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炎疫情对我国汽车供应链的影响和建议

2.日本汽车对中国产生的冲击波,日本汽车的起源、转折和强盛(十)

3.车势 | 全球疫情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断供可控 短板难掩

4.汽车零部件的创新

5.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当前的发展形势有何看法

6.刹车卡钳的品牌有哪些

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_日韩进口汽车零部件

首先,在内饰上,欧美系车在用料首要满足耐用、安全,其次是美观方面,再次才是如何节约成本;日韩系车在用料上首要是成本限制,其次美观方面,再次是耐用和安全。当然其次和再次这两点上顺序可以调换,必竟是奸商嘛。

其次,在零部件上,日韩系车的精度控制较欧系车要好一点点,但零部件的耐用度上欧美系车强于日韩系车,日韩系车在保修期内基本不会出什么毛病,但有五六年以后就须大量更换零部件,十来年后基本彻底报废。欧美系车的小毛病与日系车来比较就多一点点,在保修期以后的优势就明显出来(与日韩系车的大量更换零部件和报废上相比较)。

肺炎疫情对我国汽车供应链的影响和建议

提起俄罗斯远东地区,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白雪皑皑、滴水成冰。

的确,远东地区气候寒冷,但绝非“不毛之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是其写照,而且还极具战略价值。

地理位置上,远东地区与黑龙江和吉林毗邻,比俄罗斯其他地区更接近中国。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物、森林和生物,素有“地下宝库”之称。目前正在形成全球性的石油化工中心,也是欧亚交通走廊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俄罗斯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有竞争力的税收和优惠政策,以提升远东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远东地区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广袤的地域空间、人文地理环境使远东地区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成为一种必然。

从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半岛,俄远东地区总面积为616.93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总面积的36.1%。广袤的地域空间使人们对轿车、越野车、多功能车的需求成为一种必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私家车。

而且,远东地区油价很低,92号汽油仅20卢布/升,长途行驶没有任何附加费用。例如,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到莫斯科要走7000多公里的路,开车要走6、7天,但中途没有一个收费站,不用交任何过路过桥的费用,只要你花钱加油就行。

除此之外,俄罗斯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即每逢周末,城市居民纷纷到郊区的别墅,寻求远离城市的安宁,呼吸新鲜空气,种植蔬菜,并在收获后将劳动果实运回。适应这种交通需求,俄罗斯一般家庭只要开支允许,总要千方百计买一台汽车。

另外,横贯欧亚大陆的泛西伯利亚铁路(TSR)为汽车产品转口贸易提供便捷通道。通过TSR,中国、日本、韩国等整车产品、汽车零部件可以直接运送到欧洲大陆,时间仅为海运的一半,运输周期较短,也促进了该地区汽车市场的繁荣。

其次,在俄远东开发的背景下,各种汽车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远东地区是俄最大的经济区,也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尚未充分开发的区域。

俄多次制定远东开发的国家战略,并不断调整和充实规划内容。进入21世纪,俄罗斯将远东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推出系列政策,掀起了新一轮远东开发热潮。

伴随着俄“东进战略”的实施,远东开发如火如荼。俄推进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住得起的住宅项目、远东和后贝加尔经济发展项目、索契冬奥会体育设施项目以及海参歲-加里宁格勒的汽车公路项目等。

除了建筑机械和建筑材料外,到处都需要运送建筑材料的运输工具,使得商用车销量攀升,日渐繁荣的经济也刺激了私家车消费。2019年,俄罗斯其他地区汽车销量出现零增长,甚至下滑,但远东地区在“首台车”项目的推动下,汽车市场迅猛增长,但仍是全俄最低。

第三,远东地区的汽车市场落后,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由于长期经济发展缓慢,远东地区汽车市场仍以日本二手车为主导,且大多都已跑过八九万公里的路程。所以,远东地区左舵车、右舵车都有,还有很多国内看不到的车。

远东地区的日本二手车贸易扩大于上世纪80年代。俄罗斯的木材运输船只、货轮等的船员,将廉价的二手车作为随身携带行李带回国内。在气候寒冷、路况恶劣的情况下,汽车故障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日本车虽然是旧的,但在性能和质量上远胜于俄罗斯国产新车,因此大受欢迎。

