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_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
1.韩太轮胎质量怎么样
2.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 详细资料,谁有? 回答的好追加50分-200分,甚至更高
3.后市场·新机遇 | 是时候给中国零部件产业提一口气
埃孚公司待遇好。
1、待遇好:埃孚员工双休8小时,超过部分按照法定计算加班费,入职就足额缴纳五险一金,补充商业保险,子女商业保险;年底有奖金。公司有食堂,免费工作餐(两荤两素)。
2、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干净整洁,车间有空调、淋浴房、茶水间(茶水间有冰箱和微波炉)。公司有免费电瓶车充电处。
3、埃孚介绍:埃孚于1915年在德国成立,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腓德烈斯哈芬(Friedrichshafen),是一家业内领先的全球科技企业。根据《财富》杂志2023年8月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埃孚位列第315位。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埃孚稳居前三名。埃孚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提供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系统性解决方案和产品。埃孚业务遍及全球,拥有16.5万名员工。在埃孚全球约32个国家及地区的168个生产驻地。2022年,埃孚集团销售额达438亿欧元。
韩太轮胎质量怎么样
延锋国际是国企。延锋国际的全称是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曾用名: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延锋,专注于汽车内外饰、汽车座椅、座舱电子及被动安全领域,并积极探索新业务。公司在全球建有240多个分支机构,由4200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分布在9家研发中心及其他区域办公室,拥有包括工程与软件开发、造型设计,测试验证在内的完整能力。
公司核心产品线
公司聚焦智能座舱与轻量化技术,助力汽车制造商探索未来移动空间,并提供完整的座舱解决方案。包括智能产品、汽车内饰、汽车座椅、车门系统/外饰、座舱电子以及被动安全。延锋的内饰、安全、座椅、电子和外饰产品组合为用户带来全新移动体验。用设计感、舒适性和功能性满足车内需求。
公司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装饰用品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塑料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企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汽车装饰用品制造分支机构经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分支机构经营;塑料制品制造分支机构经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所获荣誉
2022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第16名。
2022国际CMF设计奖获奖。
2021年10月,被授予“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公司发展目标
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电动汽车、移动共享,以及数字时代的全新市场参与者,这些全球发展趋势都在从根本上改变汽车行业。未来,随着手动驾驶时间逐渐减少,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下一个移动生活空间。汽车设计也将因此经历几十年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公司正积极推动这场变革,大胆预测并重新定义未来车内生活和工作方式。
公司正在打造视觉、触觉和功能性完美融合的移动生活空间,期待为消费者带来兼顾功能性和驾乘者情感需求的人性化用户体验。公司致力于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共创美好汽车生活。
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 详细资料,谁有? 回答的好追加50分-200分,甚至更高
据我所知韩泰轮胎质量是相当不错的,韩泰轮胎是一家提供原厂配套服务的供应商,为多款热销车型提供服务,质量品控严格。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顶级赛车运动之一,韩泰轮胎经过70多年的发展,凭借先进的技术,成功成为奥迪、一汽大众、宝马、奔驰等品牌的专用轮胎。
韩泰轮胎在2020年入选了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其缺气保用轮胎产品能在轮胎零压状态下以80km/h的速度行驶至少80km,实现零压续行。
