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汽车行业投资研讨会_中美汽车零部件贸易
1.中美贸易战的开始与到现在为止的情况,最好有往期新闻
2.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3.中国汽车进入美国怎么这么难?
4.特朗普时代的中美贸易为何一波三折?
5.中美贸易的资料
6.美系车靠打价格战就能进入中国市场吗?
7.贸易战对期货有什么影响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重新免除549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就此征求公众意见。 豁免范围比此前认为的549项少,但涵盖了从泵和电机等工业零部件、部分汽车零部件和化学品,到背包、自行车、真空吸尘器和其他消费品。 重新免除549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就此征求公众意见。 特朗普上任时,对中国进口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并设置了许多相关豁免条件。
只有特殊商品可以向美国申请豁免,这一政策严重不利于中国、美国乃至世界的贸易往来,因此我国对特朗普的这一政策持反对意见。 在当今的美国,特朗普废黜上台后。 在越来越多美国企业和议员的号召下,我希望美国能扩大免税范围。 这样的单边关税不仅影响了贸易往来,也影响了美国自身的发展,因此再次免除了相关产品的关税。 双方将在关税方面设定一定的优惠政策。 那就是最惠国待遇。 当然,这个最惠国待遇是双方的。 我们向他们国家出口自己的商品。 他们关税收入有点低,有这个商品的清单。 如果在这个列表的范围内,如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关税会比其他国家低一些。 这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然后,用同样的道理对方出口了几件商品,来我们这里。 我们也给予对方一定的关税优惠,互通有无,这样大家缴纳的关税就少了,就可以避免那种恶性竞争。?在当前这种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 美国重新免除352项商品关税,有助于这些商品在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流通。 但是,除了这些商品以外,还有很多商品。 由于美国的单边关税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贸易,给中美双方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 因此,美国免除352个进口商品关税只能说是纠正美国原有不合理的单边关税的第一步。 在高通胀背景下,黄金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黄金市场似乎仍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节奏推动,但需要看到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进退余地越来越窄。
中美贸易战的开始与到现在为止的情况,最好有往期新闻
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能逃得过倾轧。
当疫情爆发时,没有一家车企能独善其身。
关键在于:如何“自救”。
疫情全球化?对汽车供应链影响持续加剧
来源:百度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7日7时,全球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173344例,死亡病例7019例,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达152个,中国以外肺炎确诊92228例,意大利、西班牙、伊朗、德国、美国等地均为重灾区。
随着肺炎疫情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其对汽车供应链的影响也在持续扩大化。
据最新消息,除最开始爆发肺炎疫情的中国,近日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印度、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多个国家也先后出现了严重的疫情,由此导致前期仅在部分地区存在的车企劳动力不足、被迫停产、供应链中断、车市销售低迷等问题,也随之呈现全球化发展态势。
例如韩国,自2月初由现代汽车打头阵,宣布逐步暂停其韩国工厂的生产,随后起亚、双龙汽车、雷诺等也纷纷加入了停工行列,以应对新型冠状爆发所造成的供应中断。
受此影响,今年2月韩国汽车总产量同比下降26.4%,仅为189,235万辆;韩国国内汽车销量下降18.8%,为,8万辆;2月份出口额较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6.6%,仅为24亿美元,下滑趋势明显。其中现代汽车2月份出口量同比下降21.4%,起亚海外出货量较2019年同期下降30.1%。
来源:日产
日本除铃木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因为该品牌在中国的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很少,其他几个主流日系车品牌的整车生产及销售在此次疫情中均受到了较大的波及。根据高盛的预测,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汽车产量和需求的影响,将使丰田、日产、本田、三菱、马自达五大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减少1700亿日元(合16亿美元),他们1至4月的总产能减少58万辆,其中丰田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为94%,日产的产能利用率为47%,而本田的产能利用率仅达16%。
欧洲市场,鉴于意大利已经成了除中国之外,受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近日欧洲主要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商已纷纷关闭在意大利的工厂、削减产量,并考虑让员工回家。例如大众,由于肺炎疫情造成供应中断,其在西班牙Narra地区的工厂已与当地主要工会达成协议,让一部分员工回家休息,另根据双方的协议,大众可在2020年进行一定量的短暂裁员。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则决定关闭其在欧洲的15家工厂至3月27日。FCA也因为疫情的加剧,决定关闭更多的欧洲工厂,其中大部分工厂将停产至3月27日。
在美国境内的通用、FCA、丰田、特斯拉等车企,虽然部分目前尚未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随着国内确诊人数的增多以及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为获得北美和其它地区制造业务所需的零部件,据悉这些企业也已经焦头烂额忙活了数周。
此外,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国家,目前针对疫情可能给汽车行业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已经发布了预警。其中墨西哥地方官员表示,由于疫情影响了从中国进口的关键零部件的运输,墨西哥的一些汽车工厂未来几周可能不得不停产。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ea则警告称,由于缺少来自中国的零部件,该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4月份停产。而印度,目前塔塔汽车、马恒达、TVS?Motor和Hero?MotoCorp等公司也已经表示,因疫情的爆发将面临供应链中断问题,其中塔塔汽车已经要求总部和各地区办事处的办公室员工自当地时间3月16日起开始在家办公,另外一些公司已经宣布暂停生产。
断供危机下?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应对之策
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认,肺炎疫情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全球性灾难。
或许目前国内的境况已经在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开始恢复有序生产,但这并不代表大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众所周知,一辆汽车上大约有2~3万个零件,其中任何一个零件的供应出现异常,都可能造不出一辆车。而要保证这么多零部件的正常供应,仅仅依靠单一市场是不现实的,例如国内一些关键的汽车零部件,很多还依赖进口,而一些在其他国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也可能来自于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据我国海关统计,受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影响,2019年我国汽车及其关键件、零附件进出口额为1515.3亿美元,同比下降5.9%。其中,出口额为679.6亿美元,同比下降2.9%;进口额为835.7亿美元,同比下降8.3%。
分区域来看,2019年中国汽车及其关键件和零部件前十大主要出口国别为:美国142.8亿美元,同比下降22.6%;日本45.5亿美元,同比下降13.1%;墨西哥38.5亿美元,同比增长8.2%;德国26.4亿美元,同比下降4.8%;俄罗斯联邦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韩国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英国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巴西14.8亿美元,同比增长9.6%;泰国14.7亿美元,同比下降5.2%;加拿大13.7亿美元,同比增长3%。
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及消费市场,任何一个市场的运转出现异常,都可能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正因为如此,为保证零部件的正常供应,目前已经有企业积极开展各类自救措施,包括空运零部件、更换供应商、转移产能等。
●?在零部件运输方式上“做文章”,如空运、开通运输专列
