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

2.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遭受严重打击的原因

3.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七大难”

4.急求汽车制造厂的招工信息,我今年大专毕业,学的是汽车专业,谢谢了!

5.安庆市区或望江县城内有那些大型汽车修理厂?

6.从零部件进出口看中国汽车产业链

7.尝试分析国产汽车面临的机会、威胁和自身的优势、劣势?

北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_北宏汽车零部件

“大到3米长的门框,小到1厘米长的螺丝,加起来就是一辆车。”在长春一汽傅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傅生)的仓库里,中通驻厂总监于思宏说,“这里有8万多种汽车配件,每天通过中通发往全国1500多家4s店。”

2018年,ZTO运通与一汽傅生签署战略合作,开创了行业先河。两年后,这一合作已经成为快递服务制造业的“样本”,形成了入站物流、末端配送和区域供应链服务融合发展的成熟模式。

服务进厂

一汽傅生是一汽集团的配件供应商,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汽车零配件仓储物流业。2018年8月,为共同拓展全国主流汽车品牌售后物流业务,构建高水平的汽车物流服务体系,中通与一汽傅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接并提供集约化、专业化、定制化的快递物流服务。

签订战略合作后,中通迅速布局快递进厂。两个月后,中通进入一汽傅生的仓库,在后面存储货物,在前面通过快递包装,将服务链条延伸到零部件销售的上下游全流程,包括包装、配送、运输、终端配送。

在长春这个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制造业和快递业深度融合。

“就像手机的屏幕,原装的总是贵的,汽车配件也是,所以对包装的要求很高。应该是防震、防散射、抗压的。”于思珍说。

针对不同容积的产品,一汽傅生和中通优化了包装结构,定制了30多种不同规格的包装箱,并购了专业的包装材料。此外,中通工作组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根据各种汽车零部件的特点,用最合适的包装方式。

目前运输破损率接近于零,为厂家降低了破损成本和退货成本。此外,中通还提供快递、快件等不同的运输方式,帮助制造业降低物流成本。

在长春仓库,中通快递的操作员正在查看包裹信息。

近两年来,随着业务量的稳步增长,ZTO运通一汽傅生项目组在长春的人数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目前的60多人,日均交车量也从最初的100辆增加到近3000辆,月营业额高达800万。

协同布局

不同的零部件加上个性化的快递包装服务,是快递业和汽车制造业共生互利的开始。但要完全适应汽车零部件周转快、分布广、需求急的特点,高效的快递是关键。

在全国范围内,一汽傅生已经形成了以长春总部为主,成、佛、青、津基地为辅的布局。通过打通中心仓与中转仓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了“多点、多仓、就近配送”的逐仓备货模式。

为此,中通还积极对接一汽傅生的规划,先后在长、京、成、广四个仓库设立“厂内快递”服务,在快递物流服务网络布局上实现与制造业的协同布局。

成都仓库主要为奥迪、速腾、捷达等汽车品牌提供零配件,日业务量在1000票左右。

此外,在长春仓库作业现场,中通根据投递的紧急程度设置了多种快递通道。比如三包受理区和绿色通道的商品都是急件,要求当天到货,当天送达,服务质量也可以提升。

智慧升级

在装箱前,中通运营人员需要对配件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在源头的质量。

“你算过中通进来后帮你降低了多少成本吗?”9月24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俊生到一汽傅生调研时,询问一汽傅生相关负责人。一汽傅生物流事业部总裁王志仁说:“我们算了一笔账,成本节约了近50%,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为了配合中通快节奏的效率,一汽傅生还推出了自动取件机,以加快备件的交付速度。

除了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一汽傅生还与ZTO运通在运营系统的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合作。“每个4s店,每个包装箱都有自己的编号。”长春仓库驻场运营主管于思珍说,“通过订单号,可以知道货物的重量和价格、货架区域的位置、4s店的地址、包装箱的型号等信息。员工可以查看信息包上的信息。”此外,一汽傅生可以借助中通自有的信息系统,实现快递物流全链条的可视化、透明化和可追溯性。

重点突破

“一汽傅生项目是中通在服务制造业的一个标杆。经过两年的磨合,中通在服务汽车制造领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一汽傅生零配件供应链的组织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吉林省管中心总经理蔡表示,未来吉林中通将把相关经验应用到更多的制造业。

为了给更多的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的快递物流服务,ZTO快递吉林管理中心在长春国际汽车城购买了21.66万平方米的土地,总投资10亿元,并启动了更多的快递基础设施,打造东北智能电商产业园项目。通过在制造业集群中建设集约、共享、智能、高效的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将“快递制造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制造企业将有限的集中到核心业务上,实现从节约成本到创造价值的转变。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

 1、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吉林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3、吉林省中东集团有限公司

4、吉林省华阳集团有限公司

5、长春新大石油集团农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6、长春大合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7、长春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

9、长春一汽四环制动器有限公司

10、吉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

11、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吉林省正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长春一汽四环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14、吉林新立德部件有限公司

15、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

16、吉林省嘉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7、长春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

18、吉林省威宝恒客隆仓储百货有限公司19、长春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20、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有限公司

21、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

22、长春华翔轿车消声器有限责任公司

23、吉林亚泰富苑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24、长春市华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25、吉林省宇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6、吉林同鑫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27、长春长瑞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

28、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吉林省温馨鸟集团有限公司

30、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长春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32、吉林省国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3、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

34、长春三鼎变压器有限公司

35、长春国商百货有限公司

36、吉林省佳成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37、吉林省乳业集团广泽有限公司

38、吉林省德泰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9、华润雪花啤酒(长春)有限公司

40、吉林省榆树市四海食品有限公司

41、吉林省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2、长春聚德龙铁塔集团有限公司

43、长春三友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44、榆树市锦丰实业东北有限公司

45、吉林省阿满食品有限公司

46、长春市富锋冲压件有限公司

47、吉林省鹏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8、长春金鹰智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9、长春鸿达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50、长春市汇锋汽车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51、长春旷达汽车织物有限公司

52、长春吉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3、吉林省荣发集团有限公司

54、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55、长春市振华汽车涂装有限公司

56、长春鼎源饮料有限公司

57、长春客金麒保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58、长春嘉林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有限公司59、长春一汽四环双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60、吉林省车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61、吉林春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62、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

63、吉林省服装总公司

64、长春吉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65、吉林省华通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66、吉林省老昌食品有限公司

67、长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

68、长春嘉诚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69、长春一汽合成材料有限公司70、德惠市鑫雨水泥有限责任公司71、吉林省宇平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72、长春博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73、长春电炉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74、长春万惠食品有限公司75、吉林博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6、长春锅炉仪表程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77、吉林远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78、长春人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79、吉林省东懋包装制品厂80、长春老韩头清真食品有限公司81、榆树振北农工商公司82、长春永新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83、长春猛固门业有限公司84、长春国际贸易中心有限公司85、吉林省双龙环保产业有限公司86、榆树市宏元水泥有限公司87、吉林挚友科技有限公司88、吉林省陆路雪食品有限公司89、吉林兄弟木业集团有限公司90、长春艾希技术有限公司91、长春冰峰啤酒有限责任公司92、长春阔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3、吉林省方大制衣有限公司94、长春市建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95、长春市鼎祥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96、长春中之杰食品有限公司、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98、吉林省吉双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9、长春市包装印刷制品公司100、吉林省榆树钱酒业有限公司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遭受严重打击的原因

一,上游——原材料生产与加工

1,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融捷股份;

2,钴: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海南矿业,天奇股份;

3,镍:兴业矿业,科力远,格林美;

4,碳(石墨):永东股份,黑猫股份,碳元科技;