此外,当地寒冷的气候和高低起伏的公路对汽车造成很大损害,需要经常替换零部件,使得远东地区汽车的维修备件需求大增。加上每年有大量二手车流入远东,重新修理也需要一大批备件。修理完毕的二手车有的留在当地,有的转口到其他地区,这样一来,汽配市场更为繁荣。

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加速二手车以旧换新的进程。

2018年,俄罗斯制定政策,限制右舵车的使用,要求居民2年内改为左舵车。但俄罗斯市场上多是右舵车,这就意味着有相当多的汽车需要更换或改造。虽说至今仍未全面禁止右舵车的使用,但俄罗斯提高汽车进口关税,提供补贴等政策的实施都在潜移默化地推进二手车以旧换新的进程。

而且,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公交汽车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韩国二手车,也急需更换。

总的来看,在俄“东进战略”的背景下,远东地区对各种汽车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加上二手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推进,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各大汽车品牌正加速融入远东汽车产业进程。

因诸多因素制约,中国车企在远东地区一直不尽如人意。从中兴第一个开进俄罗斯,长城第一个站稳脚,再到奇瑞打开俄罗斯市场,短短不足十多年的时间,中俄汽车合作步履艰难,“喜”忧”参半。

日韩汽车巨头已经抢先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布局,且落地的节奏呈现加快的趋势,如滨海边疆区双龙汽车、丰田汽车和马自达汽车组装厂等项目,这将进一步强化其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优势,包括品牌与本地化制造的双重优势,对中国车企进军俄罗斯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远期更加明显。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如何加速中国汽车对俄国际化进程一度成为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车企发展远东地区市场也面临最佳机遇,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首先,俄罗斯的“东进战略”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远东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这为中国车企开拓远东汽车市场创造了极好机会。其次,日核危机开始冲击远东一贯的购车理念,这为中国车企发力远东市场提供了最佳时机。

因此,中国车企要对日韩等汽车巨头近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落地的项目进行详尽的调研,掌握其主推产品、生产规模、目标市场、关键配件的来源等关键信息,藉此制定有效的竞争方案;对东北地区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进行充分调研,开展战略合作,协同制定投资俄罗斯远东市场的中长期;适当加快远东地区的投资步伐,加速中资汽车项目落地,分享远东地区日渐成熟的汽车市场,更为中国车企开发俄罗斯汽车市场进行战略性落子,其战略与现实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日本汽车对中国产生的冲击波,日本汽车的起源、转折和强盛(十)

汽车供应链是一个包含各类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等多个主体的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主体是零部件等物料供应体系。汽车是长产业链、大协同、大制造的“集成化”产业,完整而强大的汽车供应链是汽车强国的基本特征之一。汽车整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体系能力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立高效协同、有竞争优势的供应商体系,是各汽车企业良性发展和正常经营的前提。今年以来,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广泛影响,本来就处于降速和调整期的汽车产业也遭受巨大冲击,汽车全产业链深受影响,供应链复工复产大范围延迟,企业收入锐减,很多企业陷入艰难处境。

一、疫情深度影响中国汽车供应链,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零部件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但车企全面复产仍面临困难

中国早已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基地,拥有全球一流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据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规上企业超过1.3万家。外商投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早已超过1万家,国际主要的零部件企业均已在中国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是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300多家,包括博世、德尔福、法雷奥、李尔、霍尼韦尔等众多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工厂。

汽车生产涉及上万个零件、几千至数万名职工、物料全球化购,汽车的任何一个零件供应出现异常,就影响生产;上游的个别或部分供应商停摆,就会引发供应链的“断链”危机。当前,汽车企业正在陆续复产,但产能的全面恢复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的高效运作和同步配合。由于湖北地区的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落后于全国,已经直接影响了众多的国内主流汽车企业甚至多个国际汽车企业,导致部分工厂或车型不得不关闭和暂停生产。

