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2.怎么汽车配件·这个行业?

3.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4.千万亿市场规模 谁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

5.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6.汽车修理行业前景怎么样

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报告_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

这是一份2003年的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由于字数的限制,我分两段给楼主发送.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和高额利润

第一节 国内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

第二节 国内汽车行业的高额利润

第二章 旺盛需求和高额利润诱惑下的产能扩张和新投资者的冲动

第一节 产能扩张

第二节 新投资者的冲动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过热呼?----两种观点的碰撞

第一节 三成车贷坠黑洞 汽车业投资过热?

第二节 汽车产业果真过热了吗?请相信市场的能力

第四章 新闻综述----我们的分析

汽车产业过热呼?---两种观点大碰撞

编者按:当北美,欧洲,日本汽车市场日渐成熟,有效需求增长放缓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却一枝独秀,需求强劲;当发达国家市场上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只有2-3%的时候,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制造商们却正享受着20-30%的高额利润。对汽车的强劲需求和高额利润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投资到中国汽车市场。像任何竞争性行业一样,中国汽车市场在不远的将来也将迎来产能过剩激烈竞争的惨烈局面,就像今天的中国家电市场。于是,围绕着中国汽车市场是否过热,如何调节中国的汽车市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何去何从?我们在这里把近期收集的一些相关信息加以归纳整理集中编发,在文后也将提供我们的分析,供参考。

第一章 中国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和高额利润

第一节 国内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

一、我国“十五”汽车市场需求预测

1、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预测(单位:万辆)

项目 载货汽车 客车 轿车 总量

保有量 2005年 905-956 450-490 843-869 2198-2315

2010年 1137-1193 540-580 1423-1542 3100-3315

2015年 1524-1576 620-660 2291-2483 4435-4719

需求量 2005年 106-120 55-68 110-121 271-309

2010年 141-153 60-72 193-220 394-445

2015年 167-178 65-77 339-355 571-610

2、我国轿车市场需求预测(单位:万辆)

预测年份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预测内容 保有量 需求量 保有量 需求量 保有量 需求量

中间值 856 116 1495 207 2387 339

范围值 843-869 110-121 1423-1452 193-220 2291-2483 329-355

二、国内汽车总需求持续高增长 预计全年将超额完成

在7月26日举行的北京汽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最新汽车工业情况:继上月汽车产销小幅回落后,6月全国汽车产销重拾升势。与上月相比,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增幅虽然不是很高,但仍强有力地保证了前6个月汽车产销调整增长的态势。

6月份,全国汽车生产完成33.95万辆,比上月增长4.82%,累计完成207.66万辆,同比增长34.13%;销售完成34.98万辆,比上月增长10.05%,累计完成202.72万辆,同比增长31.99%。其中轿车生产完成17.04万辆,比上月增长5.41%,累计完成89.55万辆,同比增长103.53%;销售完成15.65万辆,比上月增长6.69%,累计完成84.28万辆,同比增长82.4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判断,以上数据基本上可以表明全年汽车产销390万辆,其中轿车160万辆的预期有望突破。 显然,这一数据已远远高于2005年全年汽车需求271-309万辆,轿车110-121万辆的预测数。

第二节 国内汽车行业的高额利润

一、超过平均利润2倍,30%以上汽车业利润居高不下

根据最新的统计,今年上半年14户国家重点汽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2146亿元,增长46.6%,增速同比提高24.3%。实现利润179.9亿元,其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三大汽车集团合计盈利167.5亿元,占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总额逾93%同比增长近%;合计增利82.4亿元,占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增利额的91.4%。

相对而言,没有今年这么火爆的2002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仍然达到1515亿元,实现利润431亿元,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8.45%。而这个28.45%仅仅是整个行业的数据,据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博士估计,国内汽车生产业的利润在30%以上甚至高达35%。而目前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最高在10%至15%之间,汽车业的利润已经是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2倍以上。

第二章 旺盛需求和高额利润诱惑下的产能扩张和新投资者的冲动

第一节 产能扩张

一、三个奠基:一汽规模要翻番

一汽把建厂50年的庆典活动具体成了长春一汽红旗轿车10万辆新基地、一汽-大众轿车二厂、解放卡车18万辆新基地的奠基以及长春一汽丰越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

在以上四个活动中,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无疑是重头戏,这个新厂将由其股东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共同出资13亿欧元,于2007年建成,届时产能将达到33万辆。另外,一汽-大众的旧厂也将投入3亿欧元进行扩建,使其生产能力从目前的20万辆扩充至33万辆,到2007年,一汽-大众年产能达到66万辆,达到国际主流生产厂的规模。据了解,一汽集团2002年产量达58万辆,今年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力保销量90万辆。又根据对一汽新规划的了解,2008年前后,一汽的产能将达到200万辆。

二、上海通用:迅速扩张

上海通用,将利用股东上汽和通用所留利润投资至少20亿元人民币以上,对原上海金桥工厂进行扩建,扩建后光上海基地的产量就可达20万辆以上,加上上海通用烟台基地10万辆的产能,上海通用的产能将迅速扩张至30万辆以上。

三、组装佳美:丰田30万辆

丰田公司最近在中国的“动向”是与广州汽车工业携手投资300亿日元生产中高档轿车“佳美”,当年生产3万辆。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还表示,如果得到中国认可,合作双方年内即可建立各出资一半的合资公司。届时丰田公司将从日本运来零部件,组装生产“佳美”,并在此后逐渐提升在华生产能力,中的长期生产能力为20万至30万辆。

四、积极参与:日产目标锁定90万辆

东风与日产合资后广州风神日产阳光正式下线,风神产量大幅提高。作为日产的排头兵国产阳光肩负使命,在未来三年中,日产将有六款新车实现中国造,平均每年出两款新车,后来者的日产来势凶猛,他 们预计用7年时间,即2010年要在中国形成90万辆的生产能力,加快在中国的扩张速度。

五、小厂要翻身:“海马”扩产15万辆

近日海南马自达对外宣布,正在进行的总投资约12亿元的三期工程建成后,海马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辆,是现在产能8万辆的近一倍。今年,海南马自达销售目标为5万辆。这个数字将彻底扭转海南马自达在业界的“小厂”形象。除了产能扩充外,海南马自达还在积极进行销售服务网络的扩张,年底,海马的4S店将由现在的65家扩充到120家。

