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_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
1.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未来福地
2.2022单招汽车专业都有什么
3.需求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4.禹城2022年三大产业比例
5.已破产或危在旦夕的这些汽车品牌别买 售后未必能善后|汽势
6.刹车片发展前景
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
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状况良好,汽车市场经过2005年的低迷期后稳步发展,势头良好:乘用车中高档车型和都市型SUV将维持较高增速;商用客车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商用货车行业整体增速将回落,机会在于产品升级与出口。
2008年汽车行业将面临节能环保政策影响、征收燃油税的影响、内外资两税合一的影响、高油价时代发展新能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各子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分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历史市场表现、销售毛利率发展趋势、在建工程比例,建议投资者关注三类整车股:价值型、成长型、低估型
汽车业的蓬勃发展给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零配件各细分行业龙头将维持高增长和高的销售毛利率,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优质汽车配件龙头公司。
新的消费群体形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是乘用车市场稳定成长的大好背景,国内经济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新农村建设等因素是商用货车稳定发展的保障,人口红利、旅游业蓬勃发展、高速公里里程扩张是商用客车维持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汽车业中既有作为可选消费品的乘用车、又有具有生产资料属性的商用车,每个细分子行业都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成长阶段,同时也给汽车零配件龙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处于汽车产业链中上游的龙头汽车配件商将迎来一个高速成长时期。我们试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发现并挖掘汽车业的投资价值。
一、2007年汽车行业销量回顾及简析
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大约为3辆/百人,按照国际上通常的汽车普及阶段划分,我国总体处于"汽车化阶段前期",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迥异,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接近20辆/百人,汽车消费进入"汽车化阶段",预计我国大部分城市将长期处于该阶段。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71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达到24%。其中乘用车销售507.9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57%,商用车累计销售20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5.14%。首先看看各个细分车型销售情况体现出来的短期趋势。
我国乘用车市场从2002年开始步入年销量百万大关,五年时间高速增长,2007年年底有望达到600万辆的销量。鉴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相差相对较大,汽车行业的发展引擎主要是老用户的替换需求和新用户的首次购车需求。
存在替换需求的用户对价格、燃油成本敏感度不高,更重视品牌的成熟度与性能,所以,这部分需求可能是针对中高档排量的乘用车;首次购车的需求群体集中于30岁以下,这部分用户追求时尚动感,预计将成为都市SUV和中档轿车的主力消费群体。
乘用车品牌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共有乘用车品牌340个左右,平均每个品牌年销量一万七千辆,今年同比负增长的乘用车品牌达到45%。应该说,乘用车市场呈现品牌杂规模小企业数量过多的特点,同时这也与我国乘用车的消费特点有关。
商用车细分产品中,"重量化"趋势明显,重型货车、大客、高吨位半挂车增速显著高于其它细分商用车产品。商用车中,货车周期性相对较强,客车行业整体增速平稳,销量几乎保持在年20%增长左右。
而我国的燃油税从提出到如今燃油税已经经历了十年时间三届,在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下,燃油税的开征箭在弦上,很可能于2008年3月开征,有关专家预测燃油税率可能在30%至50%之间,开征之后,每台车的用车成本将提高,以1.6L排量车为例,每百公里耗油8L,设一年跑3万公里,以93号汽油5.34元/升计算,再加上其它税费,年耗油费1.28万元,设燃油税率为50%,成本要提高6000元,和排量为1.0L的比较一下,每百公里耗油5L,年跑3万公里,年耗油费用8000元,交50%的燃油税,成本提高4000元,总计1.6L排量车每年比1.0L排量车在燃油使用成本上多七千元左右。
另一方面,征收燃油税后1.0L排量车每年单车新增油税成本占车价的百分之六,而1.6L排量车这个数目为百分之四多一点。征收燃油税对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的确切影响和燃油税率、燃油税征收结构有关,如果燃油税为30%,则影响很小,如果为50%-100%,则可能对乘用车消费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一部分中档车消费需求转移到小排量车,同时也有一部分原本打算购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可能放弃或者暂时购车打算。
从历史情况来看,油价的上涨并未影响汽车销量的增速,一方面,油价年涨幅未超出过25%,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低,市场潜力巨大,油价上涨的成本短期内不会对乘用车总销量造成影响。
2.排放政策
2007年是国三排放标准开始实施的年份,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环保排放标准的升级对小排量车和部分老车型产生影响,北京马上要实施国四标准,一些品牌可能不得不退出北京市场,对于老牌合资企业的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增大。总体上对乘用车影响要先于商用车,预计对明年的商用车市场影响有限。
3.两税合一利好部分汽车企业
国家所得税法实施后,将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还将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等规定为"免税收入";取消内资企业实行的计税工资制度,对企业真实合理工资支出实行据实扣除。对于已经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存在一定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将逐步与25%接轨。"两税合一"以后,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由15%提高到25%,而内资汽车企业的所得税则由于33%降至25%。
就细分子行业来说,轿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均为合资企业,两税合并对已经享受了较长时间优惠政策的合资公司盈利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不影响企业长期的竞争能力。商用车企业多为内资企业,将受益于两税合并的执行。就车企来说,两税合并将对中国重汽(000951)、宇通客车(600066)、曙光股份(600303)等缴纳33%所得税率的商用车上市公司产生利好。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创造公平的汽车产业竞争环境,相信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今后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环境将大大改善。