5,氢:卫星石化,金宏气体,金能科技;

6,稀:北方稀土,盛和,五矿稀土;

7,磁材:金力永磁,横店东磁,正海磁材,三环集团;

8,正极:德方纳米,丰元股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

9,负极:杉杉股份,璞泰来,博迁新材,中科电气;

10,点溶解:天赐材料,石大胜华,新宙邦,多氟多;

11,隔膜:恩捷股份,璞泰来,鑫源材质,中材科技;

12,导电剂:斯迪克,天奈科技;

二,中游——零部件生产与回收

1,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德赛电池;

2,电机:江特电机,宏发股份,国轩高科,潍柴动力;

3,电控:八方股份,利元亨,德赛西威,菱电电缆;

4,电子:均胜电子,法拉电子,得润电子,通达动力;

5,车饰:拓普集团,宁波华翔,光启技术,常熟汽饰;

6,拆解:骆驼股份,华宏科技,格林美,天奇股份;

三,下游——汽车整车

整车:比亚迪,长安汽车,北汽蓝谷,长城汽车;

充电桩:特锐德,易事特,英杰电气,中能电气;

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七大难”

韩国的汽车工业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当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兴,对各种机械的需求量很大,对于作为主要运输机械的汽车需求更为迫切,这种现实需求成为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原因。不过此时所谓的汽车工业只是修理、改装朝鲜战争时期淘汰的破旧汽车及用进口零部件组装汽车而已。

韩国汽车工业的真正起步还是在朴正熙登台执政、制定《汽车工业保护法》之后的事情。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很快。1962年时,韩国生产汽车还不到2000辆,到1994年生产汽车已经达到231.2万辆,成为世界第6位汽车生产大国。〔1〕

在70年代以前,韩国尚无汽车出口,但到1988年时,韩国出口汽车数量达57.6万辆,占当年汽车产量(108.4万辆)的53.2%。1994年,汽车出口数量增加到73.8万辆,占当年汽车产量的31.9%。从而使韩国不仅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而且成为世界第5位的汽车出口大国, 仅次于日本、德国、法国、美国。

一、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韩国汽车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60年代)

韩国于1962年4月制定了汽车工业发展, 将零散的汽车工业纳入国家发展的轨道。为了有效地推行汽车工业发展,韩国于1962年制定《汽车工业保护法》,这是韩国正式发展汽车工业的信号和宣言。此后,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韩国先后建立了新国、新进、亚细亚、现代等汽车生产会社。这些会社大都是同外国汽车公司(如意大利、美国)合资建立的,而且无一例外地使用外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开始阶段,主要是从国外进口半成品和零部件,由韩国工人进行汽车组装。尽管如此,毕竟跨出韩国汽车工业的第一步,为日后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国产化阶段(70年代)

1969年12月,韩国制定了《发展汽车工业基本》,提出12年实现小轿车生产国产化、14年实现大轿车生产国产化的目标。从12年着手执行的第三个经济开发五年(12~16)中,也把整顿和发展汽车工业列为重点之一。13年初,朴正熙总统发表《重化学工业化宣言》之后,韩国将汽车工业列入“十大战略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支援。

为了促进汽车工业的展,韩国将一些零散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关、停、并、转,形成了现代、起亚、亚细亚和高丽通用四大汽车生产会社,以建立批量生产体制。在这一阶段,韩国汽车工业努力开发国产车,自行设计车种,开发车型……13年7月, 起亚产业会社(以下简称“起亚”)在韩国首次开发出2000cc的汽车发动机,吹响了韩国汽车正式进入国产化阶段的号角。14年,现代汽车会社(以下简称“现代”)制造出完全是自行设计的“小马牌”轿车,从而使韩国成为世界第16个具有独立生产轿车能力的国家。

16年,“现代”生产的小轿车开始出口到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起亚”和高丽通用汽车会社生产的卡车出口到中东地区,揭开了韩国汽车打入国际市场的新的一页。当年“现代”向13个国家共出口1042辆轿车。19年,韩国正式宣布汽车为十大出口商品之一。到19年,韩国生产汽车已突破20万辆大关,出口也达3万多辆。

3.进军国际市场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从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 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动荡(朴正熙总统于19年10月遇刺去世,1980年5月爆发光州人民大起义等), 韩国经济形势恶化,1980年出现经济负增长。在此种形势下,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产量锐减。韩国为了振兴汽车工业,打入国际市场,于1981年2月公布了《汽车工业合理化措施》, 重点在于实现汽车生产的专业化,通过汽车生产会社的联合或合并,提高汽车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以增强竞争力。为此,明确规定:“现代”和“大宇”(即原来的新韩)两家汽车会社集中生产小轿车;“起亚”和“东亚”两家汽车会社集中生产消防车和5 吨以下的小型货车;亚细亚汽车会社(以下简称“亚细亚”)主要生产吉普车等。而5 吨以上的卡车和大轿车(公共汽车)则由各汽车会社自由生产,形成竞争体制。这些措施发挥了效用,从1982年起,伴随韩国经济形势的好转,汽车产量也开始迅速增加。到1983年,达到22万多辆;1985年,达37.8万辆。

在汽车生产迅速发展的时候,韩国开始引导汽车产业积极开发新的车种、车型,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强竞争力,打入国际市场。1986年,韩国汽车猛增到59.2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3%,从而使韩国成为世界第11位汽车生产国。当年,韩国出口汽车达29.2万辆,占世界汽车出口量的1.9%,成为世界第9位的汽车出口国。

4.向汽车生产大国迈进阶段(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又向汽车产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速技术开发,增加对外出口,努力使韩国成为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为此,韩国从1987年起逐渐取消了过去那种扶植、保护汽车工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同时,对各汽车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车种、车型等也不再进行限制,以鼓励汽车生产会社之间展开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汽车工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韩国的各汽车生产会社都争先恐后地为开发新车种、新车型而取各种措施。“现代”开始生产更高级的波尼牌轿车,“大宇”着手开发莱曼斯牌高级轿车,“起亚”着手开发多座的贝斯塔牌轿车等。与此同时,各家汽车生产会社竞相打入国际市场。在打入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之后,又打入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市场,接着又打入欧洲市场,后来竟挤进了日本市场。目前,韩国汽车已经出口到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韩国汽车今天已经遍布全世界了。

如上所述,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遇到过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不仅要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左右。诸如,70年代的两次石油冲击(石油大幅度涨价),都使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但总的看来,韩国的汽车工业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二、在竞争中走向未来

目前,韩国汽车工业产值大体占韩国制造业的10%左右,汽车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左右, 汽车工业已成为韩国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90年代初,韩国曾到2000年汽车年产量达到320万辆, 内销200万辆,出口120万辆,从而成为世界第5位汽车生产大国。现在, 这一目标中的某些部分已经实现,有些部分也一定会提前实现。为了推动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和各汽车会社都在积极取各种有力措施。

第一,增加投资,促进技术开发。

在韩国,迄今已向汽车工业投入资金350亿美元。 为了使汽车工业继续向前发展,韩国已明令汽车生产企业可将销售额的5 %用作技术开发资金,并独立生产韩国特有的高级轿车,投放到国际市场。同时,要致力于自动化技术开发,研制无公害发动机,cng 汽车和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等代替能源汽车。还要求在1995年以前建立起350 个企业附属研究所,集中研制汽车零部件,独立开发出尖端零部件,使韩国成为强大而独立的汽车大国。

“现代”一马当先,在开发成功前轮驱动型汽车之后,继续以新市场为重点加强技术开发。1993年,“现代”的技术开发费已占当年销售额的4%(这一年“现代”共销售汽车96.6万辆,金额为88.9 亿美元),并在今后十年内将技术开发费提高到当年销售额的7%。