六、加价持续“广本”明年产量翻一番

饱受产能影响的广州本田,成为扩产决心最大的厂家。记者了解到,24万辆产能的扩建工程将在今年底完成,预计投资40多亿元,春节前后便可投入生产,比目前的12万辆增加一倍。此次产能改造离上次时间还不到一年,明年下半年,广州本田还将在现有厂房的基础上,扩大生产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

第二节 新投资者的冲动

一、投资汽车一窝蜂?58家粤企也疯狂

广东省目前拥有汽车生产型企业8家,组装企业48家,全省各类汽车厂商共58家,2002年广东省共生产汽车10.6万台,比上一年增长46.6%,其中轿车产量为8.4万台,同比增长43.3%。

1、美的难挡诱惑

2002年汽车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华南地区亦如火如荼,轿车市场广本、风神项目堪称经典案例,MPV市场除了广本奥德赛、柳汽风行、东南汽车的得利卡、富利卡外,2002年底又增宝龙汽车。现时家电企业美的股份有限公司也走到汽车业门口。

美的汽车项目经理李凯说,“现在家电利润空间已缩小到极致,为了寻求长远的发展,美的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汽车目前是最佳的选择。”他称,“美的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150亿元资金。而目前大客车的毛利率为20%,纯利为7%-8%”。

李凯表示,美的目标主要锁定城际运输用汽车,“目前暂不会将重点集中在城市公交车领域,如果未来发展顺利,则会考虑投资轿车”。

广州宝龙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4月,前身为金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改装防弹运钞车的企业之一,固定资产近亿元,拥有年产4000台运钞车的能力,生产包括宝安华夏、龙行等几个品牌。

2002年7月宝龙进入MPV,投产2.4升7座、11座商用车,10月29日,宝龙举行5万辆商用车产能改造工程奠基仪式。11月宝龙推出TBL5028商用旅行车。宝龙汽车董事长杨龙江表示,以宝龙为主的增城三江汽车城首期规划用地100公顷,建设期12个月,总投资12亿人民币,2003年生产1万辆各类轻型客车,产值20亿元,2004年生产25000辆,2005年将达到5万辆,产值达到100亿元。

之后,宝龙和浙江吉利一起被称为“民营汽车企业双子星”。6月,宝龙宣布对旗下的MPV车型重新进行品牌整合,形成“菱麒”、“菱骏”、“菱惠”三大系列,分别攻占MPV市场的高、中、低端。整合后的宝龙菱骏多功能商务车调整了价格,其中菱骏标准型价格由原来的16.6万元调整为15.58万元,豪华型由原来的17.6万元调整为16.58万元,产品价格直接挑战同类市场产品。

对此,业内资深分析员钟师表示,在奥德赛、柳汽与得利卡的降价声中,宝龙能否胜出现在很难说,因为小型MPV市场并不大,“但随着MPV进入家庭,未来发展空间还是有的”。

2、难题凸现

投资汽车的不仅宝龙和美的,今年4月20日,广东金星重工业公司与马来西亚宝腾集团合资,在虎门成立金星宝腾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广东金星将生产莲花跑车和嘉华轿车、多功能车及休闲运动等多种车型。目前此项目已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生产车型也已确定。

而且,广东不久将迎来另一个汽车业巨头。据称,丰田汽车也将与广州汽车集团联姻,将在“广州南部的新兴工业区”,总投资300亿日元,于2005年开始生产“佳美”轿车,初期生产轿车3万辆,未来产能将达到30万辆。

对广东此一轮的汽车投资热,汽车业分析员钟师认为,广东轿车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主要得益于关税的保护。因为广东汽车业无论国产化率有多高,使用毕竟还是国外厂商的技术,说到底还是组装车。

但根据世贸组织的协定,到2006年7月1日进口整车三大车型的关税将降到25%,零部件降到10%,进口配额与进口配额证全部取消,其时汽车企业头顶上的保护伞将基本消失,现在不断新增的汽车投资厂商将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

二、浙江民企借壳造车忙

浙江的民营资本有多雄厚?举个例子就能让人吃一惊:民营企业盘踞的萧山市工业用电量就相当于整个广西省。

浙江有多少民营企业有造车冲动?坊间说法是,有40多家欲在汽车产业中流击水。细细数来,这其中有大器已成的鲁冠球、李书福,还有更多像华翔周辞美、杭挂陈永兴、中誉童江亮这样的新贵。

没有人敢低估浙江民营企业在新一轮造车热潮中的实力,尤其在浙江民企独霸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民营资本更成为浙江跻身汽车工业大省的中坚力量。

7月14日,本报记者赶赴杭州获知,目前浙江省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四大方针已定——以万向集团为核心,形成浙江零部件产业基地;以吉利为龙头打造浙江省的轿车基地;以东风杭汽为龙头,整合形成客车基地;以中汽商用为核心,打造一个特种车基地。

据了解,浙江省有关部门现在还没有就这一思路正式形成文件,但是省已批给万向集团80平方公里(编者注:此数据可能有误)的土地,作为新的生产基地。民营企业四居其三,浙江汽车工业民营挂帅的特质已表露无遗。

1、2000万一个壳

今年38岁的陈永兴,从“陈总”摇身变为“陈老板”仅仅用了3年时间。19年,陈永兴接手杭州杭挂机电有限公司。杭挂的主要业务是改装车、农用车和直流电机,由于效益不好,当年杭挂帐面赢利只有2万元。接手杭挂的3年间,陈永兴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为杭挂攒下几百万资产。2000年陈永兴依靠2000万元银行,买下了杭挂,从总经理变为老板。

身处中国汽车的流金岁月,自己做老板的陈永兴已经不甘心只在农用车和改装车行业小打小闹。2002年他瞄准了国内特种专用车市场。理由是,目前国内好多车种没有开发出来,“我可以举个例子,中国改装车目录是300多种,国外有3000多种。”陈永兴说。

让陈永兴心里有底的是,特种车进入门槛并不高,而且利润可观。“一般企业年产量都在200-300辆的规模,而且技术含量越高产量越少。我去日本参观过一个冷藏车厂,只有200多人,一年产量300—400辆,销售额2亿美元,利税5000万美元。”