4.新能源给我国汽车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高油价时代,汽车驱动力必将朝着替代传统能源的方向发展,燃油税的出台、油价高企催生新能源汽车热,我国今年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则》,各大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已经有很多动作,发改委公布的严格的准入门槛并实行一项否决制意在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较强实力的汽车企业手中以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用。从欧美市场看,基本上业界认为至少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主流为混合动力车。
上海汽车已经推出自主研发的荣威混合动力轿车和"上海"牌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据上海汽车,公司将在奥运之前小批投产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同时推进合资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与客车的研发,在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轿车规模化投产。此外,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研制出混合动力公交车,一汽集团完成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样车开发,一汽红塔已经有少量电动汽车外销,长安集团的混合MPV2008年上市,长安集团沿着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的轨迹发展其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汽车传统动力到纯新能源过渡的一个长期阶段,我国汽车业有望借此机会缩短与欧美市场差距,两三年之内,混合动力汽车难以大规模产业化,但是目前走在前列的车企一定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时占据先机。
三、展望2008年汽车行业的发展
乘用车作为汽车行业内的消费类子行业具有客车与货车不可比拟的市场潜力。在轿车领域,我们认为偏高端品牌销量持续稳定,中端市场竞争激烈,外形时尚动力性好的车型将受到新一代汽车消费用户的青睐,低端经济型轿车的春天的到来尚需时日。
经过改良的休闲型SUV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油价、税收等因素对SUV影响有限,根据成熟用车市场的数据,SUV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将持续扩大,随着二三线城市用车需求的释放和购车能力的逐步成长,SUV将拥有新的增长点。
MPV用车集家用和商务用途于一身,模糊了它作为可选消费品和生产工具特性的界限,今年MPV增速将超过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我们认为其潜力略逊于SUV市场,目前有一些汽车企业投资于MMPV项目,相信更加亲和于家用的MMPV将占据一部分家用乘用车市场。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商用载货车将受益于未来几年我国GDP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计重收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新农村导致的城镇、乡镇之间运输类货车的需求增长、龙头企业的出口市场逐步打开等因素。商用车总体上将维持10%左右的增速,由于今年重卡行业的"井喷",明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速将小于今年的同比增速,重卡销售结构进一步改变,大马力高吨位重卡占比继续增大,高端载货车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宽。未来,载货车行业的两大增长点在于高吨位型节能重卡和出口。
客车行业常年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公路客运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旅游车更新换代成为客车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与载货车一样,客车作为商用车细分行业因其高性价比获得国外进口商青睐,目前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中东、古巴等地,我国汽车技术水准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客车在发达国家的出口还难以展开。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运输需求增长,这对我国商用车的出口形成利好。出口产品单车价格高于国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综合毛利率。
上海大众等强势合资公司,涵盖品牌众多,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继续注入相关资产,预计2008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达1元,预计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股价或有30%-40%的上升空间。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宇通客车(600066):客车业龙头,公司主营大中客车,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公司整车底盘自制、产品结构偏向高端高端,使得产品毛利率较高。有望在内需与出口的双重推动下继续其良好的主营收益。考虑到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权,如果明年公司卖出,则较大程度地增厚公司业绩,但在盈利预测时我们不考虑这种非持续性因素。预计公司明年每股收益1.1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公司股价或上升30%。
一汽轿车(000800):中高端轿车龙头,预计成为一汽整体上市平台,旗下产品谱系相对单薄,但盈利稳定,产品毛利率较高,基本维持在22%以上,预计明年将有新老4款车以供销售,从公司业绩看估值已经到位,考虑到未来的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建议持有。
2.成长型该类汽车股具有以下特点:具备眼光长远的管理层,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较多,在建工程净额占据主业收入很大比例,主营业务可能出现较大转折点,公司整体上处于一个主营业务重构的转型期。同时该类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多的不确定性,投资于该类个股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
典型个股为:
长丰汽车(600991):纯正SUV汽车股,相对于集团公司目前15万整车产能(长沙5万,永州10万),目前不到5万的销量显得有些浪费,作为一家老牌越野车企业,之前需求主要依赖于部门公检法系统,今年公司新品猎豹CS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可以在出口市场大展拳脚。另外,公司管理层准备将产品改良得更加亲民,打开潜力巨大的普通消费市场,预计明年将开发并推出三款新车,除越野车外更涉足轿车与轻卡行业。另外,公司将加大营销网络构建。目前长丰算是三菱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实力相对最强的一个,我们预计公司与三菱的新合资公司即将成立并在新的汽车业务领域大展拳脚。预计公司明年业绩每股0.9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9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管理层低估产品转型难度,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使得公司产能无法释放,进入新的汽车子行业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江淮汽车(600418):公司管理层强势,眼光长远,江淮汽车经历从客车底盘延伸至MPV、轻卡、重卡、越野车的屡次成功转型,目前公司多项目扩张,做足基本功,不追求眼前利益,明显着眼长远,稳打稳扎。公司未来将拥有MPV、SUV、轿车、轻卡、中重卡等系列产品,转型成功后,乘用车可能达到30万以上产能。2007年公司产品销量增长,但受累于多项目扩张,体现在净利润上增幅为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预计于2008年下半年进入收获期。预测2008年每股收益为0.4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7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项目扩张过多,进入收获期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往轿车上转型尚待实践考验。
