就脆弱的造车新势力走向覆灭。 面对造车新势力生死之问,与之紧密关联的供应商最有发言权。从拿出PPT,到产品研发测试,再到交付量产,都有着供应商的身影。谁在真造车?谁在“跑龙套”?谁有核心技术?谁在向上突围?谁又走向深渊?零部件配套合同见分晓。 拜腾、博郡、赛麟汽车的相继“暴雷”,昭示了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已进入密集洗牌期,“新势力最后只能存活2-3家”的预判正在兑现。现存企业是濒临出局还是逆境求生?失败和存活的命门是什么?本系列策划将起底新造车的具体案例、教训和经验。◆?“有人已经起飞,有人深陷泥潭”
7月以来,造车新势力圈子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蔚来、理想、小鹏作为业内知名的互联网造车“三兄弟”,这段时间捷报频传。 7月18日,蔚来汽车第5万辆量产车从合肥制造基地下线,成为首家量产破5万辆的造车新势力,共用时783天。就在不久前的7月10日,蔚来中国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银行签约,后者将向蔚来中国提供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坐在头把交椅上的蔚来,已经不再是“最惨的企业”,即使面对疫情,2020年上半年也是一路高歌。 理想和小鹏则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继小鹏汽车宣布完成近5亿美元C+轮融资之后,理想汽车也传出最新消息,将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LI”。 在产品交付方面,这两家企业也不落下风,以月均2000辆的交付量在稳步向前,理想ONE更是从2019年12月正式交付以来,6个半月时间实现销量破万辆。至少可以说明,他们的产品正在被市场接受,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的认同感在逐步提升。 7月,至少三家造车新势力深陷泥潭,他们分别是博郡、拜腾和赛麟,纠纷风波我们不再赘述。但是,大厦将倾并非一日之功,他们早前在供应链层面已现隐忧。 5月下旬,博郡汽车闹出供应商“讨债”。博郡汽车购部在内部沟通群中发出求助,“由于前期与供应商沟通承诺五月底节点支付供应货款,但是目前未能支付。供应商来访集中,个别供应商情绪激动可能会取过激的行为。为更好的接待与处理,恳请各位领导大力支持购部工作。” 供应商中最为“惨烈”对象的莫过于北斗星通。2020年1月,北斗星通发布公告称,“因所欠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开始逾期,屡次未按照约定回款,对博郡汽车应收账款减值约617万元。”北斗星通方面也意识到博郡汽车经营困局,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已放弃这家“高风险”客户。 北斗星通拥有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行业应用及运营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汽车业务板块,博郡汽车曾是其重要客户之一。汽车之家从内部人士处获悉,“博郡汽车对北斗星通欠款远不止已公布的金额,追回欠款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由北斗星通自己承担亏损。” 赛麟汽车则闹到了法律层面,创始人王晓麟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王晓麟本人则远走美国,留下数千名被欠薪的员工。在接受媒体访时,王晓麟则公开透露,目前赛麟汽车还拖欠供应商货款高达5亿元。 “现在看来,我们的判断十分准确。”一家汽车内外饰零部件企业曾与赛麟汽车有过初步合作,其负责人田静(化名)向汽车之家表示,“谈合作的时候,我们很震惊,他们除了从美国运过来几辆跑车,谈一些口头上的规划,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由于风险太高,这家企业对赛麟汽车的合作态度十分谨慎,因此没有带来太大损失。 不过其他供应商恐怕就没有那么。汽车之家梳理公开信息后发现,前后有5家上市零部件公司与赛麟汽车有业务往来。其中,赛麟汽车是科达股份2019年财报中的第二大客户,收入6090.68万元,占公司当年营收的20.5%。不过今年前4个月,赛麟汽车已不在科达股份前五大客户名单之中。据田静透露,赛麟汽车欠款远不止5亿元,供应商欠款最终也只能成为坏账。 一场盛大的宴会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这些陷入危机的企业,不仅拖欠员工工资,还有巨额货款尚未结清。正如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表示,在上百家新造车企业中,坚持到今天,能做到从不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估计不超过五家。◆?“整零合作之初已见生死”
造车新势力有的正在起飞,而有的走向穷途末路。在零部件供应商看来,这一切似乎在配套之初就已经有了结局。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表示,造车新势力走到今天,谁有机会,谁会出局,基本已有定论。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6月造车新势力销量达4万余辆,其中前5家企业销量占比高达90%。业内根据销量将造车新势力分成三个梯队: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和合众为第一梯队;爱驰、零跑等企业为第二梯队;奇点、敏安、天际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发展艰难,博郡、拜腾、赛麟更是濒临死亡,统一划分为第三梯队。从整体发展走势来看,位于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获得生存的机会最大。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铭奎认为,汽车产业归根到底是制造业。“我们从零部件企业角度看到,不少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入歧途。无论理念如何前卫,我们终究要回归到产品层面。拿着PPT炒作,没有把造车当作首要任务的企业,注定不会有前途。” 汽车之家了解到,零部件供应商评判造车新势力有三个方面的共性,在配套过程中,就对他们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首先,看管理团队,他们是否有规划、踏实研发,能否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看企业的资金实力,融资情况是否到位,股东背景是否深厚;再则,核心技术实力是否过硬,能否与零部件企业进行良性沟通。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副车架总成供应商,小鹏、威马等企业都是其重要的客户。安徽万安副总经理陈志清告诉汽车之家:“按照正常的汽车开发流程,从软模交样,到正式工装,再到量产下线,至少要经历3年时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整车企业发挥的是集成作用,研发到量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只有上一阶段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造车新势力是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配套风险相比传统企业而言更大,因此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选择客户的条件都相对苛刻。 佩尔哲是全球领先的NVH和内饰系统零部件企业,同时也是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目前佩尔哲还为蔚来、理想这些头部造车新势力配套。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中国区副总裁陈向汽车之家表示,“我们给造车新势力配套十分谨慎,合作过程中会充分考量对方的资金实力、产品设计能力等。” 零部件企业在配套中也会取不同的策略:与“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长期合作,与“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谨慎合作。按照牛铭奎的说法,对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他们不会启动实质性合作项目,即使有合作也是浅尝辄止,项目结束就立刻结款。◆?“整零共担风险杀出重围”