但是,与当年李书福一样,这时的陈永兴一直为目录伤神。“我和浙江的一些整车生产资格汽车企业谈过,他们兴趣都不大,谈得很累。现在国内有整车牌照的企业100多家,许多整车厂都是原来交通部门的下属企业,这些企业不缺钱。他们不用生产整车,靠吃建造收费站这样的业务,就能活得很好,所以要价都很高。”

2001年,中央直属企业改制。陈永兴得知,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下属的中汽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由于没有经营实体,正在寻找合作企业。陈永兴随后赶赴北京竞标。

1993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吸收几家大的专用车厂家和两大研究中心入股,成立了“中汽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主要任务是组织各类专用车的生产、开发和销售。由于自己没有实体,中汽专用一直扮演的是类似行业协会的角色,杭挂是中汽专用的挂靠单位。

在多家企业的竞争中,陈永兴不谈收购价格,而承诺人员安置的策略,最终低价竞标成功。2002年4月,双方签定整合重组协议,中汽专用变更为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中汽商用)。5月,中汽专用通过申请车辆产品《公告》及《目录》变更,把所有产品转入更名后的企业,随后,把整个公司的生产基地搬迁到了杭州。

经过如此运作,没有专用车生产目录的陈永兴,手里一下拥有了中汽专用的100多个产品目录。手里拽着100多个目录的陈永兴,现在已经确定了三个方向:一是生产厢式冷藏车,另外是道路机械车(清障车、垃圾车),还有通讯车辆。他将在这中间选择一个。陈永兴认为,专用车的客户相对比较集中,销售上的投入相对也要会小一些,这有利于小企业更好生存和管理。

目前,在紧邻杭州的富阳,陈永兴已经征地520亩,作为中汽商用的生产基地。陈永兴的目标是,三年实现销售产值20亿,利税1亿元。现在,陈永兴正和日本富洛哈夫公司合作生产冷藏保温专用车,与美国阿尔泰克公司合作生产电力作业车、通讯装备特种车。

2、买股入市

一直以来浙江支撑着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半壁江山,一汽、东风、上汽每年有50%的零部件购来自浙江。有雄厚的零部件制造基础,民营资本活跃的浙江省并不甘心行走于汽车产业的边缘,从1999年起,以李书福为代表的浙江民企纷纷得陇望蜀,开始涉足整车制造。

2003年5月名不见经传的宁波华翔悄然进驻中兴汽车,以6000万元受让华晨26.3%的中兴股份,成为新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股东。与4年前和华晨汽车闪电接手中兴汽车一样,华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中兴的重组。

华翔过去是上海大众、长春一汽、美国通用等企业的零配件供应商。2002年,华翔实现产值12亿元。因不甘心在汽车业当配角,今年5月正式入主国内皮卡三甲之一的中兴汽车。

同样是一个让业界陌生的名字。2003年4月3日,萧山童江亮与武汉经济开发投资公司、武汉轻型汽车公司分别出资8000万元、1500万元和500万元,注册成立武汉中誉汽车有限公司,并接手万通的生产设备和产品目录,继承万通品牌。4月17日,初次涉水的童江亮,在武汉向蜂拥而至的媒体放出毫言:“年底前出产20辆单价在200万元左右的高档客车,预计到2008年,中誉汽车的产值将达到50亿-100亿元。”

就在童江亮信誓旦旦之时,3月底,另一家浙江摩托车企业万丰奥特推出了第一款商务车——万丰速威。

进入6月,“波导要砸50亿元进入汽车行业”的标题频频见诸报端。

半年间,即发生四桩收购案。来自浙江有关部门的统计,从迄今为止惟一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吉利集团,到最近相继买股份入行的宁波华翔、浙江万丰,萧山中誉,以及正在进行电动车研制的万向集团,浙江进军汽车整车制造的民营企业已接近十家。其中大多数企业是从汽车相关行业杀入。

3、走非主流路线

和杭挂一样,其他的浙江汽车企业都是选择规模要求不高的商用车市场,中誉、横店、铁牛都是做客车,万丰的皮卡也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现在正开始生产商务车。在新一轮造车热中,浙江民企纷纷选择了非主流车型。

陈永兴认为,“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但是资本分布比较分散,造轿车对规模要求太高了。我们这种选择是明智的。”

目前,童江亮最想要的轿车目录还是一张画饼。2002年,中誉销售收入为18002万元,净利润1485.51万元。杭州中誉特飒客汽车有限公司是童最初准备搭建的理想平台:中美合资、总投资2亿美元、坐落于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但是,童的主业是房地产,其手头最大的项目是地处萧山的中誉现代城。他手头的资金并不宽裕。

最近一段时间,童江亮正在四处出击,频繁接触杭州银行界。2003年6月,金信信托“中誉现代城房产集合资金信托项目”募集成功,募集资金额度5000万元,预计收益率4.5%,期限为二年。童江亮希望这笔钱用于中誉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腾出力量再实现中誉在汽车产业的布局。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过热呼?----两种观点的碰撞

第一节 三成车贷坠黑洞 汽车业投资过热?

一、山雨欲来

来自发改委的消息称,眼下一项针对汽车产业投资过热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此项调查由发改委发起,并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具体实施。调查的重点是,各地一些濒临破产或效益不佳、规模小的整车企业盲目上汽车项目。据了解,整个调查报告已成文,并上报到发改委。

发改委政策产业司有关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时说,“我们确实对汽车产业投资热进行调查,但所有内容都保密。”

这令汽车业许多人士诚惶诚恐,他们猜测——下一步会否有限制汽车投资的措施出台?