长安汽车(000625):公司持有长安福自达50%股权,旗下有马自达3、马自达2、福特等众多强势品牌。预计今年销售20万辆车,重庆工厂扩产至25万辆车/年,南京工厂建成投产,一期年产能16万。明年公司将拥有40万整车产能,推出的新品为马自达2、福克斯紧凑型新车嘉年华、新款蒙迪欧等车型。预计明年销售35万辆车,则公司08年每股收益在0.82至0.89元之间,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45%-60%左右的上涨空间。
公司风险提示:除长安福自达外,业务扭亏尚需时日;旗下品牌众多销售网络有待完善,马自达系列车型销量上升空间有限,与工厂大幅扩张的产能相比有销售压力,产能不可等同于利润。
3.低估型该类公司业绩虽无大亮点,但市场给予其估值水平偏低,值得逢低买入。
典型个股为:
海马股份(000572):公司车型较为稳定,产品结构偏低端,新产品换代相对缓慢。但公司脱离马自达后显示出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后续或有相关研发中心等资产注入,目前已经低估。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7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60%左右涨幅。
江铃汽车(000550):公司主营轻型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公司产品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较高、期间费用控制合理,每股收益增速平稳。近250个交易日落后于大盘,后市有望回归合理价值。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9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5%左右涨幅。
曙光股份(600303):公司主营黄海牌商用车及SUV,旗下拥有"曙光""黄海"两个品牌,受益于08年奥运,涉足中高档客车制造。预计公司08年每股收益0.65元,相对于2007年11月27日收盘价,12个月内或有50%左右涨幅。
五、关注具有规模优势的汽车配件龙头股
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中,汽配企业成长迅速,竞争环境可能不如整车激烈,而且优秀的汽配企业毛利率高,通过比较汽配行业和整车行业,发现汽配行业整体在建工程比率超过整车整体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分享汽车零配件行业广阔的成长空间带来的收益。
我们关注两大指标:1.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2.具有细分行业垄断优势的龙头。结合我们所预测的公司未来收益的情况,推荐以下重点汽车配件股(注:以下所称"目前股价"均为2007年11月28日收盘价):
潍柴动力(000338):重卡发动机龙头,拥有重卡黄金产业链,旗下有潍柴大马力发动机、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等优秀的子公司,公司业绩优良,目前已经超跌,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3.2、3.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0%左右的涨幅。
福耀玻璃(600660)我国最具规模与技术优势的汽车玻璃生产霸主,在汽车玻璃行业市场占有率很高,其市场地位几乎没有对手,产品结构导致其综合毛利率处于汽车配件行业首位,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延续主营业务大幅增长的势头,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9、1.2元,动态市盈率为23倍,考虑到福耀玻璃的独特优势,可以给予其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内股价或有65%左右的涨幅。
金马股份(000980):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防盗门及纸制品,公司经过资产重组,浙江铁牛集团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望形成协同效应,做强主业,前期投资项目使得公司可能在处于业绩拐点期。我们预计07、08年每股收益为0.17、0.4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1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50%以上涨幅。
襄阳轴承(000678):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轴承专业制造商,产品型号众多,适应性强,其轴承有望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市场,需求面拓宽,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公司07、08年每股收益为0.14、0.28元。以目前股价,动态市盈率为23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30%以上涨幅。
风帆股份(600482):公司是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巨资投入电池项目有望形成汽车用电池、工业电池和锂电池三大增长驱动力。公司目前主业汽车启动用电池未来需求空间广阔,新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和工业电池项目将形成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一五"期间,公司盈利将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公司07、08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55、1.15元,目前动态市盈率为30.4倍,未来12个月股价或有60%以上的涨幅。
全球汽车制造商的未来福地
据韩媒ETNews报道,苹果公司于2021年12月派遣员工到访韩国,会见了几家零部件制造商。此前,苹果还曾在夏天前往韩国,与SK和LG两家公司讨论电动 汽车 电池。
目前,双方的商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此后苹果将与这些制造商进行在线会议,因而还没有更具体的零部件规范信息露出。
苹果对于甄选供应商或者说造车本身讳莫如深。报道援引一位来自零部件行业的消息人士称,目前大家都非常谨慎,与苹果的相关业务都是秘密进行,如果信息泄露将有可能从候选名单中被除名。
此外,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正在对其中一家韩国制造商进行股权投资,同时要求对方将产能翻倍,暂时还无从得知后者是否接下了苹果的橄榄枝。
据悉,苹果此行将规划Apple Car的最终供应阵容,或将于今年底公开相关供应商。
根据此前消息,苹果 汽车 目前最早的面世时间已经来到了2022年9月(亦有消息称2025年),但如果公司此时仍在敲定供应商,不禁令人对其量产时间点抱一丝观望态度。
事实上,自“Project Titan”(泰坦,苹果内部对造车项目的早期称呼)曝光以来,多方报道显示苹果在加速它的落地。
2020年12月,《经济日报》称苹果向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台湾 汽车 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并将相关业者入列首波供应链。彼时,由于备货需求强劲,和大、贸联等大厂已全面爆单。
无论如何,Apple Car正在逼近公开亮相的时间点。就目前看来,外界对其最关心的,或者说苹果内部最看重的,在于其自动驾驶系统功能体验和电动电池。
曾于2021年11月报道,Apple Car的重心重新转向了全自动驾驶的方向,目标是做到全自动驾驶,制造没有方向盘和油门的电动车。并且,公司已经在自动驾驶芯片上取得了进展,将在其自动驾驶系统的底层软件中发挥作用。
与特斯拉的路线不同,苹果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激光雷达。据报道,苹果已经从供应商处购了一系列包含激光雷达在内的元器件。
苹果 汽车 可能包含多个激光雷达,用于扫描不同的距离,其中一部分激光雷达单元也许是由苹果内部开发的。
自动驾驶系统之外,苹果 汽车 的最大亮点或许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突破性电池技术方案。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这也是该项目的战略核心。在该方案下,Apple Car的电池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并同时增加 汽车 的续航里程。
具体而言,该解决方案是设计一款“单体电池”,相较其他方案可以省略电池材料的包装和模块,以增大单体电池的体积。这意味着苹果方案下的电池内可以填充更多活性材料,使得 汽车 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
苹果目前仍然没有正式宣布的合作对象,但外界普遍认为它会选择一家传统主机厂进行 汽车 生产。
2022单招汽车专业都有什么
未来几年,这些地区的销售表现将明显优于全球市场
在寻觅低成本生产地的过程中,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们把目光聚焦到了北非。这这片辽阔的区域,一些政局稳定的国家与一些持续动荡的国家比邻而坐。