后市场·新机遇 | 是时候给中国零部件产业提一口气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Automotive News2011年发布的新一届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根据供应商2010年配套市场业务的销售额排名),在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2010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博世,第2为电装。第3至第10为大陆集团、爱信精机、麦格纳、佛吉亚、江森自控、埃孚、LG化学和现代摩比斯。其中, 现代摩比斯首次进入前10,而美国汽车供应商德尔福则由去年的第9退居第12。
数据显示,排名显著下滑的有斯坦利电气和海拉等供应商。其中,斯坦利电气的排名由去年的49名下滑至72名,海拉的排名由去年的30名下滑至51名。排名显著上升的有现代威亚、恩梯恩、Plastic Omnium等。
其他入围百强的零部件企业,参见下表。
近三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
排名
2011年发布
(据10年全球配套业务收入)
2010年发布
(据09年全球配套业务收入)
2009年发布
(据08年全球配套业务收入)
1
博世
电装
博世
2
电装
博世
电装
3
大陆集团
爱信精机
大陆集团
4
爱信精机
大陆集团
麦格纳
5
麦格纳
麦格纳
爱信精机
6
佛吉亚
LG化学
江森自控
7
江森自控
佛吉亚
德尔福
8
埃孚
江森自控
佛吉亚
9
LG化学
德尔福
埃孚
10
现代摩比斯
埃孚
天合
11
天合
天合
李尔
12
德尔福
现代摩比斯
丰田纺织
13
矢崎
法雷奥
蒂森克虏伯
14
李尔
丰田纺织
矢崎
15
住友电工
李尔
法雷奥
16
巴斯夫
矢崎
本特勒
16
丰田纺织
住友电工
住友电工
18
康奈可
巴斯夫
伟世通
19
捷太格特
日立汽车系统
现代摩比斯
20
日立汽车系统
本特勒
德纳
21
法雷奥
伟世通
舍弗勒
22
伟世通
康奈可
捷太格特
23
奥托立夫
捷太格特
马瑞利
24
马瑞利
马瑞利
阿文美驰
25
马勒
马勒
康明斯
26
本特勒
德纳
日立汽车系统
27
德纳
丰田合成
康奈可
28
丰田合成
奥托立夫
奥托立夫
29
康明斯
康明斯
马勒
30
杜邦
海拉
海拉
31
博格华纳
日本发条
丰田合成
32
舍弗勒
TS Tech
博格华纳
33
恩梯恩
小糹制作所
高田
34
精工
精工
贝洱
35
三菱电机
杜邦
天纳克
36
天纳克
博格华纳
普利司通
37
贝洱
高田
小糹制作所
38
博泽
舍弗勒
杜邦
39
日本发条
贝洱
国际汽车零部件
40
小糸制作所
米其林
米其林
41
TS Tech
天纳克
辉门
42
Plastic Omnium Co.
博泽
吉凯恩
43
高田
普利司通
博泽
44
辉门
东海理化
三菱电机
45
现代威亚
国际汽车零部件
日本发条
46
普利司通
莱尼
松下汽车系统
47
米其林
辉门
精工
48
国际汽车零部件
京滨
京滨
49
东海理化
斯坦利电气
固特异
50
吉凯恩
三菱电机
纳威司达
51
海拉
恩梯恩
东海理化
52
固特异
纳威司达
霍尼韦尔交通系统
53
万都
吉凯恩
巴斯夫
54
Flex-N-Gate Corp.
Flex-N-Gate
Nemak
55
耐马克
松下汽车系统
科尔本施密特-皮尔博格
56
安通林
圣戈班
Grupo Antolin
57
昭和电工
固特异
恩梯恩
58
拜耳材料科技
Grupo Antolin
科德宝
59
TI 汽车
Plastic Omnium
埃贝赫
60
哈曼
Showa
TS Tech
61
Mitsuba
万都
圣戈班
62
库博标准汽车
哈曼
莱尼
63
埃贝赫
Nemak
Showa
64
泰科电子
库博标准 汽车
德科斯米尔
65
德科斯米尔
现代威亚
库博标准 汽车
66
旭硝子
Mitsuba
飞利浦电子
67
美国车桥
德科斯米尔
Flex-N-Gate
68
CIE Automotive SA
拜耳材料科技
斯坦利电气
69
伟巴斯特
霍尼韦尔交通系统
泰科电子
70
Nexteer Automotive
泰科电子
美铝
71
塔奥
TI 汽车
拜耳材料科技
72
斯坦利电气
派格
Plastic Omnium
73
立达汽车系统
埃贝赫
万都
74
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塔奥
塔奥
75
利纳马
飞利浦电子
CIE Automotive
76
科世达
CIE Automotive
利纳马
77
飞利浦电子
美国车桥
美国车桥
78
Martinrea International Inc.
旭硝子
TI 汽车
79
PPG工业
PPG工业
Mitsuba
80
考泰斯·德事隆
伟巴斯特
乔治费歇尔
81
乔治费歇尔
利纳马
伟巴斯特
82
三电公司
科世达
旭硝子
83
飞思卡尔半导体
摩丁制造
科世达
84
F-Tech Inc.
乔治费歇尔
卡曼
85
歌乐
立达汽车系统
伊顿
86
海斯莱默斯国际公司
德韧汽车系统
摩丁制造
87
德韧汽车系统
考泰斯·德事隆
立达汽车系统
88
伊顿
F-Tech
PPG工业
89
倍耐力
日信工业
考泰斯·德事隆
90
派格
Hayes Lemmerz Intl
德韧汽车系统
91
特瑞堡
阿尔派电子
飞思卡尔半导体
92
阿尔派电子
Mark IV Holding
陶氏汽车系统
93
3M汽车部
歌乐
POLYTEC
94
先锋
伊顿
爱德夏
95
Mark IV Holding
英瑞杰汽车系统
英瑞杰汽车系统
96
HBPO GmbH
先锋
麦特达因
统基工业集团
飞思卡尔半导体
利优比
98
欧姆龙公司
SKF 汽车部
阿尔派电子
99
陶氏化学汽车工业部
爱思帝
倍耐力
100
SKF 汽车部
3M 汽车部
F-Tech
“评价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绩,行业主要关注汽车产销规模和中国品牌发展,忽视了汽车工业的基础——零部件发展。没有本土零部件,就没有中国品牌汽车!”