与此呼应的是,7月3日,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颁发关于举办《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网上申报培训会的通知,134家整车企业名列其中。通知称,“为了保证《公告》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我司将对各车辆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和生产地址等信息进行登记核实。”

今年4月28日,新的汽车产业政策草案修改完成。一周后,征求意见稿出笼。此前,各大汽车企业已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拿到文本,而一些中小企业也忐忑不安地研究起来。

新政策意见稿提出政策目标——产品法制化管理,扶持骨干企业,强化营销服务体系,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初衷意在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提高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熟知内情的有关人士私下表示,中汽协此次调查汽车投资热,正是汽车产业政策正式出台的前一个步骤。下一步可能会对那些有整车生产资格而没有规模和效益的企业有所措施。

7月16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许多大汽车企业集团纷纷扩产,而民营资本也不断在进入汽车产业,造成了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热。”

贾新光在业内一直是不赞成用行政手段干预汽车产业发展的民主派。据贾新光介绍,早在12年,中国曾出现汽车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家用轿车需求的大量产生,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第二轮汽车投资热正在到来。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汽车产业要防止投资过度”可能不会停留在嘴上了,实质性的动作或许不久就会开始。

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①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乘用车市场仍将继续扩大

未来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之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增加,预计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发动机及变速器零部件行业调查研究报告》对 2012 年至 2015 年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进行的预测,预计到 2015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 2,5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1.5 亿辆。

2014 年 1-3 月汽车产量为 589.17 万辆,同比增幅达到 9.16%,其中乘用车增幅达到 9.48%,增速高于商用车。

②我国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近年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逐渐涌现,汽车生产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逐渐为国内企业所掌握,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经具备了向汽车制造国转变的基础。为了实现转变的目标,我国必须首先形成多家规模化、集团化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自主品牌必将成为未来大力扶持的对象。随着近期整车及汽车零部件支持政策的陆续颁布,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着重体现在加强自主品牌企业技术开发力度;鼓励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未来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望逐步扩大,技术实力也会迅速提升,中国的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③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对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受益于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出,未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行业将是新的投资增长点,也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在现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背景下,鼓励低能耗、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已成为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据工信部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的作用下,近几年小排量乘用车销量增长十分迅速。2014年 1-3 月该类型车型销售达到 326.59万辆,同比增长 5.25%;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 67.07%。

2011 年 10 月,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调整,将节能汽车推广标准提高了 8%,推广车型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从百公里平均 6.9 升调整为 6.3升。2012年5月,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了包括安排 60 亿元支持推广 1.6 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等措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对节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汽车产品升级换代提速,低能耗、小排量汽车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④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问题突出,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需大力推进跨区域兼并重组,以进一步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需提高小排量汽车比重和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需大力提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比重,以进一步促进零部件与整车的协调发展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需进一步调整汽车消费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开拓农村汽车市场。

⑤汽车产业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汽车整车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未来我国汽车出口将继续增长,整车出口将成为自主品牌企业新的增长点;2012年,连续10年排名汽车出口第一的奇瑞出口量达 18.48 万辆,同比增长 16.26%。

2010 年我国汽车产品累计出口金额首次超过 500 亿美元。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 年,汽车出口 81.40 万辆,同比增长 49.50%,比上年同期增加26.90 万辆,创历史新高,对同期汽车增长贡献度达 60.80%,成为拉动今年汽车销售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 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百万,达 105.61 万辆,同比增长29.70%。2013 年,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 87.24 万辆,同比有所下降,累计出口金额713.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2014年 1-2 月,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 13.07万辆,同比下降 10.2%,累计出口金额 18.11亿美元,同比下降2.4%。同时随着全球产业的转移,未来我国将成为跨国汽车企业重要的零部件购基地,零部件产品出口将进一步扩大。

⑥我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地位越来越突出

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逐年增加,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发生实质性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量占其总产量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成为其利润的重要来源地和增长地,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决策机制将产生显著影响。跨国公司将会从产品研发开始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未来还将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开发新型汽车产品。

汽车行业发展的问题以及前景: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汽车行业是必要的。

一方面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的话好处多多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GDP增长等等。但是具体说到这个行业到底怎么发展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从产业链来讲,要早出好的汽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很高的投入,同时还有要大批高端人才的出现。

第一步,原材料。包括钢铁、镁、铝、合金、塑料、有机材料,这些就牵涉到了各种各样的基础产业,这些做好了才有后面的东西。

第二步,零部件、电子配件、其他配件的制造。这些东西都是很难的。有一个现象可以用来参考,就是现在的进口车国产的问题。拿奔驰、宝马、奥迪来说,奔驰现在国产的C和E价位跟进口相比并没有下落多少,原因是因为国产率不够高,就是说国产的C级和E级的车当中来自国内的部分并不多,因为国内生产的零部件质量够不上德国总部的要求,仍然只能进口,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相对较低,但是根据的规定,一旦进口零部件的价值总额超过了整车价值的60%(印象中是这个数),那进口的零部件按照整车进口的关税率进行课税,那最后生产出来的国产车的价格跟进口车相比必然不会有大的变化。再看宝马和奥迪,A4、A6、3系是比较早进行国产化的进口豪华车型,国产率也是相对较高的,但是这些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小毛小病出现的比较多,这三个品牌综合起来看,很容易得出结论:国产零配件的质量还跟不上。最后再看看很多国外的品牌,大凡技术含量较高、企业旗下较为高端的产品都没有国产这个说法,奔驰、宝马、奥迪的S级、7系、A8、各类越野车、跑车,包括沃尔沃的S80等等,根本不可能国产。宁可在自己国家生产然后运出来,承受出口国家的各种昂贵的税收、费用也在所不惜,这些都是会啃掉公司利润的项目,这么大的集团的管理层会不懂这个?为什么?要保证品质和招牌!反观这些成功的汽车企业,他们在国内制造销售的汽车都经久耐用、品质一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有高品质的供应商。

第三,零部件都有了,就是汽车制造企业自己怎么造车了。他们发展靠什么?卖车!卖得越多,企业发展的越好,资金越充足,回过头来能造出更好的车。怎么样车能卖得好?无非就是三点:1,便宜;2,性能好;3,功能齐全好用;4,外观漂亮。三点都能做到也不是没有,但肯定有个限度,你要用QQ的价钱买一辆长得像雷克萨斯、跑起来堪比宝马而且跟S600一样舒服当然是天方夜谭了。厂商的选择必然是这个几个因素的最佳平衡点。怎么样能便宜?成本控制,包括生产制造成本(生产流程控制,步骤多了成本增加,步骤少了质量不行;生产人员工资,多了嫌贵,少了人不干;……),管理费用(怎样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怎样的工资是最合适的……),销售费用(怎样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雇用最少的销售人员能完成最多的销售业绩……你不能在马路上立个广告牌就有人上门来买车吧?人凭什么啊,他那钱又不是偷来抢来的,即使是偷来抢来的也得花时间和精力啊,对不对?)。怎么样造车能让车跑得快呢?这就是很大的技术问题了,我这皮毛也不班门弄斧了,想想为什么宝马的Z4(3.0的排量)比奔驰SLK350(3.5的排量)跑得快呢?你明白吗?我反正是不明白。功能怎样又多又好用又实用?怎样的车开着能舒服?这个我还真不太懂,但你开开富康,在开开奔驰你就全体会到了,至于怎么做出来,得问两个厂家技术专家。怎样的看着好看,让你能够跟亲朋又要炫耀一番?这是美学问题,而且见仁见智,我是一窍不通,不过大概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奥拓比奥迪好看吧?漂亮的外观是要优秀的设计师设计滴!怎样的车能好用?除了功能之外,估计也没有一个人愿意隔三差五地去维修店和咖啡吧?其他还有油耗、品牌、厂家宣传等因素,这些都是小问题,但很多时候也起到了很多作用。