面对疫情影响,不少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已经取多种自救措施,包括改变购地、变更运输方式、调整供应商等。我们判断,汽车产业链很难发生大规模转移。由于供应链受到当地汽车产销规模、劳动力供给、产业基础、基础设施、运输物流、投资环境等非常多因素影响,因此产业链优势一旦确立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同时,因为汽车企业对供应商有严格的审核体系,开发、试验验证和制造周期长,除了标准件之外,等待原供应商复产供货可能才是最优选择。

二、全球疫情日益恶化,如主要国家汽车供应链企业停产断供,将直接威胁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生产

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供应基地之一,但是仍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材料、装备等需要从国外进口。可以说,国内主要汽车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早已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具备很强的国际化特点。

我国从国外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主要是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满足需求的总成/系统、零件、材料,以及基础元器件。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是我国主要的汽车零部件来源国。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分国家进口情况见表1。需要说明是,这个统计数据不包括未明确为汽车或机动车辆用的零部件,如果按全口径的统计,实际数据要大大高于这个数据。

表1?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分国别)

来源:根据海关数据计算。

我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大部分都已经是疫情高风险国家,疫情不断恶化,这对国内所有的外资品牌和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威胁。据了解,主要汽车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中,都有不少国外的零部件企业。或许有的国内汽车企业一级供应商中没有上述国家的企业,但是二级、供应商甚至原材料中必定有国外零部件企业参与。上述国家的供应商如因疫情原因停止供应,很多都无法替代,即使替代也需要时间周期。当前,欧洲很多零部件企业、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已宣布停产或部分停产。另外,日韩美等生产的核心元器件、半导体类产品也大量应用于汽车行业。一般来说,大部分整车企业进口零部件库存都较深,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疫情恶化导致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停产停供,国内企业在库存用完后将无法继续生产,中国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将面临直接冲击。

三、有关的政策建议

当前,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影响汽车供应链体系的高效协作和零部件供应,这既有员工返岗迟滞、国内外物流受阻、物料供应无法保障、商务谈判和交流不便等原因,也有汽车消费需求锐减导致产销大幅下滑的原因。疫情导致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销量锐减,并将影响全年汽车产销量。随着我国疫情减弱,市场大幅下滑影响汽车企业复产正逐步成为制约汽车生产和供应链恢复的首要因素。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出台促消费政策,带动汽车全产业链复苏。一是精准施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如延缓补贴退坡、继续实施税收减免,完善基础设施和物流车路权等使用环境。二是实施短期刺激政策,稳定传统汽车消费。如利用财税手段刺激节能环保型汽车消费和鼓励报废更新、增加限购城市号牌配额和逐步取消汽车限购、对国六排放标准实施给予过渡期等。三是改革制约汽车消费的体制机制,激发消费活力。如加快改革制约二手车流通、在用乘用车改装、电动汽车“车电分离”、皮卡进城限制等领域的不合理体制机制。

2、以努力恢复生产、降低企业负担为主要目标,实施“一揽子”政策组合,帮助供应链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和进口购中的困难,帮助和支持湖北等地区积极有序推进汽车供应链企业复产。加强跟踪与研判,改善国际物流条件,帮助企业增加库存,做好应对。

3、提升汽车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取包括产业、科技、财税、金融、贸易等综合措施,支持产学研合作攻关,引导内资和外资企业研发、投资国内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尽快改变相关领域国内供应不足或不能满足需求的局面。

4、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保障供应链安全。主要汽车企业要建立战略性零部件供应体系,加强与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的联盟合作,优化供应体系布局。引导主要中国品牌企业在共享供应链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本文作者:吴松泉、黄永和、杨祥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势 | 全球疫情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断供可控 短板难掩

作为整个系列的终结,日系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汽车有何参照意义将是我们最关注的,同时中国正式签署RCEP,间接在中日韩三国中形成了自贸区,未来随着关税降低和取消,日本汽车全面进入中国,和中国汽车直面竞争只有十年的时间了。