面对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企业有着相对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在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大趋势下,他们希望出现“鲶鱼”给汽车行业带来变革,并借此机会实现转型;另一方面,配套造车新势力,又有着极高的商业风险,选择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在众多零部件企业看来,优质的造车新势力数量并不多。因此,业内不乏造车新势力资金的觊觎者。“他们造车成功不成功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按照项目结算,把钱赚了就行。”田静指出,这样的合作方式风险也非常大,一旦造车新势力钱烧光了,或者融资出现问题,合作立马就会中断,欠款的概率也会非常大。 发展至今,造车新势力还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即使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都还处于亏损状态,融资只是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未来还需改善毛利率水平,使自身具备“造血”能力,实现扭亏为盈。 零部件企业盈利情况又如何?一家底盘部件供应商负责人张锐(化名)表示,给造车新势力做配套,底盘件都需要重新开发,做模具、做试验,前期投入很大,如果达不到3万、5万的配套量,几乎不会有可观的利润。因此,为了控制风险,零部件企业会向这些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 谈及盈利问题,零部件企业更希望从长期的角度考虑收益问题。陈志清直言:“哪家零部件企业也不愿意做亏本生意,但是造车新势力要迅速实现盈利也不现实。未来2-3年,这些企业的交付量可能还不够大,但是5-7年之后很可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 牛铭奎告诉汽车之家:“造车新势力走到盈利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整个行业还处于培育期,企业在研发、渠道、工厂、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只有产品交付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最终走向盈利。” 市场波云诡谲,即便如蔚来这样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也难言最终的成功。汽车之家也在造车生死考系列文章中深入探讨,造车新势力想要取得一时的胜利很难,想要取得长久的胜利更难。在不少零部件企业看来,现在就认定哪家造车新势力已经胜出为时尚早,造车新势力还处于爬坡期,配套风险依旧存在。 但是,零部件供应商追随造车新势力的信心也在。正如牛铭奎所言,新能源汽车是发展大趋势,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如果不能抓住配套机会,未来发展只会越来越窄。“我们的想法是长期投入,做好短期内不盈利的准备。前提是要找到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风险共担,走向共赢。”◆?编辑总结:零部件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零部件供应商眼中的造车新势力,与外界看法有所不同。在他们的认知逻辑中,与造车新势力一道找寻中国汽车产业机会,是唯一的目标。所以,他们对于造车新势力看法十分务实,谁行谁不行,配套见真情。汽车产业链上,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整零关系从来都密不可分,甚至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如今,即便蔚来喜提5万销量,小鹏喜获5亿美元融资,理想远赴纳斯达克上市,造车新势力依旧危机四伏。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赚快钱不如布局长远,所以他们更看重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正如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文/汽车之家?李争光)相关阅读
《造车生死考|拜腾为何倒在了量产前夜?》
《造车生死考|内外双压?零跑还能走多远?》
《造车生死考|首车难?天际“高”处不胜寒》
《造车生死考|现金流承压?爱驰的自救筹码》
《造车生死考|风口已过?难扭转的造车败局》
具有头部带动效应的中国汽车行业若想实现良性循环,就要从“重产销量”改为“重利润”。这一点,一些快速崛起的零部件企业成为了好榜样。
文/《汽车人》张恒
“重产销量”的经营模式变得不再合时宜,中国汽车品牌当下更应该关注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尤其重资产行业,当市场向好时,“重产销量”或许会有更抢眼的表现;但在市场萎缩时,也会暴露出更多问题,如产能过剩、亏损加剧等。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竞争变得更残酷,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什么叫循环?“循环”在数学上的表现是:有一个变量,且这个变量经常会为零。债务循环是一个从借贷到偿债的过程,债权产生了利息,投资产生了收益。汽车业的循环如商用车强制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车型,用户需要购买符合排放标准的车型,市场迎来换车潮,新循环由此产生,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
一个良性循环的前提是能创造出合理的利润,对汽车业而言,利润至少包括了产品毛利率、周转率和销量。过去,我国一直过于强调产销量,这使得在2016年到2018年间,各大车企集团因误判乘用车市场未来的增长,进行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产能扩充。实际上,从2018年起,汽车销量急转直下,过剩的产能成为了被浪费的成本,拉低了企业利润。
在强调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共同促进”的时期,重点在于如何处理过剩的产能,如何创造利润,而非以往的唯产销量论。
一业带百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能力的进步,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带动效应愈发重视。有机构认为:以总产值衡量,2017年汽车在整个经济中占比为4.1%(2017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销量的峰值),其关联行业影响范围更大;在汽车的下游需求中,20%-30%对应消费,60%-70%对应投资;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考虑,若使用投入产出表计算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汽车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在53个行业中排名第4,仅次于计算机通信、化纤制造和电气机械。
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和制造业GDP的比重,反映了汽车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有机构研究了近期数据,认为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在近年稳中有升,随扶持政策在增长上呈现一定周期性。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30%-1.60%区间;受益于汽车“新四化”转型,汽车工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逐步加强,占制造业GDP的比重由3.68%逐年攀升至5.81%。2020年6月和7月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3.4%和21.6%,均位居41个大类行业首位。