为了更好地开展生产,缩短零部件物流时间,在选择供应商时,很多车企往往会要求后者在他们附近建厂,抑或是供应商主动配合整车厂,将工厂建在车企附近。然而,由于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众多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物流运输齐齐受到影响,整车厂们已经顾不上再去纠结供应商的所在地了,此刻对于他们来讲,保证零部件不断供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很多车企已经开始通过空运零部件,来保证产线的正常运转。
例如捷豹路虎,早在2月份就已经将中国的零部件空运到英国工厂以维持生产。随后,上汽安吉物流也开始用包机的方式,为北美的两家跨国车企福特以及通用紧急供应零部件。
2月25日,东航CK287货运航班搭载着94吨福特汽车包机的配件,从浦东机场出发,当天下午5时抵达泰国曼谷,以保证福特在泰国生产基地的部件供应。同日,东航一架货运航班装载着通用汽车所需配件——航班共载有422件汽车配件,总重80.45吨,从浦东机场起飞,于2月26日凌晨到达芝加哥,保证GM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制造基地供应链畅通。据悉,为了保证零部件供应,通用总共启用了16架包机。
进入3月,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爆发疫情,导致大范围交通受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停工,更多的企业加入了空运零部件阵营。如日产汽车墨西哥公司公关总监Luciana?Herrmann就表示,尽管成本有所上升,但为了避免生产出现问题,该公司已经开始用飞机而不是船运的方式向墨西哥工厂运送零部件。
来源:马自达
马自达的一家供应商为了解决马自达3和CX-30车型外饰所用零部件在中国的生产短缺问题,不惜将墨西哥工厂的零部件产量提高50%,空运到马自达在日本的装配线上。据悉马自达此举总共花费了500多万美元,虽然物流成本高,但如果不想停产,只能如此。
另外广汽日前也提出将合作伙伴调动全球,为中国的合资企业空运零部件。甚至印度的部分企业也已经决定用容量更小也更贵的空运,来运输汽车零部件。
类似的方式还有开通专列运输。3月初,一辆火车专列装载着9200个汽车座椅座框骨架和9520个座椅背框骨架,从武汉站出发,奔袭2100多公里,于3月9日到达吉林。据悉,这批物资是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急需的第一批汽车零部件,为保证一汽集团的有序复工,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向交通运输部物流保障办公室提出运输保障需求,在收到该需求后,交通部物流保障办公室下发第49号紧急运输任务指令,协调国家铁路集团承担紧急运输任务。
在马勒相关负责人看来,保证零部件的持续供应是汽车行业供应商的责任,在此次疫情中,各企业取的加货频次、海运改空运、手提货等措施来保供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对于大型供应商企业,多点布局,提前双认证才是规避风险的办法。不仅如此该负责人指出,在构建供应链体系时,供应商的布点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核心零部件和材料要在不同国家和区域布点,定点供应商要综合考量供应商的商务、质量、交货、技术和风险因素,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供应体系,保证全球生产和供应。?
●?更换供应商
这也是很多车企目前比较容易想到的一种方法。例如吉利为保证春晓基地顺利复工复产,就对部分宁波市外的供应商进行了替换。2月初吉利正式复工,但由于此时各地之间物流运输受到了阻碍,导致吉利在宁波市外的供应商无法将零部件及时运送至市内各吉利生产基地,另外很多外地的供应商复工时间较吉利也更晚,对此宁波市经信局前前后后共梳理出350家当地零部件配套企业名录供吉利挑选,据悉最终吉利选择了35家。
来源:丰田
丰田依赖全球供应链体系,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为公司一家迟迟没有复工的武汉零部件供应商找到了替代工厂。FCA作为首家因肺炎疫情宣布停产的欧洲车企,早在半个月前,也开始寻找替代供应商。另外印度的汽车制造商们,也正尝试寻找零部件替代供应商。
不过,由于整车厂更换供应商,往往需要对新产品进行大量的实验、调整和认证,以通过监管测试,达到稳定的生产规模,整个流程走下来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甚至更长,而且如果是具备核心技术的行业垄断性企业的话,几乎没有可能被替代。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种方式,尤其是像现在这样因为疫情临时更换供应商,其实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开发替代供应商是一种办法,但它的有效性取决于验证的复杂程度,例如马勒的产品和发动机性能直接相关,验证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切换的可能性不大。”上述受访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双供应商模式在汽车行业其实早已有之,早期为了控制价格,节约开支,部分车企选择多个零部件供应商同时供货。虽然这种模式会因为某些企业运用不当而备受争议,但其实对于实现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大有裨益,比如目前这种情况。从这一点上来讲,经历了此次疫情,不排除更多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会取这种模式。
●?转移产能
在此次疫情中,取这种措施应对断供危机的企业亦不在少数。例如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F-TECH),早在1月底就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并表示如果疫情蔓延,还可能会将更多产能转走。韩国现代的线束供应商悠进电装,也开始将部分产能向国外转移,另一家线束供应商京信集团则在努力增加其在美国、印度、柬埔寨和韩国本土的产能,以弥补其在中国产能下降带来的影响。另外还有汽车电子企业罗姆半导体,也表示将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替代生产。
来源:罗姆
正因为如此,目前也有很多人在纷纷猜测此次疫情会否让汽车供应链向国外转移。对此,盖世汽车近日发起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334位参与者中,仅13%的参与者认为此次疫情全球化会加速汽车供应链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转移,而更多参与者则坚持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不可撼动,且认为汽车产业链还将加速向中国汇集。
这并非没有道理。虽然目前与东南亚、非洲等市场相比,中国已不再具备成本优势,但在整车制造和消费方面,全球汽车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倚重程度却是其他市场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近两年大批跨国零部件企业纷纷选择在华投资办厂,部分甚至开始将研发及测试中心也设在中国,以此作为立足亚洲乃至辐射全球的战略重点。
更何况汽车供应链的转移与否并非只取决于劳动力成本的高低,还与基础设施配套、运营成本、配套体系、交通运输条件、制造业文化等有较大的关联,而这些条件目前在国内都已经十分完备了。特别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完整性,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纳入统计的为5.5万家,基本实现了1500种部品的覆盖。甚至在自动驾驶等较前沿的技术领域,中国汽车产业链也具备一定的完整性。
再者,此次肺炎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受影响的已不仅仅是中国,从这一点上来讲,目前向其他国家转移产能的可操作空间其实也不是特别大。
盖世小结:很多人说此次肺炎疫情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镜,是好是坏,一照便知。但其实对于企业来讲,也有类似的功效,通过此次疫情,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打造稳健的供应链体系方面,无论有没有这次疫情,对于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十分重要,但此前很多企业可能做得并不到位,经历了此次疫情,特别是见证了众多企业深陷断供危机,相信很多企业接下来在此方面都会积极改进,以在更长远的未来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窘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零部件的行业现状
美国历史上曾5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基本都是同样的结果。但此次中美贸易战,特朗普取了不同于往届美国的策略。
更多资讯,请下载Wind金融终端APP
来源:Wind金融终端APP
2010年美国曾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而此轮调查则始于2017年,恰逢“七年之痒”。
特朗普3月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来自中国的600亿美元(约合3800亿元人民币)产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3月23日,商务部表态称拟对自美国进口的3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特朗普3月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回应称,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惧怕贸易战,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将奉陪到底,并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301调查决定发表谈话表示,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害怕贸易战;任何情况下,中方都不会坐视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已做好充分准备,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希望美方悬崖勒马,慎重决策,不要把双边经贸关系拖入险境。
