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再喷特斯拉了 他真的救活了中国的新源汽车市场

2.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

3.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

4.斯堪尼亚“”中国商用车

5.小鹏理想上市后财报亮眼 贾跃亭再为FF发声|造车新势力周报

6.汽车央企进入人事调整频繁时刻 或为组建汽车国家队铺路

天津市牵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电话_天津市牵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四大家族”为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安川;四小家族尚未可知。

高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机器换人”的浪潮,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也改变着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的布局,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安川争先恐后地来中国了。

ABB:智能机器人YuMi在珠海投产

在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中,ABB是最早来到广东的,1995年ABB设立在粤的首家合资企业——中山ABB变压器有限公司。

目前,ABB在广东有2000名员工,在中山、江门、四会、汕头、深圳和珠海等市设有7家本地企业,并在广州拥有一个综合服务中心,致力于开关设备、控制系统、变压器、互感器、电力系统避雷器、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机器人解决方案等研发和生产。

ABB中国机器人及运动控制事业部负责人李刚介绍,2013年时任广东的率团访问ABB瑞士总部,省发改委与ABB在瑞士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年后的首届珠三角西岸装洽会上,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国机(珠海)机器人科技园董事陈致宇介绍,在得知ABB欲在广东设立机器人公司后,珠三角多个城市纷纷争抢,但最终花落珠海,一是因为珠海市区有满足ABB建华南基地的成片土地;二是珠海的自然环境和交通便利;三是珠海有人才支撑。

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成立后,同年迅速推出了ABB全球首款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机器人YuMi。作为一款人性化设计的双臂协作机器人,YuMi将小件装配等自动化应用带入一个全新时代,它能与人类并肩执行同样的作业任务;从机械手表的精密部件到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台式电脑零件的处理,YuMi都能以其精确性轻松应对,甚至连穿针引线都不在话下。

如今,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发展有条不紊,情况良好,并且已经带来了可观的订单,例如2016年与东莞本土机器人技术领军企业拓斯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了ABB在华南地区3C行业的布局。

此外,ABB与珠海高新区共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华南地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助力。

库卡:中国血统在顺德建产业基地

库卡是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唯一的德国企业,拥有超过百年历史,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领军公司,库卡更被视为德国工业4.0的核心企业之一。而如今的库卡,打着“美的”的标记。

2017年年初,库卡宣布与美的完成交易,从此,库卡成为美的产业生态中的重要部分。对于美的和库卡的“联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鉴于美的集团在中国庞大的市场基础和完善的销售渠道、良好的消费黏度,库卡有望成为“四大家族”中在华机器人市场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家。

谈到库卡在中国的发展时,库卡集团首席执行官Till Reuter曾表示:“我们在中国做机器人,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家,中国也是接下来几年最大的市场。”

的确,对于库卡而言,中国一直是其主要市场;2017年报中,库卡报告其中国市场收入占比约为20%。库卡预测中国市场今后还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递增,主要以汽车及电子产品为主要需求行业。

库卡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版图”,2021年1月19日,库卡宣布在深圳设立分公司;3月22日,美的集团发布消息:美的集团与库卡集团将设立合资公司。同时,库卡在顺德科技园将新建生产基地,进行新产品开发,直到2024年机器人产能达到每年75000台,加上现有产能,其在中国每年的机器人产能总数将达到10万台。

据悉,美的库卡智造产业基地用地约1200亩,包括机器人本体制造中心、研究中心、应用示范中心,将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带动顺德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升级。

有关方面预计,美的库卡自身及其带动产业集群产值或达千亿元。

发那科:与格兰仕牵手布局智能化工厂

在“四大家族”中,发那科机器人的销量始终保持领先,2015年,发那科机器人全球销量超40万台,全电动注塑机全球销量领先,突破5万台,中国销量超万台。2017年,发那科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50万台,产品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

数据表明,发那科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飙升,这也使得发那科对中国市场格外关注。在加速中国本土的生产建设的同时,发那科机器人也与中国的制造企业有了携手合作的案例。2016年10月25日,格兰仕与日本发那科在顺德签订战略合作,加快智能化工厂布局,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微波炉、电蒸炉的深入应用。

“与发那科的战略合作,是格兰仕制造体系落实精品战略、一流主义的重要举措。”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在签约仪式上这样表示。他说,双方的战略合作是在整个制造领域一个跨越性的突破,包括提升家电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度和可靠性,符合新时代用户需求的精品制造体系。

梁昭贤透露,2016年2月他到发那科日本总部与发那科株式会社会长稻叶善治会晤,双方用了不到十天的交流沟通,就在电器配件精密加工设备、微波炉腔体自动焊接等领域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此前,格兰仕已与意大利、德国一流装备制造公司展开深度合作,2014年从意大利引进洗碗机自动化生产设备,2015年引进全自动滚筒洗衣机生产线。2016年年中投产的全球首条微波炉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之前提高38.89%。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岗对媒体表示,中国目前也有很多机器人公司,但最缺的就是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佛山现在很多企业都有智能化的需求,发那科非常重视佛山的市场,与佛山多家工业公司有合作,目前已在中欧中心设立了培训中心。”

双方的合作在深入,发那科第三代接班人、专务稻叶清典博士去年率队到访格兰仕,与格兰仕智造核心团队就如何深化合作,特别是在格兰仕顺德总部打造最高标准的自动化集成工厂等方面展开会谈。

安川:四面开花多方合作

除了工业机器人外,中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前景广阔,安川和美的显然看到了未来。

2015年8月,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与美的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各自斥资2亿元成立两家机器人合资公司。去年,双方宣布,将在中国市场上生产和销售护理康复机器人,双方将利用安川尖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美的的销售渠道,到2019年推出10~15个机型。

安川还有更多的:2016年7月,安川电机广州分公司将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业务搬入广电平云广场,增加了华南区展示中心和面向客户的教育培训业务,业务全面辐射华南市场。

2017年4月,安川电机与长盈精密在东莞松山湖正式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长盈精密董事长陈奇星曾表示,长盈精密的规划是切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将天机机器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供应商,再造一个新长盈。

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一负责人表示,“我们把安川的负责人请到长盈精密参观。车间里有**的机器人,那是发那科的;有橙色机器人,那是库卡的;有白色机器人,那是ABB的;就是没有一台蓝色的安川。”这或许让安川萌生了合作的意愿。

该负责人表示,“安川电机掌握着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等机器人核心技术,从安川的角度来看,选择长盈精密作为小型六轴机器人合作伙伴,更看重的是其在3C行业的积累及所能撬开的巨大市场。”

成立不到半年,天机机器人就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小型六轴机器人“TR8”,借助安川电机的技术优势,这款产品当时在全球同级别同规格的机器人中是速度最快、防护等级最高的,是小型轻量化六轴机器人领域的一大创新和突破。

别再喷特斯拉了 他真的救活了中国的新源汽车市场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普遍是“大而不强,多而不专”。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要想做大做强,急需有经验的车企“领路”,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逐渐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实现为国内以及国际车企配套的目标。