长期以来,雷诺一直是北非汽车生产的领军者。在摩洛哥,它的汽车年产能达40万辆,被称为“摩洛哥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近年来,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和大众集团也开始在该地生产。
去年,戴姆勒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在经历四年停产后在埃及重启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生产。
在销售方面,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该地区的表现将明显优于全球市场,尽管现在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北非主要国家的销量还很低。
PSA尤其把汽车生产的重要环节集中在北非。在突尼斯,该公司的一个小型工厂负责为非洲市场组装皮卡。在阿尔及利亚,它还建造一个产能为5万辆的工厂。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在摩洛哥的扩张最为迅速,主要围绕它在盖尼特拉市(Kenitra)价值6.17亿美元的新工厂。
2019年9月,PSA开始在盖尼特拉制造标致208,这是该公司最畅销的车型,主要出口到欧洲市场。同年12月,该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摩洛哥开展部分研发工作。与PSA密切合作的工程公司赛科工业(Segula?Technologies)还正在阿加迪尔市(Agadir)开设一个汽车“卓越中心”。
PSA?CEO唐唯实(Carlos?Tares)今年2月宣布,到今年年中将盖尼特拉工厂的年产能提高一倍,至20万辆,这比原提前了三年。
到2022年底,PSA和雷诺在摩洛哥的总产能将达到70万辆左右。这样的话,摩洛哥的产能将超过波兰。
与世界各地工厂一样,为防止冠状传播,摩洛哥的工厂3月份也纷纷关闭。目前还没有关于何时解除限制的消息。
摩洛哥模式
摩洛哥一直以来都是北非汽车工业建设的典范。为支持投资,它制定了慷慨的激励措施和政策,设立了自由贸易区,还在港口城市丹吉尔新建立了滚装基础设施。该国的汽车工业建立在出口模式之上,生产的汽车中有90%以上销往欧洲、非洲其他地区、中东和南美。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让这里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制造业基地。”惠誉解决方案(Fitch?Solutions)研究非洲市场的汽车业分析师乔舒亚·科布(Joshua?Cobb)说,?“近年来,这个国家已能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本地供应工业。这也是我们认为会有更多企业有兴趣在这里扩大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布表示,随着汽车行业乃至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爆发的冲击,这个国家可能会变得更有吸引力,因为它靠近欧洲。“如果摩洛哥出现更多投资,我不会觉得意外。”他说。
谈及PSA在盖尼特拉的扩张,唐唯实表示,“这将使我们在小型汽车领域更具竞争力,目前我们正在全球各地销售这种车。”
这种竞争力的部分原因是摩洛哥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分析人士指出,摩洛哥的劳动力成本大约是离它最近的欧洲国家西班牙的25%。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数据,去年西班牙汽车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26欧元。摩洛哥的工资水平也远低于东欧,东欧国家每小时的工资在8欧元到18欧元不等,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几十年许多汽车制造商把生产从欧洲转移到摩洛哥。
雷诺还在取措施强化它在摩洛哥的生产。2019年,它买下PSA剩余的股份,成为卡萨布兰卡工厂的唯一所有者,该工厂每年生产约8万辆Logan和Sandero汽车(根据市场情况,这些车以雷诺或达契亚品牌出售)。摩洛哥媒体报道称,雷诺将把年产量提高到50万辆。雷诺拒绝就该报道置评。
PSA和雷诺还吸引了数十家大大小小的供应商来摩洛哥。他们工厂使用的材料中,大约50%来自当地供应商,预计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5%。已设立工厂的一级供应商包括法雷奥(Valeo)、佛吉亚(Faurecia)、李尔(Lear)、马瑞利(Marelli)和电装(Denso)。
“PSA正在向100%由摩洛哥本地供应的方向发展。”科布说,“这显示了当地零部件制造业的强大。”
PSA表示,2019年,该集团在摩洛哥的购支出约8.5亿欧元,从66家公司购物资。
摩洛哥的销售市场一直由雷诺主导。这里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总市场约为14.3万辆,价格低廉的达契亚品牌在2019年占有31%的市场份额。
经历三年增长后,摩洛哥的汽车市场在2019年下降了9%,但惠誉预测,考虑到经济的增长以及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一直到2022年,摩洛哥的销量将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
摩洛哥现在希望提升价值链,供应本土工程人才。科布表示,这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这里的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一个小遗憾就是,这个国家还未能吸引第三家大型汽车制造商,不过这已经是的既定目标。
埃及正努力效仿摩洛哥,但该国的出行产业以电动汽车为中心,目前已与包括卡车制造商福田汽车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宣布了重大协议,其中福田每年生产2000辆电动巴士。沃尔沃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也正在埃及设立电动汽车生产工厂,与雷诺在中国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东风汽车也是。
电动汽车野心
在埃及,一家名为Revolta的公司正在准备充电站和太阳能发电厂的生产和制造,最终推出电动汽车。该公司目前已经宣布了许多类似的协议。
“埃及希望在电动汽车生产的基础上成为工业4.0之都。”科布说道,这里指的是数据驱动的制造业。这些电动汽车和电动巴士中有许多是为埃及未来的新首都而设计,新首都将坐落于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之间。
但是,还没等来这些新技术,戴姆勒就已经开启了生产。去年6月,它与埃及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一家工厂,重新开启生产。该工厂将组装SUV,不过戴姆勒不愿透露具体是哪些车型,首批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下线。
根据AMIC的数据,埃及汽车总销量约为12.7万辆,较2018年下降7%。但是,惠誉预计今年销量将增长15%,到2022年之前平均增长6.6%。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来说,埃及市场可能是区域性的关键,因为去年取消了所有来自欧盟的出口关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需求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等。单招汽车专业都有什么?我在本文中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专业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
汽车服务工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技术、汽车运用、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现代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和其它汽车服务的系统训练,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与装配行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汽车制造业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消费能力日趋增强,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汽车,国际汽车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大幅增加。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是以应用基础为指导,以实用的工艺技术为基础并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先进方法来解决汽车技术状况的维护、性能指标的恢复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等问题的技术与实践专业。
禹城2022年三大产业比例
需求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1、新能源车需求持续高涨,逆势而上持续放量?