关于RCEP的谈判,这些年中国和日本、韩国以及东盟一直在磋商、谈判。此前,谈判重点集中在中日之间,日本尤其注重汽车零部件关税的降低或取消,中国始终不愿就此让步,因此进行了漫长且艰苦的谈判。

最终,中国作出了让步,同意和日本就汽车零部件关税进行探讨,但条件是十年后逐渐降低直至取消。

根据RCEP涉及的汽车关税中,比较重要的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汽油车发动机零部件中的一部分,立即从现行的3%关税降低为零,而其他相对比较重要的零部件则要在第11年或第16年逐步取消,这部分进口关税为2~8.4%。

中国最为关注的纯电动汽车,尤其是全力发展的电池、电机、逆变器,将在第16年或第21年从现行10%、12%的关税降低为零。

一旦中日之间就汽车零部件关税达成协议,未来日系汽车即便不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也可以在成本和品质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很有可能形成低端车进行国产化,而中高端车进口的局面。届时,日本汽车将和中国汽车拥有同样的成本优势,进而全面和中国汽车竞争。

从现有局面来看,发动机为代表的传统引擎正在遭到各国抛弃,随着全球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的目标,主要国家开始向氢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过渡。中国已经先后有数家汽车企业宣布在很短时间全面停止生产传统燃油汽车,也是基于放弃劣势,布局未来的原则。

虽然日本国内也在鼓励向新能源过渡,但日本在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尤为迅速,即便纯电动汽车目前发展相对迟滞,但与之相关的供应链却极为强劲,日本在电池、电机和逆变器上依然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将这部分技术出口,从而在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国—中国商业化,是日本正在全力推动的。

实际上,中国很早也受到了这种呼唤。从此前节能补贴的政策中有意无意排除日本汽车,到如今开始大规模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日本元素在中国越来越强烈,而日本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

根据数据统计,2007年,丰田汽车在全球一共销售出了803万辆汽车,其中美国市场占比32.3%,中国仅占6.4%,2019年,丰田汽车在全球销售了8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占比24%,中国市场则提升到13.5%,中美两国差距正在缩小,是日本汽车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原因。

早在1980年代,开始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邀请丰田在中国生产汽车,当时日美汽车摩擦,日本为了安抚美国的情绪,选择将优先的经营投入美国,拒绝了中国的邀请,中国转而邀请了德国大众。中国感激大众汽车雪中送炭,此后大众作为外资汽车厂商至今仍排在市场份额首位。

不过,与之前的情形有所不同,虽然中美两国摩擦越来越频繁,但以丰田为代表的汽车品牌开始不再将重点完全置于美国。

2018年,中国总理出访日本,考察了丰田北海道工厂。丰田北海道工厂主要生产变速箱,但为了打动中国,丰田迅速设置了燃料电池车和自动驾驶等尖端技术展出,因此才有了总理对氢燃料电池的肯定。

事实上,丰田已经将总理出访日本并视察工厂看做一次难得的契机,开始抓住早在80年代曾失去过的嗅觉,表示「重视正在迅速增长的市场,并持续投入」。丰田认为,这是丰田最后的机会。

在总理访日之后,丰田在19年选择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研究所,并在7月选择参加百度主导的自动驾驶开发联盟「阿波罗」还向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小马智行出资约4亿美元。与滴滴出行成立合资公司,总投资金额达到6亿美元。

在电动汽车领域,丰田在天津投入了1300亿日元建设纯电动汽车工厂,并与比亚迪成立了推进纯电动汽车研发的合资企业,宣布和宁德时代展开合作。2020年春季,在中国比日本更早推出了雷克萨斯和CH-R的纯电动汽车。此外,还决定向广州汽车集团提供具有优势的混合动力车技术。

日本汽车仍然担心美国的态度,因此在中国投资的同时也加大了在美国的投资,此前丰田章男就曾因特朗普的批评宣布在美国未来五年内投资100亿美元,随即上台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更多充电桩,丰田亦有意跟进。

中国显然理解日本汽车两难境地,终于决定在2020年开始放开对日本汽车的「歧视」,不仅在国内鼓励日本汽车擅长的氢燃料电池,将氢能源社会的实现列为重点政策,加强燃料电池车FCV的开发,随即丰田在6月宣布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五家中国汽车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企业。