与此同时,对于合资车企而言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有更大的胜算,就必须尽快融入中国的配套体系。因此在提升国产化率的目标下,合资车企与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牵手似乎成了"必然的选择"。

然而在发展初期,本土零部件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及核心技术,反观合资品牌却拥有设计和研发技术等天然优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合资品牌对于我国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随着与合资车企的合作逐渐密切,本土零部件企业也在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下,注重产品向国际化、标准化、高端化提升。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飞速发展,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本土供应商。5年间入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的中国车企数量从1家发展到7家。优秀的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扭转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滞后于整车发展的局面。

合作中取得质的突破

对本土零部件企业而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与全球零部件企业竞争的技术实力,尤其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趋势下,更为广阔的全球供应市场已经为本土零部件企业打开。

品牌零部件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工艺,以福耀集团为例,它的设计与制造目前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这样变革性的技术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0年,刚刚崭露头角的福耀集团被宝马选中,开启与之长达10年的合作。在合作初期,由于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福耀集团只能承接少量进口车型门边窗订单。直至2014年,宝马急需寻找一家为量产车型提供前后风挡玻璃的供应商,然而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能符合宝马标准的本地供应商本就屈指可数,更别说每月2万套的供货了,这样的需求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或许是出于业务拓展的考虑,福耀集团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据“汽扯扒谈”了解,当时福耀集团在沈阳的工厂才刚刚起步,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检测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无论是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宝马组建了支持团队,深入前线,与工人一起研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虽然双方从最初的设计、生产供应,再到拥有全流程协作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磨合期,但是在华晨宝马和福耀集团的共同努力下把不可能变为接近完美。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玲玲表示:“在与华晨宝马合作的10年中,福耀工厂工艺流程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改进;与华晨宝马合作最为密切的沈阳工厂已经成为了集团的标杆工厂,甚至会将自身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体系向福耀海外的工厂输送”。

得益于华晨宝马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福耀集团迅速成为行业内顶端的供应商,并迅速打开海外市场,不管是华晨还是奇瑞以及豪华品牌宾利、劳斯莱斯都用上了福耀玻璃。

据“汽扯扒谈”了解,华晨宝马给福耀的建议不仅仅是商务合作层面,甚至包括了生产管理的建议,产品设计的建议,生产流程的建议。

对于华晨宝马这样的主机厂而言,不仅对产品设计和客户需求有着深刻的认知,在汽车零部件的整体实用性评估上同样具有绝对发言权。在华晨宝马的倾心分享和支持下,“零缺陷”理念已经渗透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影响着每一位供应商伙伴的生产,从源头上助力本土零部件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跨越。

对此,华晨宝马发动机曲轴供应商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乐吉祥深有感触。他表示,在与华晨宝马合作的过程中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意识的转变,就是宝马经常说的‘mindset’。其次是质量的改善,包括产品质量和项目质量”。对于所有零部件企业而言,做大做强都是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在和华晨宝马的合作中,新晨动力沈阳工厂OEE从70%提到了目前的81%,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16年的精诚合作让越来越多本土供应商企业在华晨宝马不遗余力的扶持下迅速成长。其中,百年国企首钢集团也在与华晨宝马的合作过程中,积极提升质量意识、改造车间产线、完善生产设备,大幅降低了产品缺陷率,并将产品质量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2018年,首钢还获得了宝马德国雷根斯堡工厂产品质量认证。

作为全球领先的豪华品牌,华晨宝马开启了豪华品牌汽车配套零部件的国产化之路,使得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迅速提高,不仅为其他豪华品牌零部件配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奠定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新技术带来新机遇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各大合资车企纷纷加大国产化率。所谓提升国产化率,就是在产品研发、购、生产、营销等环节上实现本土化。

在这一过程中,华晨宝马始终坚持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帮助扶持供应商成长。生产层面,每天有超过250名质量工程师与供应商共同确保“零缺陷”供应;管理层面,华晨宝马从软实力入手,带动本土供应商创新、可持续发展;市场拓展层面,越来越多的优秀本土供应商通过与华晨宝马的合作,成功进入宝马集团全球供应商网络,甚至在海外投资建厂,跟随宝马集团的脚步稳步实现全球化布局。

正是在像华晨宝马这样具有国际领先技术优势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合资企业对本土供应商伙伴实行苛刻的质量管理标准,才一举扭转了过去中国汽车工业粗放的发展模式,也正因此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

最近证券市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特斯拉股价的波动成了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股价的晴雨表,像宁德时代?、均胜电子、旭升股份、华域汽车、三花智控等等特斯拉中国供应商,股价都随着特斯拉发生了大幅波动。

为什么特斯拉的股价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国内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股价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太脆弱了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核心技术的严重滞后,迫使不得不打造新赛道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而这个新赛道就是新能源。有了产业顶层设计和政策的重点扶持,中国市场诞生了一批批优质的新能源产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

自2013年开始成为国内客车龙头宇通的电池供应商,并凭借补贴时代所获取的利润,宁德时代拼命投研发,逐步打入宝马、大众、戴姆勒等全球汽车巨头的供应链,在外强环伺(松下、LG)的情况下高速发展,以一己之力PK世界第一梯队。

不仅于此,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市场,我们已经形成以天齐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为龙头的金属供应链;中游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电系统;下游的整车生产与销售,既有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传统厂商,也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后市场,充电桩制造与运营、电池回收等领域也不乏优质企业。

可以说,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和最好的成本控制力。

但是,落实到下游,国内的整车厂商并没有真正打开新能源市场,失去了政策的庇佑,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终以130万辆、17.4%的降幅收尾。这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产能过剩。

以核心产业动力电池为例。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62.2GWh,同比仅增长9.3%。而按照之前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要实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近80GWh动力电池的销售,多数厂商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同时,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家企业中有4家装机量同比下滑,包括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和第五的力神;剩余4家也只是基本持平,唯一大幅增长的宁德时代主要得益于国外车企朋友圈的扩大。与之形成对应的是,日韩厂商松下电池、LG化学、三星、SKI均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更严重的是上游原材料企业。下游厂商每少卖一辆电动车,或是市场有些许变化,都将对锂、钴产业形成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和业绩波动。2019年天齐锂业财报显示亏损26亿至38亿元,虽然部分原因是其海外并购失败,但新能源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对其影响更大;还有洛阳钼业,预计2019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也有56.86%到63.33%的减少,主要原因也是钴产品全球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而中国市场的销量却没有增长。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新能源核心产业电池、电驱和电控系统,总体成熟度还较低,主要体现在行业经验、技术实力和系统管理能力上。

比如国内电驱十大品牌到2019年的平均创立时间仅有14年,而传统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企业像博世、电装、德尔福和大陆,都已创业百年,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朋友圈。

包括大众、宝马、奔驰在内进军新能源市场,博世、大陆、电装才是他们首选也是固定的合作伙伴。国内多数三电系统供应商成立时间短,缺乏影响力,很难打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体系。而主攻中国市场,不但风险大,也极易受政策环境影响,动力电池就是最好的例子。