2022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增长。一季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19万辆,同比+145.40%,渗透率为21.88%。其中,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5.5万辆,同比+122.40%,环比增长63.10%。渗透率达到25.08%,需求持续上升。
2022年一季度下半年,受疫情蔓延、上游原材料成本高企、地缘政治冲突推高燃油价格、产业链缺乏核心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供需将面临较大压力。受到一定影响,销售总额增长乏力。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销量543.9万辆,同比增长8.3%; 3月销量181.4万辆,同比-1.6%。
受益于政策支持、新车型产品能力迭代提升、销售渠道与客户充分沟通等因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逆势上扬,领跑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生长。威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1-3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8.63万辆,累计同比+422.%;特斯拉国内累计销量14.1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5.40%;鹏汽车累计销量3.46万辆,累计同比+159.00%;理想汽车累计销量3.17万辆,累计同比+152.10%。蔚来累计销量25768辆,累计同比+28.50%。
2、新能源车产销格局的扰动:终端提价、疫情蔓延与缺芯瓶颈
2022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供需紧张的格局持续发酵。与下游需求的飙升相比,上游矿能力不足。加之市场主体短期行为扰动等因素,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 3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48万-52.2万元/吨,而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上涨至5.68万元/吨,涨幅较大。
上游价格压力长期传导至下游销售终端。 2022年初和3月份,自主品牌、新势力、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将有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涨价。 6万-12万元价位段的中低端车型价格涨幅明显高于主流车型。其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哪吒涨价幅度在6%-16%。
我们认为上游成本驱动的价格上涨至少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1)涨价可能导致部分中低端车型用户推迟购车进程。一般来说,中低端机型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对目标用户购车意愿产生影响;
(2)在上游材料成本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车企涨价频率增多,可能会进一步挤压部分购车需求。
2022年3月以来,疫情先后在华南、东北、华东地区蔓延,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我们认为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防疫政策下,车企生产端受到打压:如特斯拉上海工厂自上海进入阶段性封锁策略以来持续停产,导致3月销量不及预期,延长交货时间;理想常州工厂停产2天(已恢复生产);
(2)疫情防控下,供应链周转水平下降:一是车企上游零部件生产有限,运输情况受防疫政策限制。 Rupp、Aptiv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活动受到明显影响;
上游汽车零部件的限产不仅延长了周转周期,还直接导致下游汽车企业停产。 4月9日,蔚来汽车在官方APP上宣布暂停车辆生产。停产是由于其上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合作伙伴(主要位于上海、吉林地区)因疫情蔓延而停产;二是车企下游整车物流放缓,客户交付周期进一步拉长;
(3)线下客流和新渠道拓展受到影响: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几乎所有车企的线下客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分销渠道尚未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新能源企业来说,这种效应更为明显。此外,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缺芯”瓶颈尚未完全打开,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普遍高于燃油汽车。在整体芯片供应相对紧张的背景下,各车企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芯片供应紧张。
3、新能源车短期产销面临压力,但不会动摇向好趋势
在涨价、疫情、缺芯的背景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销格局演变的疑虑和分歧加大。作为短期因素,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扰动,总体上不会扭转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上升趋势。
生产方面,虽然疫情对国内生产活动造成客观影响,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影响不会太大:
(1)疫情区域层面分化明显,车企保供重点:产销扰动集中在上海、东北地区。
比亚迪、长安、长城、五菱、广汽艾安等国内汽车企业以及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华北地区。当前疫情对主流车企生产端影响有限;结构复杂度低于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相对较少。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负面影响较低;而车企则聚焦景气度更高、市场反馈更好的新能源。汽车有望从合资车企平台和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获得更多有保障的供应,保证生产合理进度;
(2)生产供应链的周转瓶颈也有望在上层政策和疫情控制的引导下逐步打开,缓解疫情对生产端的干扰。与此同时,车企自身也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进程:工信部派出工作组赴上海,会同上海相关部门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产复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
4月5日,工信部党组成员王江平召开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工业企业“白名单”链供应链呼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企业,集中重点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深入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点对点、一对一、短时间协调解决关键原材料库存预警等影响稳定生产的紧迫问题术语快速方法。
4月1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意见明确,各区、街道、镇、工业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引导企业“一企一策”,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与此同时,在复工政策推动、地区疫情缓和的背景下,各车企也在积极谋划复工复产。特斯拉上海工厂在停工三周后顺利获批,于4 月18 日恢复生产。
4月11日,一汽全面复工。与此同时,首批47家零部件企业正在有序复工。解放、一汽丰田等工厂也将陆续复工复产; 4月14日,蔚来汽车表示,供应链已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在逐步恢复生产。后续生产取决于供应链的恢复情况;
上汽集团旗下企业也在调研复工复产准备情况,于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3)车企继续努力与客户沟通稳定预期:随着疫情稳定,车企有望加快消化积压订单,2022年继续放量。
从客户需求来看,不同的车型对应不同的客户群体,需求和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升级、购买政策、替代效应也影响着客户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
(1)市场客户对涨价的态度和反应不同:
涨价带来的需求冲击效应对中低端车型最为明显,短期内中低端车型订单走弱在所难免;主流车型和高端车型的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车企整体涨价幅度也比较低。更加理性。 2022年以来,售价12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车型价格涨幅基本在1%至5%之间,整体涨幅不大;部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关注度较高,了解涨价原因,延长交付周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因后果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客户来说,购买动机本身在于混合动力汽车经济、省油的特点,几千元的涨价影响有限;
(2)在扶持政策持续以及当前高油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仍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保证了需求空间:
限购城市车牌价格较高,加上补贴、免购置税、免牌照、不限流量等上层政策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更高,竞争力更强。混合动力汽车较低的使用成本和节油效果更有吸引力,对中档燃油汽车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
同时,车企终端销售渠道在涨价时,通过金融政策激励等手段对客户进行补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涨价对需求的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小型车(A0级)和紧凑型车(A级)的目标群体会更注重购车的性价比和使用的经济性,而中型车(B级)的销量往往被家庭首次/重复购买或城市白领驱动,他们也会关注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的性价比来做出决策。
因此,我们以三年6万公里为标准,计算对应车型档次和价格的代表车型的单位使用成本。结果表明,在高油价和持续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的单位成本更低,即经济性更好。计算依据是充电电价为0.56元/千瓦时(家庭电价),但即使设部分充电站电价为1.5元/千瓦时,新能源汽车仍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电动化+智能化驱动的产品推广将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
在领先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厂商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属性和消费属性不断提升,产品力成为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由于电气架构等因素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车更适合智能化解决方案,产品力较同价位燃油车有一定优势,这对提高中高端渗透率有强有力的支撑。高端车辆——高端车型(目标用户通常强调乘客体验)。我们对比中高端车型,根据新能源爆款SUV和高端车型的相关参数,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在空间、加速性能等驾驶体验上具有优势,还有智能化配置,有利于提升乘客体验。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高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22年高压快充、超长续航、激光雷达等新能源汽车将陆续推出,各大车企的产品线将不断拓展。
智能硬件配置升级的“军备竞赛”已经打响,产品力的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打通主流和高端车型,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打开需求空间。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未逆转。干扰因素更多针对的是车企供应链。由于客户订单机制存在时间滞后等因素,车企销售仍有一定缓冲空间,订单水平仍处于旺盛状态。
虽然消费者的看涨心态可能带动一定量的前期需求,但随着历史订单的逐步消化以及涨价效应的逐步体现,4-5月份行业订单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主要体现在低端机型,整体降幅有限,下半年需求不会低于预期,总订单需求受到支撑。
4、新能源车市展望:中期原料供应有望恢复平衡、长期渗透率持续提升?