“起亚”在本企业集团建立五十周年之际,宣布要进行技术、管理、三大革新,目标是到21世纪时进入世界十大汽车生产企业之列。为此,集中投资,致力于尖端技术、环境技术等5项课题攻关。 如同“现代”一样,宣布要将科技研究费提高到占销售额的7%, 并将技术研究人员增加到5000人,保证每年研制出新产品两种以上。目前,“起亚”正全力研究、开发防止汽车碰撞、司机打瞌睡、以及汽车碰撞时及时切断燃料输送线的技术,并从19年起将上述技术应用于各种车型。

“大宇”现在已开发出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以节约燃料和减少污染公害。“大宇”独立开发出的这种“天然气汽车”,在排放废气方面,已减少到一般用汽油为燃料汽车的50%以下,而且价格只比一般汽车贵100万韩元(约1260美元)。

作为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厂家的“双龙”,正引进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尖端技术,生产大中型高级轿车。

与此同时,韩国还大力支持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已决定投资230亿美元,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的技术革新和增加设备。

第二、促进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80年代中期以前,韩国对汽车工业取保护、限制的政策,对每个汽车生产会社生产的车型、车种都有严格规定。但从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限制政策已逐渐被自由化政策所取代。1987年,取消了车种生产限制;之后又允许自由进口外国产汽车(日本汽车除外),并分阶段下调了进口关税。到1995年4月, 又批准了第一大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生产汽车,以加速经济的全球化。三星集团多年来一直想置身于汽车产业,但一直未得到批准,现在获准从事汽车生产,势必进一步推动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加强韩国的汽车工业实力,使韩国早日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

第三、积极开拓海外销售市场。

鉴于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几近饱和状态,韩国的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全力以赴地开拓海外市场。

“现代”一方面努力巩固原有的美国等销售市场,一方面积极地在中国、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建立生产和销售基地。为此,先后在非洲南部的赞比亚、博茨瓦纳等国、东盟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以及北美洲的加拿大建立组装厂。到2000年在海外生产的汽车达到30万辆,并在世界各地建立300多个销售点和服务网, 还拟在美国建立汽车研究所等。该会社利用目前日元升值之机,积极抢占中东市场,使对中东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猛增。

与此同时,韩国汽车生产企业还抢攻大洋洲市场。目前,“现代”、“大宇”两家会社对大洋洲出口的汽车数量已超过日本的尼桑和马自达公司,排在日本三菱公司之后,居第2位。

另外,韩国汽车生产企业在欧洲市场上也积极展开攻势。“起亚”将新开发出的1.6升燃料喷射式4门小轿车推向英国等欧洲国家市场,很有竞争力。“现代”独立设计、制造的轻型轿车,车身短,但内部空间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颇受欧洲国家顾客的欢迎。“双龙”在欧洲市场推出由美国人设计的4轮驱动、使用德国奔驰公司发动机的musso小轿车,也是很有竞争力的产品。

总之,韩国汽车工业会社在努力开辟更大的海外市场,以迎接汽车工业的明天。

第四、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

包括韩国汽车业界在内的世界汽车工业界普遍认为,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最大的汽车市场。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逐渐开始走入家庭。虽然中国自己在努力发展汽车工业,拟在2000年时达到年产300万辆汽车,但仍然满足不了国内需要。因此,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厂家已经展开占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方面,韩国更是当仁不让,全力以赴。实际上,近年来韩国的“现代”、“起亚”、“大宇”等汽车会社已经展开打入中国市场的攻势。1990年,在北京举办第10届亚运会期间,“现代”以赞助的名义向亚运会组委会赠送小轿车便是韩国汽车进军中国的信号。

据报道,1994年,大宇集团获准在中国建立投资20亿美元规模的小轿车零部件工厂,并与中国合资(大宇出资10亿美元)在吉林春市等地建立年产30万辆规模的小轿车发动机、变速器和化油器等十多种零件的工厂。〔2〕与此同时,“大宇”还在广西桂林投资3500 万美元建立大轿车工厂,在济南、西安分别建立年产5万辆大轿车的工厂等。

“起亚”在四川省成都市建立的年产1万辆卡车的工厂, 现已投产,并到1996年将生产能力提高到10 万辆; 还在郑州市建立了年产5000辆25人座位的中型客车工厂等。

“现代”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24个主要城市兴办了汽车修配厂,在北京、山东等地建立了4家零部件供应中心。 与此同时,“现代”还在大连建立了年产12万辆的汽车厂,在广东省建立了年产3000辆客货两用汽车(韩方出零部件、中方组装)的合资工厂等。

韩国商工部认为,在本世纪末以前, 中国每年需进口20 万~40万辆小轿车。因此,韩国的汽车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向中国出口汽车。1993年,韩国通过正式和非正式途径,向中国出口的小轿车达5.7 万辆,使中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韩国第2位汽车出口对象国。到1994 年,中国又从“现代”进口1100辆索那塔ⅱ型小轿车;并以易货贸易的方式,进口“大宇”生产的小轿车5000辆(中国支付玉米和机械零件)等。起亚、双龙两家企业也在取措施,以争取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之,由于韩国汽车业界取各种有力措施,推动汽车工业发展,已取得可观成绩。目前,韩国不仅成为世界第6位汽车生产大国、第5位汽车出口大国,而且是世界前12位汽车生产大国中自己能够生产商标的6个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意大利)之一。

当然,韩国在发展汽车工业道路上仍然有不少困难,诸如,国内工人工资在迅速上升、产品出口竞争力降低,有的汽车会社劳资纠纷不断,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同韩国之间围绕汽车出口事不断发生摩擦等。但这些困难都不是不可以克服的,韩国汽车工业到下个世纪初一定会有更大的规模,在世界上占有更突出的地位。

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受到严重的冲击,1998年金融危机在韩国经济中的现最为明显,1999年该国经济有所复苏,但是恢复到1990年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韩国要加大宏观监管力度解决债务等问题,以加速经济恢复,在未来几年里,韩国经济发展速度将稳步攀升,而且将从加大国内需求和扩大出口两方面来刺激经济复苏和汽车工业发展。合并重组给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希望。

急求汽车制造厂的招工信息,我今年大专毕业,学的是汽车专业,谢谢了!

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七大难”

当下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短板,新能源汽车售后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类似“配件昂贵”、“修车费比车价还高”、“新能源汽车开始割第二波韭菜”的吐槽声不绝于耳。新能源汽车是大卖了,但维修保养又成了热点。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当前主流新能源品牌“3年10万公里”的三包承诺估算,用不了3年,汽车后市场将产生数百万辆脱保车辆。售后维修将成为新能源车主用车、养车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不得不正视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产业发展不均衡

聚焦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浩认为,新能源汽车售后问题的根源在于,汽车产业发展主线的不断调整,使得产业跌宕起伏,参与主体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新能源汽车投入大、回报遥遥无期,因而重视度不足,转型缓慢;对于新造车企业而言,其侧重点在数字化、金融运营,整体运营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足。

整体来看,传统制造业变身高科技产业,“摩尔定律”导致产业整体出现“不适应症”,新旧体系融合中产生较大动荡,南北差异、内陆与沿海差异、城市与乡村差异发展不同步,但对于产业在新发展中出现的共性整体问题缺乏积极的改善机制。

问题二:车企对售后维修环节重视不足

由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构造不同,发动机系统以及相关零部件被三电系统替换,导致故障率大为减少,零部件的更替也大为减少。燃油车盈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售后服务中的零部件供给,而现在零部件的更新大为减少,车企能够从车辆售后服务中获取的利润随之大幅减少,因此车企对于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问题三:售后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