特斯拉,池塘里的鲶鱼

分析完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现状,其实和过去手机产业类似,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大而不强。特斯拉的到来就和当年的苹果一样,做一条放进池塘的鲶鱼。

目前,特斯拉核心供应商大部分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只有少数几家头部中国供应商。随着特斯拉国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加快本土化购是大势所趋,这势必会激发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产能活力。

这是有迹可循的,一面是市场需求。虽然去年新能源市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但主要集中在A00级和A0级低端市场,B级轿车、SUV等中高端新能源产品是上升趋势,这对于售价30万的特斯拉Model?3而言是一大利好。

有需求也有供给。去年特斯拉在中国总注册量超过4.27万辆,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建成后一期产能达到15万辆每年,马斯克也表示将中国打造成为?Model?3最大市场,预计今年底Model?Y也会投产。

还有媒体报道,特斯拉预计2020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4000个以上超级充电桩,该数量是过去5年超级充电桩建设总量的一倍。

从整车到充电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马力全开。一来可以消化国内新能源产业近年来过剩的产能,带来新的产值增长点。

动力电池方面,特斯拉虽然在加快自家电池的研发力度,但短期内还得依靠供应商,和宁德时代的牵手,会间接带动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和产能进步;

最直接的利好是隔膜和负极材料行业。前者重资产,新进者较少,恩捷股份基本是一家独大,市占率近五成,扩产毫无争议;后者和正级材料的同质化严重不同,负极材料格局稳定,净利率较高,而璞泰来本就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随着特斯拉的国产,“近水楼台再得月”的璞泰来势必迎来新突破;

原材料方面,钴、锰、镍、锂、铝、石墨业受下游头部整车厂市场政策波动影响大,前期特斯拉宣布的“无钴”电池让钴产业在资本市场接连几天跌停,但像锂、铝等必须的原材料,随着特斯拉的扩张,消化产能乃至再打破瓶颈都是可以预见的。

二来特斯拉能形成一种“类苹果产业链”的示范效应,赋能上中下游供应商提升行业认可度,从而获得走向世界的机会,带动产业的体系性进阶。

比如热管理系统供应商三花智控。根据国金证券去年10月的研报,它在汽车电子膨胀阀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后,不断拿下大众、通用、?沃尔沃等新能源车订单共计140?亿元。

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特别是核心三电系统而言,和特斯拉的合作,既是一种生产管理经验、技术实力的提升,也是一张可以打入世界一流车企供应链体系的学历证书。

特斯拉,新能源车企眼中的鲨鱼

如果说特斯拉是一条激活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鲶鱼,那么对于国内羸弱的新能源车企来说,特斯拉就是加速他们消亡的鲨鱼。

首先,特斯拉国产后会加速造车新势力的分化。

从贾跃亭的乐视开始,六年多的时间,中国新能源市场诞生了一百余家造车新势力,众多新势力占据了太多市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特斯拉的强势引入会加速那些投机分子的衰败,让社会资金向真心造好车的新势力倾斜。事实上,随着特斯拉的到来,2019年国内新势力仅11家有销量,90%或销声匿迹,或彻底破产。

其次,倒逼车企加速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

特斯拉对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就连传统车企也是压力重重。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就曾说过:“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大众要努力转型,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所以,大众用了200亿欧元来打造MEB电动化平台,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进程,今年ID.家族就将提前和消费者见面。

再有丰田,这个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过去垄断了混合动力技术半数以上的专利,特斯拉的飞速发展,在拓展纯电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迫使丰田不得不放弃混动领域的专利,和全球车企共享,进而共同抵制纯电市场的扩张。

还有国内传统车企长安、吉利,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安全领域不断进步,以拉近和特斯拉的距离;国内头部新势力蔚来、威马、小鹏们,更是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形成差异化优势,赢得消费者。

同时,特斯拉还会培育大量新能源汽车潜在客户。

一直以来,中国新能源市场主销车型大都集中在A00级微型电动车,低价、低质、低续航,且多以共享出行领域消费为主,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在终端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形象。

随着特斯拉的扩张,其相对科技的设计、强大的性能、良好的自动驾驶体验,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认知,进而培育更多对新能源汽车有消费欲望的用户,给整个行业做大做强的机会,一如当初苹果手机的普及让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大爆发。

总结

从早期的产业保护,到开放市场让特斯拉以独资的方式入华,甚至罕见的一视同仁,将Model?3纳入补贴范围,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利用特斯拉,再造苹果产业链的辉煌。

2009年,苹果基于成本和平衡供应商的考量,开始扶持中国产业链,造就了一个个。打工妹周群思带领蓝思科技进军苹果供应链,实现财富暴增,还有面板的京东方、深天马,触摸屏的欧菲科技,射频天线的信维通信,声学器件的瑞声科技、歌尔声学等等,它们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

还不仅于此,电子产业的全面进阶,让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巨头充分受益了供应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并在残酷的拼杀中淬炼出核心竞争力,最终拉近了和苹果之间的距离。

今日的新能源产业和过去的智能手机产业何其相似,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特斯拉将和过去的苹果一样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至于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海尔方面否认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并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1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继手机厂商掀起一股跨界造车风潮后,家电巨头海尔也被曝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

 8月9日,对于网传海尔集团推出自有品牌汽车的报道,海尔集团相关人士对据中证报表示,相关报道并不属实。该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公司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8月8日,有报道称,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现在正处于筹划阶段,将取代工的模式。

 早在几年前,海尔就已经开始进入汽车领域,不过并非直接下场造车,而是进入了汽车生态链。早在2017年,海尔资本出资5000万元,领投一家叫“飞驰镁物”的企业,围绕汽车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展开,涵盖汽车云平台及软件服务、车载智能网联终端、数字化运营、移动出行服务四大版块。

 2021年,海尔先后与奇瑞控股、上汽、吉利签署协议,合作内容主要围绕车联网领域,进入2022年,海尔又被曝出旗下海骊智行与复古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松散机车”达成投资意向,涉足整车制造领域。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2

 近日,有消息传出海尔正筹划造车。

 据第一财经报道," 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 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正处于筹划阶段,将取代工的模式。至于具体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暂未获得确切的消息。

 据报道,海尔方面否认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并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报道表示,海尔不是首家进入汽车领域的家电企业。美的、海信、格力、创维、索尼等家电企业均在汽车领域有所布局。从当前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下场造车,另一种则是通过投资等方式进入到汽车产业链,做与之相关的生态产品。

 海尔创立于 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 " 人的价值第一 " 的发展主线。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3

 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报道称,海尔造车取代工模式,至于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尚未有确切消息。

 针对“造车”传闻,海尔对界面新闻表示消息不属实。相关人士介绍,海尔目前依托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同时,海尔将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从去年开始,海尔和不少汽车公司都保持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3月25日,海尔与上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次跨界合作汽车大厂;随后又“牵手”吉利,双方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方面展开合作。海尔还与奇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