在刚刚结束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大声呼吁。
中国零部件积弱久已,纵使汽车产销已经达到数千万的量级,位居全球第一,但在回溯汽车产业上游,依旧难见中国企业站上舞台C位。
时代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在这潮起潮落间谈理想、谈情怀,聊机遇、聊挑战,世贸、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一个个伴随着变革的名词滚滚而来走在聚光灯下,又凛凛而去成为或即将成为过去,在这些名词的背后,谁改变了命运?又有谁化作历史的尘埃?
“没有本土零部件,就没有中国汽车”
如果没有这样具体的数据,很少有人相信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已经大到超乎想象。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10万家企业从事汽车零部件相关生产制造,其中有统计数据的有5.5万家,而年销售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更是有1.3万家。
从数据上看,中国零部件产业已然是庞然巨兽,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中国零部件积弱的观点?
需要强调的是,就在这巨量规模下,我国依然有70%左右的汽车整车生产装备(包括生产线、关键磨具等)依赖进口,发动机、变速箱生产装备80%左右依赖进口,汽车研发、试验、检测等仪器设备90%左右依赖进口,特种功能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008年11月25日,博格华纳在京与由12家中国顶尖自主品牌联合成立的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博格华纳双离合器(DCT)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和开发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中的核心产品。博格华纳预计,未来10年,博格华纳在全球的DCT模块的年生产规模将达到350万套,中国市场规模为150万套。
毋庸置疑,中国的市场规模令世界瞩目,当年的畅想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博格华纳合资的12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构成中,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吉利、奇瑞等等,可以说国内主流汽车生产商悉数到齐,而他们所持股份之和也只有区区34%。
没有核心技术,让博格华纳独占鳌头,可以说,这是国内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目前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到了整个行业的75%以上,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已经被外资所垄断。
与汽车整车市场的政策不同,我国在零部件方面并没有限制合资企业的股比。外资零部件企业得以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中国本土基础薄弱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根本就不可能与这些外资巨头竞争,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家门口瓜分市场蛋糕。
如今,汽车产业链安全问题正严重制约本土汽车发展。
2017年5月31日,广汽传祺发布公告称,由于相应的变速箱供应能力不足,?传祺GS8将在5-9月减产,下调至7,000辆/月;此外,由此部分消费者订单可能出现交付周期延迟的情况。
彼时,传祺GS8作为一款自主品牌中大型SUV表现堪称惊艳。从上市之初,销量一路攀升,连续突破万辆大关,力压丰田汉兰达和福特锐界创造了自主品牌中大型SUV的新纪录。
因为供应商的关系,GS8错失了最好的半年时间,而这款车型的6AT自动变速箱来自于日本爱信精机。
“没有本土零部件,就没有中国汽车”,这句话放在这里或许更加振聋发聩。
细数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其零部件配套体系同样享誉世界。在德国,无论是BBA还是大众,背靠的博世、大陆、埃孚无一不是自主品牌的宣传卖点;全球汽车老大丰田更是直接持股两大零配件供应商电装和爱信。一直被国内消费者看不起的韩系车,背后也有全球排名前1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摩比斯为后盾。
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又大又强,上游零部件必须迎难而上。
新四化会成那股春风吗?