三包服务以传统燃油车为基础,对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辆的特性考虑不足、界定粗放,用户权益保障方面争议颇多,对车企的霸王条款无限制措施;售后服务标准、细则不够明晰,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黑洞。

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层面,对于零部件的垄断行为无干预手段,导致造车、维修成本偏高,未明确同质配件如何发展、使用;回收与再制造层面,对于回收网点运营、梯次利用标准,未有操作细则。二手车层面,对于新能源二手车的检测、鉴定、评估、售后保障等缺乏指导标准。关键在于缺乏对电池检测的标准,由于电池不仅成为车体中最为关键的动力系统,还是车体零部件中价位最高的核心部件。因此,在售后服务中,对于电池损耗、充电次数、电池残值的评估就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有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目前市场上缺乏这样的标准。

问题四:维修人才储备不充分

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快,售后市场的培训机制和机构跟不上需求,缺乏培训教材。其次,销售机制由代理和授权制改为直营制,而直营网点往往多于交付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销售和交付及售后是分开运营的。于是,销售人员继续人才济济,而售后服务人员则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售前和售后也很难形成服务的体系。

目前检测、维修、保险、回收等领域新型技能人才缺口大,但市场供给有限,且实战水平参差不齐,市场化服务受制约。原因在于,职业院校培养规模与实际需求数量的差异大,人才质量与市场需求差异更大,而社会化培训良莠不齐,难以从根本上推动健康的新能源汽车售后培训体系建设。

问题五:售后维修服务评价机制缺失

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核心推动力量,多将关注重点放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消费等宏观层面,对配套体系建设、用户服务保障等具体应用关注不足,导致售后服务标准不健全、不统一。各品牌服务差异大,行业缺乏完善的指导性规范,且监督、评价机制缺失,导致售后市场混乱、良莠难分。在当前的环境里,售后服务尚且得不到重视,建立第三方的评价机制谈何容易?首先是由谁来运营,这些运营方需要哪些资质?其次是如何运营,运营经费从何而来,向消费者收费吗?这些都是建立评价体系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问题六:维修智能化水平低

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智能化水平偏低,具备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技术和能力的企业整体较少,且严重依附于主机厂、三电厂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检测、诊断技术和设备较少、功能不足。

智能化研发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往往是脱节的,研发团队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于研发如何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智能化,而忽视或者是轻视智能化的售后服务。因此,目前智能化的售后服务状态往往是客户放弃出现问题的智能化包,被迫购置新的智能化包。但是长久下去,客户放弃的就不仅仅是出现问题的智能化包了,而是出现问题却得不到修理的品牌。

问题七:售后服务高度垄断

目前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一个尴尬是,车企不开放售后服务的相关技术和数据,零部件、技术支持高度垄断于少数企业手中,且由于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门槛高、专利壁垒森严,导致大多数售后市场企业被新能源汽车核心业务排除在外。目前各个专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民营检测技术研发企业,都在努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只是技术水准尚未达到市场化层级。比如电池检测技术,在实验室里可以用60分钟以里的时间完成16个数据的检测,但是在市场中,花一个小时来接受检测往往会让客户失去耐心。因此检测时间,必须缩短到3-5分钟以里,客户才愿意接受检测。

保有量迈过1000万辆的门槛,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不再小众,然而在记者的调查访过程中,多位受访用户均表示,还不敢买新能源汽车,其中不乏“电池坏了车就没价值了”、“摄像头太多,碰坏一个就糟了,买得起修不起”、“对新能源车不如对油车了解,售后维修水太深了,不想当冤大头”这样的担忧。看来,售后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销量跑得越快,或许口碑跌得越惨。

安庆市区或望江县城内有那些大型汽车修理厂?

长春汽车研究所(一汽集团技术中心)

长春汽车规划设计研究院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长春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天合富奥商用车转向器(长春)公司

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散热器分公司

长春一汽四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轮分公司

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

一汽光洋转向装置有限公司

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

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紧固件分公司

伟世通Visteon Corporation

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

WAI-畅博电子

美国美铝亚洲有限公司

罗孚集团Mg Rover Group

德国大陆特威斯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佛吉亚中国代表处

法雷奥中国购中心

印度LUCUS-TVS

Magna Donnelly

美国德纳公司

日本住友电装

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ESSEC购研究中心

宁波天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交大中京锻压有限公司

AMTEK PRECISION ENGINEERING

常州市东宇汽车电器电机有限公司

玉环县振奋汽车配件厂

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

江苏亚太铝业有限公司 李

瑞安市超盾机动车部件公司

超圣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温州市中鹏车镜有限公司

温州市东风橡胶有限公司

嘉善新亚汽摩制动有限公司

宁波乔士橡塑有限公司

上海紫燕模具有限公司

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

青岛环力密封有限公司

奥利国际有限公司

上海精元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资阳机车厂锻压分厂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广州公司

宏劲汽配

上海万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齿轮总厂

天津顺威电器有限公司

盛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丰车业有限公司

上海耀华大中新材料有限公司

吴江市新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苏州明志铸造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进出口公司

莱州鲁达轿车配件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信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宁波永泰特种橡胶制品厂

哈尔滨市东安利民橡胶有限公司

扬州嵘泰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宁波兴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

湖州德宏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宁波双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东睦新材料股份公司

瑞安市大明车辆电器有限公司

常州中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杭州星光机械有限公司

龙口海盟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

安徽省微威胶件有限公司

慈溪轻飞特操纵索有限公司

温州丰迪接插件有限公司

慈溪市雷自达电器有限公司

惠州惠达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丹阳市永久灯具厂

江西长力汽车弹簧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天龙电子公司

海宁市宏泰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盛盈合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瑞安市双秀汽车配件厂

瑞安科申汽车电器厂

开德阜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一汽辽源汽车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凯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扬州市邗江宏大汽配五金厂

瑞安市日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新潮实业有限公司

武汉市东江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台州宏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青岛麦迪绅铸锻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十丈青科贸有限公司

上海希欧彼零件有限公司

高密永和精密铸造

上海汉高表面技术

上海申钰精密工业

苏州石川制铁

浙江华通控股

春和橡塑化工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招远汉品制动有限公司

宁波圣龙集团

宁波洁星压铸模具塑胶

浙江余姚景远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益盛模具

福州钜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宁波华东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家电工艺装备研究所

扬州换热器有限公司

福建三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台州市黄岩亿旺模具厂

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公司

敦化市易佳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新宇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浙江中宝塑业有限公司

昆山大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余姚市高中压标准件厂

贵航股份汞红散热器公司

南通海林汽车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温岭市达昌电器厂

宁海建新橡塑有限公司

温州双剑工业集团东方汽车配件厂

湖南易通汽车配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余姚市粤海工贸有限公司

常州市旭日车辆配件厂

上海时轮离合器有限公司

温州润达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立邦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标能工贸有限公司

南京华康灯具厂

国泰精密机件(无锡)有限公司

玉环县旺达机械零部件厂

金坛市博盟车辆配件厂

杨州市双桥塑料五金电器厂

天津顺威电器有限公司

安吉恒泰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东风朝阳柴油机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省江铃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局汽车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风汽车公司发动机厂

天津鼎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载重车公司

经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

昌河飞机工业公司

天津汽车夏利股份内燃机制造分公司

江铃拖拉机有限公司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

大连人民机器厂

一汽轿车公司第二发动机厂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大连众恒自动化技术公司

北京现代汽车发动机组

东风汽车股份柴油发动机分公司

重庆庆铃汽车公司

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

南昌华源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

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部第九设计研究院

东风公司设备制造厂

德国佛罗里西有限公司中国联络处

华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菲亚特有限公司

伊顿威格士液压有限公司

安徽吉顺交通工业有限公司

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工厂

东风汽车公司设备制造厂

保定金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天津本田摩托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连柴油机厂