商务部条法司司长陈则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301调查有关进展,一旦美国有关措施实施,中国会坚决出手。
此外,中国商务部3月23日早间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
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按2017年统计,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计120个税项,涉及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等产品,拟加征15%的关税。第二部分共计8个税项,涉及美对华19.92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的关税。
(来源:环球网)
全球市场震荡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普遍震荡。
股市方面,周五,上证综指收跌3.39%报3152.76点,创2月9日以来最大跌幅;深证成指跌4.02%报10439.99点,创业板指跌5.02%报1726.02点。两市成交6353.12亿元,较上日同期明显放大。本周,沪指跌逾3.5%,创业板指跌5.23%。
香港股市全线回落,恒生指数收跌2.45%报30309.29点,周跌3.79%;国企指数跌2.41%报12128.27点,周跌4.03%;红筹指数跌2.17%报4418.11点,周跌1.8%。全日大市成交升至2834.45亿港元,创2015年4月以来新高,距2915.29亿港元的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前一交易日为1519.33亿港元。
(来自万得终端港股实时行情)
亚太股市收盘也全线大跌。日经225指数跌4.51%,周跌4.88%;韩国综合指数跌3.18%,周跌3.10%;台湾加权指数跌1.66%,周跌1.65%;澳大利亚ASX200指数跌1.96%,周跌2.39%;新西兰NZX50指数跌0.99%,周涨0.30%。
期市方面,周五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多数下跌,铁矿石收跌1.9%。焦炭收跌1.37%,焦煤、动力煤分别收涨1.09%、2.12%。菜油、豆油、棕榈油分别收跌0.49%、0.7%、1.09%。此外,螺纹钢、热轧卷板分别收跌2.6%、1.14%。橡胶收跌5.82%,沥青收涨2.87%。
汇市方面,周五,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32关口,日内涨200个点,刷新3月20日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3240,较上一交易日跌28个基点,本周涨7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105个基点,报6.3272。
债市方面,避险情绪助推期债大幅收涨,10年和5年主力合约分别涨0.64%和0.29%,均创五个月新高。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一度下行超16bp最低触及4.67%,创逾四个月新低;次活跃券180205收益率下行15.01bp报4.63%,盘中最低触及4.6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80004收益率下行4.75bp报3.70%。
周五欧美股市再度大跌。道指收跌逾400点或跌1.77%,报23533.20点,创去年11月22日以来新低;纳指收跌2.43%,报6992.67点;标普500指数收跌2.1%,2588.26点。本周,道指跌5.63%,纳指跌6.54%,标普500指数跌5.95%,均创逾两年最大单周跌幅。
欧洲三大股指集体下跌。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44%,报6921.94点,创15个月新低,周跌3.38%;法国CAC40指数收跌1.39%,报5095.22点,周跌3.55%;德国DAX指数收跌1.77%,报11886.31点,创12个月新低,周跌4.06%。
海外商品方面,COMEX黄金期货收涨1.48%,报1352.9美元/盎司,创五周以来收盘新高,本周涨3.09%。COMEX白银期货收涨1.06%,报16.56美元/盎司,本周涨1.77%。
NYMEX原油期货收涨1.44美元,涨幅为2.24%,报65.74美元/桶,创八周以来新高,本周涨5.34%。
上市公司回应贸易战影响
针对“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多家A股上市公司周五(3月23日)回应对业务影响情况。
水晶光电称,公司出口美国业务较少,受到的影响不大。
长盈精密表示,虽然公司的部分客户为美国公司,但公司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出货给境内的公司,关税增加对公司的影响极小。
凯中精密表示,公司为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全球供货,直接交付到美国本土的占比很小,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业绩没有直接影响。
沙隆达A表示,公司业务在全球分散度很高,当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壁垒和关税政策出现变化,公司会相应作出及时适当地业务结构调节。如果中美之间进行“贸易战”,对公司业务将会产生影响,但不会很大。
阳普医疗表示,公司国际贸易的主要客户集中在欧洲、南美洲和亚洲等地区,对美贸易占主营收入比例很小。
信维通信表示,目前并未对公司业务产生任何影响,公司与客户的合作一切正常。
方大炭素表示,2017年出口美国1.5亿元,占当年总营收1.89%,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不大。
八一钢铁表示,公司没有产品出口美国。
顺发恒业表示,在美业务为不动产投资,不涉及出口产品。
胜宏科技表示,公司产品销售美国约占公司营收0.82%左右,中美贸易战对公司基本没有影响。
瑞贝卡表示,虽然公司对美出口比重较大,但发细分行业较为小众,对美国企业不构成竞争关系,不会对公司业务形成影响。
晨丰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约20%左右销往国外,主要境外市场包括印度、东南亚、欧盟等。公司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并没有设置特别的贸易障碍,此次贸易争端,对公司影响较小。
伊戈尔表示,公司产品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美对中方加增关税对公司尚无直接影响。
京东方表示,2017年中报显示,美洲地区金额占收入比重为2.5%。
泰胜风能表示,美国早在2012年起就对中国应用级风塔实施“双反”,公司近年已无批量化产品出口美国。即便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对公司出口也无影响。
凯莱英表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所谓的贸易战将极大损害两国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联化科技表示,公司有信心以产品、技术及综合优势维持并进一步提升与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
洲明科技表示,公司产品出口全球,在美国不形成高的出口依赖,而且LED小间距显示屏是很细分的领域,未必在加征关税的目录里,目前没有收到征税的通知。公司会密切跟踪此事项,积极想办法来化解危机。
银轮股份表示,2017年度我公司直接对美国出口额约为2.8亿元,约占总营业收入6.7%。另外,具体加征关税产品目录尚未确定,对我公司的具体影响目前还无法判断。
海伦哲表示,中美贸易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海伦哲加快自主研发、生产绝缘臂架高空作业车产品的进程。
跨境通表示,跨境贸易的模式主要有B2B和B2C两种,其中B2B模式主要是传统跨境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则是B2C模式。经查,我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40%来自美国市场,其中一般贸易出口美国海外仓的收入占比保守估计45%左右,剩余55%左右为快递小包形式邮寄。设本次美国关税提升对30%出口美国的品类造成影响,则我们预计影响公司收入范围不超过6%。针对此影响,公司会着重开发其他未受影响品类的产品,邮递方式尽量取从国内发小包裹,以降低本次美国征税对公司的影响。贸易战进一步挤压传统B2B利润空间,而B2C贸易则不会受到太多影响,相反,B2C成本优势会进一步突出。从跨境进口业务方向来看,目前,公司的进口购业务来自美国市场约万分之一,因此,即使中国提升对美国贸易进口关税,公司进口业务暂时不会受到影响。
华英农业表示,公司农副产品暂无对美国出口,同时公司也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深南电路表示,公司将密切关注形势进展,及时取必要措施。
金河生物表示,我司是全球范围内金霉素产量最大的生产商,产品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南美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上海钢联表示,针对海外市场,公司目前还处在尝试阶段;中美贸易战短期内对公司业务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易事特表示,公司并未将某一特定区域的市场进行区别对待,各区域的市场均有侧重也同步发展。贸易战对公司业务不会有带来较大影响。
佛燃股份表示,公司气源结构多元化,贸易战对购价格影响小。
可立克表示,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有关报导以及政策尚未明朗,对公司的业务影响也有限。
涪陵榨菜表示,公司出口业务占比很小,影响不大。
恒华科技表示,目前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收入比重非常小,在市场拓展的初期阶段。
长缆科技表示,目前公司产品暂无在美国地区销售。
撇清关系就算了,还有上市公司干脆就开始为中国征收美国产品关税叫好。比如:
东方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中国对美国进口农产中比重最大的是大豆等产品,中国拟对美国农产品等加征关税,有利于提升国内相关农业产业竞争力,对公司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哪些行业会受波及?