 从海尔投资版图来看,其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更是深耕已久。海尔旗下的海尔资本早在2017年投资了主营业务为汽车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的飞驰镁物;2020年海尔资本看上了提供车载信息化服务的博泰车联网,并完成B轮战略投资。另外,汽车检测设备生产商赛赫智能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彤明高科也都获得过海尔资本的青睐。

 可以发现,海尔过去的动作主要集中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实现车与家的智能互联。但想要正式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海尔还缺少造车资质,自建工厂、收购有资质的汽车公司或者找工厂代工是三条可选择模式。

 如果海尔未来有意进军整车领域,并用代工模式,此前达成战略合作的上汽、吉利与奇瑞等汽车制造商是否愿意成为代工厂也还有待商榷。

 海尔不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的孤例,先行一步进入整车制造的行业代表是格力和创维。2019年,格力与威马汽车达成合作,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以及整车制造相关方面展开深入合作;2021年,格力通过司法拍卖获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获得整车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军汽车制造。

 目前银隆新能源(现已更名“格力钛”)的主营业务是新能源商用车且还在生产,未来格力想要往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还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供应链模式也需要调整,难度并不低。今年3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接受访明确表示,格力不会进入家用车市场。

 创维则是从商用车领域逐步进入到乘用车市场。2011年,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重组厦门金龙以及南京东宇汽车集团,建立开沃汽车,投入到新能源客车的造车事业中。直到2017年,开沃汽车才获得乘用车汽车生产资质,并于2019年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天美汽车,次年推出首款车型ET5。

 不过,ET5的销量十分惨淡,目前已经退出市场。去年,天美汽车宣布更名为“创维汽车”,借助创维集团的名声,推出定位中型纯电动SUV创维EV6,售价14.68万元至25.28万元,6月销量仅为1280辆,半年总销量尚未过万。

 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向界面新闻表示,家电圈企业选择自主造车并不一定是上佳选择,它们对于汽车行业的认知还存在壁垒。

 “消费电子领域其实很多都是找代工厂。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造车门槛已经降低,未来很有可能诞生一些专注于做汽车代工的白牌厂商,这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更容易上手的一条路。”

 事实上,早在20年前,家电行业就兴起过跨界造车的热潮,并给不少企业留下惨痛教训。当时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囿于主营业务产能过剩和拓展多元业务需求,曾纷纷下场,但又都相继折戟。

 美的曾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并在昆明和长沙建立生产基地。但由于对汽车供应链把控不足和销售渠道不佳等多重因素,两大生产基地在2008年全面停产。奥克斯则向SUV和皮克领域发展,2004年曾宣布5年内投资80亿元进军轿车领域,实现45万辆年产能,但最终销量不佳,于2005年3月最终退市。

 现在进入汽车领域的部分家电企业已经转换思路,不再沉迷于自主造车,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

 例如,美的当前专注于做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旗下威灵汽车部件专注于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收购的合康新能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系统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章一超指出,家电企业有自身的技术优势,顺应智能汽车的发展,比如做液晶显示屏也可以往汽车智能座舱方向发展考虑。“未来汽车作为生活空间的延续,本身和家用电器产品会产生联动,车家互联将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方向。”

斯堪尼亚“”中国商用车

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

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立讯精密拟与奇瑞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

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1

2月11日,科技巨头立讯精密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面划重点: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但不对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及奇瑞新能源构成控制。同时,拟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与制造。

立讯与奇瑞强强联合

很多人可能对立讯精密不是很熟悉。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之一,立讯精密专注于连接线、连接器、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企业级设备、汽车、医疗等领域。

而作为中国品牌的头部阵营车企之一,奇瑞集团全球用户累计已经突破了1000万。据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月度排名显示,“奇瑞速度”连续多月位居全行业销量增速第一,且实现了国内、海外两大市场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此番,立讯精密对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进行持股,并与奇瑞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双方强强联合,有利于双方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设计研发、量产平台以及出海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实现双赢。

立讯精密赋能,奇瑞发展更稳

数据显示,奇瑞集团2021年全年销量超96万辆,同比增长31.7%。其中,海外销量达26.9万辆,新能源销量达10.9万辆。同时,奇瑞集团也给2022年定了一个小目标:150万辆。这也意味着今年销量同比要增长56.26%,难度还是有的。

而从今年1月份的销售数据来看,奇瑞集团1月份终端实销107710辆,同比增长20%,创历史同期新高,喜迎来新年“开门红”。此前,圈哥也预计过,今年,奇瑞汽车、捷途汽车将迎来多款新品以及改款车型,可以很好的保障奇瑞集团的销量基盘。

同时,技术奇瑞也踩准市场节奏,推出了自己的插混技术,这对于品牌以及销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海外出口以及新能源将成为奇瑞今年的有效增量。毕竟官方曾明确表示,今年QQ冰淇淋+小蚂蚁要冲击30万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番,在立讯精密的赋能下,奇瑞集团的发展无疑将更稳定,冲击150万辆的年度小目标也更加容易一些。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立讯精密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奇瑞集团对部分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这是目前很多车企所缺失的。另一方面,双方主攻新能源市场,无形中也将强化奇瑞集团在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在增量市场中夺得更多的份额。

认为,近年来,奇瑞集团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在2021年,尽管疫情、“芯片荒”等问题,一度让汽车市场承压前行,但奇瑞坚定以“技术奇瑞”夯实功底,加快在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等方面的转型,销量实现了远超大盘的增长态势。可以预见的是,此番,立讯精密抓准时机,与奇瑞集团强强联合,势必将起到“1+1>2”的效果。

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2

2月11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立讯精密拟与奇瑞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公告显示,这一合作是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致力于实现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 1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

Tier 1是指车厂的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货,而Tier 1厂商的代工厂即是Tier 2,以此类推。

具体到合作方式上,立讯精密公告显示,合作子公司拟取立讯精密缴5亿元持有注册资本的'30%、奇瑞新能源认缴11.67亿元并持有注册资本的70%的股权结构,每1元注册资本的认缴价格为1元。双方将尽力在协议签署后3个月内成立合作。

对于此次合作,立讯精密表示,奇瑞控股及其关联子公司于汽车行业深耕多年,在整车领域拥有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尤其在整车制造环节拥有独立自主平台,能够为奇瑞汽车及其他品牌商提供从整车开发到量产的综合服务,在业内具备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合作可帮助实现公司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

立讯精密从连接器产品起家,是智能手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后期不断扩充产能及品线,在10年前通过收购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目前为苹果组装AirPods、iPhone等明星产品,这也意味着其代工水平处在行业尖端。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陷入红海,立讯精密在原有的消费电子、通信产品以外扩充了汽车电子业务,其强大的电子制造能力也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过程中非常需要的能力。立讯精密主要生产汽车线束、电器、连接器和结构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此次合作,也可以看出立讯精密从横向扩张,向现在纵深拓展的转变。

根据立讯精密2021年中报,消费电子产品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收近84%,汽车相关产品占总收入约4%,为17.7亿元。