株洲车辆厂设备基建处

东风实业公司发动机分公司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吉林轻型车厂工具处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昆山专用汽车制造厂

长春一四环股份车轮公司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无锡柴油机厂研发部工艺研究室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厂

济南轻骑发动机有限公司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厂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发动机厂

陕西汉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汽车厂

北京迅捷驰鸣汽车技术开发中心

韩国工程塑料(株)

一汽轿车厂

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院

吉林轻型车厂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车身一分厂

二汽车身厂

沈阳汽车制造厂

东风汽车公司轻型客车厂

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湖南省武相客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公司科技创新分部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公司技术部购部

神龙汽车公司技术中心

云雀汽车有限公司

沈阳汽车制造厂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厂

东风汽车公司设备制造厂

浙江省洗钢达汽配有限公司

一汽四环汽车制品有限公司工具厂

中国一汽车集团公司大连柴油机厂

大长江摩托车有限公司大长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汽车齿轮厂

上海宏泽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丰裕电机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汉高油脂化学品有限公司

加喝树脂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许瑞兴(福州)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德国默克公司上海代表处珠光颜料部

毅捷化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美商伊士曼化学有限公司

上海爱姆意涂装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蓝光汽车修理厂

上海明信涂装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华伟立体印刷有限公司

昆山岱德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国泉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青岛生建机械厂研究所

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恩森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亚太天一机电研究所

上海交大国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广州市科博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多梭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空间院551部研究员

一汽车轮公司

京泊汽车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一汽变速箱厂

唐山瑞德车辆配件厂

上海精益电器厂设备科

上海交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冠良汽车配件工业有限公司

台湾德固萨股份有限公司

EISENMANN

福建省将乐三 华轴瓦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仙游电机总厂

扬州正明汽车用品厂江苏省扬州市第一汽车齿轮厂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海南汽车有限公司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广州江门大长江摩托车公司

济南红旗考格尔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济南中国重型汽车公司

扬州亚星客车集团

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沈阳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中心

长安公司

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江铃公司

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长春塔奥金环公司

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长安福特公司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客车股份公司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青岛汽车厂

天津汽车公司夏利汽车厂

四川旅行车制造厂

沈阳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涂装车间

沈阳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规划处

沈阳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海狮涂装车间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客车公司

北汽福田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股份公司汽车分公司

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常州拖拉机厂

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

海南太阳风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一拖装备公司工装研究所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大长江摩托车有限公司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公司

东风实业公司发动机分公司

长沙中汽梅花客车有限公司

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上海市磁悬浮列车工程制梁分指挥部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销售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工程部产品工程科

上海市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大连机车车辆厂机械动力处

图尔克(天津)传感器有限公司

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上海飞鹰车轮有限公司

上海圣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中国轻骑集团济南精机有限公司

长春客车厂

上海绿意摩托车有限公司

成都成飞汽车模具中心

浙江鄞县章水下严华日汽配厂

宁波国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宁波裕隆汽车制泵有限公司

宁波意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中国龙光集团东方汽配厂

上海松芝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宁波国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有色铸造总厂

河南天海电器(集团)鹤壁汽车电器厂

大连机车车辆工艺厂

上海霍费贝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联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格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上海市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制梁分指挥部

上海汽车齿轮二厂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德尔福上海汽车转向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柴油发动机厂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河北旭鑫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

中国轻骑集团平阴标准件厂

台州市福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武汉神龙轿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刃量具厂

中外合资江苏S气缸套有限公司

保定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

江苏仪征凸轮轴厂

安徽省汽车齿轮总厂

沈阳美精汽车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隆阳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常州市一马汽配有限公司

常州小河洪亮汽配

北京湘江盛业商贸中心

上海贵航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心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福建省华闽进出口公司

温岭市真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北京标致汽车零部件公司

大连欧意马贸易有限公司

乐清市朝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广州实利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巨鹿县同兴密封件厂

浙江省诸暨市三中制动阀有限公司

河间市亚龙汽车零部件厂

福建华泰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从零部件进出口看中国汽车产业链

1.安庆市进口小汽车修理厂(集贤南路333号)

2.安庆市诺诚商贸有限公司安泰汽车修理厂(石狮路8号)

3.安庆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汽车修理厂(华中西路98号)

4.安庆市凌志汽车修理厂(华中西路195号)

5.安庆市汽车修理有限责任公司(集贤路141号)

6.安庆市五里汽车修理厂(集贤北路44号)

7.安庆市人大机关生活服务公司汽车修理厂(孝肃路144号)

8.安庆市石化联盟汽车修配厂(黄坑路)

9.安庆市皖宜汽车修理厂(华中西路207号)

10.安庆市人民机关汽车修理厂(市府路2号)

11.太湖县机动车辆修理厂(刘羊乡汪洋五里墩)

12.桐城市小汽车修理厂(合安路南段)

13.安庆市潜山县汽车大修厂(梅城镇西街路50号)

14.桐城县安达汽车修理厂(城关镇新市街)

15.安庆长城小汽车修理厂(宜城路58号)

16.安庆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皖河口路37号)

17.岳西县安保汽车修理厂(天堂镇天堂路20号)

18.安庆市精诚汽车修理厂(湖心路28号[食品总厂内])

19.安庆市南翔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汽车修理厂(光彩大市场三期东四街91号)

20.枞阳县汽车大修厂(枞阳镇长江路)

21.桐城市高桥汽车修理厂(高桥镇青桥村)

22.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汽车大修厂(高河镇安庆路50号)

23.安庆汽车大修厂(十里铺)

24.安庆石化庆达石油化工联合开发公司汽车修配厂(茅青路)

25.安庆市龙狮桥汽车修理厂(华中东路17号)

26.安庆市一建司汽车修理厂(菱湖南路211号)

27.安庆市印染汽车修理厂(黄土坑东路84号)

28.岳西县汽车修理厂(天堂镇建设路120号)

29.安庆市创达车辆修理厂(菱湖南路216号)

30.安庆市工商银行劳动服务公司汽车修理厂(集贤北路81号)

31.安庆市粮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皖宜汽车修理厂(华中西路207号)

32.望江县诚灵汽车修配厂(东洲路25号)

33.安庆开创轿车维修中心(集贤北路57号)

34.安庆江汽车修理厂(菱湖北路肖坑运输公司内)

35.安庆市菱北汽车修配厂(肖坑公安车管所对面)

36.安庆市汽车销售公司小汽车修理厂(市府路2号)

37.桐城市金星汽车修理厂(文昌办事处)

38.安庆市电达汽车修理厂(罗冲)

39.安庆市宏大汽车修理厂(华中西路209号)

40.安庆市农机公司拖拉机汽车修配厂(华中东路44号)

41.安庆市宜滨汽车修理厂(菱湖南路168号)

42.安庆市志诚汽车维修中心(集贤北路146号)

43.安徵省枞阳县汽车修配厂(枞阳镇长江路)

44.枞阳县会宫汽车修配厂(会宫乡会宫街)

45.桐城市文昌汽车修理厂(文昌街道办事处)

46.桐城一通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合安路317号)

47.安庆市安达汽车修理厂(刘纪村境内)

48.安庆市蓝盾汽车维修中心(纺织南路3号)

49.安庆市民众汽车修理厂(棋盘山路46号)

50.安庆市肖坑腾飞汽车修理厂(安枞路五十路口)

尝试分析国产汽车面临的机会、威胁和自身的优势、劣势?