如同整车一样,零部件早期的路径同样是市场换销量,没有从0到1的突破,永远扮演着跟随者和追赶者的角色。
或许这样的历史到了被改写的时刻。
2014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元年。但时任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此并不开心。“2014年卖了一万多辆,今年要做到两万辆。销量涨得不算太猛,因为电池供应完全跟不上,这是以前没想到的。”
在新能源刚刚成为风口的年月里,包括电池在内的关键零部件出现大量供应缺口。这是零部件在新能源产业上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国企业真正的找到了方向。
从2005年开始,《美国汽车新闻》和普华永道每年评选一次全球配套供应商百强榜,而这一权威榜单很长时间里都与中国供应商无缘。再后来,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市场支持力伴随着中国汽车销量爆发式的增长走向世界百强行列,成为常态。
2018年,一个身影惊奇地出现在了这个榜单之中,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也正是在这一年,行业外鲜有人知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商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大家都这样形容它:估值超2000亿、上市首日大涨44%、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
宁德时代——新能源领域大变革背景下诞生的一只独角兽。回看宁德时代的过去,不得不说,传统汽车零部件的惨痛历史成为了这家企业成长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宁德时代的前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早在05年就被日本TDK集团买下了100%的股权,按照政策规定,全外资公司不能生产动力电池,所以在2011年底,董事长曾毓群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剥离出来,在宁德成立纯中资公司CATL。
2016年,设立电池企业准入目录,目录外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无法获得补贴,外资电池企业被排除在外,宁德时代坐享其成。正是这一系列的保护性政策,反而造就了宁德时代等国内优势电池企业的成功。
宁德时代与捷豹路虎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
尽管政策不可能一直保护下去,但宁德时代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商中的佼佼者,放之全球舞台上依旧耀眼夺目。
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量竟然超过了特斯拉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气,销量排名全球第一。数据方面,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17%,在中国市场达到了27%的市场份额。
“‘新四化’的叠加交汇和相互赋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能源动力、生产运行、消费趋向等变革,这也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产业的重大机遇。”未来3-5年是汽车产业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零部件企业能否把握住机会,适应汽车产业调整的需要,找准定位、确立发展战略,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共同课题。
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持续深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一系列零部件企业让中国汽车开始有了立足之地。
决胜未来
从本质上来看,宁德时代仅仅是一个电池供应商,就是这样一个电池供应商目前市值已然超过6000亿,是国内汽车上市公司市值的两倍。
而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C端消费占比还未超过总量的10%,无疑“新四化”给了宁德时代更多的可能,也让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未来充满想象,与整个产业链相比,电池只是其中一部分。
全新的无人驾驶车用短距离雷达、电动一体化底盘、紧凑型电池组……越来越多更精致、更先进、更强悍的汽车零部件,开始成为未来角力的主战场。
好风凭借力,中国企业步上青云,正式打破从“0”到“1”的桎梏,他们要的更多,从“0”要到“100”。
自从2013年华为车联网业务部成立,关于华为要造车的传闻与猜测从未停止。在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媒体访时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
2020年5月9日华为通过其官方网站宣布,将携手首批18家车企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将利用其在5G技术领域的压倒性优势,增强其对于汽车行业的参与度。
“5G”成为华为的第一个切入口,而接下来的举动,不得不说让外界大吃一惊。在几个月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上,HUAWEI将自家汽车业务全盘拖出——从自动驾驶方案到激光雷达、从座舱SoC到鸿蒙车载系统、再到七合一电驱系统,甚至是充电模组都有进行了展示。
他们有一个低调又充满力量的口号——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从现有披露的华为已经把智能电动汽车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和子系统都握在了自己的手里,这种做法与燃油车零部件王者博世如出一辙——掌控发动机变速箱的控制器、掌握ESP、iBooster等底盘控制部件等核心部件。
华为的野心有目共睹,在北京车展后,知名研究机构佐思汽研选择了41项新四化指标进行了对比,评估博世、华为、百度、WAYMO作为新四化供应商的能力。
从最终得分可以看出,博世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并且预测博世的新四化供应商领头羊地位,在五年之内都难以撼动。
但在市场表现上,如同博世一样,华为的周围已经簇拥着一大批的汽车制造商,这中间除了本土企业外,也不乏国外品牌的身影。
2017年年底,华为宣布与PSA在车联网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基于华为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来构建CVMP平台,面向消费者提供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2018年6月,华为与奥迪达成合作,开发5G联网汽车,提供在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之前的驾驶系统。
在即将到来的广州车展上,首款搭载华为HMS?for?Car智能车载云服务的量产车型沃尔沃XC40纯电版也将如期上市。
在华为的规划中,他们需要率先在商用车和专用车领域获得成功,再全力扶持2-3家本土乘用车OEM。获得多家主流乘用车OEM的认可后,华为MDC才能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智能汽车计算平台之一。
而这个过程预计需要5-8年,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积弱相比,等上十年又如何?
《三体》这部科幻中有一个经典桥段,面对几百年后就要到来的外星舰队,人们用“冬眠”的方式,让一批有着坚定制胜信念的军官增援未来。
宁德时代原本是一家与苹果合作的电池供应商,华为也仅在通信行业大放异彩。如今,在不可阻挡的趋势下,在中国这个庞大到自成体系的市场里,新的玩家“换道超车”成为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柱。
他们面向未来,布局未来,也必将决胜未来。
文/黄云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