对于贸易战主要影响的领域,中金公司认为有:
1、从签署备忘录来看,首当其冲的是针对中国加征25%附加关税的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术、机械领域;
2、对美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也会受到影响。从当前的中美贸易行业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仪器(根据分类主要是家电、电子等类别,占出口总量48%)以及杂项制品(12%)、纺织品(10%)、金属制品(7%)等。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仪器(30%,主要是资本品)、运输设备(20%)、化工产品(10%)、塑料及橡胶制品(5%)等。
以下为美国收入占比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列表(2016年,前百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就在市场判断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带来的风险时,有机构分析,此次美国发动贸易战,其目的可能并非是要改善双边贸易数字,而是有着更大的动机。
兴业研究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只是美国贸易战诉求的借口和初步目标,而遏制中国赶超的“超限战”,则是更为重要的动因,而这一点仍然为大多数人所忽略。
3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想国会提交了有关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报告书,报告指出美国将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阻止中国“破坏真正的市场竞争”。
而美国《2018贸易政策纲要暨2017年度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美国在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保护美国经济免受不公平获取我们知识产权竞争对手的影响。对此,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以阻止中国通过不合理及歧视性措施获取(美国的)技术与知识产权”。
以史为鉴:5次“301调查”均指向同一结果
实际上,此次已是美国第六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而回看历史可以发现,前5次最终结果都一样。
中银朱启兵、华夏研报认为,从历史经验看,中美双方预计经过局部贸易冲突后仍会归于妥协,演变成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研报分析,历史上美国曾5次对华发起301调查,从历史结果看,最终双方均达成妥协,并未演化成全面贸易战。301条款更多是美国获取谈判优势的手段。
招商证券谢亚轩研报统计,90年代,美国曾三次对中国进行“特别301调查”,分别是1991年、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后,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这是美国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动用“301条款”对其他经济体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最终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同意修改《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涉嫌禁止性补贴的内容。
朱启兵、华夏研报认为,目前,美国贸易总逆差约有一半来自对华贸易,但目前的逆差更多反映的是中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分工的不同,且美国对华一部分逆差来自于美国对中国实行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限制。总体上看,全面贸易战是双输结果。报告认为,本次301调查仍然是美国获取谈判优势的手段,中美双方预计经过局部贸易冲突后仍会归于妥协,演变成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天风证券宋雪涛研报分析,只有在美国对中国进口税率在10%、15%和25%的情况下,中国才有可能在贸易战中损失小于美国损失,如果特朗普可以使用总统权力,绕过国会在150天期限内将关税提高至15%,那么中国取关税提高至25%、35%、45%和全面抵制均可以对美国造成有效反击。但是如果美国对中国征税提高至35%和45%,无论中国取哪种报复措施,中国遭受的损失均大于美国遭受的损失。
如美国对中国提高关税至45%,即使中国对可限制行业取全面抵制的措施,中国因贸易战遭到的损失仍然大于美国因贸易战而遭到的损失。
但报告认为贸易战未必能顺利展开,或者说,贸易战未必会以全面、激进的形式爆发,而是以局部、逐步的贸易摩擦形式展开。
一方面,美国本身也会遭到重大的经济打击,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即使发生短暂的贸易战,美国私营领域也将失去130万个工作岗位,占私营领域总工作人数的1%。另一方面,的最大权限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内,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不超过15%的关税,国会对于15%以上的关税提议具有否决权,而国会和商界的关系不可忽视。作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可以凭借对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机电、航空器等行业的贸易反制,拥有与美国谈判的地位,这些贸易反制可能使得关税提议遭到来自美国商界的反对。
中美如果发生贸易战,其实都不是以单纯的贸易保护为目的,特朗普希望如果提高关税逼迫人民币升值或高端制造业回流,中国贸易反制也是希望拥有谈判的筹码换取中国深化改革的时间。正是因为各自的意图都不在贸易本身,发生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不高,未来可能更常见的是中美之间局部、逐步发生的贸易摩擦。
对中国影响几何?