目前我国 汽车 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收入规模比例约1:1,与 汽车 强国1:1.7的比例仍存差距,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短板和断点。全球 汽车 业竞争的实质是配套体系之争,也就是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因此,优化产业上下游布局,加速供应链的融合创新,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是实现 汽车 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要求。

零部件出口额总体稳定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出口降幅高于整车

自2015年以来,我国 汽车 零部件(含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下同)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20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他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与整车年度出口走势相似。2020年,我国 汽车 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零部件占比78.0%。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零部件出口额553.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高于整车。

与2019年相比,2020年零部件出口月度差异明显。受疫情影响,2月出口跌至谷底,但3月即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之后4个月持续走低,至8月企稳回升,9~12月出口额持续在高位运行。与整车出口走势相比,零部件比整车提前1个月回升至上年同期水平,可见零部件对市场的敏感度更强。

2. 汽车 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和零附件为主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出口230.21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41.6%;零附件出口196.54亿美元,同比下降3.9%,占比35.5%; 汽车 玻璃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下降5.2%; 汽车 轮胎出口1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汽车 玻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传统 汽车 制造国, 汽车 轮胎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墨西哥、沙特、英国等。

具体看,关键件出口的主要类别是车架和制动系统,出口额分别为50.41亿和49.43亿美元,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零附件方面,2020年车身覆盖件、车轮为主要出口大类,出口额分别为64.35亿和48.65亿美元,其中车轮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泰国。

3. 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亚洲(本文指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下同)、北美洲和欧洲是我国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场。2020年,我国关键件出口第一大市场是亚洲,出口额74.94亿美元,占比32.6%;其次是北美洲,出口额60.76亿美元,占比26.4%;对欧洲出口59.02亿美元,占比25.6%。在零附件方面,对亚洲的出口额占比达42.9%;对北美洲出口50.65亿美元,占比25.8%;对欧洲出口33.71亿美元,占比17.2%。

虽然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2020年我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有所下降,但无论是关键件还是零附件,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这两项对美出口占比都在24%左右,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关键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零附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和电气照明装置等。关键件和零附件出口较多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墨西哥。

4.RCEP协定区域 汽车 产业链出口关联度

2020年,在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内,日本、韩国、泰国是我国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出口排名前三的国家。对日本出口产品主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点火布线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对韩国出口产品主要为点火布线组、车身、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等;对泰国主要出口车身、铝合金车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近年来零部件进口有波动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进口额微增

2015~2018年,我国 汽车 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

从月度走势看,2020年零部件进口呈前低后高态势。年度最低点在4~5月,主要是海外疫情蔓延导致供给不足。自6月企稳后,国内整车企业为保供应链稳定,有意增加备件库存,下半年零部件进口始终处于高位运行。

2.关键件占进口比重近70%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进口216.4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比67.4%;零附件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比29.3%; 汽车 玻璃进口4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汽车 轮胎进口62.4亿美元,同比下降2.0%。

从关键件看,变速器进口额占半壁江山。2020年,我国进口变速器104.39亿美元,同比微降0.6%,占比达48%,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之后是车架、汽油/天然气发动机,车架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地利,汽油/天然气发动机主要进口自日本、瑞典、美国和德国。

在零附件进口方面,车身覆盖件占比高达55%,进口额为5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主要进口国为德国、葡萄牙、美国和日本。车用照明装置进口额1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比为20%,主要来自墨西哥、捷克、德国和斯洛伐克等国。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智能座舱技术与配套的加快推进,相关零附件的进口呈逐年收窄态势。

3.欧洲是零部件主要进口市场

2020年,欧洲、亚洲为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其中从欧洲的进口额为.67亿美元,同比微增0.1%,占比45.1%;自亚洲进口9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占比42.2%。同样,零附件的最大进口市场也是欧洲,进口额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比63.6%;之后是亚洲,进口额1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0.0%,占比19.7%。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自美国进口增长明显,同比增幅为48.5%,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离合器和转向系统。零附件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德国、墨西哥和日本。其中自德国进口2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比25.5%。

4.在RCEP协定区域内,我国对日本产品依存度高

2020年,日本、韩国、泰国居我国自RCEP协定区域进口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来源国前三位,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及其零件、1~3L排量车用发动机和车身,对日本产品依存度较高。在RCEP协定区域内,从进口额看,79%的变速器和小轿车自动变速器进口自日本,99%的车用发动机来自日本,85%的车身来自日本。

零部件发展与整车市场息息相关

1. 零部件企业应走在整车前

从政策体系看,国内 汽车 产业政策主要围绕整车来制定,零部件企业只充当“配角”;从出口看,自主品牌 汽车 轮毂、玻璃和橡胶轮胎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作为基础性产业, 汽车 零部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没有产业内生驱动和协同发展,难以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值得反思的是,过去主机厂存在单纯追求市场红利的片面认识,与上游供应商只维持简单的供求买卖关系,没有发挥对前端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从全球零部件产业布局看,以各大主机厂为核心辐射周边,全球已形成三个主要的产业链集群:以美国为核心,由美墨加协定维系的北美产业链集群;以德、法为核心,辐射中东欧的欧洲产业链集群;以中、日、韩为多核心的亚洲产业链集群。自主品牌车企要在国际市场赢得差异化优势,需善于利用产业链集群效应,重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加大前端设计研发与整合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共同出海,甚至走在整车之前。

2. 自主头部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期

疫情对全球 汽车 零部件供应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将利好拥有全球产能布局的国内头部企业。从短期看,疫情反复拖累海外供应商生产,而国内企业率先复工复产,部分无法及时供应的订单可能被迫切换供应商,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窗口期。从长期看,为减少海外断供风险,更多主机厂将自主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国产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汽车 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的双重属性,在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行业结构性机遇可期。

3. “新四化”将重塑 汽车 产业链格局

目前,政策导向、经济基础、 社会 动因、 科技 驱动等四个宏观因素加快孕育并推动了 汽车 产业链的“新四化”——动力多元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主机厂根据不同的移动出行需求,定制化生产适配车型;平台化生产将快速迭代车辆外观、内饰;柔性化生产则有助于生产线效率的最大化。电动化技术的日臻成熟、5G产业融合、高度智能共享驾驶场景的逐步实现,将深度重塑未来 汽车 产业链的格局。电动化崛起带动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将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绝对核心;智能化的主要载体—— 汽车 芯片、ADAS、AI配套将成为新的角力点;作为网联化的重要组成,C-V2X、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技术、政策协同四大驱动因素缺一不可。

后市场潜力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契机

据OICA(世界 汽车 组织)估算,2020年全球 汽车 保有量为14.91亿辆。不断增长的保有量为 汽车 后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劲的业务渠道,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售后服务和维修需求,我国零部件企业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以美国为例,截至2019年底,美国 汽车 保有量约2.8亿辆;2019年美国 汽车 总行驶里程为3.27万亿英里(约5.26万亿公里),平均车龄为11.8年。车辆行驶里程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带动了售后零部件及维修保养支出的增长。根据美国 汽车 后市场供应商协会(AASA)测算,2019年美国 汽车 后市场规模达到3080亿美元。市场需求增加,受益最多的是专注于 汽车 后市场服务的企业,包括零部件经销商、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二手车经销商等,对我国 汽车 零部件出口是利好。

同样,欧洲后市场也有很大潜力。根据欧洲 汽车 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欧洲平均车龄为10.5年。目前德国整车厂体系的市场份额与独立第三方渠道基本持平。在轮胎、保养、美容、易损易耗件的维修替换服务市场上,独立渠道体系至少占50%的份额;而在机电维修、钣喷两项业务上,整车厂体系占据过半市场。目前德国进口 汽车 零部件主要来源于捷克、波兰等中东欧OEM供应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轮胎、制动摩擦片等为主。未来,我国零部件企业可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拓展。