上面这些东西,除了市场因素之外,也得掺和一下,这我就不说了,反正现在是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我觉得。

限行问题:

限行政策,从出发点看是为了减少道路拥堵,改善空气质量,但应该不会傻到说通过这种手段来抑制汽车行业的发展,它是多大的税收来源啊,国家要建设,官员要腐败,税收少了怎么行?!现在GDP增长放缓,汽车交易起码五位数,天价汽车一辆能够几艘游艇,100辆奔驰不就是一亿的GDP吗?奔驰每年在中国卖多少辆?况且奔驰100万以上的车多了去了,还有别的品牌呢?所以限行不是要抑制汽车市场。事实上抑制了没有?有人觉得有,因为不能物尽其用,干脆不买,打车!不过我觉得没有。上面那种想法是没钱买车,或者只有钱买一辆车的人的想法。如果你有足够的财力买两辆车呢?比起微不足道的停车费,你会不会再买辆车呢?现在贫富分化在加大,买不起车的人即使不限行,没准也一辈子不会买车,买的汽车的人必然是有点财力的人,他们会想:不如买辆二手车吧!对吧,那更有钱的就更不在话下了:老子有辆奔驰,反正现在没法了,不如再买辆宝马耍耍吧,反正也有的是钱!—反之亦然!所以即便限行,过不了多久街上的车估计还会很快的多起来,最后又堵上了。

其次,购呢?那帮鬼天天奥迪A6开着,酒席跑着,你还怕他们哪天没车开?国家总有办法为这些人解决“困难”!

这两个因素多半能抵消政策的抑制作用。

还有一点别忘了,限行的只是北京而已,其他地方会不会限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才知道。

其实真正想看中国的汽车市场究竟会怎样发展,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因素太多了。如果真的有一条线索的话,不妨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分析。无论东西什么样,无论价钱如何,只要需求旺盛,超过供给,市场争相发展是必然的。即使这个市场是非法的,也遵循这种定律。要不你想,为什么毒品交易屡禁不止?更何况汽车产业的发展利大于弊?需求受哪些因素影响,分别怎样影响,供给受哪些因素影响,分别怎样影响,考虑得越全面越深入,就越接近事情的真相,但这个真相只能接近,很难触及。

★如果你是想收集论文资料,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帮助,但仍然需要很多资料。如果纯粹是思考并讨论,欢迎共同切磋探讨。★

另外补充一点,现在多数观点认为,真正能抑制或减缓汽车产业发展的并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其他的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比如地铁。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你买辆汽车纯粹是为了代步,突然有一天你所在的城市地铁能够在任何时候把你送到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你会买汽车吗?我肯定不会,我没拿闲钱,我也不愿意恐买一辆车放在那里,只为了计提折旧,交无休无止的停车费,还有各种各样的税费。但真正到了那种情况,受到伤害的只有脆弱的国产汽车行业,仍然能够存活的就是那些已经列入奢侈品品牌的汽车和拥有它们的企业。

最后说几句。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产业,真的有这份热情,那就义无反顾地去,这是中国很需要振兴的一个方面,纵观全世界,凡是拥有大的汽车集团的国家,都是强国,美国、德国、日本,现在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三个国家也恰恰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体或者是经济体的中心,而其中最强大的德国,宝马、大众两个集团现在在中国的业务做得怎么样大家都看得见,奔驰更加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日本丰田从集团业绩上讲,已经是全球当之无愧的第一,另外他们还有本田和尼桑。美国三大集团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虽然现在处于亏损的状况,但是美国不会轻易让他们垮掉,而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通用是丰田之前全球汽车业的霸主,多年位居全球500强行业第一。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只是刚刚起步,跟他们比起来,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力量。当很多行家预测,今后中国的汽车企业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包括大到企业也企业之间的并购,带来品牌与品牌的整合,然后还有生产线的整合。所以前途还是大大的,但是民族工业这条路还很长,也很远,可能还很艰难。不知道我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中日德美四分天下的格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汽车行业前景仍可乐观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一份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的汽车行业继续保持了同去年一样的高增长,而且从今年两市已公布年报业绩的上市公司来看,除了天津汽车、汽车、山东黑豹出现亏损外,其他的汽车类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更有甚者业绩增长在50%以上,如东风汽车和江铃汽车。但是,我们能否就此断言,汽车行业前景十分乐观吗?回答是肯定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已开始迈入小康水平。当家用电器已充分普及之后,居民消费的重点将转向大额的住房和汽车。正是在这种消费趋势下,汽车行业在去年和今年年初,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率。而且这种消费趋势,肯定还将在今后几年加速继续下去,这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其次,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去年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就透露购置汽车消费税有望下调30%,8月众多媒体报道汽车报废政策将有重大调整,9月初国家计委主任将促进汽车、轿车消费放在五大消费的首位,随之各家银行和企业都推出了汽车消费。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利好已基本上开始兑现。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现在大力鼓励汽车行业内的兼并和重组,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的发展,现在已有传闻,天津汽车正在寻求一汽的并购。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和汽车行业内的强强联合和结构优化,国内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的形成,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最后,加入WTO后的激励作用。谈起WTO,似乎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汽车行业,但是我们并不如此认为。对于加入WTO对汽车企业的冲击,我们认为会正如十多年前我国家电企业面对洋货冲击一样,使汽车企业更快地发展,更快地走向成熟。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我国汽车企业为了应对WTO,纷纷加大了市场开发和创新力度,通用的“赛欧”、天汽的“夏利2000”、大众的“俊杰”、长安铃木的“羚羊世纪星”、神龙的“毕加索”先后登场,有人统计,去年一年我国各大汽车厂家推出的新车型,几乎是以往的总和,这就是竞争的魔力。还有大家不要忘了,我国任何一家较大汽车厂家的背后都无一例外地站着一家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此外,加入WTO我国将会更深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此同时,更多更新的技术及管理理念将会被引入,从本次各家企业推出的款式来看,其中不乏国际市场上的主流车型。可以肯定地说,加入WTO给国内汽车行业所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相信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全面激活,整个行业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认为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行业将会迎来一个非常快的发展期,行业前景仍可保持乐观。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天津汽车、江铃汽车和上海汽车。