考虑到此次争端可能最终走向“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市场普遍谨慎乐观。
海通证券表示,无需太过恐慌,市场中期趋势取决于基本面。备忘录的焦点在知识产权和高科技领域,近期累积了一定涨幅的科技类股压力偏大,借机去伪存真,2月以来回调盘整的价值类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较好。
中金公司同样认为,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中长期不必过于悲观。其报告分析称,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从净出口层面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判断,尤其在近期对增长分歧较大的时点,对短期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可能带来一定影响。中长期的具体影响程度还要视后续贸易战的广度和深度来判断,但考虑当前中国内需的韧性以及较为充裕的政策缓冲余地,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资本市场表现不必过于悲观,短期市场如若出现连续且幅度较大的过度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进入时机。
此外,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也认为这场贸易战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有限。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发表最新观点认为,美国对中国500-600亿美元商品加关税的行动,不太可能对中国或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能够解决与美国的关税问题,但贸易风险将增加。
惠誉表示,6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对美商品出口总额的2.5%左右,或中国GDP的0.5%,但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小得多。由于缺乏替代品,这些货物最终还是会去美国,而其他商品可能会转移到不同的市场。美国对中国目前500-6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的措施,对中国GDP增速的拖累不会超过0.1%。
惠誉表示,零星的保护主义措施在近几个月已经升级为“更具破坏性的贸易战争”。目前更大的风险在于美国最终对中国全面征收关税。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五分之一,相当于中国GDP的3.6%,所以广泛的关税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也会因供应链的关系在亚洲其他地区造成连锁反应。此外中美贸易战也会破坏全球投资者信心。
穆迪则表示,中国企业的评级不会受贸易争端影响。根据初步评估,美国迄今为止宣布的措施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围的保护主义措施出台,对其评估就可能有变。
穆迪声明称,与1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下降;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为0.1个百分点,2005-2007年平均为3.4个百分点。
目前已宣布的行业性关税不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实质性伤害,因为这些行业对美国市场出口有限,包括对光伏面板、洗衣机、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如果美国大幅扩大关税范围并取广泛的保护主义措施,负面影响将会更大。
穆迪称,提高对双边而非多边贸易安排的重视,将对亚洲经济体构成信用利空。
中国汽车进入美国怎么这么难?
中国汽车零部件仍处于进口依赖阶段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化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进程当中,当前我国汽车核心零配件仍处于进口依赖的阶段。
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2021-2022年,我国多家上市大型汽车零配件相关厂商持续看好并深化布局汽车零配件市场,代表性企业包括均胜零配件、拓普集团、中国长城、安洁科技、奥特佳、华工科技、保隆科技、得润零配件、银轮股份、北斗星通、拓普集团等。
中国汽车零部件需求有待恢复
根据OICA统计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球和中国的汽车产量均呈波动态势,在2019年以前全球和中国汽车产量走势基本相同,但在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较大下滑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量维持与2019年差距较小的水平。2021-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所回升。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701.1万辆。由此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再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维修市场需求来看,根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10-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速均高于9%,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存在较大汽车维修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需平衡分析
结合上述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供给及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本土供给能力有所增强,需求也处于逐步恢复的状态。再从国际形势来看,2020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和肺炎全球蔓延影响,出口停滞,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2021年汽车半导体短缺现象开始在更大范围蔓延,全球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汽车半导体供货不足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生产延误、减产,甚至停产等问题。截至2021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急需增强。综上所述,我国中低端零部件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而高端零部件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具体供需平衡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特朗普时代的中美贸易为何一波三折?
编译?|?杨玉科
编辑?|?Jane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事实证明,在美国销售中国汽车简直比登天还难。
过去几个月,疫情大肆蔓延,使得美国汽车行业陷入危机,零售商眼睁睁地看着销量下滑几百万辆。然而,在这种大环境下,杜克·黑尔(Duke?Hale)却在为他的初创公司寻找组装厂,用以生产中国跨界车。
黑尔是HAAH汽车(以下简称HAAH)首席执行官,其公司位于南加州。今年,HAAH与中国奇瑞汽车合作,在疫情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席卷行业之际,预计推出一个名为Vantas的新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HAAH和奇瑞的目标是进入美国市场。自2005年以来,曾有6家中国品牌进行过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踏着德国、日本和韩国汽车制造商的脚步,中国品牌也开始试水美国市场,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彼时,奇瑞汽车在汽车企业家Malcolm?Bricklin的帮助下将汽车引入美国,但以失败告终。而在1960年代和1980年代,Bricklin曾帮助创建过美国斯巴鲁和Yugo。
尤其是Yugo品牌,它从南斯拉夫一家不知名的工厂竟然成功来到美国海岸。但那些来自中国(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的汽车却没能如愿。
从2005年至今,曾宣布在美国上市最终又退出的中国品牌名单包括——众泰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吉利集团的独立品牌领克汽车(Lynk?&?CO)曾表示,将于2021年在美国上市,但尚未宣布相关步骤。
此外,还有几个中国或中国投资的电动汽车品牌也表达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兴趣。
Autotrader执行出版人Karl?Brauer表示:“据我所知,除将中国汽车引入美国市场外,他们还没有进行其他业务扩张的努力。这并不意味着它永远不会发生。反过来,如果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怀疑,他们也有理可循。”
中国汽车进入美国为什么这么难?
迈克尔·邓恩(Michael?Dunne),既是ZoZo?Go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也是美国汽车业拥有权威话语权的资深专家。他认为,这不是中国品牌的原因,主要与打通美国市场的壁垒有关。
邓恩在接受Automotive?News访时表示,当他们将目光投向美国市场时,他们发现,这个市场如此巨大,利润如此丰厚,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然而,当他们真正到达加州海岸,建立了他们的办公室,他们才发现,这是不可逾越的。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做出180度大转弯,不得不重新考虑。
01.
“唯一办法是在美国成立子公司”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停滞不前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国内市场拥有更加便利、更有吸引力的增长机会。
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激增至2890万辆。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而在国内市场则相对容易。所以,中国的生产商往往没有动力去为进入美国市场而进行艰难困苦的努力。
邓恩表示,另一个挑战是,美中贸易摩擦加大了在美国市场运作的风险。过去几十年,外国汽车制造商完全以进口形式进入美国,不需要先在美国建立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但目前,由于中美贸易的紧张局势,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失去整车出口这种选择。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窗口已经关闭。”邓恩说,“如果他们想在美国销售汽车,他们需要在美国当地生产。这样一来,仅仅以比日韩品牌低20%的价格引进一款汽车显然不够。”
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些中国制造的汽车在美国销售。但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进口别克昂科威和沃尔沃S90面临特朗普27.5%的关税。
沃尔沃汽车为中国吉利所有。在2010年收购沃尔沃前,中国吉利参加了2006年底特律车展,展示过一款名为CK的小型车。吉利说,将从2008年开始以吉利品牌引入美国,然而无疾而终。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取得了成功。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奇瑞在巴西有一家工厂。江淮汽车在墨西哥持股一家合资企业,该公司主要装配跨界车,主销当地市场,也有出口项目。另外,这家合资企业在墨西哥城郊外的一家工厂生产一汽集团的商用车。
“突然之间,他们有了一种新的紧迫感,感觉真正需要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邓恩说,“正是这种紧迫感让我们相信,这次中国汽车制造商更认真,可能会切实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
在转向美国市场之前,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将西欧作为第一个成熟的海外市场。其中包括,在英国销售MG品牌的上汽集团;于2021年底开始在德国销售的长城汽车;以及预计今年夏天在欧洲上市的领克汽车。
VCG咨询公司总裁Richard?Oppmann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要想在美国取得成功,唯一办法就是在美国成立子公司,建立营销、质量管控、融资和经销商网络完整体系,而不是仅依赖于经销商。
“到美国来销售汽车的所有其他机构,都把自己定位为全资子公司。”Oppmann说,几年前,长城汽车寻求进入美国市场时,他曾担任过该公司的顾问。
“这样做的原因,当然是为了缩短客户和工厂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汽车行业非常重要。你不可能通过经销商来完善这种关系。”他再次强调。
02.