中期看,保供稳价的上层设计持续推进,新增供给有望有序释放,原材料价格有望企稳回落,上游成本压力下降将带动车企提价步伐趋缓,抑制对下游需求的侵蚀;随着新能源车销量增大,平台成本下降,分摊到车的成本,起到一定的抵消效果,控制新能源车的成本上涨,保持性价比,逐步恢复市场平衡。
长期来看,政策完全退坡后,新能源实现和燃油车的充分竞争,新能源的电池技术、可靠性、装备提升、便利性、使用感受相比于燃油车的水平更重要,因此市场最终还是产品的竞争。
新能源车产品力持续提高有望带动新车渗透率持续爬升,主要客户群涵盖都市白领首购用户、家庭增购用户等,用户挖掘空间仍大;保有量方面,国内3.07亿汽车保有量中,新能源车只占不到3%,剩余的换购用户将会是更大的客户来源,随着新能源车使用便利性提升、技术创新迭代、智能化水平提升和厂家品牌营销、用户沉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不断验证、保值率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未来的需求发展潜力仍大。
已破产或危在旦夕的这些汽车品牌别买 售后未必能善后|汽势
禹城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农业结合的地方。根据禹城市的规划,到2022年禹城市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制造业三大产业。
根据官方的规划,禹城市到2022年,在三大产业中比例分别为:
1. 现代服务业:占比达到35%左右,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
2. 现代农业:占比达到32%左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3. 现代制造业:占比达到33%左右,将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禹城市的规划,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
刹车片发展前景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上个周末全球创投圈出现了始料未及的一幕,生存了40年为风投机构和初创企业提供服务与资金的硅谷银行(SVB),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让很多资金还在银行未取出的公司彻夜无眠。
与硅谷银行类似,车企破产、暴雷、退出的品牌同样接二连三,不少车企倒在了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2022年,疫情、原材料、缺芯少电等因素,不但加剧了行业洗牌,对于消费者,最直观的影响是售后服务保障难题。
目前的困境在于,无论退出或者破产,品牌方给自己留足了体面,官宣售后服务的妥善安排。然而,事情的关键正在于此,有部分品牌仅仅是将宣传的终身质保停留在宣传层面,未来消费者修车估计还是要自己找地方,不靠谱,也不一定指望不上。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15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位居第三位,2022年投诉43836件,2021年41624件,同比上升了5.31%。总体来看,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服装、 汽车及零部件、通讯类产品、鞋。
3.15消费者权益日在即,我们以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分类,看看过去一年消费者维权的处境。
广汽菲克、长安铃木、一汽马自达, 这些合资品牌想说爱你不容易曾经风光无限的这几个合资品牌,或者一拍两散,退回遥远的大洋彼岸,要么倒闭清算、或被拍卖生产线,数年积累的几十万车主维修保养遭遇难题。
先来看广汽菲克。
济南市民张先生是一位2022款大指挥官车主,春节前夕车被追尾,在到达位于润华汽车园内的Jeep 4S店后,售后人员表示:“目前店里也没有维修的件,而且不光店里没有全国都不好找,此前有一位泰安的客户找件找了两三个月。”
最终,在耗费一个多月后,寻到了后尾门及后雾灯等配件,只剩后保险杠未寻到,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用老款大指挥官的后保险杠。
张先生遭遇的售后糟心事,源自2022年11月3日,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向湖南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申请破产。这也意味着,入华16年,广汽菲克连带Jeep品牌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
事实上,广汽菲克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7年,广汽菲克的年销量累计超22万辆,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已跌至2万辆,今年上半年,广汽菲克累计销量不足2000辆。
广汽讴歌的衰落与广汽菲克类似。早在2022年4月,广汽本田发布公告,为进一步促进电动化战略落地,广汽本田将整合广汽讴歌品牌,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
目前,广汽讴歌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2月30日关闭,目前已经不提供新车信息查看和购买服务。
讴歌在华官方客服表示,对于已经购车用户,官方4S店还将继续提供售后服务,用户可从官方APP进行服务预约查询。
今年1月9日,广汽集团发布声明称,将继续通过合资企业网络为讴歌品牌中国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一汽马自达则更让人唏嘘不已。收获了无数车迷喜爱的马自达,在近日发出一则关于CX-8、CX-4与阿特兹即将停产的通告。通告显示,长安马自达工厂将于今年3月停止生产以上三款车型。
2022年马自达上险量107602辆。至于售后问题,客服表示正常情况下上述停产车型的零部件可以供保10年,车主如有问题可去授权店进行保养、维修。
众泰、宝沃、力帆、华泰,这些破产了的难兄难弟品牌在历经北汽福田和神州优车两家金主后,号称比肩宝马、奔驰、奥迪(BBA)的宝沃汽车,随着一纸文书正式宣告破产。
2022年12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1月29日作出的《民事裁定书》,裁定宣告北京宝沃破产。
2016年4月,宝沃第一款SUV车型BX7正式上市。2016年至2018年,宝沃累计销量10.69万辆,2020年宝沃汽车的销量8740辆,2021年仅3612辆。
即使销量有限,但这也意味着数十万车主的后续维修保养等服务。
根据北京宝沃此前发布的致广大宝沃车主的公开信显示,宝沃汽车出现债务危机,面临破产境地。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本着对车主负责的态度,已就宝沃汽车售后服务保障做出妥善安排。宝格沃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面承接宝沃汽车售后服务责任,按原售后服务政策继续为广大车主提供维保服务和配件供应。
对于众泰来说,在被誉为“保时泰”的阶段屡出爆款,然而好景不长,众泰汽车破产重整。
原因再简单不过,产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如发动机漏油、变速箱故障、转向抖动、车身异响等故障,售后服务更是一言难尽,最终在2020年12月23日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在出局三年后重返市场,前一阵,推出新能源汽车江南U2,却被网友一眼发现与本田e高度雷同。
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再一没有再二,后续车型的购买请务必擦亮双眼。此外,对所有想要速成的汽车品牌,逃避正向研发的品牌,购买时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以免一旦发生倒闭或者破产清算,第一大难题将是维修无门,维权无门。