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年内有发展前景吗? - : 有发展前景,原因: 1 国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乘用车市场仍将继续扩大 未来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 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

未来5年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 总体来说未来五年汽车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着品牌化,国际化,集团化发展!将来汽车业之间的竞争将是非常的激烈!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支持我们国家的自主汽车品牌!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有多大?: 参考: 随着雷曼公司的轰然倒下,由次级贷引发的 金融危机 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这场灾难也给汽车工业带来重创,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处在破产边缘,“拯救底...

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统计上去年轿车企业应该是在15、6个,今年有25、6个了,还有一些没有开始统计. 微型货车一个市场小,一个是逐渐萎缩,微型货车的发展情况不太一样,但是变化不很大. 从货车来看,现在汽车的增长不是铁板一...

中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 汽车行业发展的问题以及前景: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汽车行业是必要的.一方面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的话好处多多啊:...

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 : 你好 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方向是向4化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纳!

未来几年汽车行业的会顺利发展么 - : 肯定会的...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 : 《2014-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商业模式设计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前瞻》分析: 2014年汽车行业展望: 2014年随着各种“稳增长、保下限”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加之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逐渐释放,汽车工业将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

今后几年汽车行业的变化趋势 - : 你好: 汽车发展趋势会以民众的消费观从越气派越好逐渐转变为越实用越好,而在油价疯狂上涨、钢铁等渐渐减少的情况下,小型车的优势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接受.在销量增加的同时,需求量在逐渐地减少,降价将是所有厂商都必走的一条营销路.产销率在高位运行,厂商合作呈现双赢格局! 在未来几年里会以环保车型为主发展! 参自百度! 愿你成功!

怎么汽车配件·这个行业?

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链较长,因此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国际汽车行业概况

20 世纪后半叶到21 世纪初,新兴国家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中心也从欧美逐渐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进入 21 世纪,全球汽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在2003 年-2007 年间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2.5%-6.5%之间。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在经历了稳定增长后,2008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更是急剧下降,仅为6,176.23 万辆,较2008 年同比减少12.4%,达到6 年内最低值,其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影响最大。2010 年,伴随美国和日本市场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达到7,758.35万辆,同比增长25.6%。2011 年,新兴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降温,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有所恢复,全年汽车总产量实现了3.2%的增长。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别达到8,7.65 万辆、9,078.06 万辆、9,4.66 万辆。从地区分布来看,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自 2005 年起,全球汽车产量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亚太、欧洲与北美洲分别占据38.70%、31.18%和24.49%的市场份额。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已从欧美转移到亚洲。2016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总和在全球的占比超过了50%,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贡献最大。在销售方面,2016 年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总量达2,802.82 万辆,其次是美国和日本,销售总量分别为1,786.58万辆、4.03 万辆。2016 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十一五”以来,中国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汽车产量由2005 年的570.77万辆上升到2016 年的2,811.88 万辆,汽车销量由2005 年的575.82 万辆增长到2016 年的2,802.82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60%和15.47%。

受益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至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分别达到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07 万辆和2,437.69 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的比重为86.85%和86.%,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乘用车市场中,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①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与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企业、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而不断弱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②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形供应体系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行业内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的再加工等方式间接向整车厂商供应产品,以此类推,一般来说,供应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国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国产化步伐,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能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和骨干企业,国内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实力大幅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更好地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套,降低运输成本,与临近的整车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式的发展,也相应提升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整车行业,在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67%,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18.28%的复合增长率。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汽车配件行业是指生产汽车零配件的行业,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车身、电器等。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5万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由2015年的12,090家增加到2020年的17,000多家。

千万亿市场规模 谁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汽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VOL.17, No.l(1995), 109--120;

 12、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2

 [1]陈清泉, 詹宜君. 21 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靳立强, 王庆年, 宋传学. 电动轮驱动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试验验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37(4): 745-750

 [3]张媛媛. 用电动轮驱动的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4]喻凡, 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李白娜.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韩力群.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郭孔辉. 汽车操纵动力学原理.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8]曹秉刚, 张传伟, 白志峰等.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8(1): 1-5

 [9]余志生. 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0]房阳.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1]金陶胜,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模式研究及其GIS实现[R],2000第五期

 [12]何东全、郝吉明、傅立新等,应用OSPM模式进行澳门街区峡谷污染评价[R],环境科学学报,1999,19(3),256-261

 [13]廖玉麟:数学物理方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14]吕先进,时间序列关联维数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2002(7): 77-80

 [15]武喜怀,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 :69270.

 [16]张起森、张亚平,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156-159

 [17]王红云,浅谈防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之责任[J],环境教育,2008(7) : 75276.

 [18]熊慕慕,机动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43.

 [19]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泄漏扩散研究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 16(2) : 118-122.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3

 [1]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上)[J].汽车科技.2007(06).

 [2]杨孝纶,刘晓康,汪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J].变频器世界.2007(07).

 [3]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下)[J].汽车科技.2008(01).

 [4]余群明,石小波,王雄波,杨振东.电动汽车技术(5)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大众用电.2008(05).

 [5]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01).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4

 [1].范从山.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及发展展望[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03

 [2].祝占元.电动汽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09

 [3].高义民.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陈世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刘长江.充电站之战电动汽车新机遇[J].第一财经周刊.2010,4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5

 [1]陈翌,孔德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01:71-81+127.

 [2]罗布·恩德勒,沈建苗.客户体验:特斯拉的取胜法宝[J].IT经理世界,2014,18:38-39.

 [3]李美霞.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纯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及市场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朱成章.对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质疑与思考[J].中外能源,2010,09:11-15.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6

 [1]姚时俊.汽车美容与装饰[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熊靓.黄金产业汽车美容养护[J].中国科技财富.

 [3]朱为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汽车.