尽管营收占比较少,但其汽车业务增长却很快。2020年立讯精密汽车相关产品收入增长20.44%,管理层也多次在调研中表示,公司在消费电子和通信业务上的经验使得其在汽车电子的应用场景上具备了一定优势,“相信汽车电子会是立讯未来的一个主战场。”

立讯精密拟与奇瑞建合资公司联手造车3

2月11日晚间,立讯精密公告称,公司与奇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虎年以来A股苹果概念股整体表现不佳,立讯精密也大幅回撤,最新总市值为2903亿元。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虎年以来,立讯精密累计下跌12%。

牵手奇瑞新能源

2月11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2月11日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控股”)、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新能源”)(三者及其关联方合称“奇瑞集团”)于芜湖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立讯精密称,在协议基础上,公司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为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致力于实现公司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

根据协议,双方尽各自最大努力促成合作子公司于本协议签署后3个月内成立。合作子公司拟取立讯精密(甲方)认缴5亿元持有注册资本的30%、奇瑞新能源认缴11.67亿元并持有注册资本70%的股权结构,每1元注册资本的认缴价格为1元。合作子公司成立后,在满足合法合规性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业务,尽快取得成果。

立讯精密表示,本次签署的是战略合作协议,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关联交易,亦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立讯精密还公告称,协议签署当日,公司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简称“立讯有限”)与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青岛五道口”)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约定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交易完成后,立讯有限不对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及奇瑞新能源构成控制。《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签署前,青岛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46.77%股权,是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

对于立讯精密与奇瑞联手,看多看空观点不一。有股民发出疑问:立讯这是为代工苹果汽车做准备吗?

加快汽车业务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签署协议之前,立讯精密就在安徽芜湖成立了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而芜湖是奇瑞总部所在地。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2年1月28日,立讯精密工业(芜湖)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电子产品销售;运输设备及生产用计数仪表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元器件零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等等。

2021年8月,立讯精密在机构调研时表示,汽车线束业务中,公司处于业内领先位置,客户既包括国内造车新势力,也包括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该部分产品也是公司未来五年汽车业务的重要产品线。在汽车内饰部分,公司也拥有较为擅长的产品模块,例如无线充电模组,公司在该业务领域已跻身行业前列。此外,在汽车摄像头领域,公司与体外公司充分协同,也帮助公司实现了在不同市场和客户方面的延伸。

虽然汽车业务增长势头迅猛,但在立讯精密营收中的占比还较低。2021年上半年,立讯精密来自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的营收为17.74亿元,同比增长38.99%,营收占比为3.68%。

2022年以来,立讯精密加快了对汽车领域的投资。1月3日,立讯精密(麻城)汽车电子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这是立讯精密在中部地区的第一个工程项目。

小鹏理想上市后财报亮眼 贾跃亭再为FF发声|造车新势力周报

合资股比的开放,有如一张大网,逐步将所有觊觎中国车市的海外车企纳入一个新的生态圈。

从宝马增持华晨宝马股份至75%实现控股,到特斯拉落户上海,成了海外车企在华独资建厂的先例,再到四川现代结束多年合资模式,蜕变成韩方100%控股的独资商用车企,一场场经营变革乘着政策的东风,揭开了中国汽车市场从“躺赢”中走出的序幕。

日前,随着瑞典商用车巨头斯堪尼亚正式揭牌斯堪尼亚如皋工厂,成为继现代商用车之后,又一家外商独资商用车企业,合资股比开放政策原本在乘用车撩拨得甚旺的火苗,可谓是彻底烧到了中国的商用车市场。

而如果说,此前的四川现代是迫于市场低迷的无奈,才结束了短暂的合资生涯。那此次,主动出击的斯堪尼亚,势必会在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掷下一颗重磅。而从向中国出口专用车底盘、持续深化和海格客车的合作,进而直接独资建厂,斯堪尼亚所押宝将是整个中国商用车市场日益迸发的潜力。

“斯堪尼亚在中国早晚会建厂,这要看市场发展来决定。”过去,无论外界对斯堪尼亚中国集团总裁何墨池的这番话做何解读,当下的情形就是,在华投资建立重型卡车制造基地的事实,对于中国商用车企来说,远比“狼来了”来着更为棘手。

被市场激发的野心

自1965年斯堪尼亚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已经整整55年了。

或许斯堪尼亚入华的契机不过是源于林业部的一次购,但由此引发的市场地震,无疑是促使斯堪尼亚在华持续布局的缘起。哪怕是,碍于物流业的真实需求和中国社会对卡车属性的固有思维,总令这些车企屡屡碰壁,可商用领域巨大的市场容量依旧会让他们迟迟不愿放手。

对于普通人来说,外资商用车的独资建厂不过是政策开放下的产物,中国车企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和成熟的配套体系,始终是斯堪尼亚“们”难以逾越的鸿沟。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

中国对高端商用车的庞大需求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交通网不健全的年代,由于具有“载客生产资料”这一属性,同属商用车领域的客车产业很早前就成了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并开始以“技贸结合”的方式,踏上了合资探索之路。

1992年9月,城建部骨干企业常州客车厂与美国福莱西宝公司成功牵手,开启了中国客车业的合资时代。此后,诸如桂林大宇、西安沃尔沃、天津伊利萨尔、亚星奔驰、广州五十铃、沈飞日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没有核心技术、亦没有过多的品牌积淀,仅凭单纯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在客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下,迎来了第一波高潮。

而彼时,联手中国的客车企业共耕市场也就成了海外商用车企业,在中国跑马圈地的最佳选择。从源头来看,在商业车市场尚未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模版时,合资的模式在规避风险和创造盈利都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而海外车企碍于非控股的经营状态,也无法对中国客车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甚至,随着中国高铁网络逐渐构建了成熟的客运网络,中外双方的相互制约,反倒在高端公路出行市场急剧下滑中,成了中国客车企业自寻出路的最大推手。外资纷纷离场,大多数的客车企业都倒下了,以海格、宇通为首的头部企业还是会变得愈发壮大。

虽然相比之下,借由技术合作的名义,像斯堪尼亚这样的商用车企直到近年,仍在与海格联手争夺中国残存的高端客车市场,但此刻,当技术储备深厚的斯堪尼亚换道卡车市场时,纵使“置之死地而后生”从不是中国卡车企业想看到的结果,可试问,缺少了政策庇佑的中国卡车企业又该以何种方式爆发新生?