汽车 行业正经历百年发展的最大窗口期,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 汽车 零部件行业随之而动,处在融合、重组、竞争的动态过程,需把握机遇、做强自身、补足短板。坚持自主发展,走国际化之路,是我国 汽车 产业链提档升级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汽车 分会)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第二高速增长期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题为“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的演讲中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预计该增长期将会持续15年左右的时间,年均增长率在13%~15%;同时,二三线特别是三线城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市场机遇。

2020年之前乘用车仍将快速增长

徐长明表示,2020年之前乘用车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增长率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5倍左右,在时间分布上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徐长明介绍,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都有两个高速发展期,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从千人保有量5辆车发展到千人保有量20辆车,这一时期会持续5年的时间,

年均销售量增长在30%左右;第二个高速发展期是从千人保有量20辆车一直发展到千人保有量100辆车,在这个期间销售量年均增长20%左右,这个高速发

展期一般会持续10年。

“我国汽车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2001~2008年。2001年我国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为4.5辆,2008年乘用车

千人保有量是21辆。”徐长明具体分析,“根据推测我国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将从2009年开始延续到2023年,大概15年的时间,期间年均增长率在

13%~15%。与日本和韩国相比,我国两个高速增长期的时间均长于日本和韩国,且销量的平均增速也略低于日韩。”

为何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期时间比其他国家长?徐长明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研究表明,耐用消费品的普及与收入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收入分布越均等的国家,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越短;而收入差距越大的国家,耐用消费品普及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地域收入差距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因此我国会花更长的时间,以比日韩更低的速度来完成汽车普及的进程。”徐长明进一步分析。

汽车总需求饱和点至少3000万辆

徐长明谨慎预计,中国汽车总需求量的饱和点至少在3000万辆,保有量4.5亿辆。 

 “这个结果是根据全球主要国家的汽车普及率测算得出的。如今欧洲和日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都在600多辆,美国千人普及率最高,是800辆。”徐长明进一

步分析,“若按千人保有量600辆、人口15亿计算,中国汽车保有量甚至能达到9亿辆;但是我们在测算保有量的时候,谨慎用了千人保有量300辆、人口

15亿的数据计算,进而得出了保有量为4.5亿辆。”

他认为,如果北京没有出台治堵限购的政策,那么北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在今年底或者最迟明

年底就能达到300辆。从发达情况来看,大都市的千人汽车保有量是最低的,而中小城市是最高的,因为在大都市出行主要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中小城市出行以

私家车为主。就此可以推出,只要北京能达到千人汽车保有量300辆,那么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旦发展到北京现有水平,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300辆是毋

庸置疑的。

未来增量靠二三线城市

徐长明表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点将由一二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 

 目前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汽车市场份额大致呈3∶4∶3的比例分布。2007~2009年,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走势,而三线城市的市场份

额从24.7%升至29.3%,以每年2~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徐长明预计,到2020年三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将扩大至55%,一线城市可能会下降至

15%。“这个判断主要来自两个依据,一是由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所决定的,二是产业向二三线城市加速转移所带来的。”徐长明表示。

徐长明分析

三线城市的消费特点时特别指出,首先,三线城市的消费者非常爱面子,他们十分青睐外观气派、内部空间宽敞、车内配置齐全、皮实耐用,且拥有较高品牌知名度

的汽车;但是受经济收入的限制,三线城市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和使用成本都较低的汽车。这样一来,销售到三线城市的产品就需要牺牲看不见的性能,即降低技

术含量。其次,就是要考虑制定适合二三线城市的营销模式与战略;再就是渠道要改变,做到单店盈亏平衡点要低、投资成本也要低,同时还要考虑区域覆盖的问

题。

久保铁男:新兴国家正成为全球汽车增长中心

日本FOURIN副社长久保铁男在演讲中表示,新兴国家汽车市场在不断扩大,正在成为增长的中心;未来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需依赖新兴国家市场的增长。他还具体分析了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东盟等国的汽车市场特征。

全球一半汽车是在新兴国家销售的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改变了世界市场的平衡。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新兴国家的汽车市场仅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到了2009年已经

超过了50%,可以说全球汽车市场销售的2辆车中就有1辆是在新兴国家销售。中国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也在2010年接近25%,即全球汽车市场每销售

4辆车就有1辆是在中国销售。”久保铁男表示,“可以说,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市场在不断扩大,正在成为增长的中心,未来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需要依赖新兴国家

市场的增长。”

印度——以小型车为主零部件高国产化

据久保铁男介绍,新兴国家中,印度汽车产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小型车市场。这也使得全球汽车制造商在印度展开投放低价小型车的竞争,进而产生了TataNano这样的超低价车。他还表示,以小型车为主的印度市场,来自摩托车的替代需求也值得期待。 

 数据显示,印度将力争在2015年生产640万辆汽车,2020年生产1120万辆汽车。能否达到以上生产目标,久保铁男分析称,这取决于印度的低价车

竞争和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化的可能性。印度市场未来发展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在需求,弱势在于道路基础建设的不完善。

值得一提的

是,印度十分重视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而使其成为新兴国家中少有的零部件高国产化国家,有效降低了零部件购成本。零部件购的优势促使印度产生

TataNano这样的超低价车。从产业分布看,印度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北、中、南部进一步扩大,预计印度汽车零部件年产值到2020年将增至5兆卢比,为

2009年的5倍。

俄罗斯——摇摆不定的政策可能阻碍产业发展 

 久保铁男认为,另外一个新兴国家中非常需要关注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作为历史上的汽车大国,自前苏联时代起长期为汽车产业先进国家的代表。但是由于国家政

治的变动和社会的,使得俄罗斯汽车产业走了下坡路。目前俄罗斯国内形成了多层次的汽车市场,远东二手车、西欧二手车、本地国产车、欧美进口车和合资国

产车在这里发展和共生。

俄罗斯一直有扩大汽车产业的意向,但其摇摆不定的产业政策、现有产业的弊端都有可能阻碍其汽车产业的发展。究竟俄罗斯能不能实现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和平共存的局面,还值得进一步关注。

巴西——未来的汽车出口基地 

 “巴西市场的扩大也是值得关注的。”久保铁男指出,“巴西汽车市场的发展具有不持续性,经过长期停滞后,由于扩大内需,汽车产业才再次发展起

来,2010年的市场规模已发展至350万辆。”他总结巴西汽车市场的发展特点是,以排量1000cc级别的小型车为中心的低成本、低利润的市场竞争;国

内销售规模以小型车为中心稳步扩大,正在培育面向本国和周边国家的生产基地。未来巴西作为汽车出口基地进而扩大产业规模的前景令人期待。

东盟6国——探索各自的汽车之路 

 久保铁男指出,东盟市场也是近年来恢复较快的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10年东盟6国的汽车销量规模已达到250万辆。这个产业规模同其他新兴国家相比

可能不算高,但是东盟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自己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定位。例如泰国继皮卡出口基地化之后,又提出了EcoCar,即环保汽车;印度尼西

亚的摩托车市场急剧增加;马来西亚以国民车为中心发展,但是原有的战略执行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左右菲律宾和越南市场发展的是进口二手车政策,因为这两

个国家以进口二手车满足国民用车为主,所以国内的新车生产和销售都止步不前。”久保铁男分析。

久保铁男最后表示,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从理论上来讲,其他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如墨西哥、波兰、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伊朗等的汽车市场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