 [4]耿莉敏,我国汽车美容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技术经济,2006.3.

 [5]姚时俊,闫彬,汽车美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6]赵伟,浅谈我国汽车美容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科学时代,2010.6.

 [7]王永茂,中国后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7

 [1]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

 [2]韩典.连锁超市品类优化管理特征及关键点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

 [3]张明泉,李超.6S现场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理论纵横,2011.

 [4]魏仁干.基于顾客满意的多项目排队问题研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04.

 [5]陈俊宁.社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6]周勇.中国便利店的`当下困境与发展潜力,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

 [7]胡艳英.美陈展示-超市的新营销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4.

 [8]周越.浅析大型超市的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设计科学化.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8

 [1]林文立.浅析汽车美容装饰现状与发展.《大众汽车》,2014年1期.

 [2]薛振刚.浅谈汽车美容装饰的发展趋势.《中外企业家》,2012年17期.

 [3]晏承平.浅谈亮洁汽车美容店服务营销优化策略.《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年9期.

 [4]覃维献.汽车美容[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4.

 [5]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8.

 [6]樊伟伟.汽车美容与汽车用品店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9

 [1]朱则刚.我国的汽车销售及其未来趋势[J].城市车辆,2008(08)

 [2]马文斌.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王蕾.我国乘用车市场影响因素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4]王瑶.市场营销基础实训与指导[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刘怀连.高职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

 [6]寇恩大.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7]霍亚楼.汽车营销实训(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0

 [1]李磊.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2]陈皓颖.简析汽车4S店的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53-154.

 [3]瞿曼丽.试论汽车4S店财务管理的重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75-176.

 [4]雷云华.汽车4S店财务监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4,05:55-56.

 [5]李磊,简晓春.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499-500.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1

 [1]韩通.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与展望[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9:175-178.

 [2]苏晖.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C].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三),2005,12:139-157.

 [3]韩旭萍.浅析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现状及其创新方向[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1.

 [4]马春阳,侯建坤.汽车销售新模式-4S店集群[J].上海汽车,2007,11:32-35.

 [5]曹献存.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4.

 [6]杨伟龙.博客营销建立、管理、活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1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2

 [1]叶旋.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罗婷劼,周霞.浅谈职业意识教育与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4]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5]叶挺宁.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2008.

 [6]王凤兰.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3

 [1]邓闰姝,李小慧,吴广平,关于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4);51-53

 [2]沈爱华,张小妹,朱止平,浅谈汽车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J],职业技术,2010,(14);193

 [3]王东林,陈羡矾,黄芝林,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51-53

 [4]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5]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之我见[J]教育学院出版社,2011,(8);51-53

 [6]刘百慧,路引明,江止清,对提高汽车文明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9,(25);193

 [7]陈可明,林小东,袁小顺,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内在联系研究[J],华南理工学院出版社,2009,(7);51-53

 [8]刘玲秀,吴国斌,李佳佳,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区别分析[J],职业技术学院,2009,(15);193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4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181~183

 [2]郑也夫,轿车文明批判,光明日报,1994.8.9.

 [3]顾翔华.繁荣汽车文化,构建和谐汽车社会[J]时代汽车,2013(10)

 [4]张国方.论车文化的形成标志及特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02)

 [5]赵亚夫.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6]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高立宝.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8]本书编写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

 [9]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5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27,134-151[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PMBOK&C-NCB).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6.

 [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3]李跃宇,汪贤裕.项目时间管理及在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1

 [4]沈莉洁.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7:075.

 [5]鲁静.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6]曾婷.JMC公司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

 [7]金林杰.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2.

 [8]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现代商贸工业,2012.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16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5]闫稚珩.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6).

 [6]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

;

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2月18日,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发改委目前正在对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据相关资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批量化使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改造修复,使其拥有与新品一样的规格和品质。零部件再制造区别于“翻新”和“附厂件”。据相关专家介绍,与原厂新品相比,再制造零部件在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但性能一致。有资料显示,再制造零部件可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尚不成熟,再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加紧研究建立再制造管理规范是我国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此次发改委公开表示修订完善管理办法,就是国家对零部件再制造业务的一次顶层设计。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究竟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国家在此时期重提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再制造拥有多大的市场规模?谁又应当是这次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汽车预言家第一时间连线业内人士,梳理零部件再制造背后的商机。

1

10年推广原地踏步的零部件再制

汽车预言家经过梳理发现,我国有关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资料显示,2008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201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再制造产业化”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

尽管十年前就提出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伴随中国新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这一节能、环保、甚至具备光环的市场,始终没有形成预期的规模体系。

根据相关资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批量化使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改造修复,使其拥有与新品一样的规格和品质。

在技术方面,零部件再制造商必须用先进技术恢复原机的性能,并兼有对原机的技术升级改造,再制造后的产品性能要达到或超过新品。此外,再制造企业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

特别注意,再制造不是“翻新”和“维修”,而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方式。

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再制造产业发展,但是对于汽车再制造业而言,市场不成熟、准入制度不严格、监管不到位,考量再制造对象的条件不统一、尤其缺乏明确的再制造企业管理和规范标准,造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停滞不前。“尽管一直在提倡,但产业规模十分有限。”

该分析人士的认识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有专家举例表示,比较灰色幽默的是,提倡了十年,直到去年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才不算“违法”。

据资料,2001年,针对违法生产、销售拼装车牟利,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交通部联合多部委联合下发《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在这份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拆解的“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这实际上造成了可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十分有限,五大总成基本上只有废旧金属一项回收形式。

关于“五大总成”只能够作为废金属回炉的规定是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的法律障碍。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是再制造企业获得稳定旧件来源的主要渠道,这个旧件渠道从法律上没有打通,再制造难以发展起来,分析人士表示。

这一法理缺位直到2019年才得到根本解决。2019年新修订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此前规定中的五大总成不得回收进行了修订,明确经过溯源登记,五大总成可以交由资质企业进行零部件再制造。

在分析人士眼中,确立了政策合法性后,发改委再提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体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政策引导方向。

除了法理性的矛盾外,有观察人士还指出了我国目前零部件再制造面临的几大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仍比较低,产业公信较低;二是零部件再制造流通市场渠道不健全;三是政策法规对再制造行业发展的支撑仍不足,零部件再制造缺乏统一标准;四是公众意识跟不上。