“以如皋商用车制造基地为核心,进一步扩大集团在华业务。未来也会将中国的如皋基地打造为斯堪尼亚全球生产和供应体系下成熟的分支机构。”斯堪尼亚的规划又很明确。而这样的清晰认知,相信在指引斯堪尼亚再征中国的方向,自此也将改变中国卡车市场现有的格局。毕竟用车诉求的改变,对应的终将是中外车企在市场博弈中该处的位置。

被现状带动的布局

毋庸置疑,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单一市场,约占全球销量的40%,并由本土车企主导。据中汽协统计,今年1-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0.3万辆和420.4万辆,同别增长22.5%和20.9%。其中,货车产销分别完成386.4万辆和386.6万辆,同比还分别增长了25.7%和24.1%。

某种程度上,疫情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排放标准升级,的确大幅拉动了新车需求量的增长。但再往前推,整个2019年,在基建投资回升、国Ⅲ汽车淘汰、物流业快速发展,治超加严等利好因素促进下,商用车产销同样好于乘用车市场。

只是从车型来看,2019年,我国重卡销量为117.4万辆,占全国货车总销量的30.50%,同比上年增加2.6万辆,是所有车型中唯一销量上涨的商用车。这就意味着,在重卡这个进口商用车企唯一能有所斩获的领域,中国市场给了所有人希望。

事实上,海外商用车企早已布下阵。且不说韩国现代乘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生效,一举吃下整个四川现代从而明确现代在华布局商用车的决心。作为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进口商用车三巨头——MAN、沃尔沃和斯堪尼亚也在用实际行动抢食着细分市场的份额。

MAN自2009年以来一直与中国重汽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并持有中国重汽25%的股份;沃尔沃卡车则在今年将中国升为全球五大独立销售区域之一,并公开表示正在“探求加速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可行性”;斯堪尼亚则自今年起,就在何墨池的规划下,将在中国市场分为5个销售区域、增加购中国零部件的比重、推进斯堪尼亚中国创新中心创立等诸多举措纳入下一阶段的发展路径中。

更甚的是,随着2023年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的节点临近,借产品本身的“代差”来实现弯道超越,又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夙愿。

当然,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无论这些海外商用车将展开何种攻势,数倍于解放J7、江淮格尔发K7等同类国产重卡的价格,永远吸引不了那些以重载、短途为主的商用车用户。它们所做的一切将瞄准的是讲究高效的长途物流市场,尤其是服务于电商的快递行业。

中通快递于2012年起开始购置沃尔沃卡车投入快递运输任务当中,短短8年时间,车队中的沃尔沃卡车数量就达到1500辆以上;德邦快递更是将沃尔沃FM、奔驰阿克托斯和斯堪尼亚G系全部纳入长途物流的队列······

虽然近年来,以解放J7、东风天龙旗舰、江淮格尔发K7为首的国产高端卡车,逐步渗透进了物流行业,但改变不了的现实依旧是,高效物流业对进口车的需求远非是国产商用车能替代的。而这也是斯堪尼亚独资建厂后能做什么,又将影响什么的决定因素之一。

被“快递”拿捏的未来

2019年的快递行业报告指出,全国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已超1.7亿件,同比增长25.3%,最高日处理量更是达5.4亿件,同比增长28.5%。在业务量的范畴,全国快递业更是突破600亿件,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

如此一来,随着行业逐渐由规模单向驱动向规模效益双向驱动转变,对每一环节利益输出的精准把握,必然成了快递巨头们亟需拿捏住的关键。对配备先进技术的车辆需求持续上升,自然也是综合考量下的结果。而此刻,斯堪尼亚期待快速国产去占据市场的目的,便变得分外明晰。

特别是从卡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来计算。基于快递从业车辆在车况良好的稳定创收阶段,各项支出中,燃油费和道路通行费几乎占据60%以上的比例下,秉承“人歇车不歇”的行业准则,即使是相同的运输工况,进口车比国产车没公里能节省2-3升燃油的优势就会被无限放大。加之,此类车辆低故障率所带来的高出勤率,更是在无形中扩大着进口重卡的市占率。

换言之,当前中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车队与企业客户比重显著增加,他们对卡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售后服务能力提出的要求,已然使得中国重卡市场高端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而据推测,伴随先进重卡技术渗透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单价40万以上车型占比会到40%。

所以,即便从斯堪尼亚此次为尽快实现独资建厂的路径来看,选择通过对南通皋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重组,无法与重建一个新的工厂体系所企及的生产标准相符。可是以斯堪尼亚的既定规划,“除了在中国打造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外,斯堪尼亚还会建立一个面向其他亚洲市场的区域销售中心”来论,抢占市场先机才是其把握中国市场命脉的重中之重。

“中国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不断提升中国经济韧性。而斯堪尼亚为市场带来运营的经济性、低排放、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多地被日趋成熟的中国运输行业所需要。我们预计到下一个十年,中国将成为我们全球最大的市场。”在何墨池的话语间,此种决绝的态度也无不充斥于内。

另一方面,倘若如皋基地能真正作为斯堪尼亚全球生产基地的之一,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都将遵循与全球其他工厂相同的严苛标准,零部件购亦将也将用全球购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与进口卡车一致。那届时,当斯堪尼亚哥系列重卡国产化率达到宣称的80%,销售端所带来的利润都将是斯堪尼亚彻底围剿同类竞品的筹码。

而一旦斯堪尼亚(中国)在若干年后,企图以国产后的价格优势来扩大势力范围,国产重卡的高端化自然就会遇到最大的阻碍。或许在此,这一切还仅是猜测,但独资所带来的所有弊端却已是昭然若揭。如今在终端市场上为所欲为的特斯拉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总之,不管在此之后,斯堪尼亚能已多快的速度完成国产车型的落地,在这个合资股比开放的新阶段,海外商用车企大举入华的脚步必定会加快。而对于中国的商用车企业来说,20多年前制定的政策是为了让自主品牌能学会自我历练,那未来,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主导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天平该倾向哪一侧,想必更是所有在局者亟需思索的考题。

文/曹佳东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央企进入人事调整频繁时刻 或为组建汽车国家队铺路

撰文?/?朱?涵

编辑?/?刘姗姗

设计?/?杜?凯

题图?/?赵昊然

本周,小鹏和理想陆续发布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无论是营收状况还是毛利情况,两家造车新势力的表现都高于市场预期。交出了令市场满意的阶段成绩,股价也纷纷应声大涨。

一直备受关注的恒大汽车,本周宣布上海、广州两大基地启动试生产,这也意味着此前发布的六款恒驰汽车量产渐行渐近。

不知道是否受到了造车新势力们接连不断的好消息地鼓舞,贾跃亭本周(11月13日)再次为FF站台,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产品和技术创新力是下一代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价值和驱动力,FF会继续集中专注投入,持续为行业发挥引领作用。”而这也是贾跃亭自今年7月初宣布个人破产重组工作完成之后,首次在公开平台发声。

小鹏汽车实现毛利率首次转正

11月12日,小鹏汽车发布了上市后首份财报。根据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三季度总收入为19.90亿元,同比增长342.5%;毛利率为4.6%,实现毛利率首次转正;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投资接近200亿元人民币。

2020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8578辆,同比增长265.8%,环比增长165.7%。其中,第三季度P7交付量达6210辆,占总交付量的72%。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研发费用投入达6.35亿元,同比增长46%。智能电动化时代,企业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开发投入将直接决定其未来在市场中的地位。

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P7的热销,反映了小鹏汽车在研发、制造、品牌、销售和服务等各个方面综合实力的提升。“后续小鹏汽车将继续加强在品牌、销售、充电网络方面的投资,2020第四季度总交付数有望超过10000台。”

据了解,小鹏汽车将携旗下超长续航智能轿跑P7、超长续航智能SUV?G3i系列车型登陆2020广州国际车展。

近日,小鹏汽车牵手千寻位置,宣布小鹏P7将搭载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服务。据官方介绍,搭载该服务后,小鹏P7整车全局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高精度地图所覆盖的高速公路,可实现NGP高速自主导航驾驶。

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称其第二座自建工厂——广州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投资30亿元。按,该工厂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

理想汽车三季度财报超预期?