丰田在中国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和投资,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美国认为氢燃料电池作为未来能源,可以将其作为无人机长时间活动所需要的动力来源,具备十分开阔的军事应用前景。

在全新出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中国开始将混合动力作为未来长期主要的技术路线,因此混合动力成为中国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主要手段,丰田开始向广州汽车集团提供全套混合动力。

在原来中国的政策中,由于传统汽车制造受制于人,所以希望跳过内燃机阶段,全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混合动力主要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汽车对中国的态度十分恐慌。

一方面因为国内能源供给存在问题,不适宜发展纯电动汽车,而日本也有全面推动碳中和的,但依然将混合动力作为主要的过渡手段使用,将重点放在了氢燃料电池上。只是中国强力推动纯电动汽车,会严重打击到日本汽车工业体系。

凡是汽车强国大都排斥纯电动汽车普及,原因是燃油汽车一般由约3万种零部件构成,如果是纯电动汽车,据称零部件数以发动机相关为中心减少一半。如果新车销售中纯电动汽车所占的比率提高,纯电动汽车不需要的零部件厂商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经过近百年发展的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整个金字塔体系,即由整车企业主导之下,大型零部企业占据中端,中小型零部件企业位于底端,这个巨大的体系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业岗位。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势必会摧毁这种结构,继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中国开始接纳日本,与日本汽车相辅相成、水融时,政策的放开以及竞争门槛的降低会让日本汽车更加快速的进入中国,在中国享受零关税的政策,在成本上不再具备劣势,从而开始对中国汽车展开更有力的竞争,而中国汽车到底能不能经受这种挑战?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零部件的创新

汽车产业链条长,全球化程度高,一环受阻,将有可能牵制整个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从2月开始,疫情导致中国汽车供应链生产、物流受阻,日本、韩国等世界多个国家的汽车工厂受到波及,被迫停工停产。某些海外厂商为了维持生产,不惜运输成本,把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装在行李箱空运到目的地。

进入3月,疫情在海外开始迅速蔓延,海外汽车相关制造业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面对海外断供风险,多家国内企业于近期向我们表示该危机尚在可控范围之内。然而,危机之下,我国汽车供应链的短板开始愈发暴露,一些弱势群体或将面临生存考验。

“断供”危机尚可控

因全球疫情导致的“断供”是中国汽车产业链面临的一个物理风险,可控手段比较多。除了自身拥有稳定的库存之外,积极寻求替代供应商渠道,是当下多数企业的普遍做法。

以吉利汽车为例,据了解,在对于日韩地区供应商所涉及的零部件库存及有效储备量上,基本可以做到3个月需求量在库,1个月需求量在途的模式,“做到库中有粮心不慌。”吉利汽车相关人士表示。

保证安全库存是行业共识,只是时间长短略有不同。就目前来看,海外主机厂一般要求本地供应商零部件保证5天的安全库存量,对于海外供应商零部件,考虑到运输周期,需要有一个月的安全库存量。

“受海外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承受较大压力。于整车企业而言,提前储备零部件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销售”,国内最大的纯电动客车生产企业宇通客车表示,但同时也表示,为避免海外疫情所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断供加剧,正在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渠道,以保证自身生产销售环节的可持续性。

无独有偶,奇瑞捷豹路虎也认为,目前进口和国产零部件库存虽能满足近期生产需求,但考虑到海外疫情对进口件潜在供应风险的影响,要做好提前应对的准备,包括持续开展评估替代件、二级零部件及原材料替代、模具转移和物流应急方案等。

造车新势力企业威马汽车在面对供应链“断裂”危机时也提出了相同的方案:向所有符合资质的优质供应商开放,对符合威马质量标准、技术要求、供货周期及成本要求的供应商持开放态度。