有来自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人士表示,相比政策、商业模式上的困境,公众认知度不足是摆在再制造产业面前的最大障碍。零部件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十分陌生,再制造产品更被普遍认为是二手翻新货;另外,我国汽配和维修市场还有大量的副厂件,给用户消费造成较大困扰,导致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不高。

多位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消费者态度转变需要长期过程。但首先要让再制造零部件有渠道进入汽车后市场,才能逐渐实现认知扭转。但现在的情况是,零部件再制造仅仅停留在少数圈层消费,远没有大众化的渠道铺设。

有相关报告表示,自2011年开始,我国的报废汽车数量递增式增长,预计2020年将逼近1850万辆。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报废汽车数量急剧攀升的挑战,废弃的绿色回收利用必然要尽快上升至实际可操作层面,尤其是零部件的再制造市场的培育。”

2

零部件再制造或将创造超千万亿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欧洲的平均车龄是9年,美国市场为10-12年。欧美两大汽车市场的零部件再制造占到汽车后市场50%的份额;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车龄仅为4.5年,再制造份额只占2%-3%,仅为欧美汽车市场的十分之一。

无论是消费者车龄的提升还是在后市场规模的提升,都会产生巨大的零部件再制造市场。在诸多学者看来,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拥有完善的发展体系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实践, 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相比之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起步较晚。从欧美成熟经验来看,零部件再制造在促进汽车产业链发展和节约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

据此前美国零部件再制造协会报告:“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约70%材料,节约成本达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有专家举例表示:以一台平均5公斤的电机再制造与制造一台全新的电机相比,可以减少9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2%的铜,节约18%的铝。按照1年50万台再制造电机核算,可减少4500吨二氧化碳排放,其生态效果相当于种植360公顷成熟森林,节约消耗铜300吨,节约消耗铝450吨。

相关分析专家表示,零部件再制造从工艺和技术上有着先天的节约优势。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后市场需求旺盛,应该大力发挥再制造零部件的优势,实现汽车后市场的能效节约。

相关报告预测,2035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95亿辆的峰值;2019-203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将保持在10%-15%的增速,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4.4万亿元左右。

实际上,世界上的汽车大国都很重视零部件再制造,并且已经形成成熟产业链,市场规模庞大。在美国,专业再制造公司年销售额达730亿美元,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是占比最高的产业,年销售总额高达565亿美元。在德国,至少90%的汽车废旧零部件可以得到再利用。宝马集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回收品经营连锁店的全国性网络;奔驰的再制造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00年前。

中国汽车产业单从产值上来说,由制造业向后市场和服务业转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行业专家认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也必然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后市场。其中,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模将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但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是生产制造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零部件再制造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交叉点,有助于推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利用更为廉价的再制造零部件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配合了国家绿色发展、节约的环保理念。”

3

主机厂应该是零部件再制造的“执牛耳者”

实际上,现阶段从产业政策层面,已经为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铺平了道路,但另外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接踵而来:汽车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到底是谁来制定?

分析人士指出,第三方的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实际上没有自我制定在生产零部件标准的能力,多数的标准依然来源于主机厂。

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主机厂作为整车生产平台,拥有最严苛的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标准,并且这一系列的标准和整车安全相匹配。观察人士表示,标准壁垒客观存在,通俗的解释如果主机厂不打破零部件标准壁垒,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很难实现和原厂相同标准的零部件再生产。

“在中国现在的汽车生态模式下,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应该由主机厂牵头,”不少人士认为主机厂零部件再制造业务至少有两大优势:1.主机厂具有标准优势,可以最高质量实现再制造,满足消费者需求;2.主机厂有渠道优势,既可以实现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也可以实现再制造零件的市场推广。

诸多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中,主机厂实际上介入的并不深刻。消费者往往在一二次厂商保养后,就开始选择了第三方保养。厂商昂贵的配件是限制消费者在4S店售后保养的原因,零部件的再制造有助于降低零部件的保养维修成本。

据中汽协相关数据,2018年以来新车销售呈现下滑趋势,新车销售利润萎缩趋势明显。如果主机厂在零部件再制造方面发力,将会以成本优势吸引消费者售后到店保养,实现售后服务的再度突破。

行业人士表示:“无论是主机厂自己的零部件再制造或者是委托第三方的零部件再制造,如果可以获得主机厂的支持,那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就会与同质配件一样在后市场获得公平的机遇,但是否能打开销路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修理行业前景怎么样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分析

2012-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后,我国汽车产量由高速增长进入波动增长阶段,汽车制造行业进入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销量为2887.9万辆,同比增长3.0%,均达到近年最高值。201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全球遭遇疫情,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到冲击,全年总计汽车产量为2532.5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608.2万辆 和2627.5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局面。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别增长6.1%和3.3%。

2、中国汽车销售产品结构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87%,达到近些年最大值,随着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出现连续下滑,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81.76%。2022年1-11月,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87.61%。

2012-2021年,我国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19.7%,2016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为13%,较2009年下降6.7个百分点;随后商用车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21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8.24%。2022年1-11月,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2.39%。

3、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4、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2-2015年商用车市场一直比较低迷,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虽然2014年9月以来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有助于商用车走出低谷。9月商用车环比增长明显,但同比仍然负增长。10月份、11月份商用车月度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虽然在2014年,同比增速开始回升,但是到了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6-2020年,商用车市场回春,2016年商用车产量为369.8万辆、销售量为365.1万辆,同别增长8.0%和5.8%。2020年,商用车市场累计产量为523.1万辆、销售量为513.3万辆,同别增长20%和18.7%。在疫情的影响和汽车整体及乘用车产销同步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2021年,中国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2022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别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

5、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传统的汽修方法以及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在汽修行业,更多的工作都需要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以前紧靠手工以及经验的判断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汽修行业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先进的设备仪器,良好的管理规划,完善的汽车工作室,汽修行业迎来了变革。

2、所以,现在行业急需一批专业的懂技术的 ,会设备,懂营销的专业汽修人才。而这部分人的薪资待遇非常可观,甚至超过了其他行业。

3、研发能力强的,可以到各种车辆研究所,汽车、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的设计制造企业,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4、实践能力强的,可以到各个汽车4S店,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拍卖公司,二手车评估机构,二手车经纪公司等经营性企业,进行销售、估损、评估、经纪、租赁、拍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