进入美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HAAH高管来自美国汽车行业各个领域,他们都有过运营一家美国市场销售和营销公司的经验。
HAAH负责营销的执行副总裁吉恩·汤普森(Jan?Thompson),曾与日产汽车和菲克集团等汽车公司合作。他这样谈到HAAH如何打开市场:“这需要万事俱备。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也是HAAH研究多年的经验总结。没有讨价还价,没有絮叨,一个价格,完全数字化,用最简单的买车方法。”
HAAH预计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销售,但是公司必须灵活应对。
最初,HAAH通过与众泰汽车签订协议,从中国进口跨界车在美国销售。2018年,HAAH就开始招募美国经销商。
几乎是同一时间,广汽集团向美国经销商推销其商业模式。不过,2019年广汽集团便暂停其美国业务,理由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
今年5月,由于众泰汽车的财务问题,HAAH已暂停进口众泰汽车。
黑尔表示,借助奇瑞汽车打造Vantas品牌,有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美国生产的印象,这是区别于中国其他同行的方式。“这是一个美国品牌,由美国人组装,使用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因此,我们认为它是美国的。”他说。
由于众泰汽车销售搁浅,经销商遭受挫折,作为补偿,HAAH向签署了众泰专营权的经销商提供一个Vantas专营权,无需额外支付费用。而且,继Vantas之后,HAAH还会有第二个中国品牌,但目前还没有透露品牌名字。
俄克拉荷马市经销商巴蒂森(Larry?Battison)表示,相对于众泰经销权,他更青睐于Vantas经销权,因为它与美国有渊源。“我们对在美国生产汽车感到兴奋。”他说。
巴蒂森是Battison本田在俄克拉荷马城的经销商负责人,他对HAAH的商业模式和领导团队印象深刻。“这些高管有相当扎实的背景知识。他们有足够的底气。”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表示,他还在考虑是否与HAAH续约,他虽然有足够的场地来运营这个品牌的汽车,但他不想支付天价来建立一个既有的品牌。
他宁愿与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商签约,而不是Vantas生产的汽油动力车。他补充说,不管怎样,这都是在掷骰子。
Vantas会不会成为第一家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未可知。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伺机而动。
“他们要么在低端燃油汽车领域寻求优势,要么在高端电动车、自动驾驶汽车和联网汽车领域寻找空间,或者低价,或者瞄准下一代技术。”邓恩表示。
在Brauer看来,进入美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他说:“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一定会有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以中国品牌出现在美国土地上。但在那之前,你会看到更多合作模式,共同引进中国车型,这些车型也许有一个中文名字,也许连中文名字都没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美贸易的资料
因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美国在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段时间的主调是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因为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而最终美国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而且常常借此来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这就导致别的国家不服,从而贸易摩擦就产生了。
2、偏重双重标准和单边标准主义。这种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行动,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行动,贸易摩擦就在所难免了。
3、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各种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积极影响美国立法和其他政策决策,对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其成员的公共关系决策施加影响。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有利于美国的事情,美国政界睁只眼闭只眼,而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会立刻有反对意见。
4、国会管理贸易。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合同,并制定和征收关税的权利。美国的行政部门更具国际视野却不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却可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经常得到体现。
5、代言制度。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下,议员和官员往往是某种利益的代言人。在选举的制度下,个人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的政界人士不是本人拥有巨额的财产就是能得到他人的资助。官员当选后,资助的要求就可以得到体现,因此就很容易因为某些官员的一些利益而导致贸易摩擦。
扩展资料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各种目的和各种贸易壁垒形式交织在一起,使贸易摩擦形势更加复杂化、尖锐化。技术性的贸易壁垒措施是更具名义上的合法性、合理性、巧妙性,是更加冠冕堂皇的贸易壁垒手段。
在全球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百度百科-贸易摩擦
百度百科-中美贸易争端
美系车靠打价格战就能进入中国市场吗?
近几年来中美经贸关系总体上呈现了不断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双方都高度重视中美经贸发展的加深与扩大,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及部门间的接触频繁,增进了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也为中美经贸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一、双边经贸合作与发展继续扩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1-7月,中美贸易额为510.31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362.99亿美元,同别增长13.8%和21.3%。
自美进口147.33亿美元,同比下降1.2%。今年以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仍保持了高速的增长,继续居各国对华投资的第一位。1-6月,美国对华直接投
资项目数为1457个,合同金额43.57亿美元,实际使用美资24.5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7%、17.4%和19.7%。美国对华投资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实际投资额高;二是单项投资额高;三是在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大。美国对华投资的强劲趋势出于两个原因: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美商对中国加入WTO后的良好预期。
二、制约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流,加强了对其国内产业的保护美国自2001年经济增长减速以来出口持续下降。2002年经济虽然开始缓慢复苏,其全球贸易
颓势仍未根本好转,1-7月,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同比下降了7.4%。加上今年国会举行中期选举,为了党派利益,共和党需要争取国内产业界的支持。因此,布什在贸易政策上逐步退缩并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先后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虽然此次钢铁保障措施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但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每年3.7亿美元的钢铁出口。种种迹象显示美国的贸易保护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将取措施在未来签订的贸易协定中更多地加入保护本国工益的条款,扩大钢铁、纺织、汽车、造船业等国内制造业部门的利益。美国扩大保护钢铁与纺织等业界利益将对我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二)用跨机构监督程序和中国执行评估报告对中方施压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一年,美国将监督和促使中国执行WTO承诺作为其贸易政策的长期首要目标。目前已建立起了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协调,布什贸易政策工作组委员会监督的跨部门机构。该机构包括三个层次:工作组和小组委员会;贸易政策审议小组;国会国家经济委员会。主要依靠商务部、农业部、院、财政部、劳工部、美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收集信息和作出评估。2002年6月,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美中经济关系对美国家安全影响》的报告,认为中国在税率安排方面有些拖延和不协调,颁布了不科学而影响贸易的生物技术法规、没有严格遵守有利于外国保险公司的规定以及在快递服务领域存在限制措施等。美方表示在
年底WTO中国过渡审议机制中提出讨论,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双边经贸谈判中我方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继续成为敏感问题