下川浩一:汽车产业持续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日本自动车问题研究会名誉会长下川浩一在演讲中,通过分析通用破产和丰田出现巨额赤字及召回的深层次原因,总结了一些汽车企业经营的经验,并就新兴国家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下川浩一提出,21世纪汽车产业进入模式转换时期,而模式转换的导火线就是美国雷曼兄弟破产。 

 下川浩一表示,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后出现了两大标志件———即通用破产和丰田出现巨额赤字及召回。他认为通用之所以会破产是由以下几点因素造成

的:一是通用的收益过分依赖GMAC,而非汽车;二是20年错误战略的误导;三是工厂改革迟缓,他们在开发新型乘用车的道路上止步不前,遗留的巨额成

本和给职工的高薪让通用不堪重负;四是劳资谈判破裂;五是全球M&A(收购与兼并)的巨大失败。

雷曼破产对美国汽车产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丰田来讲也构成了巨大冲击,当时的丰田削减了20%的生产能力且出现了大额赤字。 

 导致丰田召回的主要原因,下川浩一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丰田的全球经营尚不成熟;二是当时人才匮乏和人才培养滞后导致执行力低下;三是汽车软件技术

并没有伴随零部件的电子化和高科技化同步发展;四是零部件全球购大幅削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存在着零部件与零部件整合的问题,造成了潜在隐患,未吸取上世

纪90年代中期的TQM(全面质量管理)经验;五是丰田的大企业病导致初期应对措施迟缓,信息沟通不畅。下川浩一认为,丰田在召回之后必须重新构建新

型危机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重新审视全球零部件购。

 通过吸取通用破产和丰田召回的教训,下川浩一总结了一些未来汽车企业在经营中关注

的问题。他提出,应革新旧商业模式、构筑新商业模式;变更对前沿研发的投资方向;重新重视长期且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杜绝只追求短期股票价格和分红的投机型

股东;力求股票行情长期稳定发展,与愿为其做重点投资的投资家合作;面向创新型知识社会,必须培育各式人才;杜绝目光短浅且无原则的经营者;杜绝只把人工

成本看做固定成本且深受陈腐的全球主导理论毒害的经营者;培养有远见、有志向、有思想的经营团队;仅凭借部分精英人才无法实现模式转换和两种创新的统一。 

 谈到新兴国家汽车产业的未来,下川浩一说:“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正面临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能源供需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宏观调控难度大等问题。”他认

为,新兴国家应缩小贫富差距,尽量避免金融泡沫和通货膨胀的产生,警惕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过剩消费社会出现,警惕效仿发达国家汽车产业追求量产型扩大的危

险性。

下川浩一同时认为,新兴国家拥有先天的优良环境,可以不受现有产业模式局限或技术转移的影响,有独自挑战新技术的可能性,还可通过改良

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超越;新兴国家在向脱化石燃料和脱碳社会转移中没有过去包袱的牵绊,存有更大的机会;这些国家是潜在的环境技术大国,将来会为实现环境

技术和脱碳社会贡献持续发展模式。

下川浩一充分肯定了中国基于对环境重视而取的一些做法和推出的政策措施,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一定会不断地成长。

高杉健郎:汽车市场和汽车技术将更加多元化

原日产汽车调查部行业分析师高杉健郎在演讲中表示,近十年来世界汽车保有量突飞猛进,随着新兴国家的汽车走向大众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未来汽车产业取的技术也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根据高杉健朗的统计分析,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速不断加快。截至2010年,世界汽车保有量超过10亿。回首过去,从

1945年到2010年,世界汽车保有量从2.5亿辆增长到5亿辆用了约15年的时间;从5亿辆增长到7.5亿辆也用了约15年;但从7.5亿辆增长到

10亿辆仅用了10年。根据《世界汽车统计年鉴》的数据,按地区来看,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尤其惊人,2000年到2009年短短九年中,中国汽车保

有量由1400万辆迅速增长至6100万辆;而美国、印度和巴西三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分别增长了3600万辆、800万辆和1100万辆。

高杉

健郎指出,近几年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新兴国家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新兴国家的汽车走向大众化,汽车市场将朝着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向发

展,从大的方面看,会出现更多以多用途、超低价为特点、满足新兴国家市场的车型;从小的方面看,个别市场还存在融入了本土的社会氛围、历史和文化气息的特

有细分车型,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市场上的皮卡、日本市场上的轻型车和中国市场上的低价微型车。

除了车型的多样化,高杉健郎表示,为应对全

球气候变暖,未来汽车产业取的技术也将呈多元化发展。他认为,借某一关键技术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向拥有特定技术的企业集中的可能性将会降低;随着环境技

术开发方向的日益明朗,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将倾向于共同企划和开发技术。在高杉健郎看来,要实现车型小型化、车身轻量化,除了动力系统之外,简洁

实用技术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各国都制定了油耗改善的目标,日本也不例外。据高杉健郎提供的资料,日本在

2007年就定下了2015年汽油乘用车的平均油耗要降至16.8km/L的目标。而据权威统计,日本2008年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就已达到16.9km

/L,2009年为18.1km/L,提前完成油耗改善目标,当前正在制定2020年度的油耗改善目标。

与此同时,日本也制定了传统汽车

和新一代汽车在未来乘用车普及中所占比重的目标。资料显示,按日本,2020年日本传统汽车占乘用车的比重应为50%~80%,新一代汽车所占比

重为20%~50%;而到了2030年,传统汽车占乘用车的比重将下滑至30%~50%,新一代汽车所占比重将占到50%~70%,其中混合动力车占整体

乘用车的比重为30%~4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比重为20%~30%。

周锦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及产业动向

北京富欧睿汽车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锦程在论坛上介绍了世界和中国的电动车以及混合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产业政策。

日本主导混合动力汽车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规模已达90万辆。从构成比例来看,2010年中国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仅占全球的0.6%,占比前三的是日本、美国和欧洲,分别占比53.5%、30.5%和11.2%。 

 周锦程分析:“日本混合电动车的增长已成为世界混合电动车销售增长的主要动力,在2009年就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美国混合电

动车销售的下滑主要是受美国本土燃油价格相对平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欧洲,混合动力乘用车与柴油汽车相比在价格和油耗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除此之外,数据还表明,2010年世界混合动力乘用车90%以上的销售份额被丰田、本田和福特三大公司瓜分;其中丰田以高达77%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

一大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公司。“当看到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被日系车大范围占据后,目前德国的奔驰、宝马等汽车厂商也纷纷加大了对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研发力

度,力求满足具有较强环保意识的高端客户需求。”周锦程谈道。而拥有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实绩的中国制造商仅有华晨、长安、东风汽车等少数几家企业。

中国大力扶植电动车产业

周锦程在演讲中指出,通过整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对电动车生产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的支持政策的情况来看,截至2010年12月,大多数的汽车生产国

都出台了相关的电动汽车产业扶植政策。通过比较各国和地区的电动车产业扶植政策,中国对电动车产业的扶植力度比发达国家要大。

从中国中长

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来看,根据《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草案,就混合动力乘用车(HEV)而言,到2015年,中国

要实现HEV的产业化且标备具有怠速起停功能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力争中度、全混合动力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到2020年,中度、全混合动力车的年销

量力争达到300万辆。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和电动车(EV)而言,到2015年,EV/PHEV将实现初步产业化,保有规模力争达到50万

辆,建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到2020年,EV/PHEV保有规模力争达到500万辆,在EV率先投放的城市群中完善充电设施。

就EV零部件的发展,周锦程表示,到2015年,蓄电池、电机等主要零部件要分别培育3~5家中坚企业,产业集约度力争达到60%;到2010年,培育2~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蓄电池、电机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企业,产业集约度力争达到80%。

“这是为实现能源供给的稳定,以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为根本的产业政策。”周锦程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