另据了解,东风日产因欧美的20家供应商出现停产,涉及到50-60种的进口零件(含国产供应商的二级进口件)有供应风险,故也在积极寻找国产化替代方案。

技术空白“短板”暴露

然而,想要寻找国产化替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汽车供应链而言,目前海外疫情重灾区域贸易出口额占据全球50%以上,欧美国家在芯片、计算平台、精密件加工件等领域优势明显,日韩则在汽车电子、光学仪器、集成电路等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我国汽车诸多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均来自这些区域。

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国内几乎空白,是此次海外疫情下日益暴露的行业“短板”。

国内一家主流零部件企业人士在接受盖世汽车访时直言:“汽车核心零部件开发周期一般需要2-3年,就目前来看,我国在高速轴承、控制芯片等技术领域尚处空白,国产功率电子元器件能够实现上车的也很少,很多时候不得不依赖国外供应商。”

就目前来看,我国智能汽车产品的核心元器件,譬如SOC/MCU/MEMORY等产品主要以海外进口为主。对此,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分析认为,近两年,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虽然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新公司,如三电类、ADAS类、线控底盘等,但核心技术部件领域仍没有真正的“独角兽”。

作为国内较大的汽车电子企业,德赛西威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汽车电子产品目前都离不开国外的一些原材料,如半导体等。国内半导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仍依赖于欧美、日韩半导体厂家。据了解,欧美半导体厂家的工厂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都因疫情进行了封国,要求所有企业停工隔离,导致大部分原材料产出有限,物流运输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业态失衡是疫情“余震”

不过,海外疫情的爆发除了导致“断供”之外,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根据盖世汽车的调研,在疫情非常时期,整零关系可能恶化,一些整车企业出现压价或取消订单、付款拖延等现象;海外订单减少,直接影响供应商销售额,其他应收款和原材料供应也会出现困难。同时,海外疫情下,进口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上涨成为当下行业一大棘手问题等。

对此,格陆博相关人士认为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是客观实际的,部分主机厂会在特殊时期推出相应解决方案。但是,供应链自身还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此前提下,机会才是机会,否则只能是“别人家”的机会。

据悉,格陆博提供线控底盘核心零部件产品,包括ABS、ESC、EPB、IBC、EBS、one-box等,以及线控底盘车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中所涉及的汽车级控制芯片均源自国外进口,电机及其他部件在国内购。当前,格陆博海外购商虽然没有取消订单,但是2季度的订单没有持续。

在盖世汽车于近期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关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还是认为国家或地方应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场地使用费、人才补贴、减税等等。此外,他们还建议国家可以陆续增加一些针对行业的促进政策,他们认为,汽车市场的回暖需要一系列持续的促进。

“倘若没有政策扶持,一部分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国内一家主流零部件企业如是说。

一旦在汽车供应链条上出现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那么接下来整个产业生态的平衡或将在短期内受到波及和影响。

调整布局规避风险

如何规避,或者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全球化为供应链产业带来的影响?行业已有思考。

根据保隆科技总经理张祖秋的判断,疫情后,下游客户会检讨供应链安全的问题,会更多地考虑分散供应链风险,比如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全球化布局,或是一定要在本地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等等。

如果说中美贸易战把我们打醒了,让全行业意识到应该把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中;那么此次遭遇全球疫情,再次让我们清醒,任何时候都应该有PLAN B。“不管新能源领域,还是传统车领域,供应链都面临掐脖子问题,企业要有备份,要自己干。”?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认为,“这需要两方面配合,一个专门资金支持,二是主机厂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调整,特别是卡脖子项目。”

在疫情余震之下,中国汽车供应链是时候重新审视产业格局了。

《车势》是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盖世汽车联合打造的产业焦点观察栏目。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提业发展趋势及汽车供应链相关的政策、市场、企业案例解读,以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当前的发展形势有何看法

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开幕了,2011年的两会正值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关键节点,所以2011年两会期间关于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如何由量变上升为质变的话题自然不会少。

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是要做强,做强的核心还是要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在一定时期,整车的自主创新有所进展,可以利用国外已有平台开发新产品,但是平台开发仍是弱项。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创新一直被忽视,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产业早已经被边缘化,由于汽车零部件厂家在两会的代表可能不多,历年两会听到这方面的议论不多。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