11月13日,理想汽车也带来了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三季度总营收为25.1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8.9%;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车交付量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8660辆,创季度交付量新高;亏损进一步收窄,三季度净亏损1.07亿元人民币,市场预期亏损5亿元;三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与整体毛利率均为19.8%,两项指标较上个季度分别提高6.1%、6.5%。理想汽车表示,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部分零部件购价格的下降,以及产量提升带来的单车制造成本的下降。

除此之外,理想汽车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9.30亿元,较上季度大幅增长105.8%;公司自由现金流7.50亿元,较上季度也实现149.3%的大幅增长。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理想汽车已有现金储备189.16亿元,较去年年底的37.09亿元大幅提升。理想汽车称,这将为公司未来核心技术的研发、销售服务网络的拓展提供坚实保障。

李想表示,“我们很高兴第一次做为上市公司公布季度业绩,第三季度公司表现强劲,这不仅归结于我们产品的卓越价值所带来的强劲增长,同时也来自我们对运营效率的不懈追求。”受财报利好,理想汽车盘前股价一度涨幅扩大至30%,截至11月13日晚23点18分,理想汽车总市值315.22亿美元。

11月9日,浙江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沈亚楠,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电机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该公司由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0月上险数发布?理想获新能源SUV销量冠军

11月10日,中汽中心发布2020年10月国内上险数,数据显示?理想ONE?10月上险量为3438辆,成为新能源SUV销量冠军。这也是继9月之后,理想ONE第二次夺冠。?

蔚来汽车总上险量为4880辆,其中蔚来ES6和ES8上险量分别为2610辆和1434辆,包揽纯电动SUV销量冠亚军,新款车型EC6上险量为836辆。据李斌透露蔚来汽车的市场平均售价在40万元以上,高于特斯拉15万元。?

11月9日,蔚来汽车宣布,继11月7日温州乐清换电站落成后,目前已在全国建成159座换电站。

威马或将推换电版EX5

近期工信部公示了第33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出现了威马EX5换电版车型的申报信息。从外形来看,该车型与现款在售车型高度一致。

在此之前,威马方面也曾对外透露换电的意向。7?月?22?日、24?日,威马汽车先后发布两张海报称,“2019?年?8?月,整车?OTA?+硬件迭代将定义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新维度;想提高续航里程,难道只能换车吗?”这也被外界看作是威马?EX5?将推行换电方案的表现。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威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威马大数据统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威马官方旗舰店访问量超950万人次,累计收获16,223位高意向用户,整车成交1325辆,成为唯一登上天猫“双十一”热卖榜的智能汽车品牌。

据成交订单显示,55.86%的购车者为“数码达人”,对智能化、交互科技有着十足的热情;超过27.5%的“养生老干部”购车者对?“CleanPro健康头等舱“、“电动腰托”等功能配置情有独钟。?

在城市分布方面,伴随“千城千店”渠道战略的持续布局与下沉,威马也正在向二三线城市加速渗透,此次“双十一”期间,威马在二三线城市的订单量占比高达51.47%。

恒布恒驰车标?两大基地启动试生产?

11月10日,恒大正式发布恒驰车标。“金狮”、“蓝天”、“红球”共同构成了恒驰车标的三大设计要素,官方解释,该车标意在?“保护蓝天、决胜红海、东方雄狮、傲视全球”。?

随后,11月11日,恒驰公布车型命名规则,未来车型名称将由“恒驰+数字+2个英文字母”构成。车型按照低、中、高分为三档,售价25万元以下车型用字母“L”,售价25-50万元车型用字母“S”售价50万元及以上用字母“F”。?

11月12日,恒驰汽车又公布了其生产基地试生产。宣布其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已全面启动试生产调试。据介绍,这两大基地均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用德国舒勒、库卡、杜尔、日本发那科等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全面达产后1分钟可产1辆车。?

恒大汽车此前发布的六款新车将从这两大生产基地实现量产,正式量产的时间预计为明年下半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势Auto-First|满江红

最近几天,汽车央企高管频繁生变,发生在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两家汽车央企的高层变化“牵一人而动全体”。汽势Auto-First梳理不难发现,正常高管退休的补位背后,或释放出汽车央企整合的信号,拟或是为组建汽车国家队铺路。

根据汽势Auto-First梳理发现,此次汽车央企的高管变化涉及张宝林、朱华荣、刘卫东、徐平、许宪平、等多人。看似是仅仅涉及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两家,但是高层人事调整的背后涉及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三家汽车央企,面广人多。

一汽或任中信集团总经理

在出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两年之后,先后执掌过中车集团、新兴际华两家央企的,或将离开一汽,出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6月17日晚间,《牛车网》发布独家消息称,传或将就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牛车网》援引爆料者的消息称,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或将就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一职。

截至今年6月,出任一汽集团总经理恰逢两年。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6月27日上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同志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进入中国一汽集团后,在的带领下,一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院的部署,中国一汽的经营业绩不断攀升,2019年在中国汽车市场产销下滑8.2%的情况下,中国一汽在销量、收入、利润三方面实现全面增长。2020年中国一汽一季度的销量表现逆势上扬,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一汽集团销量93.8万辆,市场份额占比达16.3%,同比增长3.6%,尤为明显的是红旗品牌,在市场整体收紧的状态下销量达3.95万辆,同比增长111%。

2018年底,中国一汽公布了将用8年时间实现经济规模、价值创造、人均收入三个方面翻一番的战略规划,即“831”战略,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针对疫情,中国一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冲疫情影响,将损失降到最低。

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取了四方面的措施,一是内部节流,降本增效。从1-4月的实际效果来看,全集团共实现节流72.5亿元。二是外部开源,创新营销。“线下冷、线上热”是一汽在疫情形势严峻时期的真实营销状况。今年1-4月,一汽旗下八大品牌在多个短平台曝光量和互动量总数分别达到9.2亿次和2655万次。三是保持定力,锚定目标。在2020年绩效目标发布会和工作部署会上,一汽多次坚持:各项工作年度任务不变,保持全年目标不动摇。四是深化合作,共克时艰。无论是与东风、长安的T3合作,还是围绕芯片、软件、新能源等战略,与华为、百度、宁德时代等展开跨界牵手,一汽始终坚持共创共享,为后疫情时代发展奠定基础。