威马变危马,新势力品牌也不一定灵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之一威马汽车,如今不仅掉队,更是濒临倒闭。今年2 月 28 日," 青浦区消保委 " 发布一则消息称:“警示!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的消费提示。
如同当头棒喝,来自官方的盖棺定论无疑会让威马雪上加霜,如果其他品牌遇到的问题是维权归属、反馈等问题,威马面临的是“不要买威马车”的选择问题 。
自2022年10月起,青浦区消保委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经营异常,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导致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更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
青浦区消保委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风险警示: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地址为徐民路308弄威马汽车大厦,目前该公司销售和维修几近停摆状态,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品牌汽车,以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除了遭遇车主投诉,大幅降薪,延迟发放薪资、停产、关闭品牌中心等让处于动荡中的威马有摇摇欲坠之感,尽管近日传出了部分复产的消息,青浦区消委也删除了威马相关的消费预警,但在全国范围内威马汽车多次被消费者投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威马的艰难处境。
汽势观:买车风险赛股市
除了上述已经退出的合资品牌,以及破产、倒闭的自主品牌,包括消协警告消费预警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还有诸如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如斯柯达品牌。 此前,大众汽车旗下的捷克汽车制造商斯柯达汽车公司CEO克劳斯·泽尔默在受访时表示,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或将整车制造迁往印度,将于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进入2023年的中国车市,在持续的降价潮下,势必会引发新一轮淘汰,尤其是一部分销量已经非常式微的合资品牌,消费者有必要提高警惕,行业主管部门也需要做出预警。因此,315消费者维权日,不仅给中国车企敲响警钟,也给消费者保障自己的利益敲响了警钟。(部分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结论:汽车制动器(刹车片)属于汽车配件的一种,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上升,其发展前景良好。
中国汽车工业当前从成长期逐步迈入成熟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进入自主品牌激烈竞争的分化时期,龙头依靠技术优势、强大的降价能力和广泛的市场基础将呈现强者恒强,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小整车企业逐渐退出市场或被龙头吞并,传统汽车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受益;而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增长,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推进。
销量层面来看,汽车行业销量主要受到宏观经济以及刺激政策影响较为显著,目前来看尚未看到宏观经济数据企稳,同时叠加疫情对乘用车供需的影响,预计 2020 年下半年汽车销量将企稳,与去年同期相比呈持平态势,乘用车板块销量在中性设下约 11%的同比下滑,年销量达到 1917 万辆。商用车由于其具备周期性,预计今年维持-2%小幅度下滑,年销量达到 423 万辆,汽车板块整体同比下滑 9.2%,年销量 2340 万辆。
剔除政策性因素影响,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进入个位数增长的常态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中国这一阶段大致对应美国 90 年代和日本 80 年代的汽车工业。参考美国这一阶段的自主厂商表现(龙头发生并购),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进入自主品牌激烈竞争的分化时期,国内整车龙头依靠技术优势、强大的降价能力和广泛的市场基础将呈现强者恒强,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小整车企业逐渐退出市场或被龙头整车吞并,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受益。
明年我国将步入第14个五年规划。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和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围绕着四条主线发展:1)电动化与智能化;2)进口替代加速的优质零部件;3)行业龙头以及行业核心资产;4)汽车后市场。
主线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双轮驱动
出于对能源体系、工业发展等方面考量,2012 年定位于国家级战略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被推出,在长达 8 年的补贴政策、路权导向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推动下,产业链由零发展雏形初显。而目前整个行业仍处成长初期,智能化、电动化趋势下汽车行业面临巨大的技术革新,带动产业链变革。
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为国内厂商带来新机遇,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对于新环节,国内外厂商处同一个水平线,是国内厂商最好的切入时机,相较于偏传统环节的国产替代路径更为容易;另一方面,行业从 0~1,赛道短期爆发性强,在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下,能诞生多个大市值企业。
经梳理,电动车纯新增量环节集中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汽车电子、车联网领域,而底盘部分(传动、转向、制动等)存在由机械部件向电子部件升级的需求。此外,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结构件作为汽车演变中技术升级较小的环节,仍存在以铝换钢的轻量化、智能化车灯等趋势性机会。且大部分新增量环节处产业成长初期。
主线二:进口替代加速,优质零部件稳健成长
全球整车厂盈利端承压,产业链向性价比更高的国内供应商转移。
低廉的人力成本,丰富的原材料供应下,国内零部件企业相较欧美发达国家具备天然的成本优势,在车灯、玻璃、客车这类非标汽车产品上体现尤为显著(非标产品需要更多人力支持),未来整车行业竞争仍将呈现加剧趋势,国内零部件企业有望携优势成本地位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替代。