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

相对于整车,零部件投入的周期更长、资金门槛更高、经营风险也更大,时至今日,我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缺乏的困境依然明显存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了我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这样,零部件产业逐渐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严重制约着我国汽车强国战略的实施。

汽车汽配产业要抓住机遇,从培养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养自主品牌、扩大出口和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等方面推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

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十二五规划提出,汽车零部件是四展重点之一,关键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总成技术和电子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将带动电池、电机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零部件发展。汽车产业集团化形成将对零部件产业带来重组调整压力,必须实现规模化。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将面临较大贸易摩擦,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汽车零部件迎接机遇的挑战

机遇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成长

“未来十年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在13%—15%的年均增长率,比起世界上的汽车强国,我国的汽车市场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快速增长期,这个时间大概是从2009年—2023年,跨度在15年左右,这对国内所有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的收入差距比起那些汽车强国的要大。收入差距的大小对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速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收入差距越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收入差距相对较大,决定了我国汽车的普及速度也相对缓慢,由此我国汽车市场将维持一个更长的持续增长期,这也为在一定时期竞争力还比较弱的自主品牌企业赢得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间。

机遇二:国内汽车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会大力促进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而随着整车厂的国际化,也将对我国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起到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徐长明说。

“我们汽车产品的卖点和在一定时期快速成长起来的消费者的买点契合度很高。在一定时期全球范围内,汽车产品销售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南美洲,另外日韩之外的亚洲,以及非洲市场增长也很快。而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更偏重于价格低廉的汽车产品。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道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也将指日可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零部件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三:自主整车企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发生着一个新的变化,就是二三线市场,特别是三线市场正在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对外国的名车并没有那么敏感,相反他们更看重汽车的经济适用性,同时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汽车的外形有着自己的偏好,针对这些特点,自主品牌汽车在其中更具有发展优势。”

随着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逐渐强大,也必将拉动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挑战之一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受到削弱。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逐渐提高。而外商独资和合资的零部件企业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研发的不断推进,反而使得成本不断下降。

刹车卡钳的品牌有哪些

随着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爆发期。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将实现每年20%以上的增长。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乘用车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得零部件者得天下”,国家《“十二五”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指出,要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因此,未来的5~1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将是国内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目前,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已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75%以上。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投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起步较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外资企业重压市场,民族品牌生存压力日趋加大。有专家呼吁,从政策设计层面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扶持,并全面审视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划定内资民族品牌的最低市场比例。具体说,每个内资整车厂必须确保一定比例的购量来自民族品牌厂商;对内资民族品牌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等前期投入进行补贴,对企业提供担保、贴息。

此外,还应从税收方面对内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进行倾斜,这也是重要的扶持措施之一。有专家指出,由于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特征,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支撑。可对包括汽车零部件业在内的制造业,在税收方面实行先征后返、降低税率、精简税种等优惠措施,并围绕建设汽车零部件研发平台,建立产、学、研联盟,实施重大汽车零部件研发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新突破,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设立汽车专用人才培养基金,应依托国家重点院校、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建立汽车人才培训平台,成立专用人才培养基金,产学研有效结合,解决汽车零部件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整零之间的战略关系进一步优化

全球汽车行业的整零关系分为三类,一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平行发展模式。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认为,零部件企业独立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企业自由竞争;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塔式模式,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是利益共同体,会有很强的资本合作关系;三是中国最早的一汽、东风公司的经济时期的模式,即零部件附属于整车企业,目前在中国现在仍有部分企业是这种模式。然而整零关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现在欧美企业也是特别强调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合作的关系;在日韩整车企业中,也有全球化购零部件的倾向。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整车厂所要求的零部件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能够给整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特别对供应商系统的集成能力、创新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零部件企业在先进技术开发的早期,就与整车厂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在经营发展上,互相支撑。从长远战略上,他们之间是共创未来的关系,为整零企业创造了和谐发展环境和广阔空间。