汽车工业对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带动效应,尤其是汽车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第三产业带动效应愈发明显,产业链在不断拉长,辐射面变得更广。
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2.479983和2.401938。意思是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每增值1万元,分别带动其他产业增值2.479983万元和2.401938万元。
值得重视的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整车制造相差甚微,表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对下游产业有着同样强劲的带动能力。有机构预计,2020年汽车工业对全行业整体带动效应预计可达38650.6亿元,带动效应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10.41%。显而易见,在中国的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如果能顺利走出泥潭,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制造业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金融炼金术》一书中,作者索罗斯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经济模型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良性循环中,产生合理的利润必不可少。过去,我国过于强调销量,一辆车从立项设计、生产制造到车辆报废完成它的生命周期,如果没有产生足够的利润,即使循环有了,也未必是良性的。
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的掣肘。企业层面,如果能合理分配产能,更为重视利润而非产销量,把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和工人当中去,将对实现内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外利润差
不妨对比一下中国汽车品牌和国际汽车品牌在毛利率上的区别。在德系,2019年奥迪、奔驰和宝马的毛利率分别为14.5%、16.9%和17.3%,较2011年分别下降4.1、7.1和3.8个百分点。在日系,本田自2010年来毛利率持续下降,至2019年下降至20.6%,较2010年下降6.7个百分点;丰田毛利率近年来平均在18.1%左右。在美系,2010年至2012年间福特汽车的毛利率从15.6%下滑至13.0%,2019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7.5%;通用汽车自2015年来毛利率企稳回升,2017年至2019年平均为19.2%;特斯拉公布2020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为25.5%。
大致而言,日系两大品牌的平均毛利率为19.35%,好于德系三大豪华品牌的平均毛利率16.23%,而美系品牌中,福特表现不佳,特斯拉优势明显,三者平均有17.2%的毛利率。
对比中国品牌,2019年年报,长安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14.68%;广汽集团的整车毛利率为6.45%;长城汽车的毛利率为16.25%;北汽蓝谷的毛利率为11.51%。此外,吉利汽车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17.11%;蔚来汽车2020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转正为9.7%。上面几家固然代表不了中国汽车业,却也体现出差距。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景象,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毛利率相比国际品牌还有差距。外资品牌,尤其是德系品牌毛利率的下滑,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下沉。
所以,既要看毛利率,同时也要看市占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牺牲利润换取市场是商业竞争中常见的策略。
中汽协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持续下跌。2020年1-7月,中国汽车品牌的本土市占率是36%,相比去年同期的39.2%下降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德系品牌1-7月的市占率达到25.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保持第二位。日系品牌1-7月的市场占有率为24.1%,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与德系品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如果单看中国汽车品牌头部公司的毛利率还不算太差,但如果综合市占率的变化一起分析,差距就又明显了。
零部件突围
中国汽车企业大而不强,但中国零部件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一些细分领域的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利好的政策背景,它们从过去默默无闻的配角成长为无法忽视的力量。
福耀玻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中信戴卡成为中国领先的铝车轮制造商,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这些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凭借自主研发能力,正逐步打破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垄断。
福耀玻璃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玻璃产品毛利率高达32.85%。放眼全球制造业,这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数字。宁德时代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动力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8.88%,也是一个相当不俗的数据,显示了新兴行业的“暴利”。此外,国内汽车电子系统的领头企业德赛西威2020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电子系统的毛利率为22.4%。
全球车市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受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以及2020年海外疫情的冲击,全球车企的盈利情况面临挑战。海外疫情持续,将逐步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竞争格局,国际车企为降成本,更换供应商的意愿变得更强烈。特斯拉承诺在2020年年底实现零配件100%的国产化率。有机构认为,全部国产化的特斯拉,毛利率可以进一步提升至30%。
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意上,其一是应对过剩的产能,其二是希望中国老百姓的收入能够提高,多花钱消费,增加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在外循环上,中国企业需要更具话语权,赚取更多利润,这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目标。(文/《汽车人》张恒,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