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双方都认识到存在贸易统计上的差异。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自美进口逐步增长,中美间贸易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中国市场开放循序渐进以及名义关税率较高实际关税率低的事,期待美国商品和服务一下子大量地进入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美国出口商却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因此当出口并非像他们想象那样快速增长时,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甚至演变成贸易战。在美国贸易逆差是敏感的话题,衍生出许多的辩论,包括对强势美元政策的质疑等等。其中的主流又是认为贸易逆差中以对华贸易逆差最甚,原因是中国市场不开放,应严厉限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据美方统计,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攀升,1-7月其贸易逆差达2533.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
5%,其中对华贸易逆差5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居各国第一。
(四)中美反倾销、反补贴斗争不容忽视
美国无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现实,多年来始终援引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第1316条规定,即“在行政当局做出取消的决定之前,已确定的任何一个外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结论仍保持有效”以及调查中“行政当局的任何决议都是不容司法审议的”。由于美国歧视性地坚持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利益。截止2001年9月,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已达87起,影响中国数十亿美元的对美出口。
由于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美国更视之为防止中国出口激增的有效武器,必将充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反补贴将是影响今后中美贸易的新因素。根据美国反补贴税法,对运往美国的任何产品的生产、制造或出口提供补贴者,要另外征收相当于补贴额的关税,但仅限于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过去未对中国用反补贴手段。一旦我国摘掉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帽子,反补贴问题会接踵而来,对此,我应提早有所准备。
事实上,为防止中国因加入WTO而对美出口激增,美国现已开始考虑修改反倾销、反补贴的有关规定。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报告建议,今后商务部在决定任非市场经济国家达到市场经济程度身份时需获得国会的批准,并建议修改美国反补贴法,将范围扩大到非市场经济国家,即为保护美国产业免受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品不公平竞争时也同样适用。
(五)美国加强了对华出口管制的力度
长期以来美国在执行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时试图在获取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上取得平衡。为同欧盟、日本等国竞争美国不得不放宽了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总体上仍维持冷战思维,深恐中国经济、军事强大对其构成威胁。2001年,美批准对华出口许可证990个,涉及金额2.27亿美元,占美批准出口总金额的2.8%,因此美对华高技术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比重是很小的。自从2001年8月授权实施出口管制的美国《出口管理法》到期后,美国一直通过紧急授权维持出口管制制度的效力。2002年1月,在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许多政界要员和学者都表示应通过对华管制,使中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与美保持50年的距离。目前,美国已敦促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理法》,以对国家实施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方式,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总体上今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力度,尤其是软件和高技术设备,并重点加
强对我国核技术及导弹技术的监控等。
(六)环保和劳工标准压力越来越大
环保和劳工标准是美国面向21世纪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美国已通过了《对贸易协定进行环保审议的指导原则》,对今后签署每一个贸易协定时就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今年8月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02年贸易法》,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授予总统对外签订贸易协定的贸易促进授权(TPA)。目前美国与约旦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已纳入了劳工与环保标准内容,今后美国可能以此为范本压贸易伙伴就范。对中国而言,最大的影响主要来自美国的环保和劳工标准问题压力,同时随着国会加强干预贸易协定签署的权利,国会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将施加更大的影响。
三、前景展望
在贸易领域,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兴大市场,美国经济利益与对华贸易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从出于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还是从地区安全战略出发,都不会毫无顾忌地损害对华贸易。贸易是处理好两国关系的纽带,必要时也是其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有效制裁武器。而美国作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其重要地位他国尚无法替代。因此,发展和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是两个大国达成的共识,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由于中国加入WTO后,遵循WTO规则进行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减让,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将有较大增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出口由于受到美国方面的进口激增保障条款和反倾销措施等影响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到2005年前中美贸易增长将维持在年率13%左右的水平。
其次,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今后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
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
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我输美产品设限。美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美方对处理好同中国贸易摩擦的看法如下:
(一)对中国过于严格会影响美方获得促进中国作出努力的支持,也会危害其更广泛的对外关系和安全问题,要求不严又会助长中国不履行的倾向和面临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因此在初期阶段不宜过多地在具体问题上找茬,更多的是推动中国在诸如规则的执行、国民待遇获得上履行承诺而不应死死抓住个别的关税问题或分离的市场准入问题。
(二)在中国市场上不要太突出,因WTO贸易规则也会维护中国的利益。
(三)利用不定期的场所,或双边的,或建立全新的机制解决贸易争端,而不要过多诉诸WTO争端解决中心。
(四)应该避免孤立,与他国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联合澳大利亚共同对抗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美认为在中国加入WTO后也应该对它取相应的政策。
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美对华贸易政策很复杂,经济问题常常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近期内,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强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这决定了我在贸易摩擦和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必须慎重地处理好同美国的经贸关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问题还会很多,中美经贸发展的基础是好的。尤其是中美WTO双边协定的签订和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确定,消除了长期以来阻扰中美关系改善和中美经贸发展的重大障碍,对今后中美经贸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高层对话和双边磋商等有效机制,增进理解与信任,中美贸易前景是光明的。
贸易战对期货有什么影响
好在哪里呢?好在没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弊端。拿进口大豆、芯片、飞机进行“反击”,对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对国内养殖业、信息产业以及民航业等等,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但汽车则完全不同,这个产业竞争充分,可替代性很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是中外汽车企业最大的利润来源地,“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早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如果有参与者出于某种原因退出中国市场,于己无异于“自残”,于人则相当于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其腾出的市场份额分分钟就会被其他企业填满。