2、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财政部等部委于2014年2月8号联合发文明确,将现行补贴推广政策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并对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作出调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补贴政策,以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同时,财政部近日还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支持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按照单个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测算,预计未来两年新增推广规模约6-8万辆。加上第一批示范城市累计推广量25万辆,未来2年内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规模将超过30万辆。即便考虑政策执行力度等因素,预计未来 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速仍有望超过100%。这一政策将积极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零部件产业向节能型和环保型、高技术型和高质量型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建设和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3、零部件高端制造业升级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购车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实力与生产管理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汽车“三包”等政策的实施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承担更大的风险。那些研发能力更强、管理水平更高的零部件公司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虽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实力较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在一些细分子行业中,国内零部件公司已经取得突破,更为广阔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市场已经打开。

随着对汽车安全、舒适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何通过电子技术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整个行业的热点。根据预估,在4G/LTE与云端技术成熟下,今年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爆发,产值年增7%,达2050亿美元,至2020年前都将维持平均8.5% 的增长力度。目前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际零部件巨头手中,汽车电子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实力最为薄弱的一环,由于开发难度大,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高,国内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占据,自主品牌仅在车载导航,影音播放等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1.博世博世:

估计大家对博世这个品牌会比较熟悉,德国进口品牌,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博世制动系统与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匹配,包括:阿尔法·米欧、奥迪、宝马、雪铁龙、法拉利、FIET、福特、日产、丰田、本田、铃木、奔驰、、Logo、保时捷、雷诺、鲁花、萨博。

2.耐磨REMSA:

耐磨品牌是一个来自西班牙的刹车片品牌。目前国内销售的刹车片都是进口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工厂!耐磨刹车片覆盖了欧美、日韩等市场的大部分汽车。耐磨性是刹车片行业的佼佼者,在欧美有10多家工厂。19年,该公司被卢卡斯收购。1999年,卢卡斯公司被TRW集团整体收购,随后成为TRW集团底盘系统的一部分。

3.布兰博布兰博:

Brembo Brembo是意大利进口品牌。他是设计和制造高性能汽车和摩托车(无论是日常驾驶还是赛车比赛)以及商用车辆制动系统的领先品牌。他在改装领域也很有名。估计你也注意到了AP Racing这个品牌,它也是Brembo旗下的品牌。该公司成立于1961年,总部位于意大利贝加莫。布雷博在中国的公司主要有:布雷博(南京)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布雷博(南京)铸造厂、青岛布雷博贸易有限公司、布雷博北京办事处等。主要客户:华晨宝马、北京奔驰、福建戴姆勒、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日本三菱、长安福特、南京MG、南京依维柯、南京跃进。

4.费罗多费罗多:

Frodo是诞生于英国的进口品牌,1998年并入美国辉门。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刹车片制造商,可以说是刹车片之父。欧洲大部分汽车都配有佛罗多,国内很多车厂也用佛罗多刹车片作为原厂刹车片。目前主要装备众泰汽车、JAC、中国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福特、宝马、奔驰、长城汽车、三菱、沃尔沃上海大众、北京现代、起亚、长安铃木。

5.交流装饰:

ACDelco是美国进口品牌,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导品牌。在全球售后服务市场,早已是值得信赖的售后服务品牌。ACDelco产品包括:电池、油品、汽车保养化学品、减震器、刹车盘和刹车片、 滤清器 、火花塞等易损件,还提供各种底盘 悬挂 、 转向系统 等零部件。目前,AC德科刹车片为通用汽车提供原厂配套。

6.JURID刹车片:

(JURID)是霍尼韦尔摩擦材料有限公司的品牌,霍尼韦尔高端刹车片品牌JURID由两个产品系列组成,包括体现霍尼韦尔最高品质的欧洲进口产品系列和同样具有高品质和有竞争力价格的“尊贵”系列。后者将在霍尼韦尔位于广州的摩擦材料工厂生产,并用霍尼韦尔的全球标准,以满足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的要求。主要配套奔驰、宝马、大众、奥迪、凯蒂、途安、长风猎豹V31/V33、江淮瑞风、东风风行、克莱斯勒Jeep、依维柯系列、马自达Prima、福美来323、神龙富康等车系。