自主-合资-外资(全球),深度国产替代拉开序幕。从零部件替代类型来看,自主零部件企业的进口替代是从制动系统开始,逐渐传导到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总成。从零部件替代顺序来看,国内零部件厂商通常是从自主品牌开始,逐渐切入合资,最后配套外资或全球平台,这个阶段的替代驱动来源于 1)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占比提升;2)自主品牌零部件厂商通过技术引进与内生研发积极切入合资配套体系。
总体来看,2010-2015 年间,汽车零部件发生了全行业的进口替代(从 2010年的零部件全系列进口增速高于汽车销量增速,发展到 2015 年的零部件全系列进口增速低于汽车销量增速)。横向来看,2010-2015 年间,汽车零部件各类别中,发动机零部件增速降幅最大(-71%),其次是行驶系统(主要是轮胎和悬挂类,-68%)、再次是传动系统(变速器等,-67%)。纵向来看,制动系统零部件最早实现进口替代(2011-2012 年进口增速急剧下行),其次是发动机(2012年进口增速开始低于汽车增速),而以变速箱为代表的传动系统从 2015 年起进口增速才开始拉开与汽车增速的距离。
主线三: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优势愈发凸显
“处新产品周期+细分行业稳定+市占率可观”的赛道龙头具机遇
未来分化为主旋律,强者恒强。汽车行业兼备周期与成长双重属性,行业增量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汽车行业结构性机会犹存:成长属性方面,深度挖掘由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以及后市场带来行业革新机会,周期属性方面,仔细甄别部分子板块周期性轮动与复苏带来的机会;短期而言,增量红利消失使得行业分化显现(车型、国别品牌、厂商分化),未来随着销量增速进一步放缓,龙头份额将进一步提升,缺乏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将渐遭淘汰,强者恒强格局日益凸显。叠加政策大环境支持,未来行业分化是主旋律。我们提出零部件赛道三维筛选框架,基于起点(单车价值量)-持续时间(产品生命周期)-斜率(产品升级速度)三维体系评价细分零部件的市场空间,所有零部件均可以置于下方坐标轴进行赛道比较。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赛道龙头优势凸显。新产品方面,整车厂新车周期与销量水平具较强的正向关联性,对于零部件厂商此种优质客户的深入绑定能缓释行业下行带来的业绩下滑影响,降低零部件企业盈利水平的周期性波动。技术方面,布局前瞻的公司有望在行业变革中提升自身议价能力,在细分行业中重塑竞争格局,收获中长期的增长。从市占率方面,占领市场的龙头有望受益于低端产能出清,份额扩张利好。
主线四:万亿级汽车存量市场,大幕徐启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从汽车出售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使用环节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括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等和停车、检测等衍生项目,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结合行业所处阶段特征,行业投资机会逐步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随着保有量增长、车龄增加,政策法规逐渐完善,汽车的后市场需求逐步提升,汽车存量市场投资机会加大。
销售增长放缓,进入存量时代
在经过多年的井喷式增长之后,国内新车销量增速逐渐放缓,保有量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汽车产业发展逐步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目前我国驾照持有人数达 3.42 亿人,保持中高速增长,保有量/驾照持有人数依然较低,保有量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随着国内新车销量增速放缓和汽车保有量稳健增加,中国汽车平均年龄有不断增长的趋势。2019 年,国内汽车平均年龄达 4.8 年,2022 年预计国内汽车平均年龄有望达到 5.3 年。在中国乘用车日趋老龄化的趋势下,车主对于维修和保养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多。
停车与检测、维保、二手车及汽车金融四大市场机遇
停车与检测业务缺口巨大。汽车全生命周期下,存在检测和停车等巨大需求。其中目前国内检测站服务行业市场空间为 678 亿/年,利润为 204 亿/年;检测设备行业国内市场空间 70+亿;机械式停车设备市场空间近 200 亿,同时目前我国停车位配比只有 1:0.5-1:0.8,和国际 1:1.3 相比我国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设备和服务均存在巨大缺口。
中国汽车维保市场:保持中高速增长,互联网汽配平台涌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稳定增长且汽车平均年龄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后市场养护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在保持中高速增长,2019 年市场规模近万亿元,其中高频次高价值量单品如轮胎和蓄电池存量市场需求分别达 1700 亿和 200+亿。随着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深化,众多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平台涌现,其中包括两类:一是面向终端用车消费者的 B2C 平台,二是针对后市场配件及服务供应商的 B2B 平台。
中国二手车市场: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产业链日渐完善。随着汽车存量规模持续增长,我国二手车交易量逐年攀升,2019 年达 1492 万辆,同比增长 8%,二手车交易额达 9357 亿元,同比增加 9%。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促进了二手车行业产业链的完善,互联网公司的加入使二手车交易更加便利,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融合助力中国二手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信用体系和政策助力发展。2018 年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 48%,与美国 81%渗透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信用体系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助力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14-2017 年受汽车金融市场规模整体上升的趋势影响(汽车信贷规模增长迅速,2017 年达到 12000 亿元,相比 2001 年的 436 亿元增长了27.5 倍,年均复合增速达 23%。尤其是 2001-2003 增长迅速,除去 2004-2006年的负增长外,2007 年起增长速度快,2012 年达到同比增速 70%。),不良汽车率保持稳定,我国汽车信贷的信用体系日趋成熟,良好的信用体系助力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依然面临着以下风险:
第一,弱市下汽车行业对政策依赖度较高,行业销量的回升幅度大概率取决于政策力度,提示政策不达预期,汽车行业销量不达预期风险。
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对补贴政策较为敏感,政策波动可能使得销量大幅低于预期。
第三,车市持续低迷影响下,车企将部分压力传导至零部件厂商,带来供应链压价超预期、订单分散等现象,将影响盈利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