对美系三大车企来说,他们的日子会更艰难。就以目前经营状况最好的通用汽车为例,其2017年全球产销量为890万辆,中国市场的产销量超过400万辆;其2017年的净利润为3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投资收益则超过20亿美元。可见失去中国市场,对通用汽车意味着什么。而对中国市场的其他参与者来说,美系车如果离开,530万辆的产销量,等于腾出了近1/5的市场份额,这对走红中国市场的日系、德系车企,对迅速成长壮大的中国品牌车企,都是一个天大的利好。至于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们,他们也会从美系车的离开中有所收益:一是不用再为层出不穷的投诉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系车都占据着国内众多汽车投诉排行榜的前几位;二是一些消费者的用车成本会降低,因为油耗较高、小毛病较多的困扰,会随着美系车的离开而自动化解。
因为从整车来看,去年美系车在中国市场销售303.95万辆,占比达12.3%,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低于德系和日系车。所以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使美系车部分车型退出中国,那么其他的德系、日系还有中国的自主品牌马上就会填补这个空白,这对中国的消费者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由这次中美贸易战,联想到1995年的日美汽车贸易大战。当时日美第三轮汽车贸易谈判在加拿大破裂,双方就汽车零部件贸易问题未达成一致。克林顿因此对日本实行贸易报复,宣布将对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等13种日本豪华轿车征收100%关税。但最终双方在日内瓦达成和解协议,美国人虽然敲破日本的重重壁垒,使其汽车及配件能够大量进入这个巨大的东亚汽车消费市场。但日本固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决定了美国汽车在日本的道路荆棘丛生。
钢铁行业——暗度陈仓,不必忧虑
由于美国对我国钢铁钢材出口持续“双反”,我国出口至美国的钢材量在近几年中占比都较低。2017年美国共进口钢材3593万吨,进口中国钢材产品78.4万吨,位居第11位,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2.2%。近几年中国钢材出口走的“暗度陈仓”路线,具体来说就是先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然后间接出口到美国,或出口到韩国继续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这些钢材的出口总量甚至要大于直接出口至美国的总量。我国现货市场还是以内销为主,出口量几乎低到可以忽略。我国内需依然较好,不必过分忧虑,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依然较好,内需强劲。
新能源行业——影响有限,持续关注
2017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表现突出,出口量达到10.6万台,其中机动车的出口占比达到10.01%;2017年新能源车出口金额达到了3.27亿美元。分出口国来看,201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纯电动乘用车为214台,金额达到165万美元;向美国出口的插电混动乘用车为1042台,金额为6115万美元,在所有出口国家中美国排位第一。
中国一些自主品牌想要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步伐可能受到影响。但美国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地,同时自主品牌不使用美国的技术和零配件,对销量的影响很少,反而特斯拉等美国品牌进入中国可能会被征收高额关税。“早在双反的时候,美系车部分车型就很受影响,美国这么大力度贸易战的话,汽车行业肯定会受到波及。早在2011年,商务部宣布对产自美国的部分大排量进口汽车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涉及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及奔驰、宝马、本田的美国公司等企业。”
全球油气行业——受到拖累,一路走低
对于油气行业来说,整条石油供应链上,管道、平台、石油钻机和加工设备都依赖于钢铁。美国油气管道进口钢铁用量占用于建设项目的钢铁总量的四分之三。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很可能对液化天然气(LNG)新项目的投资造成破坏。LNG项目向来耗资颇巨,通常需要买家以固定价格作出长期承诺,以便为开发商提供财务上的确定性。若缺少了这份保障,开发商或许就不会为LNG终端项目开绿灯放行。
贸易战可能拖垮全球经济。尽管地缘政治危机令上周油价走高,但随着中美展开贸易对决,股市情况一落千丈,能源股同样大跌。目前,市场已经有所猜测,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增长而言不是个好消息。受此影响,油价也将受到拖累,一路走低。
汽车产业——汽车无妨,零件遭殃
因为中美进出口汽车现在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进口车受到的影响不会太大,2017年中国进口车型排名前十的企业中,美系车企仅有林肯品牌。而林肯在2017年进口到中国市场的数量为6.47万辆,同比增长78.5%。此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2017年进口到中国的数量是1.7万辆,同比增长51.6%。相比于中国市场年销超过2000万辆的基数而言,中美汽车进口市场的变动对于整体车市的影响不会太大。
但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很多都是来自国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口原材料在中国生产后出口,因此影响的波及面世相对较广的。
通讯行业——依存度低,影响有限
由于美国对华一直保持严禁美国运营商使用中国通信主设备产品的政策,所以华为、中兴等的通信网络设备在美基本没有销售,市场依存度低,贸易战对其影响不大。
化工行业——短期影响,问题不大
中美贸易战会增加化工行业及其上下游的贸易成本,但短期看对化工行业影响较小,本次调查可能涉及的产品集中在机电、通讯、信息技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方面,而化工领域主要为基础原料,较少涉及到技术纠纷,而国内新材料又主要瞄准的是进口替代;而且,2017 年中国与美国在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方面的贸易逆差为7 亿美元,不存在贸易顺差,我们本次301 调查暂时对化工行业影响较小。
纺织服装行业——订单转移,冲击很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同时,纺织品服装出口也是我国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维持在13%左右的水平。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前10大市场中,美国占第一位,中国和美国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上有巨大贸易顺差。目前美国对这个行业关税不是很高,如中国服装常见产品类关税一般在10-20%左右,这些产品的关税若提升至45%将对出口带来较大影响。美国的贸易伙伴很多,除了中国外,它可以从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进行购,很容易会发生订单转移,作为贸易战中美国强有力的一张牌,纺织服装行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农产品行业——尚未开战,已成重灾
在美中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农业大宗商品俨然成为战火的主攻区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大宗商品购买国,主要满足饲料、食用油和生物燃料等需求。中国目前既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也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大豆也是美国出口向中国的最大农产品。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每年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有1/3销往中国,总价值约为140亿美元。该协会周四声明称,如果中国打击报复大豆领域,将令很多美国农民失去赚钱能力、无法生活。因此,中国如果对美国的大豆和猪肉施加贸易报复,会因需求减少而压低美国相应农产品价格。在今年阿根廷因干旱减少豆粕出口的外部因素影响下,美国豆粕价格面临上行压力,进而增加美国养猪农户的生产成本。
军工产业——全天强势,主力热捧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引起了全球市场的较大动荡,但越是市场情绪大幅波动时,越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从长远来看,此次中美贸易冲突将推动中国进一步加大国内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品牌竞争力。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军工产业是最不受其影响的板块之一,应当获得超额收益。3月24日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成功执行一架次试飞。此外,随着近期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波音作为美国最大出口商,存在被中国纳入中止减让产品清单的可能性,C919产业链有望间接受益于贸易战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
电子行业——一定影响,观望态度
大陆对美出口中电子终端比重较大,但国产品牌在美销售较少,2017 年大陆对美出口电子和通讯产品总金额约为1600 亿美元,约占对美出口总额的35%。总体而言大陆对美的消费电子产品出口以外资品牌组装代工为主。国产品牌市场开拓仍集中于北美以外地区,其供应链受加征关税影响较小。
组装代工环节存在外迁可能,上游零组件仍趋于向大陆集中,在“贸易战”背景下,关税将成为电子产品组装环节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过去十年,大陆电子产业已完成中低端领域的进口替代,同时正迎来历史性的产业升级机遇,我们判断低端的组装环节未来或将出现外迁的趋势(例如印度上调手机关税后部份手机厂将组装环节迁至享受关税优惠的印尼)。而凭借资本优势、工程师红利等有利因素,大陆零组件企业有望向中高端产品线升级,持续提高产业话语权。
中国是美国电子公司的重要市场,美国对华出口中,电子信息类产品的比重约为40%,其中高端芯片、核心设备等是主要的电子产品,如果“贸易战”发酵,对以上美企亦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