汽势Auto-First根据一汽集团的多个官微消息源显示,在今年“两会”前后,先后到一汽-大众进行数字化营销调研,到青岛参加一汽集团青岛业务调研。最新的公开资料是,与邱现东在杭州参加红旗H9环驾中国的长线测试,并拜会杭州刘忻。

不过,一汽集团方面并没有回应调离一汽集团的官方消息。1963年12月生人的今年57岁,已先后出任过中车集团副董事长、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以及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

朱华荣接棒张宝林任长安汽车董事长

伴随着张宝林6月12日被国资委任命为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接棒长安汽车董事长的长安汽车进入朱华荣时代。汽势Auto-First梳理发现,在长安汽车家门口举行的2020重庆汽车论坛成为朱华荣履新长安汽车董事长后出席的首个活动。此前的6月10日,长安汽车母公司兵装集团对外公布,长安汽车日前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会上宣布朱华荣出任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据汽势Auto-First得到的消息,在获任长安汽车董事长后,朱华荣第一时间和福特中国陈安宁通了电话,表达了长安汽车与福特汽车双方携手深化合作的愿望。

《水滴汽车》APP评价朱华荣接棒长安汽车董事长时称,在外界看来,一次平稳有序、衔接顺畅的人事交接,对处于第三次创新创业关键期的长安汽车而言至关重要。任职长安汽车总裁五年6个月的朱华荣被兵装推荐为长安汽车董事长,是兵装集团对长安第三次创业成绩的充分肯定,亦是对第三次创业成果后续落地的期待。

对于服务长安汽车近20年的张宝林,兵装集团、长安汽车给予了高度评价,其表示,“自2017年出任长安汽车董事长以来,张宝林带领企业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持续优化组织模式,战略路径更加清晰,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推动多维度产业布局,着力提升用户满意度,强化数据驱动管理,企业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兵装方面强调,“作为汽车产业的深耕者,他不仅推动了长安汽车转型升级的进程,更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对于自1986年大学毕业后即服务长安的朱华荣,兵装即长安方面评价到“朱华荣任职总裁期间,长安汽车经营班子在兵装集团和长安汽车董事会的带领下,以用户为导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打造经典产品,优化产能结构,推动实施“北斗天枢”和?“香格里拉”等一系列改革创新,带领长安汽车进入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向上快车道,销量持续领跑行业,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两年前,长安汽车在北京车展前夕举行了“创新?创业?创未来”战略发布会。启动了第三次创业,并定下了到2025年,实现L4级无人驾驶汽车量产,销售600万辆,实现中国品牌第一,全球前十的宏伟目标。

许宪平刘卫东再度走到台前

出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将近四年的许宪平,再度回归他的老本行汽车行业。此前多个消息源显示的许宪平接替徐平成真。昨天,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下称“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许宪平接替因年龄原因到期的徐平,出任兵装集团董事长。

汽势Auto-First注意到,今年63岁到达退休年龄的徐平,是中国汽车行业唯一同时先后执掌过东风汽车、一汽集团和兵装集团(长安汽车)三家汽车央企的“第一人”。即将出任兵装集团董事长的许宪平同样是一位从一汽集团走出来的“老汽车人”。在2016年7月出任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之前,许宪平为一汽集团总经理。

《道哥说车》分析认为,此次由通用技术集团这样的先进装备制造商企业调任至主打机械工业乃至汽车制造的兵装集团,可以视作是许宪平向汽车业务的回归,也可以看出中央对兵装集团整车业务的重视。

由于长安汽车是兵装集团旗下最重要的整车企业上市平台,在此番人事调整的背景下,许宪平的到来对长安汽车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信息。上述接近兵装集团人士认为,许宪平的调任意味着中央还是看好汽车产业的,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利好长安汽车的。对于许宪平接任徐平一事的真实性,兵装集团旗下子公司一名高层告诉《道哥说车》:“称情况属实”。

现年56岁的许宪平,自参加工作至调任通用技术集团前,职业履历基本未离开过一汽系统,从一汽化油器厂技术科技术员,一直做到集团公司总经理。许宪平担任天津一汽夏利总经理一年后,实现扭亏为盈。2006年1月,许宪平离开一汽夏利时,该企业净利润已近两亿元。期间,许宪平还参与过哈萨克斯坦一汽国际汽车有限公司、一汽丰田项目的筹建。

随后,许宪平转战一汽解放,担任总经理之职,一改该企业亏损局面,实现了解放体系产品结构的调整目标。2009年,在许宪平离开一汽解放之时,该企业净利润达到两亿元。2011年9月,通过中组部、国资委严格的民主评议与考核,在一汽10位领导成员中排名第九、年纪最轻的许宪平胜出,出任一汽集团总经理。

很少公开发言的许宪平在2013年曾表示“要把中国一汽品牌,以及解放为代表的商用车品牌,打造成为中国的知名品牌。这就是一汽人未来6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一个梦想,也是我们的愿望!”结合许宪平的履历也可以看出,无论是事业规划还是个人情感,许宪平已从骨子里与汽车产业连在了一起。在中央新一轮的高级干部调配部署下,这个“老一汽人”、“老通用人”即将与过去的岗位挥手告别,赶赴兵装集团发挥更大的作用。

《汽车人》发布的消息同样显示,今年63岁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徐平,将从业务一线退下来,继续履行全国政协常委职责至届满,许宪平接任中国兵装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不再担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与此同时,《汽车头条》最新报道称,中国兵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东将接替中国兵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林,执掌长安汽车。

提起刘卫东,多数人可能较少注意到他近两年的动向。2018年,刘卫东调任兵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主管模块位置,但从其密集调研兵装旗下汽车企业及相关零部件企业来看,他在兵装集团期间实际上已经涉及长安汽车的相关工作,为接手长安做准备。

而在调任兵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之前,刘卫东曾在东风汽车任职超过30年。2001年,刘卫东升任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并带领神龙汽车走过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后又在2011年正式接手东风汽车“大自主”板块,进行渠道整合,打造高端产品体系。除在自主品牌板块做的风生水起之外,刘卫东对于神龙汽车的合资板块也贡献良多。在东风任职期间,曾被PSA集团任命为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成为了东风汽车与PSA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频繁调整或为汽车国家队铺路

看似是张宝林和徐平两人,或因升迁或因届退休,是两个人的调整。其实,简单的背后是国家对汽车产业进行的深层次统筹布局。

许宪平回归汽车行业、刘卫东再度走到前台,除了看重他们“老本行”的丰富经验外,从大的背景看,是在为强强联合的战略重组,以及组建汽车国家队进行谋篇布局。

在此之前,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三家汽车央企,虽然看上去独立经营,但是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来自长安汽车,因年龄功成名就退休的徐平来自东风,执掌东风汽车三年的竺延风来自一汽集团,即将出任兵装集团董事长的许宪平来自一汽,即将出任长安汽车总裁的刘卫东来自东风汽车。

汽势Auto-First注意到,早在新一轮汽车央企高层人事布局之前,一汽、东风和长安已经在技术研发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有效整合。汽势Auto-First分析认为,组建汽车国家队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多个方面是大势所趋。

(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